摩訶的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摩訶的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明明寫的 【讓自己安心】手寫經書組合套書(三冊):《寫心經》、《寫‧藥師經》、《寫‧金剛經》 和帕檀迦利,史瓦特瑪拉,葛蘭達的 瑜伽秘要(最新修訂版):瑜伽經、哈達瑜伽明燈、葛蘭達本集、希瓦本集 合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是什麼意思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的解釋也說明:1、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的讀音是【nā mó xiāng yún gài pú sà mó hē sà】。“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是念完《爐香贊》之後,一般要再念三遍,意思就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啟示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美術學系 洪昌穀所指導 魏朱淑薇的 究竟涅槃 — 魏朱淑薇書法《心經》創作論述 (2021),提出摩訶的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究竟涅槃、心經、書法。

而第二篇論文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高柏園、蔡耀明所指導 萬伶芳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與 《大般涅槃經》涅槃義理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涅槃、大般涅槃、如來常住、眾生皆有佛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摩訶的意思的解答。

最後網站摩訶薩 - 澳典词典則補充:摩訶 薩(mó hē sà). 1、精光。 例句:公子銀子接到手,手段闊慣了的,那裡勾他的用?況且一向處了不足之鄉,未免房錢柴米錢之類,掛欠些在身上,拿來一出摩訶薩,沒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摩訶的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讓自己安心】手寫經書組合套書(三冊):《寫心經》、《寫‧藥師經》、《寫‧金剛經》

為了解決摩訶的意思的問題,作者張明明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寫心經【25k標準本】:108遍己願成就版。靜心寫字,透過筆尖進入內心安靜的宇宙》、《寫‧藥師經【25k標準本】:受持讀誦、演說書寫,令諸有情,所求皆得》、《寫‧金剛經【25開標準本】:能斷一切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圓融自在。》   《寫心經》   寫心經,帶來自在無罣礙的力量。   藉由專心摹寫,收斂自己紛雜的心緒,   在呼吸落筆之間收束意念,修習定的工夫。   在方格框架之間寫下靜與動的平衡,心也得到了安然自在。   一筆一畫,為自己或別人祝禱祈願,豐盛自我的內在生命。   108遍的靜心,108次的沉澱,   108遍的心念校準、歸零。

  108遍,蘊含無限的祝福與圓滿。   《寫心經:108遍己願成就版》的特色   數字108,在東方文化中有著極具深意的代表意涵,除夕敲鐘108下,破除108種人世煩惱;佛教建築與印度瑜珈中,也能找到數字108象徵圓滿的含意。   108遍心經,為自己寫下信願成就。   【本書使用方式】   ◆開始寫字之前,可以先唸誦一遍,穩定自己的心緒。   ◆百分之二十的淡墨色印刷範帖,可書寫108遍心經。透過臨摹練習,寫出理想的美字。   【關於心經】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   本書

範帖採用唐朝三藏法師玄奘的漢譯本,   這個譯本可說是流傳最廣、一般人最耳熟能詳的版本。   《寫‧藥師經》   修習、書寫《藥師經》,諸所願求,悉令滿足。   藉由專心摹寫,收斂自己紛雜的心緒,   在呼吸落筆之間收束意念,修習定的工夫。   在方格框架之間寫下靜與動的平衡,心也得到了安然自在。   一筆一畫,為自己或別人祝禱祈願,豐盛自我的內在生命。   【關於藥師經】   《藥師經》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佛所發十二大願,對應世間苦難, 願願都是為了「能夠滿足一切眾生的所需所求」。   透過受持、讀誦、演說、書寫《藥師經》,隨所樂求,一切皆遂。   也是圓滿眾

生「現法樂」的方便法門。   《寫‧藥師經》的範帖,採用漢譯本中流傳最廣,唐朝三藏法師玄奘的譯本。   《寫‧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是比喻,意指堅固無比,一切物不能壞它,鋒利無比,能壞一切物。   「般若」是梵文直接音譯,指的是大智慧。   「波羅蜜」也是梵文直接音譯,意思是到達彼岸。   透過修習、書寫金剛經,讓自己的心遠離執著,得到智慧圓滿。   藉由專心摹寫,收斂自己紛雜的心緒,   在呼吸落筆之間收束意念,修習定的工夫。   在方格框架之間寫下靜與動的平衡,心也得到了安然自在。

