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蜜英文由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波羅蜜英文由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冬倪寫的 看懂心經 和稻盛和夫的 成功的要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菠萝蜜的英文你知道吗 - 九州醉餐饮网也說明:是桑科、波罗蜜属的常绿乔木。 ... 讲解,您是不是不单单知道了菠萝蜜的学名用英语怎么说,还知道了日常的英语用法,由来,以及菠萝蜜的英文俗称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尉遲淦所指導 羅海濤的 從「體、相、用」論中國觀音繪畫 (2020),提出波羅蜜英文由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觀音繪畫、觀音信仰、體相用、佛性、藝術三昧。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釋覺明、歐崇敬所指導 李若豪(釋圓海)的 如何度亡與度生—地藏菩薩的救度理論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地藏經》救度、功德、懺悔、輪迴、願力、果報、孝道的重點而找出了 波羅蜜英文由來的解答。

最後網站波羅蜜英文由來 :: 合法菸酒這裡買則補充:波羅蜜英文由來 | 合法菸酒這裡買 · 波羅蜜英文由來 安可企業社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美食 嘉義市地圖 春滿茶行地址 柏雅芝茶坊電話 宜蘭賞鯨船行評價 龜山島坐船時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波羅蜜英文由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懂心經

為了解決波羅蜜英文由來的問題,作者呂冬倪 這樣論述:

用最白話的方式闡述心經意涵,教你看懂釋迦牟尼佛究竟在說什麼?   ◎以《心經》為核心,向外延伸探討佛法,引導讀者逐步了解佛陀的思想世界。   ◎透過深入淺出的二十個單元,探討《心經》的典故與由來,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   ◎以多元層次與角度來探討心經、學習心經,是一本最具系統性的佛法入門書。   作者以20多年的時間,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因而領悟《心經》內涵。本書以白話解釋心經,帶領讀者進入佛法世界!   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得錄》、《般若心經說什麼》和《般若心經的二大重點》之後,作者再度推出

闡述心經的作品。用淺易的方式逐句解釋經文真正意涵,先建立佛法的基礎,再進階到佛法的修行方法,最後真正明白《心經》在講什麼!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空相」和「般若思想」的經典,要進階學習佛法,必先拋棄學問和知識,不除妄想不求真。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從「文字般若」(佛經的文字)生起「觀照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再由「觀照般若」證得「實相般若」(諸佛的境界)。   ★本書有七個特殊單元:   (一)《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   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是循序漸進的,那《心經》是在什麼時期說的?是說給誰聽的呢?   (二)《心經》的原始

出處   《心經》的原始出處是《大般若經》,是從《大般若經》中節錄出來,再加上密宗的咒語而成。   (三)《心經》原來有二個版本   《心經》有「簡略版」和「原版」兩種版本。你必須要看過「原版」的《心經》,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心經》裡還隱藏著其他的主角。   (四)玄奘法師和《心經》的因緣   你知道玄奘法師為什麼要到西方取經嗎?你知道玄奘法師在西行路上,遇到災難時,就是靠著持誦《般若心經》,才完成取經的偉大事業嗎?   (五)臨終時會見到「自性光」   你知道在我們一生當中,只有二次的機會,可以見到自己的「自性光」嗎?   (六)觀自在菩薩的修行法門   你知道「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

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門嗎?   (七)《心經》懶人包   讓讀者們可以快速的複習本書的重點。  

從「體、相、用」論中國觀音繪畫

為了解決波羅蜜英文由來的問題,作者羅海濤 這樣論述:

研究中國觀音繪畫必先了解其核心要素:觀音繪畫之目的,不是為了賞心悅目,而在於成佛的任務;觀音繪畫之內容,不只表現觀音形象,而是其悲智雙運的佛法內涵;觀音繪畫之創作,不僅要求熟練掌握藝術技法,更要求佛法之解行並重,以觀音與我不二的精神融入創作,以藝術的方便自利利他,成就佛道。這些方面都需要佛法的融入,如何了解和學習佛法,以及深入認識觀音繪畫的成佛任務,也就成為了研究觀音繪畫的必須與關鍵。但只從「體用」去理解是不夠的,如果沒有「相」的一面,那麼「體」就缺乏呈現的內容,「用」就缺乏展示的效果。因此從「體、相、用」合一的角度,以佛理探討(理體)、資料分析(事相)、實踐啟發(應用)的研究方式,來探討觀

音精神(體)、歷代的觀音繪畫(相)、和成佛的可能(用):首先,在中國本土文化、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觀音信仰的領域,討論「體、相、用」的歷史演變和思想意涵;然後,在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四個發展階段,討論歷代觀音繪畫的題材與風格演變;最後,在藝術實踐的角度,來探討觀音繪畫的藝術表現(相)、藝道本體(體)、藝術創作(用)。對佛法的研究,除了文獻的基本詮釋,更多是佛法對人生和藝術之價值的詮釋;而對觀音繪畫的研究,除了參考歷史文獻及學界成果進行脈絡整理,更在「體、相、用」的角度輔以歷代觀音圖像開展美學理論和藝術生命實踐的詮釋。觀音繪畫屬於「相」的範疇,是普度眾生的一種藝術化現。觀音菩薩證入佛智

,體性恆寂,行「身、語、心」三化業為度生之「相、用」,體現在三方面:「身」,能現圖畫中莊嚴身相;「語」,借助繪畫方便說法;「心」,指歸自性之繪畫心法。繪畫是一種視覺「語言」,借藝術家之手、筆墨圖紙,觀音菩薩展現各種莊嚴慈悲的化身於世人眼前,這種圖畫之「相」,是一種方便善巧的「語業」。觀音繪畫以「畫之相」明「心之體」。佛法中的「體、相、用」圓融地闡述了以揭示「佛性」為究竟的觀音繪畫,以「事」入「理」,以「理」明「事」,從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最後都歸於事事無礙法界。

成功的要義

為了解決波羅蜜英文由來的問題,作者稻盛和夫 這樣論述:

成功與衰敗僅僅一線之隔的例子所在多有。 在那樣的衰敗與永續的昌盛繁榮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不同? 持續不斷抱持著「無論如何都要成功」的強烈意念, 就能邁向成功之路。 —稻盛和夫   二十二年前,當日本致知出版社遭逢存亡的危機之際,承蒙稻盛先生惠賜「聲援致知」一文。簡潔扼要的字句中濃縮了他個人經營哲學的精髓,有如在暗夜裡獲得一道光芒,一口氣為陷入困境的出版社負責人藤尾秀昭抹去所有迷惘與徬徨。此後,他複印了那篇文章夾入記事本中隨身攜帶,一有機會就反覆拜讀。這是一帖讓藤尾秀昭精力充沛的特效藥。   本書選錄了稻盛先生自五十五歲至八十一歲間的演講內容,篇篇都與日本致知出版社刊物《致知》有著

深厚淵源。   《致知》於二○一三年迎接了創刊三十五周年,紀念典禮上特別邀請稻盛和夫先生擔任主講者。當時,致知出版社重新檢視了過去曾經刊載於刊物上的稻盛先生演講集共六講。這一篇篇演講內容絲毫不顯陳腐老舊,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時代或國家民情。這種導引人生與企業經營邁向成功之路的普遍哲理,隨著年歲日久益發意味深遠。如此珍貴的演講內容,豈可就此靜置塵封?最終促成了本書的問世。      本書所記述的演講內容雖然各有當時的時空背景,但其中皆有共通的理念一以貫之,也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向來抱持的一種祝願祈禱的心情,為專程前來聽講的所有聽眾說明如何活出自我的人生、開創命運,同時試圖傳達其中的要義。      

