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伴奏合唱團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無伴奏合唱團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tayanaoki寫的 圖解貝斯過門:156種世界頂尖樂手過門絕活,技法實務理論徹底解說 和王理書的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附光碟)(暢銷典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桃園市復興區國小無伴奏合唱團組訓之研究也說明:詳目顯示 ; Chen, Yi-Chun · 桃園市復興區國小無伴奏合唱團組訓之研究 · A Study of A Cappella Group Trai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Fu-Hsing District, Taoyuan City.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出版社 和三民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葉明和所指導 陳一芬的 臺灣當代無伴奏合唱表演藝術推廣教育之研究 (2017),提出無伴奏合唱團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表演藝術、表演藝術推廣策略、當代無伴奏合唱。

最後網站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則補充:在外国比较著名的无伴奏团体有国王合唱团、史温格歌手、Take 6、真实之声以及日本的The Gospellers。这种音乐风格的小组近年也流行于香港,台湾和日本。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伴奏合唱團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貝斯過門:156種世界頂尖樂手過門絕活,技法實務理論徹底解說

為了解決無伴奏合唱團體的問題,作者itayanaoki 這樣論述:

創作概念╳指法手法╳樂風示範 從普通變酷變有型,激活你的音樂思考和詮釋力! 出色的過門技巧,是樂章分明、律動抑揚頓挫的關鍵! 本書蒐羅全世界最頂尖的貝斯過門。從演奏特徵、指法、音樂成分全面一探究竟,以樂譜+音樂示範鉅細靡遺重現各樂風156種風格迥異的過門手法。具體提供創作上必要樂理、不同奏法模式及應用。透過大量案型+扎實基本功,開闊演奏眼界、領會名作、獲得創作靈感。無論樂手、音樂總監、編曲、樂迷都是增進詮釋力、品味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色 1.BLUES、FUNK、JAZZ、JAZZ/FUSION、LATIN、ROCK/POPS、R&B七大音樂類型 2.奏法特徵+樂譜TA

B譜+示範音檔,一次掌握經典過門精髓 3.樂理解說+綜合分析雷達圖,手法重點一看就懂 4.最必要的音樂知識+思考方式+具體範例,隨興發揮都有亮點 翻開本書,你將學會52位名貝斯手的精湛奏法與活用法 BLUES Roscoe Beck/素有「緊實低音線」美稱、狄克西女子合唱團等御用樂手 Erving Charles Jr./搖滾樂創始者之一、胖子‧多明諾的貝斯手 Willie Dixon/奠定芝加哥藍調推手 Donald duck Dunn/白人靈魂樂貝斯手始祖、巴布‧狄倫及艾力克‧萊普頓御用樂手  Jerry Jemmott/啟蒙傑可‧帕斯透瑞斯的律動大師 Tommy Shannon/開啟

藍調復興風潮的史堤夫雷范與雙重麻煩樂團貝斯手   FUNK Bootsy Collins/百樂門與放克瘋大樂團成員、樹立P-Funk音樂的主要推手 Bernard Edwards/歌曲風靡80年代迪斯可舞廳、奇可樂團貝斯手 Paul Jackson/渾厚大膽音色與曲折節奏、鋼琴家賀比‧漢考克的專輯樂手  Meshell Ndegeocello/有如彈力球的出眾節奏感、融合各種元素的新靈魂樂代表之一  George Porter Jr./當代爵士吉他大師約翰‧史考菲的專輯樂手 Rocco Prestia/緊張與緩和恰如其分、電塔合唱團貝斯手  Bobby Watson/低音扎實的職人型貝斯手、麥

克傑克森〈Rock with you〉的樂手  Verdine White/野性節奏帶來令人震撼的粗暴琴弦音、球風火合唱團貝斯手 JAZZ Jimmy Blanton/現代爵士貝斯的原型、艾靈頓公爵管弦樂團成員  Ray Brown/深邃音色與和聲品味出眾的低音線、堪稱爵士貝斯巨人 Ron Carter/以節奏感及優美旋律演繹洗鍊都會感、邁爾士‧戴維斯五重奏樂手  Paul Chambers/音色具推動曲子前進的存在感、邁爾士‧戴維斯樂隊樂手  Scott LaFaro/旋律有如對話的革新表現、比爾‧艾文斯三重奏樂手 Christian McBride/音色厚實節奏搖擺、融合R&B與放