  一筆一畫,為自己或別人祝禱祈願,豐盛自我的內在生命。   【關於金剛經】   《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譯做《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是釋迦牟尼佛在「祗樹給孤獨園」為長老須菩提宣說的經典。   收錄在大藏經中的《金剛經》有六種譯本,其中以姚秦 ‧鳩摩羅什譯本流傳最廣。   金剛經共計五千八百三十七字,原始經文並沒有分章品,而鳩摩羅什譯本的《金剛經》分成三十二章,這是南朝梁武帝時的昭明太子為了方便理解經文所做的分法。   《寫 ‧金剛經》採用鳩摩羅什譯本。經文附有句讀,方便邊寫邊唸誦,掌握節奏,   但格式仍依佛經原始版本,採連寫方式,不分章品。   張明

明老師的書寫範帖,是臨摹溥心畬先生五〇年代所寫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是溥心畬先生應福建居士嚴笑棠之請而書,秀朗雅致、氣韻生動   【手寫經書系列特殊裝幀設計】   ◆封面採用特選〈厚磅美術紙〉:紙紋細緻且保有手感的美術紙,搭配燙金工藝,呈現雅致沉靜美感。   ◆穿線裸背膠裝:180度完全攤平,每一頁都能平整展開,頁面服貼不回彈,方便書寫。   ◆內頁使用100磅高級道林紙:易於書寫,墨不透背。適用鋼筆、原子筆、鋼珠筆、自來水筆等各種用筆。

摩訶的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梨俱吠陀』『摩訶婆羅多』等中所敘述的蛇之魔神,或是邪龍。
她的名字的意思是「障礙」,擁有阻塞流水,引發旱災的力量。
因陀羅神打倒了弗栗多,並解放了水流​​。弗栗多經常被描寫為因陀羅的敵人。據稱,兩人的鬥爭在神話中反復多次。

因陀羅神的別稱弗栗多罕的意思就是「殺死弗栗多者」。

身高/體重:169cm·55kg
出處:印度神話
地域:印度
屬性:中立·惡  性別:女性
帶來了曾打進自己口中的伐折羅。

堰界龍弗栗多。
體現了「障礙」的概念本身的神靈及龍種。
將世界阻塞之物。
作為從者現界時變成了矮小的人的模樣。

雖然經常被說成是帶來旱災的惡神,但也會將其解釋為「冬之巨人」。
弗栗多的概念體現了像嚴冬那樣「沒有水(被阻塞了)的狀況」本身,而與之相對地,雷神因陀羅體現了「將其(旱災和冬天之類的苦難)打破,解放水流降下甘霖的狀況」本身。

為何用女性身姿被召喚是個謎。
在逸話中,因陀羅施展策略,向他派出了美女蘭帕,他最終成為蘭帕的俘虜並被害死。可能是在模仿蘭帕,也可能是藉由自己成為美女,表明了「再也不上因陀羅卑鄙的當了」的決心。

弗栗多的存在從根本上來說超越了性別,無論是哪個性別都不會改變本質,所以作為從者的弗栗多只有符合現狀的女性樣貌這一性質。

○宿命的神敵:A
弗栗多的樣貌眾說紛紜,
而另一方面,他的角色卻始終未變。
表明了他根本上與神對立,也表明了他不變的立場與存在意義的技能。

○永遠不滅之魔:EX
即使被因陀羅打敗,過了一段時間弗栗多又會重生,又開始與神鬥爭。
將自然現像比擬為永遠的重複鬥爭,顯示了不滅性的技能。
「阻塞流水(帶來乾旱,或是把水關進云裡,山里)的弗栗多」與「用雷雨將其解放的因陀羅」之間的對立不是只有一次兩次,而是從遙遠的過去開始就不斷地上演,且未來也會永遠地繼續下去。
換句話說這就是對自然,對神的原始信仰。
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與對神傾注的敬畏一樣強,弗栗多以此稱霸為不滅之魔。


