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社大課程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法鼓山社會大學新莊校區年(第一期)春季班-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也說明:關於本會服務據點最新消息活動花絮好文分享公益捐款表單下載徵才消息聯絡我們雙連一家親. 新莊社區大學課程表新莊區公所課程新莊救國團課程表丹鳳社區大學課程新莊農會課程 ...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李玉珍所指導 金正煥的 戰後臺韓佛教之現代化比較: 以聖嚴與吞虛法師為例 (2021),提出法鼓山社大課程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禪教一致、後殖民時期、法鼓山、韓國佛教、僧團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 李麗日所指導 周千惠的 佛化家庭之家庭經營研究--以臺中蓮社居士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宗教、家庭、家庭經營、臺中蓮社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鼓山社大課程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社大學務系統: 學務系統則補充:《非營利組織》+《社會運動團體》+《成人教育學校》}×{熱情+行動}=台南社區大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社大課程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戰後臺韓佛教之現代化比較: 以聖嚴與吞虛法師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社大課程表的問題,作者金正煥 這樣論述:

當代韓國唯一的僧團宗派「大韓佛教曹溪宗」,其繼承臨濟宗,以華嚴思想為中心。當今曹溪宗第四教區的本寺為月精寺,共管理六十多間末寺與八間庵廟。月精寺的本山五臺山,即為文殊華嚴信仰的亞洲中心。於高麗時期,知訥禪師 (1158-1210)所推廣的「禪教一致」(公案禪與華嚴禪之融攝)運動,其影響至當代月精寺釋吞虛(1913-1983)的「禪教一致」與「宗派統一運動」。釋吞虛歷經日本殖民強迫韓國佛教「帶妻僧團」、「比丘僧團分裂」的政策,繼而用禪教 一致與宗派統一性的理念,來推動僧團淨化運動,因此釋吞虛的禪教一致以朝鮮 僧團教育現代化為基礎,包含1956年建立五臺山修道院、三本寺修練所等。此外,釋吞虛更以

「定慧等持」與三教會通,以及「懸吐譯解」的事業,提昇曹溪宗僧伽大學的課程與品質。如同韓國,戰後臺灣佛教界也和韓國一樣,同時進行「去日本化」和恢復獨身僧團,並於1950年代開始傳戒和提升僧伽教育。當中,建立中華佛研所、法鼓山的釋聖嚴(1931-2009),是以「禪教融攝」推動漢傳佛教禪法的著名典範。釋聖嚴具有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專研明末蕅益智旭大師(1599-1655)的天台思想,將其教觀的植根建於《法華經》與天台學。從1979年開始,釋聖嚴奔波台美教導禪修,1989年成立法鼓山僧團,2005年立宗「中華禪法鼓宗」。法鼓山的禪宗家風以及國際化,均奠基於禪教融攝,其思想融合天台、華嚴、禪宗及淨土

法門,而且承繼臨濟與曹洞兩大禪宗法脈,重整禪法次第。曾經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與臺灣,在戰後均分別以「禪教一致」的觀念來進行其僧伽教育改革及現代化,本文將介紹比較月精寺釋吞虛和法鼓山釋聖嚴的禪教融攝理念與方式,以此進一步探討後殖民時期,東亞禪僧以禪教恢復傳統和推廣禪修的動機和形式。

佛化家庭之家庭經營研究--以臺中蓮社居士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社大課程表的問題,作者周千惠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以臺中蓮社居士所組成的佛化家庭為研究對象,透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法,訪談十一個家庭十八位佛化家庭的家庭成員,旨在了解佛化家庭在夫妻關係、教養子女、生活態度、價值信念的現況,以及宗教信仰對上述佛化家庭各面向的影響。經分析歸納出以下研究結果:一、 佛化家庭以宗教信念經營夫妻與親族的關係,夫妻雙方理念相同、關係穩固、家庭和諧,夫妻兩人在經營親族關係上特別用心,與親族相處融洽。二、 佛化家庭以宗教信仰作為家庭教育之指標,父母特別重視子女品格發展,期望子女能與父母有相同宗教信仰。三、 佛化家庭子女面臨宗教家庭與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差異,需有所調適,若調適得當,儒佛文化核心價值即能成

為維繫親子關係的代間傳承。四、 佛化家庭較一般家庭傳統保守,重視精神勝於物質,現代化社會為佛化家庭注入活潑多元的元素,為其所靈活運用,但仍不忘保有宗教特質。五、 佛化家庭以儒佛精神作為家庭價值信念,儒家的倫常道為佛化家庭平衡出世與入世的守則;佛教的菩提心為佛化家庭的內涵。家人間因宗教而互相砥礪成長,宗教信仰也成為佛化家庭的經營藍圖。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對佛化家庭、一般家庭、家庭教育推動者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