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雨量統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歷年雨量統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連惠邦寫的 土砂災害與防治 和吳瑞賢的 工程水文學(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氣象站歷年平均資料 -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也說明:2002年 ODS. 2003年 ODT. 2004年 ODS. 2005年 ODS. 2006年 ODS. 2007年 ODS. 2008年 ODS. 2009年 ODS. 2010年 ODT. 2011年 ODS. 2012年 ODS. 2013年 ODS. 2014年 ODS.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科技圖書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所 丁澈士所指導 劉宋懷的 人工濕地之地下水文調查研究-以屏東縣東港溪舊河道為例 (2014),提出歷年雨量統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東港溪崁頂舊河道、水收支平衡、地下水補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吳先琪所指導 賴允傑的 原台灣金屬鑛業公司所屬煙道區逕流對承受水體砷污染之影響評估 (2012),提出因為有 砷、土壤污染、地表逕流、廢煙道、土壤重金屬型態、土壤流失、金瓜石、台灣金屬鑛業公司的重點而找出了 歷年雨量統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歷年雨量資料 - Hoot |則補充:探討歷年年一日最大雨量、年二日最大雨量和年三日最大雨量有助於臺灣地區環境經營與管理。本研究分析臺灣南部地區水利署雨量測站雨量資料,雨量測站共42. 歷史雨量統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歷年雨量統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砂災害與防治

為了解決歷年雨量統計的問題,作者連惠邦 這樣論述:

  本書共十一章,第一章至第三章簡要說明我國的土砂災害問題及集水區的一些特性,屬於一般的基礎概念;第三章詳細介紹了與坡地土砂災害有關的水文觀測及其演算方法;第四章至第七章對各種類型土砂災害的各項問題做了比較完整的說明和分析;第八章及九章係以一維河道動床數值模式為主軸,探討集水區尺度的土砂收支規律,以及推估人為工程構造物介入之後,集水區土砂流失與生產間的演變趨勢,藉以評析工程構造物之於集水區的治理成效;第十及十一章主要闡述了山地河川各種土砂災害的結構性工程治理措施及非結構性防護措施,也涵括了一些減少環境衝擊的生態保育措施。 作者簡介 連惠邦   現職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教

授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民國65~69年   逢甲大學土木水利研究所碩士,民國75~77年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班博士,民國80~83年      經歷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助教,民國71~77年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講師,民國78~84年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副教授,民國84~92年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教授,民國92年~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系主任,民國97~99年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主任,民國91年~   考試院襄試委員、典試委員、命題兼閱卷委員、召集人   水利技師,民

國72年~      獲獎   青年工程師委員會、中國工程師學會,學生工程論文競賽特優指導獎,民國83年   經濟部水資源局推動與實踐節約用水成效卓著獎,民國87年   教育部社教有功個人獎,民國88年   社團法人中華水土保持學會「論文獎」,民國88年   中華農學會中華水土保持學會「學術獎」,民國98年   社團法人中華水土保持學會「論文獎」,民國99年   行政院表揚傑出科技人才獎,行政院三等功績獎章,民國101年   總統府莫拉克風災重建紀念章證書,民國104年    第一章 緒論 1-1 暴雨災害 1-2 暴雨與土砂災害 1-3 河川上游集水區水砂環境與災害特性 1-4 莫拉克風

災的水砂災害問題 1-5 土砂災害研究意義 第二章 集水區地形地貌與水砂特性 2-1 集水區地形地貌特徵 2-2 河溪種類與級序 2-3 河川水流及其泥砂運移特性 2-4 河川地形 2-5 河流泥砂特性 2-6 山地河川與平原河川之異同 第三章 水文觀測與分析 3-1 降雨逕流過程 3-2 水文觀測與分析 3-3 設計水文量 3-4 設計暴雨 3-5 設計洪水演算 3-6 小型集水區設計洪水量計算 第四章 土壤侵蝕 4-1 土壤侵蝕涵義 4-2 土壤侵蝕、流失與生產 4-3 土壤侵蝕程度 4-4 土壤侵蝕類型 4-5 土壤侵蝕過程 4-6 水力侵蝕型態及其影響因子 4-7 雨滴飛濺侵蝕