『魔啊,阻塞一切天地』
階級:EX 種類:對界寶具
有效範圍:9~99 最大捕捉:1000人

Asurashreshth。
冠以弗栗多的別名,「阿修羅中最優秀者」之名的寶具
使用眷屬,或是自己的分體構成的魔族大軍,按照自己的存在意義遮蔽天地,隔絕一切對象。就像能將「弗栗多用自己的身體把水封入山中」的傳說中的「山」解釋為「雲」那樣,寶具的樣貌就如同用不祥的雲遮蔽了世界一般。

弗栗多身為邪龍,同時也被說成是阿修羅(魔族),擁有阿修輪陀羅(阿修羅之王)之名。
在摩訶婆羅多中,存在著弗栗多所率領的卡拉可牙與羅剎等的魔族大軍使因陀羅天神們陷入苦戰的描寫。因此她不僅有著「阻塞一切」的權能,還能將其使用為純粹的暴力軍勢。

堵塞住水之類的必需品
對於人類毫無疑問是一種痛苦。
既是邪,又是惡。故而為邪龍。
但是,實話說,這種事情對世界是必要的。
就像大壩開閘放水,就像春芽勃勃生機,這個世界上也有「不阻塞一次的話就不會出現的勢頭」。
她真正司掌的權能,就是「克服障礙,前頭一定是進化」「為了進化,障礙是必要之惡」。

她把看著人類,抑或是這個世界本身克服自己設置的苦難和障礙然後成長的樣子視為無上的愉悅。
並非慈愛,而是用一種單方面(就像是神)的傲視而感到喜悅。
所以並不會心慈手軟。也不會有所顧慮。
設置了看起來就像絕對之惡的障礙,並不是希望滅絕人類。
只是想看到更加堅韌的未來,更加堅韌的世界,更加堅韌的人類。
也就是說對世界是個抖S。
換言之就是個過於嚴苛的世界訓練者兼看客。
「從惡的一側」相信著人類的強大。

伽內什原本也是障礙之神,可是在現在的信仰里,大部分的性質變成了「除去障礙的福神」。
而弗栗多則不同,嚴守自身主要是「讓障礙出現」的性質。
那裡不會有撒嬌寵溺,也不會有悲天憫人。
只是———看著人類,世界克服那些障礙的樣子,看著他們成長的樣子,就擅自地愉悅起來。

#FGO #弗栗多

究竟涅槃 — 魏朱淑薇書法《心經》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摩訶的意思的問題,作者魏朱淑薇 這樣論述: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在傳統的美術品類裡,實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書法源自文字,隨著文明進展由實用功能轉進藝術情趣。在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之中,書者以一管之筆,表現出宇宙觀、人生觀、生命哲學,這在世界的藝術殿堂裡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它具體呈顯了漢文化的美學特質,也表現了無盡的心象世界。所以漢字書法被形容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是藝術的哲學,更具有豐富的美學思想。歷代書法名家正是以其敏銳的心,觀其形、思其理、練其技,以獨特的生命情感去駕馭筆墨,締造高妙深閎的書法藝術,創造各種不同的美感風貌,同時也開展出廣闊生動的藝術天地,許多傳世名跡至今

仍熠熠生輝,令人吟詠讚嘆。 本論文以書法《心經》為題,由形而上的理論研析至形而下實務創作,探賾索隱,然《心經》傳世名品甚多,為避免論述過於寬泛,本論文以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蘇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何紹基、溥儒的書法論述、心經書蹟、書法藝術及影響等,進行系統性的探討。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敘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名詞定義﹕究竟涅槃、《心經》和《心經》法書。第二章為《心經》般若於美學思想之影響,內容含括《心經》內容與出處,《心經》釋經題「般若」, 和《心經》般若的美學思想及文藝哲思。第三章《心經》名家法書名作舉隅。以名家之生平事蹟與書法理論、書寫淵源、書風發展、書體

