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簡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香港簡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hnM.Carroll寫的 香港簡史 和小椋廣勝的 日據時期的香港簡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作者也說明:香港簡史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電子書,作者為高馬可(John M. Carroll)。請在電腦、Android 裝置或iOS 裝置上使用Google Play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蜂鳥出版有限公司 和商務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范銘如所指導 黃曉彤的 「跟住去邊度?」──千禧後香港小說的「書寫香港」 (2020),提出香港簡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香港小說、空間理論、香港意識、文化地理、自然書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馮建三所指導 嚴發敏的 香港反修例運動在兩岸媒體中的再現 (2020),提出因為有 反修例運動、社會運動、媒體制度、新聞自由、報導傾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港簡史的解答。

最後網站香港極簡史――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命題 - 中華書局則補充:香港 極簡史――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命題. 作者 邱逸.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7-14. 分類 歷史 ... 一本自新石器時代到1997年的濃縮香港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港簡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簡史

為了解決香港簡史的問題,作者JohnM.Carroll 這樣論述:

  1841 年1 月25 日,一隊英國海軍官兵在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一個小島登陸,升起英國國旗;第二天,英國遠征軍司令代表英國政府正式佔領此地。   這個名為香港的不起眼小島,注定不平凡的歷史正式展開。   由「不毛之地」到「東方之珠」,由小漁港到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地理優勢,令這個彈丸之地總是在世界舞台佔一席位;由兩個世界的邊界,由英國殖民地到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的曖昧身世,令這個矛盾的地方總是難以說得清。   1997 年7 月1 日,香港主權回權中國。「香港故事展覽以香港回歸作結,但這個由香港人書寫的故事仍將會日復日、年復年的永遠延續下去。」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

展更新之前,以這句作結。今天,香港再次站在歷史關口,香港人書寫的故事面臨另一次重要轉折。   暢銷香港歷史讀本《香港簡史》中譯版再次問世,由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高馬可(John M. Carroll)梳理香港百多年的足跡,一探香港故事的前世今生。   ‧享譽英文世界之香港歷史書,繁體中文版再版   ‧作者為新版撰寫新序   ‧內容由香港開埠至回歸初年,由淺入深概括香港歷史,易讀易明

香港簡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教會買靚舖: 第1886成交(堅-註冊),感覺6分, 西貢近普通道金寶閣地下1號舖 (海傍廣場),註冊成交1600萬。 買家是基督教得生團契 (The Christian New Being Fellowship), 實用面積310呎,天井45呎及入則閣245呎, 樓齡40年。舖闊9呎,深約35呎,原業主叫價2200萬,成交1600萬。 租客岱文西貢店。 市值租金約四萬元,回報約3%。

簽約日期2020年5月17日。原業主於1989年5月以75萬買入。

成交比較: 同一棟大廈8號舖,實用面積410尺連入則閣,2018年7月成交2040萬。 租客是金廚韓國料理

西貢商舖一般成交較少,每年大約兩三單成交。 但由於社運及肺炎疫情,人流現在反而可能多了。 這間舖位於海傍廣場,近海邊,算是罕有靚位。 前面好多餐廳都放了好多張枱, 未敢肯定合法與否。

根據【香港01】2016年8月份的報道, 西貢現時只有28個露天座位牌照,但是在openrice搜尋器見到有戶外露天的餐廳就有76間。 代表大部分是無牌。 2013年至2016年期間,西貢合共有33宗戶外露天食肆牌照的申請,當中只有批2宗。 全香港約有300多個戶外露天食肆牌照。

如果這間舖能夠拿到戶外食肆牌照的話,舖價馬上升值二至三成。

基督教得生簡史: 該團契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四月。現任總幹事馮都新弟兄,蒙神福音的大能,在脫離毒品後,相繼邀請多位對福音戒毒事工有負擔的傳道人,一同成立基督教得生團契。並於同年組成董事會,向政府申請辦理註冊手續,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一日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有限公司。

。。。。。。。。。。。。

《保密放售舖 Quote 價》有舖放售,記住搵我 quote 下價。全程保密 ? 專業,成交期可以是全港最快,快至1至2個月現金到手。

自2016年商舖基金成立以來,我們已買賣67間商舖(全地舖),同期全港最多。 2020年底前,我們最少要買入多一億商舖,每間五千萬以下,最好是一至三千萬。

有舖放售,可直接聯絡我(李根興) whatsapp 9036 1143 或 Marc 6092 6444 / Joe 9250 6708 / Vivian 9311 9274 或致電 2830 1111, 當然也非常歡迎經紀介紹。www.bwfund.com (證監會持牌法團 BBL 650)

「跟住去邊度?」──千禧後香港小說的「書寫香港」

為了解決香港簡史的問題,作者黃曉彤 這樣論述:

對於香港的故事書寫,也斯曾提問:「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回顧書寫香港故事的發展,1997年「回歸」往往是個分水嶺,形成書寫香港的時代大框架。本論文以也斯的提問為出發點,並從「回歸」在書寫香港故事中成為不得不提及的存在現象思考書寫香港故事的發展可能性。就此,本論文以千禧後出版的香港小說為分析對象,嘗試整理香港小說新拓展的書寫方向,藉此也呈現現時香港小說的書寫趨勢。香港歷經的百年變遷,從無到有,成為一個獨特的都會空間,其中政治與商業、殖民勢力與國族主義、現代性與傳統性等力量交相消融。「香港」作為獨特的城市空間,其中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政治及生態也透過香港內在的各種空間呈現。故此,本論文以

