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文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新古典主義文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M.A.R.哈比布寫的 文學批評史:從柏拉圖到現在 和李德恩 孫成敖 編著的 插圖本拉美文學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千金之允》祁琪:西班牙新古典主义文学最闪耀的一块丰碑。也說明:原著:莱昂德罗·费尔南德斯·德·莫拉廷(1760~1828),西班牙剧作家、诗人,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曾任西班牙皇家图书馆馆长,一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南京大學出版社 和北京大學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英語學系 裴卓仕所指導 謝政倫的 一個慾望機器的逃逸路線:馬修‧路易斯《僧侶》的人格分裂分析研究 (2013),提出新古典主義文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慾望機器、逃逸路線、人格分裂分析、伊底帕斯化。

最後網站奥古斯都与新古典主义文学研究论文則補充:新古典主义或奥古斯都时期. 奥古斯都和新古典主义文学研究论文考察十八世纪的诗人在感性时代。 如何开始一篇新古典主义或奥古斯都时期的研究论文?我们的专家作者这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古典主義文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學批評史:從柏拉圖到現在

為了解決新古典主義文學的問題,作者(美)M.A.R.哈比布 這樣論述:

是從古代到現在的文學批評史指南。它不僅提供了文學批評的主要運動、人物和文本的概覽,也提供了能使學生們在語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歷史和哲學背景。本書的結構大體上按年代順序編排。它從對古典文學批評的理解出發,揭示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重要哲學思想的基礎和范疇。同樣,就以后的各個時期而言,本書提供了各種背景性信息,無論是關於洛克的哲學、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理論,還是弗洛伊德對文明的看法,本書將這些信息與文學批評思想的重要人物和文本結合了起來。M.A.R.哈比布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英語系副教授。近年來,他出版了《早期的TS艾略特與西方哲

學》(1999)等著作。他還發表和提交過論述柏拉圖、亞罩土多德、賀拉斯、康德、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柏格森、巴特和德里達等人的論文。

新古典主義文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印度:南亞文化的霸權」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印度為何能成為稱霸南亞的主宰?
文字、宗教、建築、藝術,又如何影響南亞諸國?
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
人生的第一本印度歷史入門
  
印度,擁有多元民族與文化的國度,
在歷史洪流中兼容中亞、伊斯蘭與西方的優點,
透過其文字、宗教、政治的影響力,奠定南亞霸權的地位。
  
  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洪流中,印度的社會制度與宗教規範於吠陀時代奠定,是現今印度傳統文化的源頭。天文、科學等知識,是跟阿拉伯與中亞間相互交流後,彼此影響而來。藝術、文學與王制在笈多王朝時建立起古典形式,代代沿用並傳承下去。即便經歷穆斯林與大英帝國的統治,仍未完全伊斯蘭化、西方化,反而融合成印度獨有的樣貌。民族主義更是為印度注入新思想,甚至蔓延至周邊國家。
  
  歷經各個時代的演變,融合多元文化的經驗,才塑造出今日璀璨亮眼又與眾不同的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可以說是印度史的縮影,而印度文明不僅屬於印度,從古至今,無論是文字、藝術、宗教、建築等,許多方面都影響南亞國家,進而轉化為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印度是南亞地區歷史的源頭,了解印度,就能掌握整個全南亞。本書史軸縱觀古代至當代,從文明起源到形成民族國家,全面總覽印度五千年的歷史軌跡。
  
  市面上有許多與印度歷史有關的著作,但真正能概括全印度的卻鮮少。本書由知名古印度學者、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湯瑪士‧特洛曼,為了解決學生因了解冗長又複雜的印度文明史而信心大失,進其去蕪存菁,並以見微知著的寫作手法,搭配三十四張地圖與圖片,寫出精彩的著作。無論是對印度有興趣,或是想到印度旅行、經商、求學,甚至是生活的人,本書能滿足你探究印度歷史的好奇心,這絕對是人人都該擁有的印度史、南亞史入門聖經。
  
作者簡介:湯瑪士‧特洛曼 Thomas R. Trautmann
  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曾任該大學歷史系主任,南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古代印度史、印度的親屬關係和婚姻、印度和歐洲的種族思想史與印度生態史等。編有《亞利安論爭》(The Aryan Debate,2008年);著有《大象與國王:環境史》(Elephants and Kings: An Environment History,2015年)、《政事論:財富學》(Arthashastra: The Science of Wealth,2012年)、《語言與國家》(Languages and Nations,2006年)、《亞利安人與英屬印度》(Aryans and British India,2004年)。

