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國華等寫的 UG NX12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 和薛山的 AutoCAD 2018實用教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3 刪掉word 空白頁- kuaetui.online也說明:如果空白頁出現在文件結尾,而且該處有分節符號,可以直接將游標放在分節 ... 使用Word快捷键「Ctrl+H」打开查找替换窗口,然后单击「高级」或「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王偉霖所指導 吳燕鈴的 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與電腦圖像專利之企業策略 (2016),提出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腦圖像、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企業迴避、設計專利、侵權迴避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魏俊華所指導 姜惠茜的 電腦輔助工具對國小弱視學生閱讀效能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電腦輔助工具、國小弱視學生、閱讀效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大全電腦鍵盤上每個鍵的作用? - 人人焦點則補充: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 大全電腦鍵盤符號怎麼打?很多朋友還不太清楚電腦的各個符號要怎麼打,快捷鍵是什麼呢?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電腦鍵盤符號大全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UG NX12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

為了解決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問題,作者葉國華等 這樣論述:

本書以UG NX12版本為演示平臺,系統地講解了UG NX12的全部知識。全書共6篇,分為25章,第1篇介紹UG NX12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巧;第2篇結合一系列實踐案例介紹實體建模;第3章介紹曲面造型的設計與實現;第4篇介紹工程圖的設計方法與技巧;第5篇介紹鈑金設計中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步驟;第6篇介紹高級分析中用到的各種核心技能。 在講解的過程中,作者根據多年的經驗,給出了全面的總結和相關提示,以幫助讀者快捷地掌握所學知識。全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為了方便廣大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此書,隨書配贈豐富的數字資源,其中包含了全書所有實例的原始檔案和操作過程的視頻檔。 本書既可作

為UG NX初學者的入門教程,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第1篇 基礎知識 第1章 UG NX12入門 1.1 UG NX12的啟動 1.2 工作環境 1.2.1 標題列 1.2.2 菜單 1.2.3 快速訪問工具列 1.2.4 功能區 1.2.5 上邊框條 1.2.6 工作區 1.2.7 坐標系 1.2.8 資源條 1.2.9 狀態列 1.2.10 全屏按鈕 1.3 滑鼠+鍵盤 1.4 功能區的定制 1.5 檔操作 1.5.1 新建文件 1.5.2 打開文件 1.5.3 保存檔 1.5.4 另存文件 1.5.5 關閉部件文件 1.5.6 導入部件文件 1.5.7

裝配載入選項 1.5.8 保存選項 第2章 基本操作 2.1 選擇物件的方法 2.1.1 “類選擇”對話方塊 2.1.2 上邊框條 2.1.3 “快速選取”對話方塊 2.1.4 部件導航器 2.2 物件操作 2.2.1 觀察對象 2.2.2 隱藏物件 2.2.3 編輯物件顯示方式 2.2.4 對象變換 2.2.5 移動對象 2.3 坐標系 2.4 佈局 2.5 圖層操作 2.5.1 圖層的分類 2.5.2 圖層的設置 2.5.3 圖層的其他操作 2.6 常用工具 2.6.1 點工具 2.6.2 平面工具 2.6.3 向量工具 2.6.4 坐標系工具 2.7 運算式 2.8 布耳運算 2.8.1

合併 2.8.2 求差 2.8.3 相交 第3章 測量、分析和查詢 3.1 測量 3.1.1 測量距離 3.1.2 測量角度 3.1.3 測量長度 3.1.4 測量面 3.1.5 測量體 3.2 偏差 3.2.1 偏差檢查 3.2.2 相鄰邊偏差 3.2.3 偏差度量 3.3 幾何物件檢查 3.4 曲線分析 3.5 曲面分析 3.5.1 半徑分析 3.5.2 反射分析 3.5.3 斜率分析 3.6 資訊查詢 3.6.1 物件資訊 3.6.2 點信息 3.6.3 樣條分析 3.6.4 B曲面分析 3.6.5 運算式信息 3.6.6 其他資訊 第2篇 實體建模 第4章 草圖設計 4.1 進入草

圖環境 4.2 草圖繪製 4.2.1 輪廓 4.2.2 直線 4.2.3 圓弧 4.2.4 圓 4.2.5 圓角 4.2.6 倒斜角 4.2.7 矩形 4.2.8 多邊形 4.2.9 橢圓 4.2.10 擬合曲線 4.2.11 藝術樣條 4.2.12 二次曲線 4.3 草圖編輯 4.3.1 快速修剪 4.3.2 快速延伸 4.3.3 鏡像曲線 4.3.4 偏置曲線 4.3.5 陣列曲線 4.3.6 交點 4.3.7 派生直線 4.3.8 添加現有曲線 4.3.9 投影曲線 4.3.10 相交曲線 4.4 草圖約束 4.4.1 建立尺寸約束 4.4.2 建立幾何約束 4.4.3 建立自動約束 4

