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累積雨量 氣象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雨炸宜蘭!24小時累積雨量破400毫米山區傳坍方- 氣象也說明:宜蘭昨晚再度降下豪大雨,南澳等地區24小時內累積雨量超過400毫米; 冬山鄉的新寮瀑布被列為土石流黃色警戒區,林務局趕緊封閉全線步道; 氣象局指出, ...

朝陽科技大學 景觀及都市設計系 林基源所指導 陳貽婷的 降雨、地下水位及土壤雨量指數之關係與警戒值探討-以梨山崩滑區為例 (2017),提出24小時累積雨量 氣象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筒狀模式、連續性降雨、梨山崩滑地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所 張光宗所指導 陳宏毓的 廬山地滑與雨量關係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廬山、地滑、位移、設計降雨、Plaxis 3D的重點而找出了 24小時累積雨量 氣象局的解答。

最後網站各雨量站過去24小時時雨量資料| 小時累積雨量- 旅遊日本住宿...則補充:宜蘭超大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破500毫米. 住宿推薦... 雨炸中南部24小時累積雨量破2百年紀錄... 中央氣象局依降雨程度區分為「大雨」、「豪雨」 | 小時累積雨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4小時累積雨量 氣象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降雨、地下水位及土壤雨量指數之關係與警戒值探討-以梨山崩滑區為例

為了解決24小時累積雨量 氣象局的問題,作者陳貽婷 這樣論述:

梨山地區,自民國79年起,發生大規模滑動,之後每年出現5到10公分的變位。歷經民國88年921地震及後續颱風影響,尤其是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過後,原地滑治理區外圍,包括台7甲線上的松茂部落及台8線上的老部落、新舊佳陽部落等地,都有新的地滑地災害。民國102年,520豪雨及蘇力颱風造成大梨山幾處地區明顯位移之影響。梨山地區地滑主因係由大量雨水入滲而引起地下水位的變化為其主要誘因,本研究以中央氣象局梨山雨量站和梨山地區地滑監測站-梨山精華區B4、新佳陽地區J1、老部落地區L1及松茂地區S1等四個自動監測站之逐日雨量資料,分析民國101至民國105年近五年梨山地區季節雨量之變化,以陳樹

群等人(2013)、曾國維(2003)及劉于名(2016)之研究結果作為參考依據,運用筒狀模式分析19個颱風事件,探討事件中三筒層水位變化特性,再以不同之數據組合繪製警戒範圍,探討地層位移發生之情況與土壤雨量指數變化關係,最後提出梨山地區地滑區域之警戒值,並將結果提供於後續防災規劃上及後續研究之依據及參考。在與投89鄉道崩塌案例累積雨量相比之下,得知梨山地區平均累積雨量不到投89鄉道崩塌案例平均累積雨量二分之一。由於此區域降雨量較少,再將地下水位高程加入分析整合後,本研究所得出之結果,分別以24小時累積雨量、土壤雨量指數與地下水高程變化量將梨山地滑地區域分界為正常、警戒和行動等三個階段;24小

時累積雨量警戒預警基準值設為150mm,行動預警基準值設為250mm,土壤雨量指數警戒預警基準值設為125mm,行動預警基準值設為250mm,地下水相對高程變化警戒預警基準值設為4m,行動預警基準值設為9m,建議以此作危險預警基準值。

廬山地滑與雨量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24小時累積雨量 氣象局的問題,作者陳宏毓 這樣論述: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之廬山地滑區,每逢颱風豪雨即會發生地層滑動,甚至導致道路中斷而嚴重影響下邊坡處之廬山溫泉觀光區與當地居民之財產安全。了解廬山地滑區最終是否會崩塌是許多人想知道的問題。本研究用降雨因子對廬山地滑區作分析,利用Plaxis 3D三維有限元素分析軟體建立廬山地滑區之模型,並利用2006年重創中南部的超大豪雨69水災與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兩場事件作模型之驗證,比對了水土保持局與中央地質調查所之觀測資料確認模型之有效性,再參考水文設計應用手冊設計降雨,在廬山地滑區分別模擬24、48及72小時降雨延時之5、10、25、50、100及200重現期距共18場之降雨事件,觀察廬山地滑區是否會

因為極端降雨而導致崩塌。本研究模型經過驗證後,可適當地反映現地之情況並分析了廬山地滑區位移與降雨之關係,得到廬山地滑區皆在這18場降雨事件的最大降雨強度之後造成最大位移,而不論何場降雨事件,地滑區皆會在累積降雨量達到250mm左右時產生一次階段型位移,根據中央氣象局對豪雨之定義: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mm以上即為豪雨,則本模型若降下豪雨等級的雨量則會造成一次相對較大的位移。在分析後發現,即使本廬山地滑區之模型地下水位達到地表,模型也未因此而崩塌,故在本研究的最後將模型之凝聚力於予減少,模擬廬山地滑區強度經過弱化後,何時會達到崩塌。結果顯示在廬山地滑區之滑動部分及其下邊坡凝聚力減為95及105

kPa時,在降雨延時為48小時重現期距為200年之極端降雨下,會造成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