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社大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汐止社大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秀美寫的 淡水味覺&國民美術悲喜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汐止社大也說明:新北市汐止區社區大學,位於汐止國中,同時在汐止地區,持續增加更多的學習點; ... 當您想學北歐式健走「新時尚運動」,卻發現汐止社大的特色課程「北歐式健走」週六 ...

大葉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張四薰所指導 賴虹蓁的 終身學習,遇見幸福:以社會支持為中介變數探討社區大學學員的學習動機對幸福感與推薦意願之研究 (2019),提出汐止社大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大學、學習動機、社會支持、幸福感、推薦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郭世謀所指導 陳永婕的 Colightor色彩原理數位多媒體教材設計 (2018),提出因為有 色光、數位多媒體教材、悅趣化數位學習的重點而找出了 汐止社大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111汐止社大春季班成果展(回顧影片)-認識ABC(林芳絹老師)則補充:111秋季班 課程 學習中心 課程 編號 課程 名稱上課時段授課教師汐中11123922C119 認識ABC 星期一晚上林芳絹報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汐止社大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淡水味覺&國民美術悲喜劇

為了解決汐止社大課程的問題,作者劉秀美 這樣論述:

  國民美術教育家劉秀美跨越美術的圍籬,勇於在真實人生中揮灑畫筆,使繪畫成了生活的語言,更以繪畫將深沈的生命體驗烙印在記憶中。  在劉秀美的國民美術教室中,有許多以繪畫記錄生活的學員們,他們的故事在劉秀美筆中,成了一場場真實的人生悲喜劇,她透過生動的文字和畫作,將故事的場景精彩呈現出來。  《淡水味覺&國民美術悲喜劇》是畫家劉秀美的第一本書。多年來致力於繪畫創作和國民美術推廣運動的劉秀美,以生動細緻的文字和感人的圖像,呈現她的淡水經驗、人文觀察和教畫心得。  本書分為二部分,〈淡水味覺〉是作者移居淡水後的心情寫真,觀察敏銳的她將生活裡俯拾可得的素材化為令人驚嘆動容的詩篇和故事,裡面有她對淡

水,對母親,對土地,對逝水年華最深的依戀。〈國民美術悲喜劇〉是作者的國民美術教學筆記,堅信每個人天生就有美術能力的她,娓娓陳述她在台灣各地散播美術種子的經驗和體悟。藉由她與老人、女性和原住民兒童的互動和創作,我們看見繪畫不只可以提昇我們的心靈境界,它同時也是記錄個人生命史、家庭歷史、社會生活和時代脈動的重要工具。  精采要目:〈淡水味覺〉〈廚房裡的太平洋戰爭〉〈寒山書攤〉〈最狂烈的家家酒遊戲〉〈清水街繾綣的故事〉〈火車快飛〉〈黑鼠白鼠嫦娥織女〉〈國民美術悲喜劇〉〈彩田裡的農村女畫家〉〈招治阿媽的第二春〉〈凝視男性美術〉……。  作者介紹:劉秀美,1951年生,童年時代成長於台北萬華。1990年

代開始職業畫家生涯,曾開過「私房菜展」、「劉秀美自傳性繪畫展」、「最狂烈的家家酒遊戲」、「淡水味覺」及「野地中的玫瑰」等油畫創作展。曾擔任淡水鎮刊1至24期美術顧問。自1992年開始從事社會美術教學,以多年自我創作心路歷程編輯國民美術教學課程,推動國民美術運動,包括在台北縣29個鄉鎮推行老人美術教學,並在台北大稻埕社區、迪化街畫會、民生社區笑哈哈老人畫會、台北義光教堂婦女畫會、終止童妓協會、色情畫會、汐止社區大學國民美術系、汐止社大四八畫會、汐止都市原住民部落兒童美術館,以及花蓮林田山林場,進行美術教學活動。

終身學習,遇見幸福:以社會支持為中介變數探討社區大學學員的學習動機對幸福感與推薦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汐止社大課程的問題,作者賴虹蓁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社區大學學員在社區大學學習後,其學習動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三者間的關係,以社會支持為中介變數探討學習動機與幸福感之影響,並分析學員推薦親朋好友到社區大學學習的推薦意願程度。本研究以參加汐止社區大學課程409學員為對象,在研究工具方面採用「學習動機量表」、「社會支持量表」、「幸福感量表」和「推薦意願」作為問卷設計依據,透過實證資料的蒐集,利用SPSS 25.0與Smart PLS3.3.2統計軟體中之描述性統計、信度與效度、路徑係數與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分析驗證研究假設。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學習動機對社會支持有正向的影響。(2)學習動機對幸福感有正向的影響。(3)社會

支持對幸福感有正向的影響。(4)社會支持在學習動機與幸福感有中介效果。(5)幸福感與推薦意願間有正向顯著的影響,讓社區大學學員進而仍願意持續參與以及向重要他人推薦社區大學課程並參與學習。最後,本研究者歸納結論,建議社區大學在未來經營方針上,可開設符合社會脈動與大眾需求的課程,以利吸引民眾來學習外,亦可開發客製化課程以取得相關證照,吸引職場上的人士來進修以及更多退休人士自我實現的新市場;在行銷策略方面,以強化網路行銷吸引眾多年輕族群到社區大學學習、提升課程與教學的品質與附加價值等,以形成終身學習幸福縈繞的社會環境。

Colightor色彩原理數位多媒體教材設計

為了解決汐止社大課程的問題,作者陳永婕 這樣論述:

色彩原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在色彩原理的教學現場發現,有時因授課場域與課程時間等限制,教師不易安排色光教學內容之授課流程、教具或教學情境。導致有些內容因而刪減,使得部分與色光課程相關的「實驗」無法讓學生輕鬆體驗,以至於有趣的自然現象與活動,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理知識。為此,本創作於「悅趣化數位學習」的教學概念下,以「色」與「光」為主題,高中學生為教材設計對象進行文獻探討,依據現行高中課綱統整出色光教學內容,並參考多媒體教材與原型設計之原理原則,設計多媒體教學軟體,將色光實驗轉化為軟體之遊戲關卡,讓學生有機會在探究的過程理解並分析色光。此外,針對軟體中色光混合單元之「色光三原色」內容進行

高保真度原型設計,藉由原型進行軟體局部之教學內容、介面規劃與遊戲情境測試。原型的教學內容由技術型與普通型高中教授色彩相關課程的三名教師進行教學內容檢核;軟體內容主要由兩名軟體工程師進行軟體開發可行性評估。原型測試分為兩階段,均於專家測試完成後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針對問題與建議進行原型修正,最終,專家皆表示將原型製作為教材會符合其教學需求,且可持續進行教學軟體開發。本創作以「Colightor」多媒體教學軟體之介面原型設計為例,為教師或遊戲設計者提供開發輔助教材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