克元素的現代頂尖爵士貝斯手  Red Mitchell/演奏五度調音的貝斯達到出神入化  Oscar Pettiford/現代爵士貝斯的原型、咆勃奏法的先驅者  JAZZ/FUSSION Alex Al/即興柔和爵士風聞名於世、麥克傑克森電影《This Is It》演員樂手 Richard Bona/媲美傑可‧帕斯透瑞斯的複雜速彈與變拍的技巧家 Stanley Clarke/花式貝斯獨奏的先驅、回到永恆樂團樂手 Anthony Jackson/有如機器發出的正確節奏與知性低音、素有現代六弦貝斯大師之稱 Abraham Laboriel/俐落穩重的節奏、吉他手公認的頂尖錄音貝斯手  Will L

ee/頂尖放克貝斯手  Marcus Miller/Hi-Fi感的擊弦及革新樂句風靡一時的當代電貝斯大師  Jaco Pastorius/電貝斯革新的先驅、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貝斯手之一 Tal Wilkenfeld/音色節奏有女性特有的柔軟堅韌、技巧與創作雙全型貝斯手  LATIN Nico Assumpção/代表巴西的6弦貝斯技巧演奏家 Andy Gonzalez/厚實溫暖重低音、拉丁樂最重要的低音提琴演奏家  Alex Malheiros/演出逾半個世紀巴西爵士放克‧融合爵士Azymuth三重奏貝斯手  Bobby Valentin/ Tito樂團的協調大師  ROCK/POPS Mic

hael Anthony/演奏沒有多餘且簡單有力、范海倫合唱團初代樂手  Adam Clayton/低音渾厚有如匍匐地面、U2樂團貝斯手  Flea/嗆辣紅椒合唱團的傳奇人物 Tom Hamilton/美國硬式搖滾代表史密斯飛船貝斯手 Neil Murray/英國重金屬搖滾始祖白蛇樂團貝斯手  Pino Palladino/音樂性廣闊、艾爾頓‧強等大牌歌手指定樂手  Billy Sheehan/以lead bass五度獲《吉他手》雜誌「最佳搖滾貝斯手」殊榮的技巧派樂手 Sting/音色富黏性、獲16座葛萊美獎肯定的搖滾詩人  John Taylor/新浪漫主義的代表杜蘭杜蘭樂團初代貝斯手 R&

amp;B Adam Blackstone/阿姆等HIP-HOP歌手指定樂手 Nathan East/獲美國國會頒發金質獎章成就、世界最受歡迎的音樂家之一 Anthony Harmon/福音樂界的頂尖7弦貝斯手  James Jamerson/對摩城唱片有巨大貢獻、入選搖滾名人堂最具影響力的貝斯大師 Carol Kaye/演奏逾1萬首音樂跨足流行樂、電視電影配樂的傳奇女貝斯手 Robert Pops Popwell/樂器操縱自如的技巧家  Chuck Rainey/貝斯聲辨識度極高的大西洋唱片王牌樂手  Leland Sklar/有如詩歌般的低音旋律、曲風多元的伴奏型貝斯手  

無伴奏合唱團體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星期五樂城 】叉燒肥瘦各半,鬆軟脆口,啖啖肉香裏彷彿浸滿麥芽糖的甜。細吞慢嚼,簡簡單單就嚼出幸福,充心飽腹。「希望我們的無伴奏音樂,能像半肥瘦叉燒一樣,廣受大家歡迎、喜愛。」就那樣以「
Boonfaysau 半肥瘦」為名,這隊本地半伴奏合唱組合,一直不吝嗇讓歌在風中飄着,飄進人心深淺處。

力求別出心裁,他們熱愛將歌曲改頭換面,有滋有味地吟唱。自2017年成立以來,「半肥瘦」活躍於海內外無伴奏合唱界,更曾代表香港,奪得亞洲盃阿卡貝拉大賽全場總冠軍,並獲邀赴國際巡迴演出,相當不平凡。