一個慾望機器的逃逸路線:馬修‧路易斯《僧侶》的人格分裂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新古典主義文學的問題,作者謝政倫 這樣論述:

中文大綱本篇論文旨在運用德勒芝的慾望機器以及逃逸路線理論來探討馬修路易斯的《僧侶》。並且爭論路易斯所代表的十八世紀末期的歌德小說是屬於尼采所謂的文化醫生,對於當世提供了有別於主流的觀點。當時的歌德小說反抗了以理性為主要訴求的新古典主義文學,試圖掙脫無所不在的意識型態霸權。路易斯跟這群文化醫生一樣,追尋著他的逃逸路線。並試圖藉由《僧侶》當中的主角安柏利歐衝出當代的理性框架。透過德勒芝和瓜達利的精神分裂分析,安柏利歐化身成為慾望機器,而讀者也得以探索慾望在安柏利歐身上是如何運作並協助他成功脫離既有的地域性。然而,至於安柏利歐是否循著逃逸路線成功脫離地域性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脫離地域性的重點就是掙

脫伊底帕斯化的過程,並且意識到法西思主義無所不在的壓迫。安柏利歐的精神分裂分析提供給我們一個研究樣板,呈現一個試圖逃離伊底帕斯化的精神分裂者,他的逃逸過程,以及他離域所付出的代價。

插圖本拉美文學史

為了解決新古典主義文學的問題,作者李德恩 孫成敖 編著 這樣論述:

在人們的眼里,文字配上了插圖便成了一本淺顯的普及讀物,談不上學術的含量。但也並非完全如此,世界經典《堂吉訶德》配上法國著名畫家古斯塔沃。多雷的插圖便相互輝映,相得益彰。筆者編寫的這部《插圖本拉美文學史》根本無法與名著、名畫相比擬,只能說對他者形式的模仿,鸚鵡學舌而已。但《插圖本拉美文學史》的用意在于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加深讀者的印象.對拉美文學有所了解。雖然這部文學史談不上有多麼深刻的見解,但也不是草率、敷衍之作,對一些問題提出筆者的看法。眾所周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界定西班牙征服者在美洲征服過程中的拉美文學便是個問題。有些學者將西班牙征服者所見所聞而寫的紀事稱之為“征服

時期文學”,這種提法未必恰當。因為,對印第安人來說,他們雖然是拉美土地的主人,在被征服的過程中他們卻是沉默的,是沒有發出聲音的種族。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者是西班牙的官兵、傳教士,他們創作的紀事、詩歌應歸屬于西班牙文學,完全可以從拉美文學史中刪除。不過,為了說明印第安人被征服中的狀況和他們的處境,通過西班牙征服者耳聞目睹所記敘的事實來印證印第安人與西班牙征服者的抗爭、被征服時的不幸,同時暴露西班牙征服者的暴行.毋庸諱言,也有一些富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征服者對印第安人的同情。為此。在拉美文學史上獨闢一章介紹當時發生的情況也有其可取之處,但這一時期的文學是印第安人被完全征服前的殖民地時期的文學,或前殖民

地時期文學,而不是西班牙征服者在征服中的文學,或征服時期文學。上述說法是否可行,還待讀者指正,這將是一本普及讀物引起的爭議吧。 本書是一本學術普及讀物,以普通讀者為對象。按照時間順序,對拉美文學幾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進行簡明的介紹。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文學事實,要點突出,詳略得當。本書不同于其他文學史類書籍的一大特點就是插圖本,圖文並茂。 李德恩,男,研究員,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擔任《外國文學》副主編,現任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理事。發表論文近四十篇,其中在國外發表三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拉美文學流派的嬗變與趨勢》,19

98年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外國文學三等獎,並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1998年“第三屆全國優秀文學圖書獎”三等獎,主要譯著《波波爾‧烏》也獲得1998年“第三屆全國優秀文學圖書獎”三等獎。 第一章 古印第安文學 一、阿茲特克帝國的納瓦語文學 二、瑪雅帝國的基切語文學 三、印加帝國的克丘亞語文學 第二章 前殖民地時期文學(15世紀—16世紀初) 1.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2. 埃爾南‧科爾特斯 3. 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 4. 巴爾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 5. 阿隆索‧埃爾西利亞—蘇尼克 6. 印加‧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 第三

章 殖民地時期文學(16世紀中葉—17世紀末) 1. 貝爾納爾多‧德‧巴爾武埃納 2. 胡安‧德爾‧巴列—卡維埃德斯 3. 卡洛斯‧德‧西格恩薩—貢戈拉 4. 索爾‧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斯 5. 胡安‧魯易斯‧德‧阿拉爾孔—門多薩 第四章 新古典主義文學(18世紀—19世紀初) 1. 華金‧費爾南迪斯‧德‧利薩爾迪 2. 何塞‧華金‧德‧奧爾梅多 3. 安德烈斯‧貝略 4. 何塞‧馬利亞‧埃雷迪亞 5. 曼努埃爾‧愛德華多‧德‧戈羅斯蒂薩 6. 馬里亞諾‧梅爾加爾 第五章 浪漫主義文學(19世紀) 1. 埃斯特萬‧埃切維利亞 2. 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托 3. 何塞‧馬莫爾 4.

