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 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秋風蕭瑟 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向陽寫的 經典躺著讀:從詩經到圍城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能夠與白髮仙媲美嗎? 每日頭條>少年歌行:蕭瑟的武功恢復 ...也說明:萧瑟– see 蕭瑟“ 萧瑟蕭瑟蕭瑟動畫及同名小說少年歌行男主角人物介紹,角色經歷 ... 秋風蕭瑟,蕭瑟,有兩個意思,①形容風吹拂樹木發出的聲音:長松千樹風蕭瑟。 ② ...

最後網站中學生文學精讀.李煜  - 第 6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蕭瑟的秋風吹落枯葉的聲響時吃驚的感覺:啊!秋天已來到,又臨歲暮了!歲月催人,自己 ... 意思是把頭髮一根根連接起來足有三千丈,自己的離愁也有那麼長,此詞說「百尺蝦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秋風蕭瑟 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典躺著讀:從詩經到圍城

為了解決秋風蕭瑟 意思的問題,作者向陽 這樣論述:

從古到今,從詩歌到小說,漫談中國文學經典三千年   「讀經典也不那麼恐怖,不是必須,卻是應該和值得。經典到底是好看的書,不讀白不讀,讀了不吃虧。」──作者向陽   對於中國文學,你知道多少?  經典,是那些人人都想讀卻不去讀它的書?   擁有豐厚底蘊的中國文學,無論深度及廣度,都可做為現代人的文化資產。然而有太多經典要讀,許多人總不知從何開始下手。   本書橫跨三千年歷史,從上古時代佚名的《詩經》,到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包含詩、詞、散文、曲、小說等形式,彷彿走過一段中國文學史。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筆,兼論作家及作品,是帶領讀者進入五彩繽紛的中國文學世界第一課。每篇文章都有該作家或作品的有趣

軼聞。   梁啟超稱杜甫為「情聖」;  白居易的詩作在生前就已被日本人傳抄而去;  毛澤東喜歡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  李白是政治生活的局外人;  杜甫是著名的漂泊者;  西廂記是清代禁書之一;  全世界只有兩種人不愛魯迅:不認識漢字的人和沒有完整讀過魯迅的人。   「前代的人們挑經典出來,是要我們熱愛而不是冷落它們,靠近它們而不是敬而遠之」。   對經典感到害怕嗎?拿起來,讀,就對了! 作者簡介 向陽   1965年生人。籍貫四川。現為南方週末報系管委會委員、傳媒發展首席執行官,分管文化新聞部、文化副刊部、電視部、圖書工作室。 再版序-拿起來,讀 原序-經典躺著讀 這詩不是那詩 /

詩經 莊家在此 / 莊子 錦繡牢騷 / 離騷 司馬遷與普魯塔克 / 史記 文學王族 / 曹操、曹丕、曹植 農民詩人 / 陶淵明 魏晉女子的風度 / 世說新語 山水精神 / 孟浩然 邊塞鼓吹 / 高適、岑參 局外人 / 李白 漂泊者 / 杜甫 俗人 / 白居易 寫作的姿態 / 李賀 唐詩終結者 / 杜牧、李商隱 不朽的方法 / 李煜 半山情結 / 王安石 流放者的歸來 / 蘇軾 說盡天下愁滋味 / 李清照 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 辛棄疾 詩之大宗 / 陸游 女權主義與元雜劇 / 關漢卿 千般焙煉一種風情 / 西廂記 誰家的散曲 / 全元散曲簡編 無限的三國 / 三國演義 少年水滸 / 水滸傳

魔幻江湖 / 西遊記 李瓶兒與龐春梅 / 金瓶梅 性與可愛 / 三言 只要主義真 /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都是過來人 / 陶庵夢憶 香豔與俚俗 / 牡丹亭 文學批點家 / 金聖嘆 科舉的男人和言情的女人 / 聊齋誌異 人間喜劇 / 儒林外史 偉大的紅樓 / 紅樓夢 是何道理 / 兒女英雄傳 上等文字是什麼為什麼 / 浮生六記 大紅燈籠高高掛 / 長生殿 不談愛情 / 桃花扇 花落知多少 / 海上花列傳 業餘作家 / 老殘遊記 偉大也要有人懂 / 魯迅 文學的質地 / 周作人 戲劇詩人 / 郭沫若 志摩殘詩 / 徐志摩 全集讀不得 / 郁達夫 選擇聞一多 / 聞一多 《子夜》與國貨年 / 矛