4-8 坡面漫地流侵蝕 4-9 紋溝侵蝕 4-10 溝狀侵蝕 4-11 土壤流失量推估 4-12 水力侵蝕量量測 第五章 地滑、大規模崩塌與淺層崩塌 5-1 斜面塊體運動分類 5-2 地滑 5-3 大規模崩塌 5-4 淺層崩塌 5-5 河岸崩塌 第六章 土石流與山地洪流 6-1 土石流定義及其基本特徵 6-2 土石流危害方式 6-3 臺灣歷年重大土石流事件 6-4 土石流分類 6-5 土石流發生條件 6-6 土石流流動特性 6-7 土石流淤積特性 6-8 土石流泥砂體積濃度 6-9 土石流發生模式 6-10 土石流力學機構 6-11 土石流流速經驗公式 6-12 土石流流量計算 6-13

土石流流出土砂量推估 6-14 土石流撞擊力推估 6-15 山地洪水 第七章 山地河川河床沖淤趨勢與推估 7-1 山地河川河床沖淤演變趨勢 7-2 河道沖刷 7-3 河道土砂淤積 第八章 集水區產砂規律模擬 8-1 集水區產砂過程與土砂收支方程 8-2 集水區產砂量推估模型 8-3 集水區產砂規律的數值模型 8-4 案例模擬分析 第九章 集水區土砂管理模式 9-1 集水區土砂管理模式 9-2 案例模擬分析 9-3 集水區土砂流失抑制效益 9-4 防砂設施調砂效益 第十章 山地河川工程治理 10-1 挾砂洪流治理原則與工程對策 10-2 土石流防治原則與工程對策 10-3 防砂工法 10

-4 整流工法 10-5 淤積工法 第十一章 土石流非工程防護措施 11-1 土石流潛勢溪流判釋 11-2 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劃設 11-3 土石流觀測 11-4 土石流預報與雨量警戒 索引   自序   集水區在不同區位發生各種類型的土壤侵蝕、崩塌及地滑現象,並引起河道不同程度的沖淤變形,為河道孕育出水砂災害發生的有利環境,一旦土砂沖淤達到一定的限度,就會通過劇烈的土石流或洪災表現出來。只是土壤侵蝕、崩塌、地滑及土石流等土砂災害與下游都市的暴雨洪災比較起來,其災害影響範圍多位於人口密度較低的山坡地,對都市環境的直接影響比較小,而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在氣候變遷極端降雨事件頻發

的現今環境下,包括土石流、崩塌、地滑、河道沖淤、洪水泛濫、水庫淤積等水砂問題,以及它們所引發的複合型災害,已直接或間接威脅了下游都市地區人民生命和財產之安全。   於是,基於治水先治砂、水砂兼顧的基本思維,本書蒐集彙整了國內、外土砂災害的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從定義、特徵、發生發展機理、力學機制、時間與空間分布預測、致災行為等諸多面向,探討土壤侵蝕、地滑、崩塌(含大規模崩塌)、土石流、山地洪流及河道沖淤等各種土砂災害型態的特殊屬性,嘗試建構它們之間的一些關聯特性。然而,土砂災害成因複雜,影響因素眾多,不同區域成災過程和後果不一,甚至不存在統一的變化規律。鑑此,本書結合了物理模型與數值模式提出嶄新

的分析模型,配合現地長期的水位及斷面觀測資料,用以模擬和推演集水區土砂運移的基本規律,以及在人為構造物介入下土砂變遷的各個環節。   不過,在編寫期間令作者感觸良深的是,國內有關集水區各種類型土砂運移問題的研究雖然很多,惟多顯得零散而未有系統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基本環境資料及現地調查數據的極度欠缺,使得可以舉出的實際案例實在相當有限,因而僅能以個人多年經驗和心得加以整理,盼能起到拋磚引玉之弘效,引起更多的討論和研究。   由於本書所關注的課題面向極廣,現象又相當複雜,限於作者的專業領域和水平,有些課題沒有納入(如崩塌、地滑防治對策),部分課題也寫得還不夠深入,甚至有些現象還沒有獲得統一的看