空間為索引,探討香港小說中營造出一個怎樣的香港空間,並分別以人文地景、自然書寫及虛擬空間為主,嘗試理解香港作家透過這些空間呈現一個怎樣的香港故事和反映的意識。

日據時期的香港簡史

為了解決香港簡史的問題,作者小椋廣勝 這樣論述:

  《香港》是日佔時期出版的香港研究。全書條分縷析,綜述香港開埠一百年的發展。作者從宏觀的角度,從東亞整體的發展出發,探討香港的重要之處。此書側重經濟層面,透過大量圖表和數據,深入剖析中國、英國、日本與香港的關係和互動。《香港》一書亦反映了日本方面在戰前及戰時對香港形勢的種種評估和構想。 名人推薦   「眾多戰前研究香港的日文書籍中最優秀及影響最持久的著作。」——吳偉明(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小椋廣勝(1902-1968)   國際關係學者,戰時曾在同盟通信社香港支局工作。著作有《戦争危機の分析》、《ウォール街》、《世界現代史事典》(與岡倉古志郎合編)等。 譯

者簡介 林超純   中山大學日本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日本學碩士、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博士後。研究興趣為日本近代思想史、中日近代思想文化交流史。   出版說明iii 導言戰前香港史研究的奇葩: 小椋廣勝《香港》的史學價值 吳偉明教授iv 序ix   一香港的經濟地理1   二香港的歷史17 初期的英中貿易18 鴉片戰爭24 香港的建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41 香港的經濟發展57 一、英中關係57 二、香港之富的成立60 三、香港經濟的確立66 四、香港貿易的動向71 香港的衰退76 一、英中關係76 二、香港的危機81   三香港的經濟機構87 香港的貿易8

8 一、作為貿易轉運港的香港88 二、香港貿易的動向101 三、香港的走私126 四、我國和香港的貿易129 香港的金融137 一、香港的貨幣137 二、香港的金融地位142 在香港的投資149 一、英國的投資149 二、華人資本163 三、日本公司174   四東亞現今之形勢與香港177 滿洲事變到盧溝橋事件178 中國事變與香港186 戰時體制下的香港195   序   1941 年(昭和十六年)12 月8 日大東亞戰爭爆發。陸軍部隊在8 日天色未明時開始攻擊香港,海軍部隊封鎖壓制香港殖民地所有沿岸。我軍開戰第五天即已突破九龍半島,在12 日早上又完全攻佔九龍街市一帶;13 日、17

日兩次敦促香港總督投降而被拒後, 18 日半夜斷然登陸香港島,攻擊其要塞之中心。11月25 日下午5 時50 分香港總督提出投降照會,當日7 時30 分停戰、解除敵人武裝,並於26 日下午6 時完全佔領香港島。至於佔領後香港之管理,則是在1 月19 日設置香港佔領地總督部。磯谷廉介中將擔任香港佔領地總督。於是,香港在1941 年從百年來英帝國東亞侵略據點之地位,搖身一變而為大東亞共榮圈的一環,由此獲得新生。   作者小椋廣勝君在1938 年(昭和十三年)5 月被委任於同盟通信社香港分局工作,除1940 年(昭和十五年)11 月至1941 年6 月短暫赴馬尼拉之外,一直參與在香港的報道通訊。

他於大東亞戰爭爆發前兩天的12 月6 日離開香港進入廣東,以從軍記者身份參加香港攻略戰,確是描述香港最合適的人選。本書寫於大東亞戰爭即將爆發之際。然而對於當時面臨的問題,即大東亞共榮圈建設計劃中的香港未來,在第一章「香港的經濟地理」中所寫香港的地理條件中,已充分展示其洞見。全書對於香港的地位和情況闡釋得淋漓盡致,這點與岩波新書《蘇彝士運河》(福岡誠一氏譯)中的處理相似。然而,以往缺乏其他關於香港的國語2著作,因此本書在香港復興與建設階段所作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松本重治 1942 年(昭和十七年)2 月   1 編者按,原文作1 月,有誤。應為12 月。   2 編者按,日語。  

香港反修例運動在兩岸媒體中的再現

為了解決香港簡史的問題,作者嚴發敏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香港反修例運動在兩岸報紙上的再現為主題,從報導方式、消息來源、報導主題、報導傾向、新聞框架等方面比較兩岸媒體間的異同,並結合過往的研究,討論雙方共同遮蔽或凸顯了哪些議題,哪些因素介入其中。本研究發現,兩岸報紙的報導呈現出「民主對抗威權」、「暴力與反暴力」、「外國干預」三種話語的競爭:大陸報紙以「反暴力」、「反對外國干預」的話語消解民主抗爭運動的正當性,台灣媒體則以「民主對抗威權」吸納另外兩種話語。因而,雖然兩岸報紙共同凸顯了運動中暴力衝突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但具體的意涵有著明顯的差別。大陸報紙受制於新聞管理制度表現出高度的統一,都市報在報導議題上並未超出黨報的範圍,而在報導傾向上也保

持一致。相較而言,台灣報紙更為多元,表現出顯著的報導傾向差別,但這種差別亦與各報所持的政治傾向吻合。與此同時,兩岸報紙對於反修例運動的內部原因,即香港社會的政治經濟不平等、貧富差距懸殊問題,皆缺乏充分的討論。大陸報紙在反對暴力抗爭、外部干預時,台灣報紙在反對暴力鎮壓、支持民主運動時,都缺乏對各自立場的反思:一方不斷強調穩定、主權的重要性,忽視社會的深層問題以及抗爭的合理訴求;一方則高呼民主自由將香港問題全部歸咎於威權干預,而不討論政治以外的經濟民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