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性情造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陶冶性情造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蘅塘退士,丁朝陽寫的 唐詩好好讀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文略讀指導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自來說,詩可以陶冶性情,這句話不錯。 ... 必得等到他的情感平靜了,他才會吟味那平靜了的情感想到作詩;於是乎運思造句,作成他的詩,這才可以供欣賞。要不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李若鶯所指導 林千詩的 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1998),提出陶冶性情造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況周頤、蕙風詞話、重拙大。

最後網站用陶冶造句 - 论文范文則補充:12、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 13、音乐,是人生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古清泉;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 14、校园是艺术的结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陶冶性情造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唐詩好好讀

為了解決陶冶性情造句的問題,作者蘅塘退士,丁朝陽 這樣論述:

跟隨李白的腳步歌詠愛情,探尋杜甫心中的無限悲憫。 咀嚼王昌齡的邊塞鄉愁,體會孟浩然的歸隱情懷。 從唐詩裡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愁苦, 品味唐人瀟灑豁達的人生哲學。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歌。唐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富裕,酬唱傳誦蔚為風氣。安史之亂後,生活流離困苦,正好可用詩歌加以抒發,因此詩風普遍,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水平最高的黃金階段。唐詩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創作階段,期間發展出結構工整的近體詩,如絕句和律詩,所包含的題材也十分多樣化,既有抒發個人情感,亦有反映現實社會的作品。   311首千古冠絕的唯美唐詩x 77位驚才絕艷的唐代詩人   窺見大唐盛世的風華歲月,一睹唐代

詩歌的黃金風采。   唐詩三百首特選   學測指考必中名篇>各版教科書選文>文學大家朱自清推薦詩篇   隨書收錄   ⊙習字小帖「唐詩戀字小帖」   ⊙全彩特輯「唐詩的緣起與緣滅」   ⊙文學大家朱自清推薦專文〈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年代x體例雙目錄查找,搜尋最方便   ⊙77位唐代詩人小傳,詩家背景大公開      文壇大家朱自清曾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中提到:「唐代是詩的時代,許多大詩家都在這時代出現,各種詩體也都在這時代發展。」文壇巨擘魯迅也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由此可見唐詩傲視古今的影響力。唐詩亦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內涵,甚至影響到日本、韓國的

詩詞,可以說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產。   本書根據學測、指考的出題範圍,精選大考必中名篇;再集結各冊教科書中的選文;再輔以文壇大家朱自清曾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中提到的必讀詩篇,共311首絕美唐詩,77位飄逸詩人,彙編成書。從唐詩裡的愛、憂傷、喜悅、瀟灑、豁達,體會唐代詩人獨特的生命美學,領略唐詩之美。    本書特色   ★特色一☆獨家附贈「唐詩戀字小帖」   藉由一筆一畫的靜心臨摹,   勾勒出大唐盛世的迷人風采,領會唐代詩人凝鍊情感的瞬間。      ★特色二☆全彩特輯「唐詩的緣起與緣滅」   唐代詩人的派系黨爭、人際關係圖表全收錄。   圖表解析大唐盛世詩人的交友關係網,一張圖就

讓你瞭解詩人之間的愛恨糾葛。      ★特色三☆文學大家朱自清推薦專文〈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收錄文學大家朱自清的專文推薦。   踩在巨人肩膀上,快速掌握唐詩三百首詩的最佳精髓。      ★特色四☆年代x體例雙目錄   依大唐年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區分。   依唐詩體例(五言/七言古詩、五言/七言律詩、五言/七言絕句)分類。   快速搜尋最方便,找到你心目中那首「對的詩」。      ★特色五☆七大單元,吟味千古名詩的絕妙意境   詩歌鑑賞:原汁原味一字不漏,給你最完整的詩歌體驗。   說文解字:生僻難字、地名花草全收錄,不再有看沒有懂。   詩意賞析: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魔鬼

就藏在細節中。   高手過招:大考試題攏底加,永遠領先在起跑點。   旁徵博引:加深加廣相關典故,對於唐詩不再一知半解。      ★特色六☆77位唐代詩人小傳   77位詩人生平背景鉅細靡遺大公開。   除了讀詩更讀他的生命軌跡,解開詩人潛藏在字裡行間的喜怒哀樂。  