法,使在見解上可能存在一些主觀,內容疏漏及錯誤亦在所難免,懇請讀到這本書的前輩、同業對書中不足之處給予批評指正。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得到研究生韓宜霖、蔡坤廷、鍾昕育、呂博弘及蔡建瑋等人協助繪圖、打字和整理文稿,同事陳昶憲教授詳細審閱了第三章,並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以及一直在身旁默默支持的家人和摯友,使本書得以順利完成。此外,承蒙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黃前署長金山博士,以及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李局長鎮洋惠賜序言,特此致謝。   緒論 臺灣地區位居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板塊擠壓而造山運動發達,使得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地殼每年以30~40mm的速度上升(蔡義本等,2004),同時位處西北太平洋地區

颱風侵襲的主要路徑,屬於極易受到天然災害影響的地區,而主要水系上游又多穿過容易破碎崩蝕或滑動的板岩地層,更增加了坡地的不穩定性,往往在一次暴雨的作用下,迅速匯集大規模洪水侵蝕坡面和河川邊界,頻頻引發山地洪水、土石流、崩塌、地滑、河道激烈沖淤等坡地水砂災害,加上地震、洪澇等其他類型災害,使臺灣地區已成為全世界災害之高風險地區(行政院科技部,2014)。近年來,臺灣地區各種自然災害頻傳,災害範圍愈來愈廣,災害規模愈來愈大,雖然各項減災工程已發揮部分實效,但加劇各種自然災害的直接原因是氣候變遷極端降雨因素,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開展對自然災害認識及防治相關課題之研究,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災害防救、生態

維護及社會經濟等都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意義。 1-1 暴雨災害 自然災害(natural disaster)係地球上各種自然現象在短時間內的異常變化或極端化所導致的負面衝擊,其中也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異常變化,包括旱災、暴雨、水災、風災、暴潮、寒害、地震、地層下陷、崩塌、土石流、農林病蟲害及森林火災等。根據行政院災害防救白皮書引用聯合國緊急災難資料庫(EM-DAT)對2013年全球天然災害人員傷亡的統計結果,造成嚴重死亡人數之主要災害類型,包括颱風災、水災和地震等,如表1-1所示。表中,因暴雨引發的災害(以下稱為暴雨災害,disaster by rainfall)是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自然

災害,造成的損失占全球每年自然災害損失的比重也最大,其中各種天然災害損失前十大之中,就有四件為暴雨災害。反觀臺灣地區,如以1999年921地震作為分界,從1950年代至1999年921地震前颱風暴雨災害發生頻率約每10年發生一次,但921地震之後不僅颱風暴雨災害數量激增,而且成災型態也從以暴雨洪災為主,質變為水、砂災害,單獨或共伴產生的災害型態,如圖1-1所示。當然,災害型態的質變與921地震影響地層的穩定性關係極為密切;此外,2000年以後重大颱風暴雨災害頻率及強度也持續地增加,也被認為是與全球氣候變遷引發極端降雨事件直接有關。

歷年雨量統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防汛抗旱 #節約用水
💧一起加入節約用水的行列吧!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6a1ovmPDJM

