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修憲門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降低修憲門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同榮寫的 熱情為台灣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民團提四大修憲訴求:降低修憲門檻、十八歲公民權也說明: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指出台灣是全球唯一在「國會通過」及「公民複決」兩道程序中,皆採取高門檻的國家。如此高的修憲雙重門檻,使現今世代無法 ...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事務研究所 陳淳文所指導 馮天宗的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制度研究 (2020),提出降低修憲門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立法委員、罷免制度、自由委任、罷免門檻、解散立法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彭立忠所指導 呂文玲的 立法院資訊公開法制化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立法院、資訊公開、課責、國會改革的重點而找出了 降低修憲門檻的解答。

最後網站民眾黨團:柯文哲拋內閣制非臨時起意綠營勿雙標則補充:(中央社記者郭建伸台北12日電)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拋出內閣制主張遭質疑,民眾黨團今天表示,相關憲改主張絕非臨時起意,民進黨總統參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降低修憲門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熱情為台灣

為了解決降低修憲門檻的問題,作者蔡同榮 這樣論述:

  「台灣公投之父」蔡同榮自1990年回台之後,致力於推行公民投票運動,當時,台灣人都還未聽過公投,現在,不但立法院通過公投法,並且公投入憲,這樣的成果和蔡同榮的全心投入有著莫大的關係!   「熱情為台灣」一書收錄了蔡同榮多本著作內文,包括了描寫自身成長的傳記文章、描述生活逸事的趣味短文、過往在海外為台灣民主奮鬥的歷程、回台後一再推動的公投運動、創建民視電視台的艱辛過程、代理民進黨主席期間完成黨內總統初選、公投連署、排藍民調的創舉等等,見證了台灣民主改革的過程,說明了台灣歷史的演進,是一本融合了歷史、傳記、散文和政論文章的綜合性書籍,是熱愛台灣、關心台灣前途的讀者必須研讀的最新著作。 本書特點

1.集結「台灣公投之父」蔡同榮歷年來發表過或未發表的趣味短文、政治論文或生活小品,可以從不同面向去了解蔡同榮「熱情為台灣、熱情為公投」的理念和想法。2.政論文章從台灣前途、公投、外交、中國政策及民進黨黨務等議題進行深度剖析,清楚闡明蔡同榮一路走來的堅持與理念,及其所依據的理論基礎。3.作者不但是一位政治博士,更是台灣走向公投之路的重要推手,書中談及多項左右政壇的重要議題,是了解台灣政治現況最好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蔡同榮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田納西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     歷:國立台灣大學代聯會主席台灣獨立聯盟第一屆主席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創會

會長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終身職正教授公民投票促進會創會會長民視董事長立法院台美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國際國會議員亞太地區安全論壇會長 現     任: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常委民視創辦人 /著作/民視與我蔡同榮文選我要回去 1.個人簡介新塭我的生活研究 2.散文募款經驗談久違了,台北我曾經是「無國籍人」考試碼錶感冒體重頭銜慢跑褲被綁住的牛為難女友離台 3.台灣前途台灣的前途「和平協議」是賣身契「邦聯制」主張目前不可行「台灣國家正常化決議文」草稿 我們的護照將加註「Taiwan」(台灣)字樣「中正紀念堂」應改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4.FAPA:對美國民外交爭取台灣移民美國每年兩萬名配額「台灣戒嚴令」聽

證會證詞台灣人應單獨列為一個少數民族美國議員支持台灣學運拯救高雄事件受難者,海外鄉親的奔走內幕.台灣前途決議案通過,海外鄉親大勝利「台灣安全加強法」衝擊美國對台政策 5.公民投票熱情為公投修憲:由總統制改為內閣制降低修憲門檻公投討黨產公投以台灣的名稱進入聯合國公投遷都中南部 6.民視電視台支持台灣、開放媒體民視董事長 7.國際外交加強對美外交工作進入聯合國的策略防衛性公投  時間到了 8.中國政策民進黨大辯論要辯什麼?中國不會攻打台灣建立反制的軍事力量藍綠將成中、美的代理人 9.民進黨黨務民進黨應由「以黨領政」轉型為「選舉機器」公辦初選不徹底排藍  將自我毀滅游錫?主席推崇代理主席蔡同榮

降低修憲門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李俊俋委員指出,今日是最後一場修憲委員會審查,不論先前各委員有什麼不同的意見,都應該要將各委員的提案,送交院會充分討論。憲法是人民與國家之間的契約書,不論立法院提出的修憲案為何,最後都要通過人民的複決,針對不同的議題,人民都有最終之決定權,這才是民主憲政最終極的意義。

李俊俋委員表示,國民黨不該一昧堅持將所有提案包裹表決,將所有提案綁再一起,是剝奪人民表達意願的權利,立法院應該讓各個不同的案子逐案處理,如此才是對人民負責任的表現。舉例而言,原本兩黨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最後被國民黨包裹不在籍投票而加以封殺,就是非常令人婉惜的結果。

李俊俋委員最後指出,不論是有共識的降低不分區立委門檻、18歲公民權;或是沒有共識的不在籍投票、閣揆同意權等等,都應該分開來逐案處理,讓各個委員充分表達意見後投下神聖一票,最終送出立法院交由人民複決,讓人民對各個修憲案都保有最終表達的空間與權利。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制度研究

為了解決降低修憲門檻的問題,作者馮天宗 這樣論述:

