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mm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24小時累積雨量 - 流出エロ動画也說明:單位:毫米mm 1~24小時25~48小時49~72小時72小時~ 總雨量; 詳細表雨量站日期時間 ... 2019 7 20 07:00 根據氣象定義,豪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 ...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杜建宏所指導 劉蕙慈的 偏遠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型建構及應用 -以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例 (2021),提出雨量mm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道路邊坡崩塌、崩塌預測模型、羅吉斯迴歸。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王玉純所指導 江品莫的 印度尼西亞中爪哇地區登革熱發病率的時空模式 (2021),提出因為有 登革熱、極端天氣事件、極端天氣異常、社會經濟因子、環境因子的重點而找出了 雨量mm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雨量王國— 點解雨量單位係毫米 - YouTube則補充:雨水是液體,量度 雨量 不就是計算它的容量嗎?第二百五十一集『氣象冷知識』會為你講解為何量度 雨量 的單位是毫米而不是毫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雨量mm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偏遠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型建構及應用 -以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例

為了解決雨量mm定義的問題,作者劉蕙慈 這樣論述:

鑒於近年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世界各地常有氣候異常導致的災害事件傳出。因此,聯合國於2015年之世界減災會議中訂立「仙台減災綱領」(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希望能夠減少災害對經濟、人口等帶來的影響,臺灣也因應此綱領加速推動相關防災規劃作業,自國土計畫到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災害專章皆有針對災害防救進行探討研究。臺灣山區常因短時間強降雨或長時間延時累積降雨強度過大,使山區道路邊坡崩塌事件頻傳,時常有道路阻斷形成山區孤島之情況發生,導致災後人員無法撤離、救災機具或物資無法順利進入,對於偏遠山區居民無疑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然國內外目前較

少研究針對山區避難據點或地區聯外道路遭遇災害時可通行使用情況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以臺中市指認之偏遠地區,德基水庫集水區內之主要聯外道路台8線為例,蒐集101年至110年之歷史災害事件,並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出國內外影響道路邊坡崩塌之潛勢因子,包括使用坡度、坡向、高程、地層、十年最大單日累積雨量、NDVI、距水系距離、距斷層距離、是否位於風景特定區等9項因子,應用羅吉斯迴歸方法進行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型之建構,建構結果發現因子對崩塌之影響程度為高程>雨量>坡度>距水系距離>NDVI>距斷層距離。後利用建構之模型進行台7甲線道路崩塌預測之實證及崩塌雨場臨界值之預測,台7甲線實證結果自2269個樣本中

成功預測1340個樣本預測準確率為54%;崩塌雨場臨界值則分為三個門檻值,分別為380mm、390mm及420mm;380mm為開始發生崩塌潛勢之臨界值, 390mm為第一次增加大量潛勢路段之臨界值,420mm為整體累積過程中增加最大量潛勢路段之臨界值。期透過本研究之模式建構及實證模擬結果,供相關規劃單位未來進行道路邊坡崩塌預測及避難據點聯外道路通行能力評估之參考依據。

印度尼西亞中爪哇地區登革熱發病率的時空模式

為了解決雨量mm定義的問題,作者江品莫 這樣論述:

登革熱為公共衛生領域近年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氣候變遷、社會經濟因子與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登革熱的發生風險。因此,本研究將評估印度尼西亞中爪哇地區登革熱與天氣因子、社會經濟因子及環境因子之相關性。本研究自中爪哇省衛生廳(Health Office of Central Java Province)蒐集2009年至2019年逐月登革熱就診資料,逐月天氣資料來自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Indonesia Meteorology, Climatology, and Geophysical Agency),洪水事件資料來自印度尼西亞國家災害管理委員會(Indonesian National B

oard for Disaster Management)。年度社會經濟資料來自印度尼西亞统計局(Statistics Indonesia),而環境數據來自地理空間資訊局(Geospatial Information Agency),其中包含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數據。本研究採用遞延非線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評估極端天氣事件與極端天氣異常對登革熱風險的影響,並定義極端低溫及低降雨為第5百分位值,極端高溫及高降雨為第99百分位值,再使用整合分析整合極端天氣事件與極端天氣異常對研究地區登革熱之風險相關性,尋找最低風險溫度值作為模型參考值。

此外,降雨量之最低風險值透過參考文獻進行設定,設在100毫米。在使用氣象距平值的分析時,本研究以0代表天氣因子正常情况的數值,作為天氣因子距平值之參考值。本研究使用普通最小平方(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與地理加權迴歸(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篩選與登革熱相關之社會經濟因子人口密度、失業率、貧困率、地區生產總值(gross regional domestic product, GRDP)、低教育率(low education, Le)與高教育率(high education, He),以及環境風險因子(红樹

林、森林、熱帶草原、農業、水田、灌木、田野、植被、沼澤、河流、湖泊和水庫),透過探索性迴歸評估並解釋變量的擬合度。中爪哇地區研究期間患病率最高的三個縣/市為Semarang City (1,120 /每10萬人)、Magelang City (1,051 /每10萬人) 和Jepara County (883 /每10萬人)。其中雨季(11 月至 3 月)的流行率較高表示中爪哇地區的登革熱具有強烈的季節性模式。本研究同時發現極端高溫對登革熱的影響往往比極端低溫更強烈。極端溫度整合分析顯示,極端高溫對中爪哇東北部地區登革熱患病率有顯著影響。在Semarang氣象站區域相對風險RR 值為 6.4

1 (95% CI:1.16, 35.3)。中爪哇大部分地區極端強降雨對登革熱患病率的影響略高於極端低降雨,其中Tegal氣象站區域之RR值最高,其RR值為10.8 (95% CI:2.91,40.3)。極端低溫和極端高溫對整個研究區域的登革熱風險沒有影響。極端降水整合分析發現,極端降水與中爪哇 Tegal 氣象站西部地區之登革熱風險具有顯著相關,其RR值 為 5.59 (95% CI:1.01, 30.7)。另外,極低的降雨異常影響了中爪哇東部的登革熱風險,其中Semarang氣象站區域的RR值最高,其RR值為2.52 (95% CI:1.64, 3.88)。迴歸分析發現,登革熱發生風險與人

口密度、貧困率及熱帶雨林覆蓋率有相關。本研究進一步比較全球(OLS)與本地(GWR)迴歸模型之評估性能,發現最佳的OLS迴歸模型顯示調整後的R2为0.51,而GWR模型顯示調整後的R2為0.65。此外,相較於OLS模型(464.8),GWR模型具有較低的AICc 值(463.4),代表在本研究中GWR模型比OLS更能解釋疾病的空間變異性,但兩者皆能應用於不同風險因素對疾病風險變異性之研究。根據迴歸分析結果指出,人口密度往往與登革熱之風險呈負相關,儘管在中爪哇中部地區具有正相關,而貧困率在中爪哇的東北部地區顯示出强烈的負相關,此外,中爪哇西部地區的熱帶草原覆蓋率是預測登革熱的最積極影響因素。極端

天氣因子事件及異常現象對中爪哇大部分地區的登革熱發生風險具有顯著相關,而空間分析结果顯示,大多數登革熱病例集中在農村地區,但中爪哇地區部分城市也顯示出較高的登革熱負擔,低人口及廣泛的熱帶草原覆蓋率與登革熱發生風險呈正相關,而高收入(低貧困率)也會增加登革熱的發生風險。此時空分析為改善公共衛生之决策提供了證據,本研究建議根據當地氣候、社會經濟和環境條件實施預防策略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