練習和表演都在下班後的工餘時間進行,他們邊工作、邊經營念滋在滋的音樂夢,頭頂現實生活裏的百味雜陳,卻耀眼而無懼。疫情來勢洶洶,「半肥瘦」未有退縮,仍抖擻着尋找可以把正能量傳開的表演空間,像是近日的太古坊 Taikoo Place「PROJECT AFTER 6: THE PITCH 2020」計劃,正好生機勃勃,有他們渴望的陽光棲息其中。

《星期五樂城》獨立音樂唱遊集♬
Channel:https://bit.ly/34h4w65

欣賞更多「半肥瘦」的作品♪
�IG:@boonfaysau
YouTube:Boonfaysau 半肥瘦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臺灣當代無伴奏合唱表演藝術推廣教育之研究

為了解決無伴奏合唱團體的問題,作者陳一芬 這樣論述:

摘 要 臺灣的表演藝術產業擁有自由的環境、動態多元的文化與豐沛的創作力,然而卻也面臨市場教育推廣的瓶頸。市場的缺乏是所有表演藝術產業共同的問題,未來必須更強調表演藝術教育的提昇,藝術教育應向下紮根,如果能自幼開始培養學習,應有助於對表演藝術的認知與欣賞。 以目前市場狀況而論,國內大多數表演藝術團體礙於資源缺乏,仍然多數以本地市場推廣教育為主,而且市場規模所受的限制是現實必須面對的問題,所以表演藝術團體實應思考如何藉由教育推廣方法提昇表演藝術的普及化、通俗化,以求永續發展,這是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在於了解與釐清當代無伴奏合唱(Contemporary A Cappella)在

表演藝術的領域,是如何被推廣及運用於藝術教育中;據此,本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表演藝術領域中,當代無伴奏合唱的推廣策略為何? 二、做為表演藝術的類別之一,當代無伴奏合唱融入推廣教育的渠道為 何? 三、探討當代無伴奏合唱的推廣與融入教學之間的關聯性為何? 研究者發現,表演藝術團體應執行適當教學推廣策略以提升當代無伴奏合唱的認知度,具體而言包括擬定完整教育推廣策略、差異化表演方式、善用網路資源與成果發表、拓展教育學習普及化通路、發展學校教育,以及與同業結盟建立當代無伴奏合唱知名度。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附光碟)(暢銷典藏版)

為了解決無伴奏合唱團體的問題,作者王理書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內容為心理學理論的實踐,結合了阿德勒理念的父母效能訓練,以及吉利根的自我關係療法。   ‧有別於一般親職書羅列各種有效管教孩子的技巧與方法,本書紀錄作者與孩子的日常故事,親子間的對話有著生命的真實與純粹,發人省思。   ‧特別設計親子互動卡,當遇到教養困境時,可依循卡片上的頁碼,翻開書本閱讀,從中汲取靈感。 作者簡介 王理書   兩個孩子的媽,與丈夫定居新竹。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育科技與心理諮商雙碩士。曾任物理老師、諮商員、親職輔導者;現以演講、工作坊與寫作為主。   理書的專長是與自己觸碰,無論是透過所帶領的活動、文字或隱喻故事,都能使人觸碰到內心深處

的自己,被感動,並感受到愛與光。   她的生活簡單,喜歡喝咖啡,吃巧克力;喜歡隨興唱歌,瞎掰故事;當他專心陪小孩玩時,空間充滿笑聲與光亮,是一場愛的饗宴。   理書每天的時間規劃為:〈給自己:給小孩與生活:給工作的時間 = 1:2:1〉   她說:「透過平衡,我找到了自己的神聖之路。」   個人部落格—幸福之旅lishu.typepad.com/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推薦序 3  再版序 自序 翻開書之前的約定…… 本書使用指南 【概念篇】 1 教養觀念 愛的序位 003 父母,修行之路 006 自我與人我關係 009 期待、投射與陰影 014 支持與教養