.4.4 動畫演示尺寸 4.4.5 轉換至/自參考對象 4.5 綜合實例——撥叉草圖 第5章 特徵建模 5.1 通過草圖創建特徵 5.1.1 拉伸 5.1.2 實例——連杆1 5.1.3 旋轉 5.1.4 沿導線掃掠 5.1.5 管 5.2 創建簡單特徵 5.2.1 長方體 5.2.2 圓柱 5.2.3 實例——滑塊 5.2.4 圓錐 5.2.5 球 5.2.6 實例——球擺 5.3 創建設計特徵 5.3.1 孔 5.3.2 實例——法蘭盤 5.3.3 凸台 5.3.4 實例——支架 5.3.5 腔 5.3.6 墊塊 5.3.7 鍵槽 5.3.8 槽 5.3.9 實例——頂杆帽 5.3.10

三角形加強筋 5.3.11 螺紋 第6章 特徵操作 6.1 偏置/縮放特徵 6.1.1 抽殼 6.1.2 實例——漏斗 6.1.3 偏置面 6.1.4 縮放體 6.2 細節特徵 6.2.1 邊倒圓 6.2.2 實例——連杆2 6.2.3 倒斜角 6.2.4 實例——M12螺栓 6.2.5 球形拐角 6.2.6 拔模 6.2.7 實例——剃鬚刀蓋 6.2.8 面倒圓 6.3 關聯複製特徵 6.3.1 陣列特徵 6.3.2 鏡像特徵 6.3.3 實例——剃鬚刀 6.3.4 鏡像幾何體 6.3.5 抽取幾何特徵 6.4 修剪 6.4.1 修剪體 6.4.2 拆分體 6.4.3 分割面 6.5 綜合實

例——機蓋 第7章 同步建模與GC工具箱 7.1 修改面 7.1.1 拉出面 7.1.2 調整面大小 7.1.3 偏置區域 7.1.4 替換面 7.1.5 移動面 7.2 細節特徵 7.2.1 調整圓角大小 7.2.2 圓角重新排序 7.2.3 調整倒斜角大小 7.2.4 標記為倒斜角 7.3 重用 7.3.1 複製面 7.3.2 剪切面 7.3.3 鏡像面 7.4 GC工具箱 7.4.1 圓柱齒輪建模 7.4.2 實例——大齒輪 7.4.3 圓柱壓縮彈簧 7.4.4 實例——彈簧 第8章 特徵編輯 8.1 編輯特徵參數 8.2 實例——連杆3 8.3 特徵尺寸 8.4 實例——連杆4 8.5

編輯位置 8.6 移動特徵 8.7 特徵重排序 8.8 抑制特徵 8.9 由運算式抑制 8.10 移除參數 8.11 編輯實體密度 8.12 特徵重播 第9章 裝配建模 9.1 裝配建模 9.1.1 進入裝配環境 9.1.2 相關術語和概念 9.2 裝配導航器 9.2.1 功能概述 9.2.2 預覽面板和依附性面板 9.3 引用集 9.4 組件 9.4.1 添加組件 9.4.2 新建組件 9.4.3 替換元件 9.4.4 陣列組件 9.5 組件裝配 9.5.1 移除組件 9.5.2 組件的裝配約束 9.5.3 顯示和隱藏約束 9.5.4 實例——球擺裝配 9.6 裝配爆炸圖 9.6.1 新建

爆炸 9.6.2 自動爆炸組件 9.6.3 編輯爆炸 9.7 物件干涉檢查 9.8 部件族 9.9 裝配序列化 9.10 綜合實例——連杆運動機構裝配 第10章 手壓閥設計綜合實例 10.1 底座 10.2 膠墊 10.3 彈簧 10.4 閥杆 10.5 膠木球 10.6 銷軸 10.7 壓緊螺母 10.8 手把 10.9 閥體 10.10 裝配 第3篇 曲面造型 第11章 曲線功能 11.1 曲線 11.1.1 基本曲線 11.1.2 直線 11.1.3 圓弧/圓 11.1.4 倒斜角 11.1.5 多邊形 11.1.6 橢圓 11.1.7 抛物線 11.1.8 雙曲線 11.1.9 規律