就這層意義而言,本書各篇章正有如稻盛流派的成功哲學典範,同時也是《成功的要義》書名的由來。   書中共收錄稻盛和夫先生自五十五歲至八十一歲間的六篇演講內容。每一篇講稿,在在都凝聚了稻盛和夫的成功哲學。這六篇講稿分別為:   第一講:心與經營   這是一九八七年,作者五十五歲時的演講內容。主要論及人生、經營、甚至是社會現象,都如實反映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因此,採取任何行動時,基於良善的動機與方法是相當重要的。當時正值京瓷創立二十八年,第二電電成立第三年,由此可以感受時任總經理的稻盛和夫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充滿爆發力的能量。   第二講:哲學為何是經營者所必需的?   這是一九九五年於「經營哲學

塾」中(致知出版社主辦)的一場演講。作者六十三歲,時逢京瓷創業三十六年、第二電電成立十一年,已成長為大型企業。作者在本演講中毫不保留地闡述「為人貫徹正道是經營者的第一要件」、「經營者不該將才能據為己有」等等個人的經營哲學理念。   第三講:向安岡正篤大師習得經營的真意   一九九七年,作者六十五歲。為慶祝安岡正篤大師百歲誕辰,暨紀念以學習大師的教誨與相互啟發為目的而成立的「關西師友協會」創立四十周年,於紀念大會上安排了這場演講。講述內容以中國古籍《陰騭錄(了凡四訓)》的解讀為開端,進一步論及為人應有的態度,領導者的理念與經營的要義。   第四講:人生的目的—人為何而生   本篇曾刊載於《致

知》月刊二○○二年十一月號,是作者針對年輕經營者創設「盛和塾」並擔任塾長時的演講內容。此前IT產業泡沫化導致的不景氣仍持續當中,作者由經營者該以何種想法應對如此景氣的變動開始談起,進一步說明「人為何而生」的人生目的。   第五講:提昇心性、磨鍊靈魂   本篇為二○○五年,作者與五木寬之先生共同著作的暢銷書《為何而生(暫譯)》出版紀念會上的演講。作者回顧自己的人生,說明心靈對人生的影響,以及人生的目的就是讓靈魂以更美好的狀態迎接死亡。   第六講:開創命運的道路   二○一○年,作者為著手重建破產的日本航空,就任董事長一職,以兩年八個月的時間讓公司再度上市。本篇為二○一三年,作者辭去董事長職

務後,於《致知》月刊創立三十五周年紀念典禮上之演講內容。迎接八十一歲的到來,一邊回顧人生路上各個關鍵時刻鼎力相助的恩師與友人,帶著感謝之心,述說努力行善的重要,以及藉此使命運好轉的道理。 名人推薦   唐松章    崇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台灣盛和塾召集人兼代表幹事   吳清友    誠品書店創辦人暨董事長   林信義    前經濟部長、前行政院副院長、廣源投資(股)公司董事長   楊頭雄    味丹企業集團總裁   溫肇東    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韓志翔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周玲臺    政治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薛明玲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

協會理事長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童至祥    特力集團執行長   許書揚    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張芳民   生產力建設集團總經理   蘇麗華    艾瑞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馮仁厚    台灣盛和塾幹事、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張文澤    天行者集團董事長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一九三二年生於日本鹿兒島縣。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院。一九五九年創立京都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現京瓷),歷任總經理、董事長職位,一九九七年起擔任榮譽董事長。一九八四年創立第二電電(現KDDI),擔任董事長,二○○一年起轉任最高顧

問。二○一○年就任日本航空董事長,歷經執行長一職,於二○一三年轉任榮譽董事長。一九八四年成立稻盛財團,創設「京都獎」,年年皆表揚對人類社會進步發展有卓越貢獻者。此外,針對年輕經營者創辦「盛和塾」並擔任塾長一職,為培育後生晚輩投注心血。   主要著作有:《京瓷哲學》、《稻盛和夫的七個激勵法:啟動工作士氣的7把鑰匙》、《提高心靈層次,擴展經營》、《燃燒的鬥魂》、《生存之道: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努力,認真地活著》、《你的願望必會實現》、《稻盛和夫愈挫愈勇的自傳》《敬天愛人:我的經營理念》、《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成功與失敗的法則》等等。 譯者簡介 葉小燕   日語教學與翻譯工作