盾 不規矩的美文 / 朱自清 西寫東讀 / 林語堂 不合時宜 / 梁實秋 巴金的金典 / 巴金 雷雨一出天下白 / 曹禺 正紅旗下 / 老舍 耐得細碎 / 豐子愷 希臘小廟 / 沈從文 浮世繪 / 張恨水 紅葉蕭蕭 / 蕭紅 有中生有 / 張愛玲 錢楊雙峰 / 錢鍾書、楊絳 一場輕鬆、愉悅的經典閱讀饗宴   說起「經典」,有人會豎起大姆指,有人會忍不住皺眉頭,前者讚好(因為具代表性),後者稱苦(因為很嚴肅),要雅俗皆樂、佳文共賞啊,那可是「阿婆生子──真拼哩!」(閩南語俗諺),難中難!   不過,跟《經典躺著讀》這本書見面的人有福了!單看書名,就可以猜知作者嘗試怎樣的努力。一翻開書,彷彿具

有魔法似的,文字一串串地自眼前「流」過,搖曳生姿、觸動心靈,那感覺,「潘安再世──帥透了」!   全書由六十篇文章組成,每一篇述介一本書或一位文學家(或一個集團),從先秦《詩經》到錢鍾書《圍城》,四十一篇古代、十九篇現代,大致一般接受過高中以上教育者腦中能夠浮現的「大作家」、「大著作」,古代的部分,八九不離十,例如:莊子、《離騷》、《史記》、三曹父子、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現代的部分,敘寫的對象包括了魯迅、周作人、郭沫若、徐志摩、郁達夫、林語堂、梁實秋……,都是近現代文名赫赫的作者。其中三位女性,由古至今依序是:李清照、張愛玲和楊絳。   作者不以文學史的八股方式交代主體人物的生平、著

作與評價,而是發自本心地侃侃、款款而談,許多深刻的見解像說故事一般,如數家珍地道來,自自然然地激起讀者的求知慾,引動讀者想要一探原典的心緒!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向陽」(抱歉,不是臺灣知名詩人)「生在西南、長在東北、活在西北、廝混在北京」(見「作者簡介」)的關係,他的行文措詞之麻辣爽利,大有燕趙兒女的俠氣與悍味兒,但觀察入微的細膩處,卻另有一番江南山水的靈性與丰姿。好比說「錦繡牢騷/《離騷》」(看這標題下得多好):   《離騷》太突如其來,太不可思議了。它使得任何單篇的《詩經》之作都顯得弱不禁風。   這樣的話語,豈只幽默?更是慧眼獨具的評論,既直接又真實。又比如說「女權主義與元雜劇 /

關漢卿」(這標題體會到了關漢卿的雜劇獨創所在):   《單刀會》裡化用了孔子語錄、杜牧詩、蘇軾的詞和文。關漢卿是要俗能俗、要雅能雅,明代人說他「觀其詞語,乃可上可下之才」。   不但讓我們見出作者向陽厚積的學識功底,也見出他對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可上可下之才」的理解是「要俗能俗、要雅能雅」,把朱權列關漢卿為元代樂府群英一百八十七人中的第十名的「卓以前列」,做了個通俗易懂的說明。而筆者最稱賞的莫過於「是何道理 / 兒女英雄傳」:   《兒女英雄傳》縱有千般的不是,卻有一種好,就是生動,通篇是極活潑極流利的京味白話。它最大的不是,就是要講三綱五常的規矩。   這是何等一針見血的有得之語!鏗鏘