 019 主體性 023 紀律與規範 028 選擇與責任 034 回應不同階段孩子的需求 039 需求與核心需求 047 行為法則的運用 052 邏輯結果法則 056 條件式關愛 060 太緊或太鬆 068 多元的教養風格 072 回歸本質 074 說謝謝 082 【技巧篇】 2 自我照顧 平靜 089 回歸中心 091 釋放 096 語氣 102 生氣 106 擔憂 109 失落 112 祈禱──請求祝福 116 3 溝通技巧 碰→恰→恰 125 聆聽 130 聆聽感覺的雙重性 134 確認 136 真誠表達 141 聆聽→表達→協商 145 情緒的名字 150 往內走:【情緒階梯】與

【選擇步道】 155 用「要」取代「不」 162 4 親密技巧 同在 169 連結 172 交流的表達 176 鼓勵 180 美好的動詞 183 讚嘆 187 溫柔觸摸 192 生命沉重時喚起美好 195 引發正向的語言 198 5 支持時刻 孩子哭 203 孩子很拗 210 孩子固執 213 孩子失控 216 孩子有困難 219 【實務篇】 導讀 224 依附與放手 225 這就是愛 227 讓孩子平靜 229 割捨玩具的儀式 232 媽媽沒關係 235 道別冥想1到11 238 藍色的手錶 241 母子協商 244 長大的男孩 247 生氣計時器 252 硬漢男孩的柔軟 256 誠實

與說謊 259 贏爸爸 263 給撞牆的孩子 267 兩個孩子,兩種學習 270 附錄:親子互動卡使用說明 再版序    十年再版序,最想探索的是,書中兩個孩子長大後的樣子。書中記述了兒子四歲時想要買手錶的故事,巧合地,他最近有個買耳機的故事,我們來看他在關係中怎麼協商自己的物質需求?   十六歲,高一,熱愛YouTube音樂,迷上無伴奏合唱,喜歡的歌手包含Home free團、Peter Hollens、Mike Tompkins等。不同於我是視覺型,聽覺是他主要的學習感元,好聲音可以引發整體的知覺好感,就連在學校聽課,老師講課的頻率質地、感情、口音或腔調,都會成為他的學習樂趣,情

感連結,甚至記憶之索引。   一個月前,「媽媽,我想要一副入耳式的耳機,因為……」他邊說邊列出理由以及網路資訊,結尾時:「媽媽,還好,這是我的想要,不是需求,因為我已經有一副爸爸iPhone附的耳機,還有得用,可以慢慢來。」我說:「入耳式?就是那個泡泡矽膠耳塞,可以塞入耳洞很舒服的那種?我有一副,三年前在機場買的,紅色那組,當時買超過1000元呢!」他一臉驚喜:「哇!真的,媽媽,那妳可以借我聽嗎?」我:「你喜歡可以送你,因為我用耳機來蒐集資訊,沒有要享受音樂。」他很期待,謝了我幾次。   沒想到,不曉得把耳機塞哪兒的我,幾週了也沒時間去找出來。這孩子雖想要態度卻很鬆,他每天放學就來問我,然

後,輕鬆放下,回去研究更多耳機資訊,又來跟我們討論。某天,我認真翻箱倒櫃後跟他道歉,說我可能沒把握找出來了。   幾天後,我在臺北,他發訊息給我:「媽媽,請求允許,今天下課後跟爸爸去看耳機。」我回:「沒問題。」「提醒你:選擇的依據是,符合你的本質需求,並且,百分百用自己的錢買還願意接受的預算。」幾小時候,我回文:「看你要自己出錢,或擱置一個月,當生日禮物。」他回了:「耶!生日禮物!」幾天後,我的書桌上多了一盒新耳機,紙條寫:「媽媽,幫我包裝成生日禮物,謝啦!」   幾天後,他問:「媽媽,妳要不要聽聽我去挑耳機的經驗?」他仔細說明他如何選歌然後去測試耳機,不同特色的歌在不同耳機中的表現都不一