特色、創作樣貌、藝術成就帶給後世之影響,依次作出論述。第四章為筆者《心經》書法創作作品之分析與解說。第五章結論,包含研究心得回顧和後續發展前瞻。

瑜伽秘要(最新修訂版):瑜伽經、哈達瑜伽明燈、葛蘭達本集、希瓦本集 合集

為了解決摩訶的意思的問題,作者帕檀迦利,史瓦特瑪拉,葛蘭達 這樣論述:

✦瑜伽愛好者一生必讀的案頭書✦ 本書是四部古本經典的集成,  是哲學或修法上照耀千古的教誨,  堪為修習瑜伽的最重要指南!  與內心永恆的上主連結乃至融入其中,  是人類完成生命之旅的終極成就;  《瑜伽秘要》提供了終身受用的指引。  歷史久遠的瑜伽行法,實際上是探索自我的鍛煉。然而時下瑜伽雖然蓬勃流行,時至今日已演變成一種風行世界的健身方法,其根本精神似乎隨著流行而有逐漸隱微之勢。然而瑜伽真正的內涵較之健身更為深遠,它是一門圓滿身、心、靈的完整鍛煉。  欲貼近瑜伽的真實面貌,一般的途徑是先由哈達瑜伽入門後,進一步修習勝王瑜伽。有關哈達瑜伽的專論是《哈達瑜伽明燈》,《葛蘭達本集》與《

希瓦本集》,勝王瑜伽最有名的專論當屬由大哲帕檀迦利所著的《瑜伽經》。其中,《瑜伽經》、《哈達瑜伽明燈》、《葛蘭達本集》和《希瓦本集》是近代較為瑜伽愛好者所知的瑜伽古笈;這四本書裡,前兩本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比較好的中譯本可以閱讀,後兩本之前未有中譯本。  本書譯著者長期投入瑜伽之探索,初接觸瑜伽古典文本之時,由於文化隔閡,這些書讀起來總覺得有霧裡看花之感。通讀《瑜伽經》、《哈達瑜伽明燈》、《葛蘭達本集》與《希瓦本集》後,決心揭開這些經典的面紗,將此極具參考價值的四本瑜伽典籍譯出,讓華人世界的瑜伽愛好者也有機會窺得古典瑜伽原意,此為出版緣起。四書合輯取名《瑜伽秘要》,亦即是取瑜伽奧旨精義的意思,亦

是深入了解瑜伽的門鑰。  《瑜伽秘要》不論是在瑜伽派的哲學或修法上都有發人深省的提點,且透露出瑜伽向來的一貫精神。內文翻譯簡約通暢,直探原典要義,堪為修習瑜伽的灌溉指南!對於想要了解或是準備啟程的人,對於已在靈性旅程中的行人,本書都提供了許多有用且值得參考的訊息,是瑜伽愛好者必須擁有與閱讀的案頭書。  《瑜伽秘要》內容豐碩。書中敘述的各種瑜伽修法,展現出瑜伽多元的面向,並指出生命的神聖本質,而此神聖亦是生命的基礎。若能在瑜伽的練習中,添入從書中領會到的精神,必將感受到生命中真正永不乾涸的生機。願世人都能觸及這一股源源不絕的生機,獲得精神上的富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與 《大般涅槃經》涅槃義理研究

為了解決摩訶的意思的問題,作者萬伶芳 這樣論述:

摘要本文以涅槃做為一個概念,從界說與釐清入手,接著鋪陳論題,著重正確觀念與修行,引發生死遷移課題,進而以「如來常住」與「眾生皆有佛性」概念打開涅槃之生命解脫哲學。論文研究主題是涅槃的義理研究,主要的文獻依據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與《大般涅槃經》,鋪陳當中重大的論題。嘗試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與《大般涅槃經》所設計的內容,爬梳經典在論題上的思辨條理,扣緊經典的論旨,進而闡明其論旨之意義。論文章節,首先,將涅槃的背景觀念定位在修行的宗教型態,藉以打造如來專業的內涵。其次,針對涅槃相關概念界說做一整理,並藉由涅槃與大般涅槃關鍵概念,透過語詞分析與經證義理提示,做為論文重點核心前的鋪陳。佛教經典談到

