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詩人代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浪漫派詩人代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eggyWoodford寫的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和林衡哲的 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7-1 唐詩中的兩大巨星 李白和杜甫」也說明:(2)近體詩除了李白的浪漫派和杜甫的社會寫實派,還有哪些流派?及其代. 表 ... 運用豐富的想像力,. 詩風豪邁、熱情奔. 放、飄逸自然,有詩. 仙之名,是浪漫主義. 詩人的代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和遠景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博)士班 王美齡所指導 陳皓川的 舒曼《維也納狂歡節,作品二十六》之分析與詮釋 (2021),提出浪漫派詩人代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舒曼、維也納狂歡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博)士班 蔡佳憓所指導 蕭婉儀的 舒曼《幻想曲作品十七》之分析與詮釋 (2021),提出因為有 舒曼、克拉拉、幻想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浪漫派詩人代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陶里追蹤則補充:但是,僅僅說陶里的“自我”與西方浪漫主義詩學的“自我表現”一脈相承是不恰切的,陶 ... 明代以“三袁”爲代表的“公安派”最早提出“性靈說”,到淸代袁枚借以論詩,並加以發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浪漫派詩人代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為了解決浪漫派詩人代表的問題,作者PeggyWoodford 這樣論述:

  浪漫派的先驅,後古典樂派代表人物-舒伯特!   一七九七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舒伯特只有九歲的時候,彈奏樂器的能力已比父親和兄長為高,還學會了彈風琴、聲樂及和聲,十一歲時進入維也納皇家神學院學習音樂。他在創作歌曲方面的能力極強,在他短短的31年生命中,總共譜出了約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藝術歌曲就有六百多首。世人所熟知的《紡織女葛麗卿》、《魔王》、《美麗的磨坊少女》、《流浪者的夜歌》、《冬之旅》等歌曲,皆是他所流傳下來的音樂傑作。除了旋律動人外,他為這些曲子所寫的鋼琴伴奏比他的鋼琴獨奏作品更令人感嘆與驚愕;因為在這些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再單純只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詮釋歌詞的效

果;聲樂、詩詞與鋼琴三者已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他把從詩詞中所得到的靈感,用音樂來描述,而成為一種風格。這種創新的作曲手法,影響了日後浪漫樂派作曲家在鋼琴曲(Character Pieces)方面的創作。   雖然舒伯特的鋼琴造諧頗深,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卻從不曾開過一場音樂會;不像莫札特、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等,不僅是出名的作曲家亦是演奏家。舒伯特一生皆在貧窮中度過,除了少數好友欣賞他的音樂之外,他的作品在當時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一般大眾對他幾乎一無所知。但今天他卻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後人筆下的舒伯特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天才,作者伍德福

特(Peggy Woodford)在本書中追溯舒伯特在世時的生活與交友情況,解析其音樂創作之發展,與維也納在1814年國會時期開始後,社會政治之風氣。籍著當時的文件記載,舒伯特的私人信件,以及親密友人的回憶,重現一代作曲大師生前的風貌。書中還收錄了舒伯特的手稿及生前出版的曲譜等珍貴史料。

舒曼《維也納狂歡節,作品二十六》之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浪漫派詩人代表的問題,作者陳皓川 這樣論述:

羅勃・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在十九世紀德國的嚴肅音樂、鋼琴炫技以及浪漫派美學中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音樂巨擘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和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相繼逝世後,舒曼肩負起延傳浪漫主義薪火的理想,這樣的抱負無論是在其深刻的音樂 情感、私人日記書信、自傳、音樂評論及論著中均表露無遺。直至今日,他的 創作仍被視為該時代的代表之作。在當時舒曼創新的作曲風格一方面的影響源自於根深蒂固的德國傳統,另一方面則受到他個人對於德國詩人和詩詞的偏愛,特別是約翰・李希特(Johan

n P. F. Richter, 1763-1825)和恩斯特・霍夫曼(Ernst T. A. Hoffmann, 1776-1822),他們寫作小說的敘事及結構手法被舒曼運用至其鋼琴作品中。如此新穎的創作模法以及在音樂概念上形式的革新,都將在此研究中被發掘和探討。鋼琴套曲為舒曼在西方音樂史和鋼琴曲創作文獻中最為獨特的貢獻。除此之外,為了能理解舒曼如何重新詮釋的鋼琴變奏曲及奏鳴曲式於他高度個人化的作品中,本論文第一章將闡述研究動機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概舒曼生平及其創作風格與特色,第三章透過舒曼鋼琴作品《維也納狂歡節,作品二十六號》(Faschingswank aus Wien, Op. 26)進