曲線 11.1.10 螺旋線 11.2 派生曲線 11.2.1 偏置曲線 11.2.2 在面上偏置曲線 11.2.3 橋接曲線 11.2.4 簡化曲線 11.2.5 連接曲線 11.2.6 投影 11.2.7 組合投影 11.2.8 纏繞/展開 11.2.9 圓形圓角曲線 11.2.10 鏡像曲線 11.2.11 抽取 11.2.12 抽取虛擬曲線 11.2.13 相交曲線 11.2.14 等參數曲線 11.2.15 截面曲線 11.3 曲線編輯 11.3.1 編輯曲線參數 11.3.2 修剪曲線 11.3.3 修剪拐角 11.3.4 分割曲線 11.3.5 編輯圓角 11.3.6 拉長曲線

11.3.7 曲線長度 11.3.8 光順樣條 11.4 綜合實例——花瓣 第12章 曲面功能 12.1 簡單曲面 12.1.1 通過點生成曲面 12.1.2 擬合曲面 12.1.3 四點曲面 12.1.4 過渡 12.1.5 修補開口 12.1.6 直紋面 12.1.7 通過曲線組 12.1.8 實例——葉輪 12.1.9 通過曲線網格 12.1.10 剖切曲面 12.1.11 藝術曲面 12.1.12 N邊曲面 12.2 複雜曲面 12.2.1 延伸曲面 12.2.2 規律延伸 12.2.3 輪轂線彎邊 12.2.4 掃掠 12.2.5 實例——手柄 12.2.6 變化掃掠 第13章 曲面

操作和編輯 13.1 曲面操作 13.1.1 偏置曲面 13.1.2 大致偏置 13.1.3 可變偏置 13.1.4 修剪片體 13.1.5 縫合 13.1.6 加厚 13.1.7 片體到實體助理 13.1.8 實例——吧台椅 13.2 曲面編輯 13.2.1 X型 13.2.2 I型 13.2.3 擴大 13.2.4 更改次數 13.2.5 改變剛度 13.2.6 法向反向 13.2.7 光順極點 13.3 綜合實例——飲料瓶 第14章 飛機造型綜合實例 14.1 機身 14.2 機翼 14.3 尾翼 14.4 發動機 第4篇 工程圖設計 第15章 工程圖 15.1 進入工程圖環境 15.

2 圖紙管理 15.2.1 新建工程圖 15.2.2 編輯工程圖 15.3 視圖管理 15.3.1 基本視圖 15.3.2 投影視圖 15.3.3 局部放大圖 15.3.4 局部剖視圖 15.3.5 斷開視圖 15.3.6 截面線 15.3.6 剖視圖 15.4 視圖編輯 15.4.1 視圖編輯功能表 15.4.1 視圖對齊 15.4.3 視圖相關編輯 15.4.4 移動/複製視圖 15.4.5 視圖邊界 15.4.6 更新視圖 15.5 綜合實例——創建機蓋視圖 第16章 尺寸標注 16.1 符號 16.1.1 基準特徵符號 16.1.2 基準目標 16.1.3 符號標示 16.1.4 特徵

控制框 16.1.5 焊接符號 16.1.6 表面粗糙度符號 16.1.7 目標點符號 16.1.8 相交符號 16.1.9 剖面線 16.1.10 注釋 16.2 中心線 16.2.1 中心標記 16.2.2 螺栓圓中心線 16.2.3 圓形中心線 16.2.4 對稱中心線 16.2.5 2D中心線 16.2.6 3D中心線 16.3 表格 16.3.1 表格注釋 16.3.2 表格標籤 16.3.3 零件明細表 16.3.4 自動符號標注 16.4 尺寸 16.5 綜合實例——標注機蓋尺寸 第17章 手壓閥工程圖綜合實例 17.1 閥體工程圖 17.2 手壓閥裝配工程圖 第5篇 鈑金設計

第18章 鈑金基本特徵 18.1 進入鈑金環境 18.2 鈑金概述 18.2.1 鈑金設計流程 18.2.2 鈑金首選項 18.3 鈑金基本特徵 18.3.1 突出塊 18.3.2 彎邊 18.3.3 輪廓彎邊 18.3.4 實例——提手 18.3.5 放樣彎邊 18.3.6 折邊彎邊 18.3.7 實例——基座 18.3.8 二次折彎 18.3.9 折彎 18.3.10 法向開孔 18.4 綜合實例——前後側板 第19章 鈑金高級特徵 19.1 衝壓開孔 19.2 衝壓特徵 19.2.1 凹坑 19.2.2 實例——電鍋蓋 19.2.3 實體衝壓 19.2.4 筋 19.2.5 百葉窗 1

