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佳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散文佳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魯迅寫的 魯迅散文合集 和危令敦的 香港文學大系 1950-1969 散文卷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阿灰我知道了兒童散文佳作選桂文亞著原價220元 - 蝦皮購物也說明:阿灰我知道了兒童散文佳作選桂文亞著原價220元. $100. 尚無評價. 0 已售出. 運費: $45 - $60. 延長訂單撥款. 第三方支付保障買賣雙方權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視野NewVision 和商務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陳正治所指導 洪瑋鴻的 林良散文修辭研究─以《月光下織錦》、《小太陽》為例 (2015),提出散文佳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林良、散文、修辭、《月光下織錦》、《小太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張堂錡所指導 曾惠茹的 喻麗清散文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喻麗清、現代散文、寫意派、留學生文學、海外華文女作家的重點而找出了 散文佳作的解答。

最後網站TAAZE|九歌106年度散文、小說選則補充:《九歌一O六年散文選》呼應厭世風的潮流,反映時局的變化,精選出五十三篇散文佳作。作品跨越老中青三代,涵蓋各種面向的重要主題:江鵝、謝子凡的厭世求生自白,徐振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散文佳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魯迅散文合集

為了解決散文佳作的問題,作者魯迅 這樣論述:

  魯迅先生自1918 年創作散文詩《自言自語》至1936 年的彌留之作《死》和《女吊》,散文創作貫穿其戰鬥的一生。留下來的散文作品數量雖然並不多,卻字字璣珠,篇篇絕妙,成為20 世紀中國文學裏極具魅力的藝術珍品。散文詩《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先生親自編就的兩本散文集。此外,我們收集了散見於魯迅其他著作中「偏於敘事與抒情」的散文佳作21 篇,構成了魯迅散文創作的全貌。     魯迅的散文博大精深,為了幫助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更了解魯迅的作品,我們從有關評論中,相對應地在每篇散文後附上瞭解讀文字。這些解讀一般不做全面的分析,而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限於篇幅,大多都是「點到為止」。每則

解讀均標有出處,讀者如有興趣,可找原文研讀。     正文前,我們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諸多名家對魯迅散文的總體評論,以其與各篇「發微」式的解讀互相映照,形成一個總體印象。這些評論也只是截取了某一個片斷。每則評論後大都標有寫作時間,以使讀者對魯迅散文的學習理解有一個大概的歷史感。     我國現代版畫藝術大師趙延年先生為魯迅先生的《野草》創作了精美的插圖,徵得趙延年先生的同意,茲收錄。魯迅先生一生鍾愛美術,尤重木刻藝術,極力收藏、介紹和推廣國外的優秀之作。對德國的凱綏‧珂勒惠支版畫藝術的推崇是眾所周知的,自不必贅言。魯迅先生對德國另一位「革命的畫家」梅斐爾德也有相當高的評價,並將其為蘇俄小說名作《

士敏土》的木刻插圖介紹給中國的讀者。本書選取了珂勒惠支和梅斐爾德的木刻作品,同時將魯迅先生關於珂勒惠支及其作品的評價作為「輯外」的散文附於最後,在閱讀和學習魯迅散文作品的同時,欣賞這些版畫藝術和魯迅先生對其的認識,我們相信,讀者一定會獲得許多逆料不到的聯想、感悟、啟迪和藝術享受。

散文佳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介紹
       
訪問作者:阿布 醫師
      
內容簡介:
30分鐘急救極限到了……
我們停手,就代表了一切的結束;
然而我們不停手,一切就不會結束嗎?
  