樣,然後,有些自得地說:「媽媽,我真的聽得出來每個耳機的特點都不同耶!」啊!原來我曾說過,好耳機是貴的,而且,要能分辨音質不同的耳朵,才值得擁有。當時還開了自己玩笑,說自己耳朵辨識力沒有很強,只需要普通耳機,就夠開心了。在他自得時,我說:「耳機的心願你完成了,希望你的下個心願是跟消費無關的,可能是自我挑戰,也可能是對世界的好影響。」   家裡兩個孩子的特色是,我們討論過的概念會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就像兒子記得應對物質慾望的重點:去辨別需要與想要,為自己的想要努力並負責,需要幫忙時就用請求的,需求滿足延宕能力很重要,好東西不是用來增添虛假的自我感,而是真心享受世界的美好,接著要問如何用來創造世界

的美好。我們家一直擁有很多對話、辯證與思考,無論是自己的事情、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或電影小說與新聞,永遠有人性與社會知識在裡面,永遠有核心原則要掌握。   四歲時,在逛誠品時,他迷上一只藍色的SWATCH錶,一次次央求我帶他去看,問我能否買給他,最後我說:「如果你可以把爸爸的手錶,戴在手上超過一個小時,都沒有想要拿下來,媽媽就買給你。」初戴上的十分鐘,他歡天喜地,一個小時不到,他取下手錶,說自己不需要了,他說:「我只是感覺戴手錶可以像爸爸而已。」這則四歲的小故事,很像是他生命的隱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高一上結束時,同學簇擁他當班長。他站起來表明:「我只會當體育股長,而且上學期我做得不錯

,如果給一個從來沒當過班長的我當班長可能會很慘,況且,下學期還有班際足球賽。」這聲明讓他得到全班的支持,繼續留任體育股長(國一到高一他當了六學期的體育股長,而小學六年的每個下課,風雨無阻地,他都帶領同學們去操場踢足球)。他想要的東西,不一定是多數人要的,而是適合自己的。上個月,他說:「媽媽,高二時我想爭取足球隊長,因為我想要把一些練球的紀律,帶給我們足球隊。」這讓我訝異,原以為他不愛承擔大責任,原來,他只是做其所當做而已。   女兒,也有類似的特質。她是個安靜而踏實的孩子,不退縮也不特別進取,卻在班上有奇妙的影響力。上個月,班上在討論畢業典禮謝師的奉茶儀式,需要徵選十六人願意在大禮堂上臺奉茶

給老師,班導一個個問,沒人自願,一路問下來幾乎全班都拒絕了。問到她時,全班轉頭看她,她淡定地點頭答應,一時全班譁然;這時,前面那些拒絕的同學,忽然都願意了。這件事,就這樣輕鬆搞定。   當媽的我,經常從他們口中聽到這樣的不思議的妙事!事實上,在他們六歲以前我還是教導者,而在他們與世界互動以後,反而是他們的前進引導我怎麼當母親。他們帶回家的故事打開我的眼界,世界的格局超越了我原先的認識,還有無數的層次,是細微的、有光與希望的。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是學心理學的我,將理論內化後的實踐,裡面有阿德勒(Alfred Adler)理念的父母效能訓練,以及吉利根博士(Dr. Stephen Gil

ligan)的自我關係療法。最主要的精神是:先與自我柔軟中心連結,而後向關係場域敞開,自然就能與孩子的潛意識連結,在其中理解孩子、找到共識或解決困難。雖然在書中示範了積極傾聽、鼓舞、正向等技巧,而我得再強調,這種神入彼此潛意識的關係聯繫,才是讓技巧有效的關鍵。   出書十年後再細讀《養出有力量的孩子》,覺得這書真是經典又雋永。到底,這本書養出來的孩子,具有什麼力量?我會說,那是掌握了回歸中心力量的孩子,他們穩穩地與自己同在,知悉並能陪伴自己的每個內在起伏或衝突;那是自然向環境敞開對人有同理心的孩子,他們因為曾被足夠的聆聽與尊重,因而,不會被世俗的偏見絆腳,而用真誠與人相遇;因為由內而外的和平