9.3 轉換特徵 19.3.1 撕邊 19.3.2 轉換為鈑金 19.4 拐角特徵 19.4.1 封閉拐角 19.4.2 倒角 19.4.3 展平實體 19.5 綜合實例——投影機底盒 第20章 電腦主機殼設計綜合實例 20.1 主機殼頂板 20.2 主機殼左右板 第6篇 高級分析 第21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 21.1 分析模組簡介 21.2 有限元模型和模擬模型的建立 21.3 求解器和分析類型 21.3.1 求解器 21.3.2 分析類型 21.4 模型準備 21.4.1 理想化幾何體 21.4.2 移除幾何特徵 21.5 材料屬性 21.6 添加載荷 21.6.1 載荷類型 21.6.2

載荷添加方案 21.7 邊界條件的載入 21.7.1 邊界條件類型 21.7.2 約束類型 21.8 劃分網格 21.8.1 網格類型 21.8.2 零維網格 21.8.3 一維網格 21.8.4 二維網格 21.8.5 三維四面體網格 21.8.6 三維掃描網格 21.8.7 接觸網格 21.8.8 面接觸網格 21.9 創建解法 21.9.1 解算方案 21.9.2 步驟-子工況 第22章 模型編輯與後處理 22.1 節點和單元操作 22.1.1 拆分殼 22.1.2 合併三角形 22.1.3 移動節點 22.1.4 刪除單元 22.1.5 單元創建 22.1.6 單元拉伸 22.1.7

單元旋轉 22.1.8 單元複製和平移 22.1.9 單元複製和投影 22.1.10 單元複製和反射 22.2 節點/單元資訊 22.3 分析 22.3.1 求解 22.3.2 分析作業監視器 22.4 後處理控制 22.4.1 後處理視圖 22.4.2 標識 22.4.3 動畫 22.5 綜合實例——柱塞有限元分析 第23章 機構分析基礎 23.1 機構分析的基本概念 23.1.1 機構的組成 23.1.2 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3.2 模擬模型 23.3 機構分析的一般步驟 23.4 運動分析首選項 23.5 連杆及運動副 23.5.1 連杆 23.5.2 運動副 23.5.3 齒輪齒條副

23.5.4 齒輪耦合副 23.5.5 線纜副 23.5.6 點線上上副 23.5.7 線線上上副 23.5.8 點在面上副 23.6 連接器和載荷 23.6.1 彈簧 23.6.2 阻尼 23.6.3 標量力 23.6.4 向量力 23.6.5 標量扭矩 23.6.6 向量扭矩 23.6.7 彈性襯套 23.6.8 3D接觸 23.6.9 2D接觸 第24章 模型準備與運動分析 24.1 模型編輯 24.1.1 主模型尺寸編輯 24.1.2 編輯運動物件 24.2 標記和智慧點 24.2.1 標記 24.2.2 智能點 24.3 封裝 24.3.1 測量 24.3.2 追蹤 24.3.3

干涉 24.4 解算方案的創建和求解 24.4.1 解算方案的創建 24.4.2 求解 24.5 運動分析 24.5.1 動畫 24.5.2 XY結果視圖 24.5.3 運行試算表 24.5.4 載荷傳遞 第25章 運動分析實例 25.1 三連杆運動機構 25.1.1 創建連杆 25.1.2 創建運動副 25.1.3 動畫分析 25.2 活塞 25.2.1 創建連杆 25.2.2 創建運動副 25.2.2 動畫分析 25.3 汽車發動機氣門 25.3.1 創建連杆 25.3.2 運動運動副 25.3.3 創建約束 25.3.4 創建汽車發動機氣門動畫 25.4 剪式千斤頂 25.4.1 運動要

求及分析思路 25.4.2 創建連杆 25.4.3 創建剪式機構運動副 25.4.4 創建螺杆機構運動副 25.4.5 干涉檢查 25.4.6 創建螺杆轉速圖和頂起速度圖 25.4.7 測量最大頂起高度 25.5 球擺 25.5.1 運動分析 25.5.2 結構分析

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幾個按鍵搭配組合用起來竟然比滑鼠還快、還好用!
這幾個Mac / Windows上超好用的快捷鍵你一定要學起來