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

為了解決陶冶性情造句的問題,作者林千詩 這樣論述:

況周頤,生於清咸豐十一年,卒於民國十五年,享年六十六歲。清末民初的文學潮流及時代巨變,對其生活、性情均有莫大的影響,此影醒亦及於他的詞作及詞論。周頤畢生最大的成就─《蕙風詞話》,即在此環境下完成。與王國維《人間詞話》號稱晚清詞話之雙璧。 整體而言,影響《蕙風詞話》最甚者,當屬「常州派」之詞論。常州派自張惠言強調「比興寄託」,並提出「尊體說」以提高詞的地位之後,乃取代了浙派在詞壇的影響力,後經周濟、譚獻、陳廷焯的推衍、發展,理論更趨完備,影響了整個晚清詞壇。周頤的詞學思想,基本上即是承續常州派的理論而來,尤其是他的「寄託說」,補充了周濟理論的不周延之處,指出「橫亙一寄託於搦

管之先」的不足取,以「流露於不自知,觸發於弗克自已」為貴,最受稱許。 探析《蕙風詞話》整體思想的理論架構,在境界論方面,周頤受王鵬運的啟發,提出「重拙大」為作詞三要。在境界的形成中,詞人須具詞心、有襟抱、重寄託,並能處理創作過程中的矛盾,詞作才能具「重拙大」之格,進一步達穆、厚、雅、渾成、深靜、頑等詞境。 在創作論方面,周頤針對創作主體(詞人)提出了尚天分、兼主學養的主張,並勉勵學詞者在師法之餘,要建立一己之「詞格」。此外,他有重視由性情引發之詞心,強調學詞程序的重要。在創作技巧上,周頤受朱祖謀之影響,認為詞應守律、協韻;他並舉出昔人佳作以啟示學詞者關於

用字、造句、擇語、謀篇等技巧,足當初學者之法式。吳宏一先生認為《蕙風詞話》足當與《人間詞話》號稱晚清詞話「雙璧」的原因,即在於此。 至於在作家作品論方面,周頤評論了唐以迄於清的二百二十七位詞人作品。當中他以吳文英的作品為最佳典範,認為其詞作是最符合「重拙大」要求的。此外,周頤就中抉幽發隱,並且特重孤臣遺老之詞,饒具特色。此種心態的養成,和周頤本身之遭遇有密切的關係。鼎革之後,他流寓於津滬間,窮愁潦倒,經常藉填詞以抒發其黍離麥秀之感,因此在選詞評詞時,對這些遺老之詞特別關注,流露於不自覺間,我們需用心體會。 大論學者霍松林《中國歷代詩詞曲論專著提要》中,整

體評價了《蕙風詞話》之功與過,筆者認為甚是公允。茲引錄於下: 況氏的內容豐富、細大不捐的詞學遺產,是很值得我們重視和發掘的。蕙風詞學,是源於性情這個基本 命題出發的。而養性,他又強調「離群索居,日對古人」,這就使其陶冶的性情,「與無情世事,日背 道而 馳。」這種孤臣遺老的性情,發而為詞,其門弟子在《蕙風詞話 跋》中,稱之為「詞史」,實際上 只不 過是末代皇朝的輓歌。表 現在詞學的審美趣味上,特別讚賞靜穆與淡穆之境,並從《花間集》某些 豔詞中 ,求

重且大的詞格。其某些審美趣味與立論甚高的詞格理論常常不大協調,這只能從他「與無情 世事,日 背道而馳」的性情中,才能找到答案。但這不應妨礙我們對他五十餘年來在詞學上慘澹經營所 取得的造詣,給予應有的評價。 此段文字可謂言簡意賅的闡述了《蕙風詞話》之價值與功過得失。周頤窮五十餘年之心力於詞學上,吾輩後學對於其心血結晶─《蕙風詞話》,除站在客觀角度論述外,在主觀感情上,對其慘澹經營、「皓首窮詞」所取得的造詣,應給予肯定與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