另外,關於水庫清淤主要有三個方式,第 1 種是陸上機械開挖、第 2 種是用抽泥船水力抽泥、第 3 種方法是排砂隧道,如曾文水庫防淤隧道。詳情可看這部影片:
https://youtu.be/DkN4wRJbIBU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1 我們用的是什麼水?
02:45 有自來水就沒問題了嗎?
04:01 造成臺灣缺水的 4 大因素
06:52 政府的因應措施
09:02 我們的觀點
11:10 提問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河川汙染浩劫 台灣缺水國全球排第19:https://bit.ly/37jz1b1
→ 大缺水時代,來了 CSR@天下:https://bit.ly/3cPjGjt
→ 台灣缺水 三大原因:https://bit.ly/37lFx14
→ 驚!台灣進入枯水期 水庫蓄水量如續下降恐乾旱 (2019.02):https://bit.ly/3dQjQIQ
→ 台商回流投資570億 「缺水」將成隱憂?(2019.03) TVBS:https://bit.ly/3dRrToz
→ 水耗竭-2018水庫乾涸現場 - 蘋果日報調查報導:https://bit.ly/3hfCwnd
→ 台灣降雨量比全球多2.6倍 卻是缺水國家 - TVBS:https://bit.ly/2MI4fz2
→ 臺灣真的缺水嗎? - 科學月刊:https://bit.ly/2BKFeAW
→ 台灣水庫即時系統:https://bit.ly/3faMmF8
→ 台灣缺水如何解?透過穩定又永續的「河川伏流水」留住水! 泛科技:https://bit.ly/2YkEtX1
→ 水的秘密基地-二峰圳重見天日全紀錄 - 我們的島:https://bit.ly/2zj2CVl
→ 台灣飲、用水的前世今生:從國家化到市場化 巷仔口社會學:https://bit.ly/3fetjdj
→ 歷年各縣市供水普及率 - 水利署統計資料:https://bit.ly/2AVfCku
→ 乾旱專題報導(一):台灣2015乾旱的面面觀:https://bit.ly/3cPUDNt
→ 乾旱專題報導(二):臺灣的旱象:https://bit.ly/2UusGEs
→ 乾旱專題報導(三):乾旱所造成的社會衝擊:https://bit.ly/2B06I59
→ 乾旱專題報導(四):台灣水資源之困境與調適:https://bit.ly/3dP1N5D
→ 乾旱專題報導(五):科技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https://bit.ly/30qFhfw
→ 乾旱專題報導(六):未來面臨的水資源問題:https://bit.ly/2Uw97LX
→ 台灣梅雨變化的調節機制:https://bit.ly/30EuY83

【 延伸閱讀 】

→ 高屏水荒荒 - 我們的島:https://bit.ly/3dQhppH
→ 30年蓋4座水庫,也難以搶救台灣水情 - 天下雜誌:https://bit.ly/37hUDnY
→ 臺灣水資源環境空間永續利用:https://bit.ly/2MM7mpC
→ 台灣的水出了什麼問題? 天下雜誌:https://bit.ly/3hfxqHG
→ 缺水危機的錯誤邏輯 - 獨立評論@天下:https://bit.ly/3cQSYXV
→ 農業用水7成太浪費?農委會研究:農用水入滲地下水,每年可補注6座翡翠水庫的量 - 上下游:https://bit.ly/2XPJ4BG
→ 水資源的汲取與消耗 世界農業用水調查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cMLPYn
→ 兩溪之水哪裡去 - (工業用水)我們的島:https://bit.ly/3hcgP7G
→ 聰明節水與造水- 科學人:https://bit.ly/2XLMsgK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人工濕地之地下水文調查研究-以屏東縣東港溪舊河道為例

為了解決歷年雨量統計的問題,作者劉宋懷 這樣論述:

屏東縣東港溪崁頂舊河道因東港溪新河堤施作完成後,使舊河道濕地水體來源─原東港溪主流水源遭斷絕,僅靠降雨及地下水補注,濕地水體置換率甚低,其水體來源本由東港溪新河道閘門所控制,使新河道水體流入舊河道內,形成一開放式濕地,但舊河道內上游閘門關閉將水源阻絕,轉變成封閉式濕地,造成舊河道內水質優養化使舊河道內生產力減低,有機質的累積及對流減少許多。因此,本研究選定港東二號橋以下2公里長之舊河道作為研究區域,調查此河道內濕地之水源與地下水變化,進而探討儲水變化量。研究結果發現,當有降雨行為時,舊河道內水位並不會劇烈變化,而是因集水區降雨補注地下水進而補注舊河道內,僅造成整體水位上升或下降,經水收支平衡

公式得知舊河道濕地在單位時間內濕地儲水量之體積變化以11月至6月分別為: 279,402 m3、326,475 m3、362,394 m3、332,451 m3、298,875 m3、328,810 m3、607,776 m3、399,126 m3。