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與電腦圖像專利之企業策略

為了解決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問題,作者吳燕鈴 這樣論述: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從雲端技術、行動裝置和社群網絡等技術應用發達後,對於人和機器的互動交流方式和途徑顯將更為重要,因為使用者需要更方便、更快捷、更好用的使用工具。因此,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已成為使用者與電子產品之間最直接的聯結關係,對於使用者一望即知便利且便捷的操作介面,是近年來在設計專利領域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我國設計專利在2013年修法擴大設計專利之保護,將名稱由「新式樣專利」更改為「設計專利」,並納入部分設計、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成組設計及衍生設計等,進一步完備了設計專利之保護,但在現行法制運作下企業於專利佈局中仍無法全面且完整保護,諸如:設計專利法制中

各類型的交互運用、設計專利之迴避、設計專利之佈局、動態圖像之變化圖示、主張專利權與不主張專利權之區分、侵權案件中法院的近似認定、含有多個新穎性特徵的設計專利權利保護不足等處。 本文主要是以台灣新舊法中設計專利做為基礎討論,比較中國、日本及美國設計專利法制中所探討關於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之保護,並以我國、美國、日本及中國等國之設計專利法制、保護要件及電腦圖像及使用者介面比較之間差異,並進一步介紹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相關企業佈局之實際案例。 在整理歸納後提供相關建議以供我國企業在申請相關設計專利時進行完整佈局進而迴避,以期我國企業於該類型之設計專利制度保護更完善,更能有效被

申請人或創作人所利用。

AutoCAD 2018實用教程

為了解決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問題,作者薛山 這樣論述:

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使用AutoCAD2018進行電腦繪圖的方法與技巧。全書共分15章,主要包括AutoCAD2018快速入門,AutoCAD2018繪圖基礎,AutoCAD繪圖輔助工具,繪製基本二維圖形,編輯二維圖形物件,使用文字與表格,圖案填充、面域與圖形資訊,標注圖形尺寸,塊與外部參照,三維建模基礎,創建三維圖形,編輯與標注三維圖形,觀察與渲染三維圖形,設計中心、列印輸出和發佈以及AutoCAD繪圖綜合實例等。 《AutoCAD2018實用教程》結構清晰、語言簡練、實例豐富,既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電腦繪圖技術研究與應用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 A

utoCAD 2018快速入門 1 1.1 AutoCAD功能概述 1 1.1.1 繪製並編輯圖形 1 1.1.2 標注圖形的尺寸 2 1.1.3 三維圖形的渲染 2 1.1.4 輸出與列印圖形 3 1.2 安裝和啟動AutoCAD 2018 3 1.2.1 安裝AutoCAD 2018 3 1.2.2 啟動AutoCAD 2018 3 1.3 AutoCAD 2018工作空間及 工作介面 4 1.3.1 AutoCAD 2018工作空間 4 1.3.2 AutoCAD 2018工作介面 5 1.4 管理圖形檔 10 1.4.1 創建圖形檔 10 1.4.2 打開圖形檔 11 1.4.3 保存

圖形檔 11 1.4.4 關閉圖形檔 12 1.5 思考練習 14 第2章 AutoCAD 2018繪圖基礎 15 2.1 設置AutoCAD繪圖環境 15 2.1.1 設置參數選項 15 2.1.2 設置圖形單位 17 2.1.3 設置圖形界限 19 2.1.4 設置工作空間 20 2.2 使用命令與系統變數 23 2.2.1 使用滑鼠操作執行命令 23 2.2.2 使用鍵盤輸入命令 23 2.2.3 使用“命令列” 23 2.2.4 使用“AutoCAD文本 窗口” 24 2.2.5 使用系統變數 24 2.2.6 命令的重複、撤銷與重做 25 2.3 使用AutoCAD繪圖方法 25 2

.3.1 使用功能表列 26 2.3.2 使用工具列 26 2.3.3 使用“功能表流覽器”按鈕 26 2.3.4 使用“功能區”選項板 27 2.3.5 使用繪圖命令 27 2.4 使用AutoCAD的坐標系 27 2.4.1 認識世界坐標系與使用者 坐標系 27 2.4.2 座標的表示方法 28 2.4.3 控制座標的顯示 28 2.4.4 創建坐標系 29 2.4.5 命名用戶坐標系 29 2.4.6 使用正交用戶坐標系 30 2.4.7 設置UCS的其他選項 31 2.5 思考練習 32 第3章 AutoCAD繪圖輔助工具 33 3.1 操作與管理圖層 33 3.1.1 新建圖層 33