涅槃的範圍廣大,涉及的課題眾多。本文就以多樣的眼光,紮根於經典為依據的涅槃探索,藉由涵蓋《大法鼓經》、《央掘魔羅經》、《中論》之解脫有色與涅槃用捨離相對概念來理解,做為解明涅槃的一組參考架構,有助於後續的探討與鑽研。其次,《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以「解脫、增語、不作證、非縛非解、法性本然、空性、相續不斷的修行」做為涅槃之要件,透過智慧去觀看與超脫,當中關聯於大般涅槃,以假名施設、空性、不二、真如來認知,並形成對於世界適切的考察,如此的考察與理解,涵蓋的範圍稱為最極廣大,就用廣大如虛空、無量無數無邊來談。因此就可形成兩套的看法,「世俗言說」和「勝義」的看法,而勝義的看法就要透過修行,尤其是修行當中的

禪修。觀看一切法往無上菩提的道路,往廣大的世界,往生生世世的無限時空去觀看。因此,世界一貫都是空性、緣起、不二、真如,當能夠把世界開通去觀看了解,並且在十個波羅蜜多、菩薩十地能夠學有所成,所做的事情就往無上正等覺不退轉,而且越來越接近大般涅槃。之後《大般涅槃經》涅槃的義理,同樣以觀看做為超脫的契機,和導向生命出路的修行界面,最重要的就有「涅槃之樂的角度、智慧的角度、時空的角度、生死出路的角度」做為涅槃之要件。以「涅槃之樂的角度」對於大般涅槃的解釋,指的是對於涅槃快樂的考察,切入佛教緣起業報,不迴避地面對世間的困苦與破毀,以身語意三方面的造作或造業為關注的焦點,以因緣變化的網絡、流程、機制為著眼

,從而形成生命體之所以受苦受難的一項解釋理據,與離苦得樂的扭轉契機。以「智慧的角度」對於大般涅槃的解釋,指的是以正確的智慧而優良地觀看,透過對於生命歷程的思惟與智慧的開發,導向生命的解脫。以「時空的角度」對於大般涅槃的解釋,指的是以佛教為視角對於世界與眾生的檢視,觀看世界與眾生是無始無終、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時空平等,來帶動格局廣大的解脫修行。以「生死出路的角度」對於大般涅槃的解釋,指的是對於生命世界的來龍去脈能如實了知,生命體走在生命相續開展的實踐,來經歷、鍛鍊、增進或改善生命眾多的層面,從而引發生死遷移而得以超脫。以「如來常住」與「眾生皆有佛性」做為修行上的重要指標。因此,無始無終相續

不斷的生命顯現,眾生都有覺悟覺醒的要素,就以「如來常住」與「眾生皆有佛性」之拓展生命探索與實踐,藉由設定高超的成佛目標後,走上菩提道的修行,因此透過修行,任何的修行者都可以成就大般涅槃。綜上,進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與《大般涅槃經》涅槃的比較。《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用假名施設、空觀、不二中觀、真如觀,來形成對於世界適切的考察,如此的考察就往無上正等覺前進,進而發趣大般涅槃。而《大般涅槃經》用涅槃顯示在現象而打開一切法,一切法深入通達,成為法性,用解脫有色「雙非、雙即」形成自在切換,因此世界就是大般涅槃,世界就是法界。最後,本文透過涅槃義理的詮釋,從而對生命解脫的特色,建立以經典為依據的思辨與認識

,並且奠定從事涅槃的專門研究。透過這篇論文,不僅讓我們正視宗教的議題,是一種生命淬鍊的實踐課題,結合學術研究與宗教修行,讓我們對佛教經典所設計打造的涅槃專業有一份視野與把握。關鍵詞:涅槃、大般涅槃、如來常住、眾生皆有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