工程水文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歷年雨量統計的問題,作者吳瑞賢 這樣論述:

  水文學是一門應用極廣的自然科學, 研究的對象為水。地球上絕大多數的表面為水所覆蓋, 生物體中亦是如此,也因此水為萬物所賴以為生之要素之一。作者執教大學水文學多年,深感提供一本適當程度的教科書,幫助學生學習了解課堂進度實屬必要。遂 將歷年來筆記加以整理,增加例題並蒐集國家考試相關題目,並附上部份題目之詳解,於2001年首次發行工程水文學一書。面對近年來氣候變遷與重大天然災害的新挑戰,再次檢視內容之合宜性以提供新的視野。   工程水文學係 土木工程師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學識,其主要分為三部份:水文現象、歷線分析及水文統計。其重要性可由一般土木系大學部都列其為必修課,以及國家相

關高普考 試,土木技師、水利技師、環工技師及水保技師考試都列其為考試科目得知。近來防災減災受到各界的重視,其重要的一環便是水文環境的確實掌握,如暴雨推估、 洪水預警、減洪手段以及工址安全等,皆仰賴水文分析。

原台灣金屬鑛業公司所屬煙道區逕流對承受水體砷污染之影響評估

為了解決歷年雨量統計的問題,作者賴允傑 這樣論述:

原台灣金屬鑛業公司濂洞煉銅廠所屬三條廢煙道已於露天環境下破損棄置近40年,且經分析確認殘存於廢煙道內之煙道碴與煙道周邊受污染土壤均含有高濃度之砷,然該區域歷年之環境影響調查均未評估污染物可能受土壤沖蝕及地表逕流影響下之污染情形,以及對承受水體之影響。本研究以序列萃取方式探討現場廢煙道內及附近之土壤中砷之化學型態特徵,運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及通用土壤流失公式估算區域之地表逕流量及土壤流失量,進而推估地表逕流中之砷濃度,最後則以研究區域採集之水樣砷濃度比較承受水體影響程度推估結果。以Wenzel序列萃取法分析煙道碴及受污染土壤砷濃度之結果顯示,70%以上之總砷含量均屬無定形與結晶性水合鐵鋁氧化物之

結合態,3~30%為樣品表層之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吸附態,殘餘態之比例僅佔1~5%。根據BCR序列萃取法醋酸萃取砷濃度結果顯示具移動性或潛在環境危害之砷含量最高應不超過總量之30%,並隨風化程度由低至高遞減。廢煙道周邊地區受污染範圍約25.8公頃,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空間分析功能及通用土壤流失公式估算每年每公頃之土壤流失量約為95公噸,換算污染區全區每年平均流失2,400噸土壤,其中83%流入濂洞溪流域,其餘則流入濂洞煉銅廠或樂利橋集水區。經模擬推估污染區每年因土壤流失所輸出之含砷污染物總量約為5.4公噸,以土壤平均濃度推估地表逕流中砷濃度平均值最高約為3.11 mg/L,與所屬集水區內未受污染之

地表逕流匯流後會增加承受水體砷濃度1.28 mg/L。於廢煙道周邊實測採集之地表逕流水樣砷濃度值為1.5 mg/L,有煙道之集水(污)區地表逕流砷濃度平均值則介於0.2~0.5 mg/L,由於水樣中砷濃度多為溶解態,應為煙道碴及受污染土壤於酸性環境下溶解釋出之砷,由雨水挾帶於土壤表面漫流或入滲至土層中以中間流之型式流出之地表逕流,與依據土壤沖蝕量推估產生之顆粒態砷濃度不同,故不合適以模式推算之濃度值直接比較。本研究之結果說明煙道碴及受污染土壤因風化程度不同以致砷濃度相態分佈之差異性,詳細估算廢煙道周邊地區受污染土壤沖蝕情形以及污染物輸出量,以及綜合探討地表逕流對承受水體之影響,可提供此污染區環

境危害評估及風險管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