3.1.2 設置圖層 34 3.1.3 圖層管理 38 3.2 控制圖形顯示 43 3.2.1 縮放和平移視圖 43 3.2.2 使用命名視圖 45 3.2.3 使用平鋪視口 46 3.2.4 使用ShowMotion 48 3.3 柵格和捕捉 49 3.3.1 設置柵格和捕捉 49 3.3.2 使用GRID和SNAP 命令 50 3.3.3 使用正交功能 51 3.4 使用物件捕捉功能 52 3.4.1 設置物件捕捉模式 52 3.4.2 運行和覆蓋捕捉模式 53 3.5 使用自動追蹤 53 3.5.1 極軸追蹤與對象捕捉追蹤 53 3.5.2 使用臨時追蹤點和 捕捉自功能 54 3.5

.3 使用自動追蹤功能繪圖 54 3.6 使用動態輸入 55 3.6.1 啟用指針輸入 55 3.6.2 啟用標注輸入 55 3.6.3 顯示動態提示 56 3.7 使用快捷特性 56 3.8 思考練習 56 第4章 繪製基本二維圖形 58 4.1 繪製點 58 4.1.1 設置點樣式 58 4.1.2 繪製單點和多點 59 4.1.3 繪製等分點 60 4.2 繪製線 62 4.2.1 繪製直線 62 4.2.2 繪製射線和構造線 63 4.2.3 繪製與編輯多段線 65 4.2.4 繪製與編輯多線 68 4.3 繪製矩形和正多邊形 74 4.3.1 繪製矩形 74 4.3.2 繪製正多邊形

75 4.3.3 繪製區域覆蓋 77 4.4 繪製圓、圓弧、橢圓和 橢圓弧 78 4.4.1 繪製圓 78 4.4.2 繪製圓弧 80 4.4.3 繪製橢圓和橢圓弧 82 4.4.4 繪製與編輯樣條曲線 83 4.4.5 繪製修訂雲線 84 4.5 思考練習 85 第5章 編輯二維圖形物件 86 5.1 選擇二維圖形物件 86 5.1.1 構造選擇集 86 5.1.2 選取物件方式 89 5.2 複製對象 91 5.2.1 複製圖形 91 5.2.2 鏡像圖形 92 5.2.3 偏移圖形 93 5.2.4 陣列圖形 94 5.3 調整物件位置 96 5.3.1 移動和旋轉圖形 96 5.3.

2 縮放圖形 98 5.4 調整物件形狀 99 5.4.1 拉伸圖形 99 5.4.2 拉長圖形 99 5.4.3 應用夾點 101 5.5 編輯物件 103 5.5.1 修剪和延伸圖形 103 5.5.2 創建倒角 103 5.5.3 創建圓角 104 5.5.4 打斷工具 105 5.5.5 合併與分解 105 5.6 思考練習 106 第6章 使用文字與表格 107 6.1 設置文字樣式 107 6.1.1 設置樣式名 107 6.1.2 設置字體和大小 108 6.1.3 設置文字效果 109 6.1.4 預覽與應用文字樣式 109 6.2 創建與編輯單行文字 110 6.2.1 創建

單行文字 110 6.2.2 使用文字控制符 113 6.2.3 編輯單行文字 113 6.3 創建與編輯多行文字 114 6.3.1 創建多行文字 114 6.3.2 編輯多行文字 116 6.3.3 合併文字 116 6.4 創建表格樣式和表格 117 6.4.1 新建表格樣式 117 6.4.2 設置表格的資料、列標題和 標題樣式 118 6.4.3 管理表格樣式 120 6.4.4 創建表格 120 6.4.5 編輯表格和表格單元 121 6.5 思考練習 125 第7章 圖案填充、面域與圖形 信息 127 7.1 圖案填充 127 7.1.1 創建圖案填充 127 7.1.2 孤島填

充 131 7.1.3 漸變色填充 132 7.1.4 編輯填充的圖案 133 7.2 面域 134 7.2.1 創建面域 134 7.2.2 面域的布耳運算 135 7.3 資訊查詢 136 7.3.1 查詢距離和半徑 136 7.3.2 查詢角度和面積 137 7.3.3 面域和品質特性查詢 137 7.3.4 顯示圖形時間和狀態 138 7.4 思考練習 139 第8章 標注圖形尺寸 140 8.1 尺寸標注的規則與組成 140 8.1.1 尺寸標注的規則 140 8.1.2 尺寸標注的組成 140 8.1.3 尺寸標注的類型 141 8.1.4 創建尺寸標注的步驟 141 8.2 創建