▌寫下這一篇篇手記時,他仍是青春帶點莽撞、滿懷醫學想望的學生;
曾經的實習醫生,如今已是主治醫師,成為帶領那些年輕自己的人。▌
  
◆◆◆
我還活著,
但是有一個比我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倉促而忙亂地離開了;
死前的最後半個小時竟然是我、
這個沒大她幾歲的實習醫師,
在拚了命地代替她心臟的功用……
  
◆◆◆
‧他著迷凝望著主治醫師的手在患者身上自信輕飛,似一支精湛完美的命運之舞;也是同一雙手,在宣布病人搶救無效後,頹喪地垂下血汙白袍身側,瞬間蒼老。
  
‧他戰戰兢兢地赴火車站「面交」眼角膜,四周人們毫不知情擦身而過的是一層透明遺體,剛從死神手中被奪下,即將新生。
  
‧每天為病人抽第一管血,趁病人清早迷迷糊糊,只求「一針見血」,沒想到一個不小心換他被針扎!等待著血液感染結果的宣判,他忍不住開始為自己的生命倒數……
  
  每一位醫師,都曾拿手術刀會抖、面對病人得戴口罩掩青澀,也都經歷過無數拚了命急救,最末仍得向死神投降的心痛。《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正是每名醫者莫忘的初衷,急診室、內科、外科、燒燙傷中心、小兒科……人間最赤裸裸歡生悲死的場域,激盪出精粹而坦露、碎心亦溫馨的生命火花。
  
生命的實習輪轉,撞擊著每個醫師都曾有的初心,更是使一名醫者生出仁心,對生命最無盡的扣問。
              
作者簡介:阿布
1986年生,現為精神科專科醫師。
  
  著有散文集《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寶瓶文化新版,2019);本書於2013年由天下文化初次出版,入選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銷售創佳績,並獲多所高中、職列為推薦閱讀。書中收錄的〈拍痰〉獲第五屆懷恩文學獎首獎,並選入國中國文教材,〈結繩記事〉獲第三十四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移植〉獲2011中興湖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面具〉獲第二屆新北市文學獎散文佳作,〈臨行密密縫〉收入《耕讀──150本閱讀的小美好》(五南)。
  
  另一本散文作品《來自天堂的微光》(遠流,2013),獲第64屆「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兒童少年讀物獎,並入選文化部第36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並著有詩集:《此時此地Here and Now》(寶瓶,2018),《Jamais vu似陌生感》(寶瓶,2016),《Déjà vu似曾相識》(遠景,2012)。

林良散文修辭研究─以《月光下織錦》、《小太陽》為例

為了解決散文佳作的問題,作者洪瑋鴻 這樣論述:

林良的散文創作,成果豐碩,卓然一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從修辭的角度,探討他用字遣辭的藝術匠心,以及他如何「調整語文表意的方法」、「設計語文優美的形式」。有鑑於林良著作等身,作品眾多,難以全盤討論,因此挑選其中兩本著名的散文集《月光下織錦》、《小太陽》,約一百篇的文章,以作為代表。此外,修辭格的數量頗多,各家的分類也不同,為了研究方法的周密與完備,因此採取西哲亞里斯多德有關修辭學的見解,作為研究的理論體系。把重要的25種修辭手法分成三大類:「比喻」綱目類(譬喻、象徵、轉化、雙關、借代、夸飾、排比)、「對比」綱目類(映襯、倒反、對偶、層遞、錯綜)、「生動」綱目類(示現、摹況、回文、仿擬、設問、引

用、藏詞、婉曲、類疊、飛白、鑲嵌、跳脫、頂真)。在文本的分析上,首先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散文佳作,透過對於單一文章的整體分析,可以明瞭林良在一篇文章中修辭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諸多辭格所使用的頻率多寡,以及偏重在譬喻、借代、轉化、排比等「比喻」類的辭格。然後以此為基礎,更進一步,從這近一百篇散文,依照這三大類修辭綱目、25種辭格,分別挑選具有代表性的範例來一一討論、分析,從而能夠瞭解他使用各種修辭格的特徵,獲致了對於林良散文修辭藝術的深刻認識。儘管林良所寫的題材大多源自日常的生活,但由於他具有細膩的觀察力、敏銳的心靈與純真的性情,因此他的修辭大多清新巧妙、出人意表,無論用以表情達意或者敘事寫人