與精神自足,即使環境顛簸坎坷,也能自然找到出路,那是屬於他們獨特路徑。這【碰→恰→恰】步驟走出來的【回歸中心與人連結在連結中以直覺行動】核心精神,自然成為孩子的力量。 理書 二○一八年五月 推薦序 1  根深於地,光通透天,情濃滿人間 趙文滔   認識理書超過二十年,我看著她從女孩,到女人,到人妻,到人母。不變的是,無論在生命的哪個階段,理書總能用她慧黠的眼睛洞察世界,用她溫婉的語言打動人心。有她在的地方,空氣裡會充滿溫柔,周圍的人也會不知不覺跟著輕柔起來。   她盡可以當一個優雅的心理學專業講師、受歡迎的親職團體帶領者、網紅部落客。不過她心中有一份對世界的深情,讓她總是願意奉獻

時間心力,撫平他人傷痛,提供滋養與療癒。   在二十多年的親職教育工作中,她逐漸整理出許多實用的方法,讓心力交瘁的家長重新看到希望。她的方法,有從心理學整理出來,有從十多年為人母的經驗提煉出來,還有從她自己的靈性實修中淬鍊出來的智慧與慈悲。這使得理書的親職教育,帶著一份獨特的質地,同時具備草根生命力與智慧。   但她不僅是一個親職教育專家。這些年來,透過一場場講座、團體、工作坊,她溫柔地陪伴許多家長,在父母修練的這條路上攜手同行。這些求助無門、瀕臨崩潰的父母獲益的,不僅是理書提供的巧妙教養方法,更是她的愛與慈悲,讓辛苦的父母學會接納自己,重新找回愛孩子的力量。   我看理書的書,裡面有專

業、有人情、有慈悲、有智慧、有愛、有力量。像是一顆大樹,樹根札入土壤,與土地深深連結;樹枝伸向天際,從天而降的光透過枝葉灑向人間;樹下陣陣幽香,讓人神清氣爽,恢復元氣。   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父母學會停下來,找回自己內在的平靜與力量,從孩子的各種挑戰中,看見珍貴的愛在親子間交流,而讓彼此都有所成長。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家庭治療師) 愛的序位 現代有許多真心願意聆聽與尊重孩子的父母;然而,從孩子受虐事件逐年升高的數字來看,有些父母忽視孩子的基本需求,或施以語言上與肢體上的虐待;有些父母則過於順從孩子,孩子透過哭泣、生氣來控制父母的故事也時有耳聞。無論

哪一端,都失了平衡,愛的序位失調,愛無法流動。 什麼是愛的序位? 愛的序位這概念,來自家族系統排列。家族系統排列是德國治療師海寧格(Bert Hellinger)的創見,這幾年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工作坊,運用排列的方式來尋找家庭間如何擁有平衡的序位,讓愛恢復流動1 。海寧格根據多年觀察而得的工作經驗,發現在親子間有一順暢的序位,那就是: □父母先來,孩子後到。□父母大,孩子小。□父母給予,孩子接收。□父母帶領,孩子跟隨。 海寧格經常在排列現場(非真實生活情境)上,要孩子對父母鞠躬,說:「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給予我生命,照顧我,撫養我長大。」這段話是詮釋〈父母大,孩子小〉這個概念的最佳佐證。生

命的給予,撫養長大,這事情如同水由上游流到下游般的自然,無法逆轉。也因此,孩子要在心裡敬重父母,接收父母的給予,在這情形下,家庭序位中的愛最能流動。 這概念帶回親職生活,提醒我們什麼? □父母照顧子女,給予子女關懷。□父母教導孩子尊重父母,在家庭的事物上跟隨父母的決定。□父母聆聽孩子,負責帶領親子協商,同時父母得切記自己的序位,不能放棄自身的權力。示範敬重自己的父母,並教導孩子敬重自己。□父母承擔自己性格上的特色以及自身的困境,讓孩子明白,這與他們無關。 這些原則就是美好的倫常法則。在現代社會中,不容易用道德教誨的形式傳遞,而透過家族系統排列實務上的展現,帶給人們更清晰的領悟與感動。 1 臺灣

由海寧格臺灣機構負責,定期舉辦排列工作,或排列師訓練與督導的工作。 父母,修行之路 你如何看待身為父母這件事情的意義? 除了傳宗接代,除了延續生命……,對個人而言,成為父母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