與設置標注樣式 142 8.2.1 新建標注樣式 142 8.2.2 設置線 143 8.2.3 設置符號和箭頭 144 8.2.4 設置文字 146 8.2.5 設置調整 148 8.2.6 設置主單位 150 8.2.7 設置單位換算 151 8.2.8 設置公差 151 8.3 長度型尺寸標注 153 8.3.1 線性標注 154 8.3.2 對齊標注 154 8.3.3 弧長標注 156 8.3.4 基線標注 156 8.3.5 連續標注 156 8.4 半徑、直徑和圓心標注 157 8.4.1 半徑標注 158 8.4.2 折彎標注 158 8.4.3 直徑標注 159 8.4.4

圓心標記 159 8.5 角度標注與其他類型的 標注 160 8.5.1 角度標注 160 8.5.2 折彎線性標注 161 8.5.3 多重引線標注 162 8.5.4 座標標注 163 8.5.5 快速標注 164 8.5.6 標注間距和標注打斷 165 8.6 形位公差標注 166 8.6.1 形位公差的組成 166 8.6.2 標注形位公差 166 8.7 編輯標注物件 167 8.7.1 編輯標注 167 8.7.2 編輯標注文字的位置 167 8.7.3 替代標注 167 8.7.4 更新標注 168 8.7.5 尺寸關聯 168 8.8 思考練習 169 第9章 塊與外部參照 1

70 9.1 創建塊 170 9.1.1 塊的特點 170 9.1.2 定義塊 171 9.1.3 存儲塊 172 9.1.4 插入塊 173 9.2 編輯塊 176 9.2.1 塊的分解 176 9.2.2 在位編輯塊 176 9.2.3 刪除塊 177 9.3 設置塊屬性 178 9.3.1 創建帶屬性的塊 178 9.3.2 編輯塊屬性 181 9.4 使用動態塊 183 9.4.1 創建動態塊 183 9.4.2 創建塊參數 184 9.4.3 創建塊動作 186 9.4.4 使用參數集 189 9.5 外部參照 190 9.5.1 附著外部參照 190 9.5.2 編輯外部參照 19

2 9.5.3 剪裁外部參照 193 9.5.4 管理外部參照 194 9.6 思考練習 194 第10章 三維建模基礎 195 10.1 三維繪圖基礎 195 10.1.1 三維模型分類 195 10.1.2 三維建模術語 196 10.2 視圖與視口 197 10.2.1 平面視圖 197 10.2.2 設置正交和等軸 測視圖 197 10.2.3 新建視口 198 10.2.4 調整視口 200 10.3 三維坐標系 201 10.3.1 三維坐標系基礎知識 202 10.3.2 定制UCS 203 10.3.3 控制UCS 206 10.4 控制三維視圖顯示 207 10.4.1 設置

視覺樣式 207 10.4.2 消隱圖形 210 10.4.3 改變模型曲面輪廓 素線 210 10.4.4 改變模型表面的 平滑度 211 10.5 思考練習 212 第11章 創建三維圖形 213 11.1 繪製三維點和線 213 11.1.1 繪製三維點 213 11.1.2 繪製三維直線和 樣條曲線 213 11.1.3 繪製三維多段線 214 11.1.4 繪製三維彈簧 214 11.2 繪製三維網格 216 11.2.1 繪製三維面與多邊 三維面 216 11.2.2 控制三維面的邊的 可見性 217 11.2.3 繪製三維網格 217 11.2.4 繪製旋轉網格 218 11.2

.5 繪製平移網格 218 11.2.6 繪製直紋網格 219 11.2.7 繪製邊界網格 219 11.3 繪製基本實體 219 11.3.1 繪製多段體 220 11.3.2 繪製長方體與楔體 221 11.3.3 繪製圓柱體與圓錐體 223 11.3.4 繪製球體與圓環體 224 11.3.5 繪製棱錐體 225 11.4 通過二維圖形創建實體 226 11.4.1 將二維圖形拉伸成 實體 226 11.4.2 將二維圖形旋轉成 實體 228 11.4.3 將二維圖形掃掠成 實體 229 11.4.4 將二維圖形放樣成 實體 230 11.4.5 根據標高和厚度繪製 三維圖形 232 1

1.5 思考練習 232 第12章 編輯與標注三維圖形 234 12.1 三維實體的布耳運算 234 12.1.1 對對象求並集 234 12.1.2 對對象求差集 234 12.1.3 對對象求交集 235 12.1.4 對對象求干涉集 235 12.2 編輯三維物件 238 12.2.1 三維移動 238 12.2.2 三維陣列 238 12.2.3 三維鏡像 243 12.2.4 三維旋轉 243 12.2.5 對齊位置 245 12.3 編輯三維實體物件 245 12.3.1 分解實體 245 12.3.2 對實體修倒角和圓角 246 12.3.3 剖切實體 247 12.3.4 加厚