行研究分析,最後在終章中總結研究之發現。關鍵詞:舒曼、鋼琴套曲、維也納狂歡節

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

為了解決浪漫派詩人代表的問題,作者林衡哲 這樣論述:

  蕭泰然(1938-2015)是作曲家、鋼琴家兼指揮家,有「台灣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美名。生平創作致力於將台灣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也將多首民謠改編為演奏曲,如《望春風》、《思想起》等,更有不少具有濃厚台灣味的創作,述說當年台灣在外遊子的心境,如《出外人》、《點心擔》等,他的膾炙人口的三首協奏曲和表達民族心聲的《1947序曲》,樹立了他「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的地位。     蕭泰然遺留下大量珍貴作品,讓大家取用不盡。他的音樂如今已被傳送全球,將永續感動世人。蕭泰然的音樂,曲曲皆念茲在茲於宣敍台灣的歷史、台灣人歷經滄桑而奮發鼓舞的精神。國際樂壇經由他的音樂,認識台灣並聆

賞台灣民謠,海外台美人更在他的音樂中,得到慰藉與榮耀!     蕭泰然不謹是虔誠的基督徒,也是宣揚台灣音樂之美的使徒,他和本書作者林衡哲成為南加州推動台灣文化工作上的知音,透過作者催生TUF(Taiwanese United Fund),他們與無數愛樂者,一起舉辦國際水準的音樂會(例如林昭亮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世界首演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到全美各地巡迴演出十二場音樂會;並且南征北討到莫斯科、溫哥華、聖地牙哥、東京宣揚台灣音樂之美。最後在欣賞2018年8月9日,由蕭泰然五十年摯友許丕龍催生的「蕭泰然音樂節」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盛大演出之後,作者感動之餘,開始創作這本詳細記載蕭泰然酸甜苦辣一生的

傳記。因蕭泰然生前曾經交待作者:「Dr.LIN,你可以替我寫一本像你的馬勒傳,那麼精彩的傳記嗎?」     此書不但是作者第一手歷史的忠實記錄,更可貴的是十八位蕭泰然知音感人肺腑的推薦序,這是大家對這位台灣國寶級大師的真誠禮讚。作者把此書獻給蕭泰然在天之靈,以及所有熱愛蕭泰然音樂的朋友們!

舒曼《幻想曲作品十七》之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浪漫派詩人代表的問題,作者蕭婉儀 這樣論述:

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的音樂作品在西洋音樂史中,是 具代表性也有其獨特詩意的,同時也是筆者在學習鋼琴的路程中認為自己必彈的曲 目。在 19 世紀因歐洲發生了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許多自古以來的階級制度開始 被動搖等事件,使當時的人們開始萌生出民主的思想,這也相對地影響到當時的藝 術作品中,因而有了我們口中注重個人情感表現的『浪漫時期』。 作為浪漫時期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創作風格發展的軌跡,亦反應他生活 的經歷。因受到為書商父親的影響,舒曼自幼飽讀詩書,這對他的音樂作品影響非 常的大。他有許多音樂元素取自於詩集、文學作品或是小說,因此

音樂作品十分具 有文學性。如舒曼的早期組曲作品《蝴蝶》(Papillons Op. 2),靈感就是源自於他 十分崇尚的詩人尙保羅的作品《青春年少》(Flegeljahre)。因為舒曼的做品具有 浪漫時期豐富濃郁的情感又富有文學氣息的,因此成為筆者十分想要演奏和研究的 作品,故選擇了舒曼的《幻想曲作品十七》(Fantasie Op. 17)作為碩士學位的畢業 音樂會曲目。 本詮釋報告旨在分析舒曼之鋼琴獨奏《幻想曲作品十七》。全文共有三章:第一章為舒曼的生平與音樂風格;第二章為舒曼的鋼琴作品特色,用表格整理出舒曼所有的鋼琴作品和其作曲手法;第三章則聚焦在《幻想曲作品十七》的創作背景和各樂章的曲

式分析,和筆者在實際上的演奏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