是我快樂的泉源。目前為兼職譯者、日語教師、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推薦序 成功者的經營理念與哲學 唐松章 推薦序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詹文男 前言──出版寄語──藤尾秀昭 第一講 心與經營(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六日) 人生與經營皆反映自內心 看得見的部分與看不見的部分 植物也能接收人類的意念 每一個細胞都有意識 「達成心願」的條件 心靈的多重構造 員工的想法決定了公司的命運 社會現象也取決於想法 「動機純善乎?」 第二講 哲學為何是經營者所必需的?(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三日) 經營者必須要有哲學思想 以樸質的倫理觀為判斷基準 為人要貫徹正道 欠缺倫理觀的公司不會有所發

展 沒有經營管理系統的公司不會成長 要求美國子公司秉持共同的經營哲學 超越國界意氣相通、為人應有的態度 資本主義社會根基中也有倫理觀 何謂經營者應有的哲學思想 萬物之中皆有神佛 探尋人類的本質 凡事皆有存在之意義 無非湊巧擔任主角而已 不可將才能據為己有 以利他之心經營管理 大爆炸與宇宙的進化 一切皆能幸福是宇宙的法則 具有利他之心必能成功 第三講 向安岡正篤大師習得經營的真意(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一位會讓你自然低下頭的人 命運可以改變──《陰騭錄》的教誨 人並非順應天命而活 漸入佳境後切莫狂妄自大 「奉獻社會與世人」來改變命運 驅使我挑戰NTT的念頭 一再捫心自問「動機純善乎?了無私

心否?」 克服不利條件而成功的第二電電 滿招損,謙受益 不可輕視為人之道 第四講 人生的目的──人為何而生(二○○一年七月十七日) 人人皆身負命運而生    否定命運何益之有    結果出現需要耐心 《白樺樹靈訓》的教導 依因果報應法則可以改變命運 命運與因果報應──構築人生的兩大法則 以理性去感謝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支柱 何謂人生的目的 讓靈魂比出生時更加純淨 以六波羅蜜磨練心性 心存利他、克制煩惱 不輸給任何人的努力 拚命工作就是磨練心性最好的方法 因為吃苦而成長 以理性清楚刻劃人生目的 第五講 提升心性、磨練靈魂(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人類的存在有著極大的意義 以生命鎖鍊所維持的自

然界 為奉獻世間眾人而活 利他之心的原點有著感謝 善念與善行可以轉運 超越逆境的時代 停止抱怨後,我的人生才時來運轉 宇宙在因果法則下成立 意念創造人生 種善因就會結善果 創業時的五項誓約 為踏上新旅程打造美好靈性 磨練靈魂,人格亦會改變 芥川龍之介與小林秀雄的名言 「無心」即是佛的慈悲心 如何度過僅此一回的人生 第六講 開創命運的道路(二○一三年九月十四日) 為我開創中學升學之路的土井老師 極力推薦我讀大學的辛島老師 為我開創陶瓷研究之路的內野老師 為我開闢京瓷創業之路的西枝先生 支持京瓷成長發展的宮村老師 協助京瓷調度資金的堀先生 開拓與財經界人士交流之路的塚本先生 抱持感謝的心 如何實