有力、擲地有聲,語言卻是何等輕盈!   融文學史、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於一爐,卻又沒有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學究氣,所有親近本書的讀者,都可以輕鬆、愉悅地暢讀,悠遊其間文字與見地,應該就是為什麼書名叫《經典躺著讀》的真正原因吧!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潘麗珠 寫於中正品園 文學王族/曹操、曹丕、曹植在政治上,曹丕贏了兄弟曹植,由太子而皇帝;在文學上,就整體水準而言,曹丕要輸給曹植。但是,在一些單項上,曹丕創造了紀錄。他是中國第一篇專業文學論文的作者,又是中國第一首完整形態的七言詩的作者,而且,還是將書信引入文學領域的先鋒作家。曹丕無可置疑地同時擁有文學批評家、詩人和散文作家三重身份。曹丕原本有理

由得到一個文學博士的學位,他的《典論》是一部學術專著,可惜,全書已經佚失,保留的只有一篇《論文》。這大概只夠領取一個學士學位。《論文》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列文學與傳統經典相等同,是文學的高舉派。曹丕的書信《與吳質書》共兩劄,是兩篇率先將抒情寫景筆墨引入書信的散文傑作,文字清麗動人,又很簡約,頗有日後東坡小品的風味。打他這裏起始,開文人將書信作文學來寫的風氣。曹丕的《燕歌行》亦有兩篇,其一,寫一位秋夜思婦的口吻,用筆委婉細膩,又搖曳多姿。「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最精美的兩句是「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

夜未央」。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是最早的七言詩,但首句有「兮」字,尚留有騷體的痕跡。因此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是漢代樂府民歌的古題,但已經沒有相應的古作保存下來,所以曹丕的《燕歌行》便是這一古題的第一作。文學王族曹丕的詩多寫遊子思鄉、婦人思夫,頗能設身處地體察入微,有清新流麗的風格。在題材的寬度和氣魄的大度方面,比較弱,與他的父親比,就更是不堪了。曹操在現代中國,所受到的熱愛比敵視要多得多。在曹操成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之前,有一度,他的理想是「歸鄉里,於譙東五十裏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即使在他捲入政治中心之初,最高理想也只是死後有一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野

心並不很大。不過,他終究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中國,封魏王,並網羅諸多文人,開創一個相對繁榮的文學時代,集武功文略於一身。建安時期,北方中國的文學復興,確系曹氏父子之功。後人說:「曹氏父子篤好斯文」,所以造就文壇的「彬彬之盛」。作為文壇領袖,曹操本人的文章也寫得好。魯迅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爺。魏晉文章尚清峻通脫,以他為代表。清峻,就是簡約嚴明,通脫就是隨便不拘束。實際上,這是所有優秀政治家的文章風格。他們關心的是說什麼,而不是怎麼說,總是把意思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才不會迂回繞騰。有什麼說什麼,越是如此這般,越有力量。比方曹操敢於在文章裏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聽起來無

恥無畏,在他,不過是大實話而已。曹操名下的文章,一向不被文學史認真看待,是認為不夠文學吧。被善待的是他的詩。曹操詩至今尚存的不過二十三篇,也並不都是好詩。遊仙詩和部分政治詩,簡直可以說是拙劣、枯澀、沉悶。可是那些能夠稱為好詩的作品,的確太傑出了,沉鬱蒼涼,令人難忘。《蒿裏行》記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那段史實,其中的名句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短歌行》、《步出夏門行》都是普及中學語文課本的名作。曹操以四言詩見長,一反漢代詩壇不脫《詩經》舊習陳套的風氣,獨領風騷。但自他而後,四言詩還是衰微了,此後,是五、七言(詩)的時代了。如曹氏父子這般,在政治與文學兩界都有大成就的,幾千年中國史中,再無他

例。一部《三國》為曹氏父子造像塑型。毫無疑問,它比較簡化比較漫畫,但都勾畫得有來歷有些道理。著名的七步成詩的故事是關於曹植與曹丕弟兄相逼的故事。這故事戲劇性太強,正史沒有記載,視之為傳說罷。「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的句子,形象生動,立意沉痛,很感人的。同是五言詩,同樣相關的主題,曹植真正的傑作是《贈白馬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