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的特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浪漫主義的特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斯,布雷克,華茲華斯,柯立芝,拜倫,雪萊,濟慈寫的 明亮的星,但願我如你的堅定:英國浪漫詩選 和(德)荷爾德林的 德語文學大師典藏:荷爾德林詩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自浪漫主義時期至二十世紀德國文學中的也說明:本論文從德國文學史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自浪漫主義時期 ... 十九世紀初,許多浪漫主義作家從《天方夜譚》中受到啟發,異想 ... 德國浪漫主義理念的重要特色之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四川人民出版社所出版 。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黃維明、莊孟勳所指導 廖為曦的 布拉姆斯《f小調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作品120第一首之樂曲分析與詮釋/畢業音樂會 (2021),提出浪漫主義的特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浪漫主義、布拉姆斯、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最後網站中国文化大博览·诗仙李白与浪漫主义诗歌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一)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是一个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称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也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说,诗成泣鬼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浪漫主義的特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明亮的星,但願我如你的堅定:英國浪漫詩選

為了解決浪漫主義的特色的問題,作者彭斯,布雷克,華茲華斯,柯立芝,拜倫,雪萊,濟慈 這樣論述:

浪漫主義強調個人與孤獨。 這些孤獨的個體在自己的家鄉或社會感覺格格不入, 因而自我放逐,以期找到精神的居所。   他們以想像之眼,縱橫天地,摘取不可能的星,   創造了詩的黃金盛世。   他們震盪了無數人的心靈,   影響了梭羅、艾蜜莉.狄金生、惠特曼、   梅爾維爾、普希金、巴布.狄倫⋯⋯等人,   至今仍迴盪在每顆充滿詩意的心中。   英國浪漫時期詩人之於文學,就像浪漫樂派之於古典音樂,   可說是文學史上傑出詩人最密集、創造力最旺盛的「詩之黃金時期」。   彭斯、布雷克、華茲華斯、柯立芝、拜倫、雪萊、濟慈   他們是英國浪漫時期的代表詩人,在將近四十年間輪流綻放光芒,   儘

管詩風大不相同,但仍有共同點:   .他們叛逆,掙脫理性束縛,強調個人特質,   提出新的創作觀,追尋無邊的想像力。   .他們深受自然啟迪,重視情感與感受,   反思工業文明與資本主義,或嚮往田園牧歌式生活。   .他們支持革命,主張自由與平等,   關懷普世價值,期待創造真善美的世界。   這七位詩人的影響不僅是英國詩壇,更遍及世界文壇,   即使在21世紀,不少創作者仍透過不同的創作方式,追尋他們的當年目標。   本書由《艾蜜莉.狄金生詩選》譯者董恒秀選譯、導讀,   以詩人的生平小故事開場,交織個人與大環境的關係,   搭配詩人間的相互鼓勵或批判,再從詩作進入他們的創作世界,   

詩人的面貌與內心世界顯得更加立體,更容易親近:   〖天授的莊稼漢──彭斯〗:   詩行裡噴濺著活力與熱力,「對高尚人士,他是正派的;對粗野的人,他是黃腔達人;對多愁善感者,他多情感傷;對社會主義者,他是革命者;對國族主義者,他是愛國者;對宗教人士,他虔誠!」   〖左手寫詩,右手版畫──布雷克〗:   他身兼詩人與畫家,也是浮雕蝕刻的先驅者,更是擅寫警句的大師,「在一粒沙中見一世界/在一朵花中見一天空」,即出自他手。他生前清貧且沒沒無聞,直到1860年代他的傳記出版後才聲譽大增。   〖一邊走路一邊寫詩──華茲華斯〗:   喜愛徒步旅行、很會散步的詩人。對劍橋大學的課程興趣缺缺,似乎更

想藉由走入自然山川來觀看自己的內在,甚至可以說,他的詩幾乎都是在走路中完成的。他的女僕說:「他的書房是戶外林野!」   〖浪蕩子回頭──柯立芝〗:   就讀劍橋大學耶穌學院時,一度因放蕩欠債而逃到倫敦,入伍成為英軍史上難得一見不適格的騎兵。他也曾在教堂講道,打算成為牧師,後來卻還是回到詩的道路。   〖風流不覊的美男子──拜倫〗:   他寫詩,嘲諷前輩毫不留情。他節食、運動,維持美男形象。他風流,為閃避女性追求而逃進婚姻,卻又無法克制禁忌的誘惑。愛玩的他,一邊玩一邊將見聞寫成遊記,沒想到大受歡迎,讓他說出這句流傳至今的話:「一早醒來發現自己名滿天下。」   〖早逝的革命者──雪萊〗:  