踐「善行」 推薦序 成功者的經營理念與哲學 唐松章   日本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今年已經八十三歲了。自他創立京瓷以來,在企業經營上創造了不少佳績。晚年時更於二○一○年擔任日本航空董事長,一手挽救瀕臨破產解散的日本航空。細數稻盛和夫一路走來的豐功偉業,心中不禁令人好奇,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他走過這些風風雨雨?在面臨抉擇的時刻,又是什麼樣的信念引領著他?這本《成功的要義》便可一窺端倪。   書中收錄了稻盛和夫先生自五十五歲至八十一歲間的六篇演講內容。雖然這些演講都離現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就如書中提到的,這一篇篇演講內容絲毫不顯陳腐,反而更可從中一一品味稻盛和夫先生在人生與企業經營上邁

向成功之路的哲理。隨著歲月過去,這些內容更顯精闢與珍貴。   其中〈哲學為何是經營者所必需的?〉一文中,稻盛和夫先生提到京瓷剛創立時,由於他一開始是一位研究陶瓷的技術人員,對於企業經營方面並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他便以樸直的倫理觀為判斷的基準,也就是他過去一再提及的「原理原則」—身而為人所應該做的事。的確,企業經營可以說與為人處事的道理是一致的,稻盛和夫先生一直以來行事都是稟持著「原理原則」、「利他」的觀念,從他創立的京瓷、第二電電如今的發展來看,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各篇演講內容中,除了能夠一窺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理念與人生哲學,更可從中了解到他在各個時期的心境與企業經營的歷程。例如,其中包

括了京瓷收購美國子公司、打算與美國的員工共享經營哲學時,遇到美國的員工無法理解「人不可以為金錢而工作」的道理。這時稻盛和夫先生甚至遠赴美國舉辦研討會,以有些美國人休假還會義務到教會工作的情況為例詳細說明,最後獲得該公司的董事長及總經理的認同。從這些稻盛和夫先生在各個時期的經歷中,可更深入了解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與哲學。   在人生或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迷惘困惑的時候。這時,多多閱讀成功者的哲學與經歷,從中學習教訓並引為借鏡,才能從中找到正確的道路。透過本書了解稻盛哲學、品味稻盛和夫先生的智慧,想必可以讓您收穫良多。很高興能有機會推薦此書,並為之作序。 (本文作者為崇友實業股份有限

公司榮譽董事長、台灣盛和塾召集人兼代表幹事) 推薦序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詹文男   作為一個產業研究者及EMBA的老師,對於許多策略學派及企業個案都需要有所涉獵,以便提供客戶及在職學生多元的思考模式與經營典型。從許多成功的個案歸納發現,歷史上並沒有定於一尊、保證成功的作法與模式,企業家的個性與特質也常常大相逕庭。   不過,從基業長青的角度觀察,許多受人尊敬的公司或企業家,大致上都擁有以下幾個特質:品德高尚的人格、利他愛人的使命、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極度認真的執行力。而稻盛和夫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稻盛和夫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一九五五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

院,一九五九年在京都成立京都陶瓷公司(今京瓷),起初員工僅有八人,十年後,公司在日本的股票市場正式上市。一九八四年稻盛和夫創設電信公司「第二電電」(英文縮寫為DDI,是日本大電信公司KDDI的前身之一),是少數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本土派傳奇人物,且創辦的兩家公司都進入全球五百強企業。   稻盛和夫經營企業一貫秉持著利他的精神,經營的準則在於「動機純善乎」,鼓勵所有企業家與從業員工都應該純淨心靈,持續不斷抱持著「無論如何都要成功」的強烈意念,就能邁向成功之路。他在許多演講之中,常以其成功的歷程見證意念力量的強大。雖然也經歷過許多諸事不順的黑暗時期,但他不畏環境的艱辛、執著前進,終能邁向成功。關鍵