西里洛‧比利亞維爾德 5. 胡安‧蒙塔爾沃 6. 豪爾赫‧伊薩克斯 7. 伊格納西奧‧曼努埃爾‧阿爾塔米拉諾 8. 阿爾維托‧布萊斯特‧加納 9. 里卡多‧帕爾馬 第六章 現代主義文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 1. 魯文‧達里奧 2. 何塞‧馬蒂 3. 何塞‧亞松森‧席爾瓦 4. 曼努埃爾‧古鐵雷斯‧納赫拉 5. 胡利安‧德爾‧卡薩爾 6. 萊奧波爾多‧盧貢內斯 7. 里卡多‧海梅斯‧弗雷伊雷 8. 阿馬多‧內爾沃 9. 胡利奧‧埃雷拉一雷西格 10. 何塞‧桑托斯‧喬卡諾 第七章 拉美先鋒派詩歌(20世紀初—20世紀中葉) 一、後現代主義 1. 岡薩雷斯‧馬丁內斯‧恩里克 2. 卡夫列拉‧

米斯特拉爾 二、創造主義 維森特‧維多夫羅 三、尖嘯主義 曼努埃爾‧馬普萊斯‧阿爾塞 四、極端主義與馬丁‧菲耶羅主義 1. 奧利韋里奧‧希龍多 2.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第八章 拉美後先鋒派詩歌(20世紀中葉—) 1. 塞薩爾‧阿夫拉姆‧巴列霍 2.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紀廉 3. 巴勃羅‧聶魯達 4. 奧克塔維奧‧帕斯 第九章 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初—) 一、高喬詩歌與高喬小說 1. 何塞‧埃爾南德斯 2. 里卡多‧吉拉爾德斯 二、墨西哥革命小說 1. 馬里亞諾‧阿蘇埃拉 2. 阿古斯丁‧亞涅斯 三、大地小說或地域主義小說 1. 奧拉西奧‧基羅加 2. 何塞‧歐斯塔西奧‧里韋拉 3

. 羅慕洛‧加列戈斯 四、土著主義與印第安主義小說 1. 胡安‧萊昂‧梅拉 2. 克洛林達‧馬托‧德‧圖爾內爾 3. 西羅‧阿萊格里亞 4. 何塞‧馬麗亞‧阿爾格達斯 5. 豪爾赫‧伊卡薩 6. 阿爾西德斯‧阿爾格達斯 五、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1.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 2. 阿萊霍‧卡彭鐵爾 3. 阿圖羅‧烏斯拉爾‧彼特里 4. 胡安‧魯爾福 六、心理現實主義小說 埃內斯托‧薩瓦托 七、結構現實主義小說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八、拉美新小說 1. 胡安‧卡洛斯‧奧內蒂 2. 奧古斯托‧羅亞‧巴斯托斯 3. 阿道弗‧比奧伊‧卡薩雷斯 4. 吉拉爾莫‧卡夫雷拉‧因方特 5. 萊奧波爾多‧

馬雷查爾 6. 米蓋爾‧奧特羅‧西爾瓦 7. 愛德華多‧馬列亞 九、“文學爆炸”中的新小說 1.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2. 胡利奧‧科塔薩爾 3. 卡洛斯‧富恩特斯 4. 何塞‧多諾索 5. 阿爾瓦羅‧穆蒂斯 十、後“文學爆炸”中的小說 1. 曼努埃爾‧普伊格 2. 費爾南多‧德爾‧帕索 3. 阿爾弗雷多‧波里塞‧埃切尼克 4. 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 5. 塞爾希奧‧拉米雷斯-梅爾卡多 6. 伊薩貝爾‧阿連德 7. 塞爾希奧‧比托爾 第十章 巴西文學 一、殖民時期文學 二、浪漫主義時期文學 三、現實主義時期文學 四、20世紀巴西現代文學 拉丁美洲文學大事年表 巴西文學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