 他出身貴族之家,但終生對抗不公與壓迫。第一次與女人私奔時,父親暴怒,切斷他的經濟來源。第二次與女人私奔時,帶走了恩師的女兒,還把妻子接來同住。馬克思曾說:「他們會為雪萊二十九歲就離世而哀傷,因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革命者,會不改初衷地捍衛社會主義至死不渝。」   〖放下手術刀的彗星──濟慈〗:   濟慈父母早逝,經濟困窘,卻在二十一歲獲得執業許可時棄醫從詩。他以十四行詩傑作一鳴驚人,但創作時間不到五年就過世,留下生命最後的創作花火,以及與文友往來的信件。濟慈過世後,雪萊為他寫下了傳世的輓歌〈阿東尼斯〉。一年後,雪萊溺斃海中,外套口袋裡還裝著濟慈的詩集。 浪漫推薦   夏夏(詩人)   許立

欣教授(政大英文系副教授)   楊佳嫻(詩人)  

浪漫主義的特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七言古詩 唐詩三百首 (Tang poetry appreciation)

作者簡介:

岑參(約西元715—770年),中國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布拉姆斯《f小調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作品120第一首之樂曲分析與詮釋/畢業音樂會

為了解決浪漫主義的特色的問題,作者廖為曦 這樣論述:

浪漫主義注重個人情感,並以非音樂的事物為主題著稱,無論是藝術家表達內心情感,或音樂家賦予音樂濃烈曲風,皆詮釋了浪漫主義的特色。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為德國浪漫樂派的作曲家,以交響樂、室內樂與鋼琴曲聞名於世,樂風帶有古典樂派簡單、勻稱的色彩,作品充滿飽滿的和聲與豐沛的情感,令人為之癡迷。 《f小調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20第一首為布拉姆斯於1894年完成,第一樂章的熱情澎湃、第二樂章的寧靜優美、第三樂章的流動優雅與第四樂章的明亮詼諧皆令筆者為之著迷。 畢業音樂會曲目: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第三號C大調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作品1009

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 c小調中提琴協奏曲恩斯特.布洛赫 : 希伯來組曲約翰尼斯.布拉姆斯 : 第一號f小調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20

德語文學大師典藏:荷爾德林詩選

為了解決浪漫主義的特色的問題,作者(德)荷爾德林 這樣論述:

《德語文學大師典藏:荷爾德林詩選》收錄荷爾德林代表詩作60余首。說到荷爾德林,可能很多人不夠了解,但是一提及「詩意地棲居」,很多人會立刻有所反應。這句詩大概是荷爾德林在中國讀者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荷爾德林是德國古典浪漫派詩歌的先驅,他的很多作品都表達了想使祖國擺脫專制主義的理想,他對古希臘的不倦地追求是對德國現狀的批評。他主張對一代新人進行教育,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他的作品多帶有烏托邦色彩的古典主義內涵,同時又注重主觀感情的抒發,流露出憂郁、孤獨的情緒,反映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不可調和,具有浪漫主義的特色。荷爾德林把希臘諸神看成是真實存在的力量。對他來說,詩人的職責就是在神和人之間起

到中介作用。「德國文學大師典藏」收錄德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五位作家的作品,包括里爾克唯獨的小說《布里格手記》、代表作《新詩集》;特拉克爾的代表作《夢中的塞巴斯蒂安》,荷爾德林最重要的作品《追憶》;德國浪漫派代表人物諾瓦利斯的《夜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唯獨能夠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純粹的、精神上的德國」作家黑塞的詩集《黑塞詩選》等。 作者:(德)荷爾德林,1770年出生於德國內卡河畔的勞芬,古典浪漫派詩歌的先驅。當過家庭教師,愛上了雇主的妻子。1798年后,因情場失意身心交瘁,處於精神分裂狀態,1802年徒步回到故鄉。1804年在霍姆堡當圖書館館員。1807年起精神完全錯亂,生活不能自理

。1843年6月7日逝世。作品有詩歌《自由頌歌》《人類頌歌》《致德國人》《為祖國而死》等。 譯者:林克,1958年4月生於四川南充。先后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法德語系和北京大學西語系。主要從事德語詩歌翻譯。主要譯著有:《死論》《愛的秩序》《杜伊諾哀歌》《夢中的塞巴斯蒂安》《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