全在於利他愛人的哲學及自強不息的意念!   清末學者王國維在其所著《人間詞話》中提及,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境界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及境界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對照稻盛和夫的一生,這三個境界的確忠實反映及說明了其立志、執著及豁達無悔的心路歷程。   就如本書的日文原書出版社─致知出版社社長所說,這本書雖是稻盛先生五十五歲至八十一歲六場演講的選輯,但內容絲毫不顯陳腐老舊,甚至超越時代及國家民情,絕對值得大家一讀再讀!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前言 出版寄語      自古以來,有一本書是位居指導者,或是志在涵養個人人格者必讀的,就是《大學》。這是由年紀比孔子小了四十六歲的曾子所著述。所謂《大學》,就是大人之學,闡述的是位居上位者首要必修的根本哲學,因此也稱為修己治人之著作。      《大學》,是以這句話為開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所謂明德,就是法則。      一切的事物──無論是心、事業經營還是人生,都有法則。只要明確地掌握並遵循這些法則,包括內心、事業以及人生都會不斷發展。一旦違背了法則,唯有衰弱頹敗而已。      本書作者稻盛和夫先生,也是一位明明德之人,一切誠如書中所呈現。      二

十二年前,敝社遭逢存亡的危機之際,承蒙稻盛先生惠賜「聲援致知」一文。簡潔扼要的字句中濃縮了他個人經營哲學的精髓,有如在暗夜裡獲得一道光芒,一口氣為陷入困境的我抹去所有迷惘與徬徨。此後,我複印了那篇文章並夾入記事本中隨身攜帶,一有機會就反覆拜讀。這是一帖讓我精力充沛的特效藥。      稻盛先生所主持的經營者讀書會,以自費的方式指導了九千多位學員。藉此,不知讓多少經營者得以順利掌穩舵輪,踏上事業發展的正軌。這份恩惠實在是難以計量。      此外,前不久,稻盛先生以兩年八個月的時間讓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重獲新生。      這件事,更加彰顯出他個人所領略的明德理念至大至深。      「極度認真」

──這是稻盛先生在對談中會不經意提起的一個字眼。想必就是因為年輕時在事業經營上極度認真的態度,與天賦的資質相輔相成,造就他在宇宙法理、人生法則上的體會與領悟。      本書選錄了稻盛先生自五十五歲至八十一歲之間的演講內容,篇篇都與敝社刊物《致知》有著深厚淵源。      《致知》於去年迎接了創刊三十五周年,紀念典禮上特別邀請稻盛先生擔任主講,承蒙他在百忙之中留下寶貴的一席話。當時,我將過去曾經刊載於敝社刊物上的稻盛先生演講集共六講,重新拜讀了一遍。令我大感驚訝的是,那一篇篇演講內容絲毫不顯陳腐老舊,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時代或國家民情。那種導引人生與企業經營邁向成功之路的普遍哲理,隨著年歲日久益

發意味深遠,讓我格外大受感動。如此珍貴的演講內容,豈可就此靜置塵封?在這股強烈的意念驅使下,我向稻盛先生表達了心中想法並幸而獲得首肯,成就了一番美事。對於允諾本書出版的稻盛先生,心中有著無限感激。      本書記述的演講內容雖然各有當時的時空背景,但其中皆有共通的理念一以貫之。也就是稻盛先生向來抱持一種祝願祈禱的心情,為專程前來聽講的所有人說明如何活出自我的人生、開創命運,同時試圖傳達其中的要義。      就這層意義而言,本書各篇章正有如稻盛流派的成功哲學典範,同時也是《成功的要義》書名的由來。      書中亦有提到,稻盛先生年輕的時候相當景仰安岡正篤大師。      安岡大師在名著《一

日一言》中如此說道:      「為人,要儘早尋得良師益友為伴,研讀好書、暗自反省、修養己身。人生端看個人的品德與努力。」      我由衷地期盼,即使能多一位都好,希望各位可以透過本書接觸稻盛先生對人生極度認真地活著、積極開拓命運的睿智言詞,讓自己的人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二○一四年十一月吉日 致知出版社負責人(代表取締役社長)藤尾秀昭 第一講 心與經營(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六日) 這是一九八七年,作者五十五歲時的演講內容。主要論及人生、經營、甚至是社會現象,都如實反映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因此,採取任何行動時,基於良善的動機與方法是相當重要的。當時正值京瓷創立二十八年,第二電電成立第