248 12.3.5 轉換為實體和曲面 248 12.3.6 編輯實體面 249 12.3.7 編輯實體邊 251 12.3.8 實體分割、清除、 抽殼與檢查 251 12.4 標注三維物件的尺寸 252 12.5 思考練習 254 第13章 觀察與渲染三維圖形 255 13.1 使用三維導航工具 255 13.1.1 受約束的動態觀察 255 13.1.2 自由動態觀察 256 13.1.3 連續動態觀察 256 13.2 使用相機定義三維圖形 257 13.2.1 認識相機 257 13.2.2 創建相機 257 13.2.3 修改相機特性 258 13.2.4 調整視距 260 13.

2.5 迴旋 261 13.3 運動路徑動畫 261 13.3.1 控制相機運動路徑的 方法 261 13.3.2 設置運動路徑動畫 參數 261 13.3.3 創建運動路徑動畫 262 13.4 漫遊和飛行 264 13.5 觀察三維圖形 265 13.5.1 消隱圖形 265 13.5.2 改變三維圖形的曲面 輪廓素線 265 13.5.3 以線框形式顯示 實體輪廓 266 13.5.4 改變實體表面的 平滑度 266 13.6 視覺樣式 267 13.6.1 應用視覺樣式 267 13.6.2 管理視覺樣式 268 13.7 使用光源 269 13.7.1 點光源 269 13.7.2

聚光燈 270 13.7.3 平行光 270 13.7.4 查看光源列表 271 13.7.5 陽光與天光模擬 271 13.8 材質和貼圖 273 13.8.1 使用材質 273 13.8.2 將材質應用於 對象和麵 273 13.8.3 使用貼圖 274 13.9 渲染對象 274 13.9.1 渲染預設置 275 13.9.2 控制渲染 276 13.9.3 渲染並保存圖像 276 13.10 思考練習 279 第14章 設計中心、列印輸出和 發佈 280 14.1 使用AutoCAD設計中心 280 14.1.1 設計中心的功能 280 14.1.2 插入設計中心圖形 282 14.2

創建與管理佈局 283 14.2.1 模型空間和佈局空間 284 14.2.2 快速查看佈局和圖形 285 14.2.3 顯示或隱藏“佈局”和 “模型”選項卡 285 14.2.4 創建佈局 286 14.2.5 頁面設置 289 14.3 列印輸出 290 14.3.1 列印設置 291 14.3.2 三維列印 292 14.3.3 輸出圖形 293 14.4 發佈圖形 294 14.4.1 創建圖紙集 294 14.4.2 三維DWF發佈 296 14.4.3 PDF的輸入與輸出 296 14.5 思考練習 299 第15章 AutoCAD繪圖綜合實例 300 15.1 繪製軸類零件圖

300 15.2 繪製軸承座零件圖 302 15.3 設計端蓋模型 309 15.4 設計螺母模型 312 15.5 繪製軸承連接件模型及 工程圖 314 15.6 創建傳動軸模型 321 15.7 創建管材模型 331 15.8 創建箱蓋模型 336 15.9 思考練習 344 參考文獻 345

電腦輔助工具對國小弱視學生閱讀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電腦鍵盤符號快捷鍵的問題,作者姜惠茜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微軟鯊滑鼠與ZoomText 電腦擴視軟體對於弱視學生閱讀效能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兩位國小三年級弱視學生。本研究採單一受試實驗法中的交替處理設計,整個實驗階段分為基線期、交替處理期及最佳處理期三個階段,實驗中所收集的資料採用目視分析進行處理,輔以半結構式訪談收集更多相關訊息,使整個研究更趨完整。研究結果如下:一、 二位研究對象使用微軟鯊滑鼠為其閱讀輔具時,對其閱讀速度有較高的正面效果。故以「微軟鯊滑鼠」為其閱讀電子繪本時的電腦輔助工具,最能增進其閱讀速度。二、 二位研究對象使用微軟鯊滑鼠為其閱讀輔具時,對其閱讀正確度的效果最好。故以「微軟鯊滑鼠」為其閱讀電子繪本時的電腦輔助工

具,最能增進其閱讀正確度。三、 二位研究對象不論是使用微軟鯊滑鼠或使用ZoomText電腦擴視軟體,對其閱讀理解效果並無明顯之影響。四、 二位研究對象對於使用微軟鯊滑鼠作為閱讀輔具的意願及喜好度最高,且希望能持續使用並做為更多電腦閱讀與學習的輔助工具。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建議,做為未來教學者或相關研究人員在教學上或後續研究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