罷免權為我國憲法之明文。在過去,由於「投票率過半且同意罷免票過半」之罷免門檻不易達成,1994、1995年的擁核立委案、2015年的蔡正元罷免案皆未通過。然自2016年罷免門檻下修為「同意票達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且同意罷免票過半」,使得罷免的提議量與成功率大幅增加。2017年黃國昌罷免案成為首度適用該門檻之立委罷免案,高雄市長韓國瑜、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更分別在在2020及2021年遭到罷免,顯示該次修法確實讓罷免開始發揮作用。本研究以立法委員之罷免作為研究主體,探討立委是否適合以如此低門檻之罷免予以課責。同時也會透過立委與其他公職人員的比較,觀察現行罷免制度將各公職人員一體適用是否妥適。最後

,再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的修法建議供制度修正之參考。首先,罷免現制概述主要係針對區域立委在選制及職位等二面向,與縣市長、縣市議員進行比較。發現區域立委與縣市長雖皆於單一選區選出,職位性質卻有顯著之別;區域立委與縣市議員皆為民意代表,選制則完全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三者依不同的罷免門檻予以規範,應較適當。另,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同受「強制委任」之課責模式,恐與大法官所稱「我國為非純粹自由委任」不符。其後,本研究亦整理立委罷免之憲法基礎及制度演變,並言我國現行立委課責方式除選舉及罷免外,尚有總統的「被動解散權」,卻被認為形同虛設。我國憲政史上共發生7個立委罷免案。1990年代擁核立委5案,係由於立法

院通過核四預算,反核團體發動罷免部分執政黨立委;2014年,在太陽花運動後,蔡正元因力挺服貿協議、「服從黨意」而遭罷免提議;2017年,則因黃國昌挺同之立場,遭致反同團體發起罷免。7案皆未達門檻而不通過。研究發現,立委罷免經常是定期選舉之外,在野勢力用來挑戰執政者的工具,因而成為選舉的「延長賽」或「前哨戰」,恐不利民主體制的正常發展。另外,罷免通常聚焦特定政策議題,然現行公投制度已能保障人民直接參與政策或法律之形成,罷免存在的理由顯得薄弱。本研究進一步對立委罷免進行檢討。在理論層面上,我國立委享言論免責權,且其職權本屬全國性質,從選制來看當選得票也相對高,罷免門檻應可提高;立法院作為合議制機關

,其作成的決議應由全體立委共同負責,而非針對單一立委實施罷免,因此可考慮由人民解散立院;選區的民意通常分歧而難知全貌,立委何以能事事迎合選區多數民意的期待?最後,我國已是民主鞏固國家,應回歸常態性的課責機制──定期選舉,以免罷免的頻繁擾亂民主體制之運作。而從實際運作上來看,罷免立委之事由並無限制,而通常主要是針對政策議題。然關鍵在於,門檻若太低,罷免立委可能根本不需要理由,只需要特定組織的動員即能達成;選舉與罷免的投票率相對懸殊,現行罷免門檻恐造成少數人參與罷免就能推翻多數人在選舉時的決定。最後,本研究也嘗試提出修法建議:一、宜調整立委罷免門檻,可恢復投票率的門檻,確保多數人的參與方能發揮作用

,或設定罷免門檻須高於立委當選得票,提高罷免之正當性;二、基於立法院集體負責之性質,可設計「由人民解散立法院」,具體作法為人民透過公投否決立法院之決議,代表立法院扭曲多數人民之意志,則立法院應解散,改選以組成新民意;三、立委、縣市長及縣市議員,應制定不同的罷免門檻。本研究期盼罷免法制能早日進行修正,以同時保障罷免權,並降低罷免立委對民主體制造成的衝擊。

立法院資訊公開法制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降低修憲門檻的問題,作者呂文玲 這樣論述:

我國憲法歷經7次修憲後,立法院實際上成為得以制衡行政權最重要之角色。立法院為因應立法委員職權行使之需要,陸續將相關制度法制化,而其中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院議事規則等國會改革五法於1999年1月完成制定或修正等立法程序,建構我國國會法制,相關法制運作日益受到外界檢驗,復因民主化進展迅速,國會改革漸漸加快腳步。依司法院釋字第342號解釋意旨,立法院固然依國會自律原則運作,惟資訊公開可引入外部監督,藉由多元管道,使民眾得以檢視政治人物之表現,以利課責機制發揮作用。本論文以立法院資訊公開為研究對象,檢視國會資訊公開之憲法及法制基礎、我國國會法規及

其實務發展。政府資訊公開為現代民主國家重大政策,可降低人民與政府彼此間資訊不對稱之問題,並且提升政府施政績效與透明化課責等民主治理之重要目標,可深化民主,落實主權在民的民主原則。國會資訊公開可直接提供國會相關資訊,有助人民取得參政所需資訊,減少代議民主間接參與之阻隔。我國立法院資訊公開相關層面包括:黨團協商公開轉播、院會及委員會視訊多元管道提供公眾查詢運用、開放公民記者採訪及旁聽,未來將繼續朝網路提案連署制度、議會資訊可視化、建立未能取得政府資訊之救濟管道等方面努力。本論文針對立法委員就立法院資訊公開議題之提案內容及改革情形進行分析,以瞭解國會議員立法之主張,就立法院資訊公開之修法方向進行評析

,衡酌我國國情並參酌外國立法例,最後提出結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