三年,由此可以感受時任總經理的稻盛和夫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充滿爆發力的能量。 人生與經營皆反映自內心 今天,想談談有關「心與經營」,也就是:「人類的心,對經營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同時回顧我這半輩子,向各位說說我的看法。 我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前不久,就讀舊制中學的時候罹患了結核病,一度瀕臨垂死邊緣。當時根本無法攝取充足的營養,休學在家就只能臥病在床。事實上,我的叔叔和嬸嬸也都是在戰爭期間因結核病過世。由於是在過去的年代,結核病是所謂的不治之症,緊跟著叔叔、嬸嬸之後,連我這個姪子都染了病,簡直有如家傳的病症,大家都說:「那孩子應該也撐不過了吧。」 在那段期間,我偶然接觸了一本宗教書籍。我讀了讀,書中說

到一個人會遭遇災難或是獲得幸福,完全取決於他的內心,自己的心會造就自身的遭遇。換句話說,如果生病也是因為自己所持的意念,那麼,要變得幸福也是憑靠自己的這顆心。書中所說的這些,令我大受感動。 當時的我,雖然病情還不算極度嚴重,但因為結核病的初期症狀—肺浸潤而必須臥床,整個人非常消瘦,自己覺得像是一腳踏入了鬼門關似的。在那個關頭讀到的這本書,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另外還發生了一件事,使我確信周遭的現象其實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反映。在戰爭結束前的一九四四年後半至一九四五年的這段期間,我生長的故鄉鹿兒島市鎮上幾乎被炸得滿目瘡痍。而我,即使因為結核病臥床,但每到空襲來臨時還是纏上綁腿,心想不可以給父母添麻煩

,一樣跟著往防空洞裡逃。不久,空襲行動愈來愈激烈,我們家也只能眼睜睜等著不知何時會被燒毀。就這麼死命地在空襲中躲避,不知不覺竟忘了生病這回事,直到回過神來才發現身體已經痊癒。 後來恢復了元氣,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沒想到二十七歲就著手經營現在人稱京瓷的這家公司。到今年,整整二十八個年頭。 我在最初任職的公司雖然只是個主任,但後來和前任上司,也就是課長、經理等人,再加上我的助手共七人一起創立了自己的事業。

如何度亡與度生—地藏菩薩的救度理論研究

為了解決波羅蜜英文由來的問題,作者李若豪(釋圓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為主要的經典依據,並參考地藏法門中重要的《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慈悲地藏寶懺》三經一懺互為參照。進而考察地藏信仰,融入漢地度亡、度生的救度理念而成的大乘佛教信仰,超越小乘佛教的自我修行,不但度己也要度生。綜觀「地藏經」闡揚的度亡、度生行持,被一般大眾所接受,為印度佛教中土化的具體例證,更是地藏信仰的核心。  本研究企圖建構地藏菩薩之大願力兩大核心:一為救度的理論,二為救度之實踐面向,並將舖陳為四個章節,研究主軸陳述如下:除第一章緒論外,從第二章地藏信仰中國化在地化歷程中,融合孝道、輪迴、果報,善惡分明,建立眾生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

佛教基本觀念。第三章度亡討論願力、功德、懺悔三個面向,由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精神,成其累劫修成的願力、功德力。感召眾生懺悔過去所造的諸惡業,使其身、口、意三業清淨。從第四章度生討論輪迴觀、果報觀、孝道實踐,令每個人建立孝養父母如同供養佛的功德一般。修習地藏經不但能破除煩惱,用於拔薦亡者,並可超度六道輪迴之苦。從第五章結論中,說明民俗化的地藏信仰與中國傳統結合,地藏信仰中的度亡觀、度生觀對於中國社會之影響,其當代的價值乃在國家、社會上更能建立良好倫理道德規範。總之,不論出世入世,地藏信仰都是值得大力宏揚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