,多能夠生動而傳神、貼切而精準。他精心編織的這些散文,不僅為讀者打開了觀看人世風景的眼睛,同時也為讀者開啟了體認人世之情的心靈。

香港文學大系 1950-1969 散文卷二

為了解決散文佳作的問題,作者危令敦 這樣論述:

  本卷精選一九六〇至一九六九年間,香港報章雜誌所刊載以及集體與個人文集所收錄的散文佳作。南遷與本地作家的篇章兼收,說理、敍事、記人、抒情、表意、狀物、寫景各種文體格式均備。閱讀本卷,可綜覽東西文化薈萃、南腔北調齊鳴的香港六〇年代散文風貌,並欣賞各家繽紛多姿的文采與情致。     【核心賣點】   (1) 本書作為資料工具書,全面整理、保存了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文學的第一手資料,補足現時香港文學資料的不足、缺漏,為今後的香港文學研究奠下重要的基礎。     (2) 本書編選原則、方法和體例嚴謹,除參考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體例外,並盡量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學特

色,兼具廣闊的包容性,亦與目前各地出版的各種文學大系的體例及規模相符,適合圖書館、各相關文學團體及研究機構典藏。     (3) 本書編輯委員會、顧問團均為香港知名學者及作家,極具代表性。

喻麗清散文研究

為了解決散文佳作的問題,作者曾惠茹 這樣論述:

  喻麗清,創作資歷達五十年,著作等身,創作多元,橫跨散文、詩、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及編譯,作品榮獲多項獎項並入選各個選集中。本論文旨在整理當代作家喻麗清的歷年作品,分析其主題內涵及藝術表現,以標誌出其在現代散文發展史上的地位。本論文分為六章,各章提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研究動機及目的,並回溯文獻,整理歷年研究成果,限定研究範圍及說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喻麗清生平經歷及創作理念」,講述喻麗清個人生命史及創作理念。喻麗清從流離苦澀的成長歲月,到讀大學時的初試啼聲,而後留學至夏威夷,又輾轉搬遷到水牛城、舊金山等地,本章以「時間」為緯線,「空間」為經線,交織出完整的生命歷程。並

以「真情才是文學,誠懇真摯的創作態度」、「以知性節制感性,以想像飛越現實」及「人格與文格統一,終生追尋創作藝術」等三面向來闡述其創作理念。  第三章為「喻麗清散文的主題內涵」,輔以不同的中西方理論,探討其主題內涵。早年喻麗清承繼張秀亞對自然的謳歌,而後逐漸發抒理情並重的感悟,寓哲理於景裡;因信仰之故,創作充滿悲憫情懷,而中國道家思維的體現也歷歷可見;此外,喻麗清移居海外多年,鄉愁總縈繞於心,時時發出漂流無根之嘆,中年後漸融入美國社會,自覺心安即是家,筆調遂由悲愁哀苦轉為健康愉悅。至於愛則是她永恆的主題,自然不造作的筆調,處處可見為女、為母、為友的真情;習畫多年的她,晚年更將寫作觸角延伸至考古及

藝術。  第四章為「喻麗清散文的藝術表現」,本章深入文本,輔以散文審美理論,萃取出其藝術性。早年創作富有新穎靈活的語彙及節奏形象鮮明的語句,擅長營造夢境來挖掘內心意識,響應了現代主義散文的創作美學。體製雖小巧玲瓏,實則尺幅千里,具有寫意傳神的特色,直承晚明小品情調;擅長運用孩童的敘述話語及鎔鑄中西名言事例,而結構則展現「秩序」、「聯絡」及「連綴體」等特色。  第五章為「喻麗清散文的跨界書寫」,1980年後的她,有意識地跨界書寫,產生詩化散文、小說化散文、報導文學等作品。本章論述其文類意涵,並舉文本為証,述說藝術價值,而兩本報導文學姊妹作,一本追索加州華人遺跡,一本真實報導海外舊金山,是喻麗清融

合母國與異國兩個世界的新嘗試。  第六章為「結論」,對喻麗清的創作進行總評,說明其散文成就及文學史定位,並論述其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