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glect noun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Neglect [Noun] İngilizce örnek cümle - Remzi Hoca也說明:Neglect (Noun) ne demektir? Neglect ne anlama gelir? Neglect İngilizce örnek cümle.

國立嘉義大學 外國語言學系研究所 郭怡君所指導 林怡妙的 英語為非母語之學齡前幼童的英語子音發音研究 (2020),提出Neglect noun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言語產生、音韻發展、發音錯誤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研究所 陳雅資所指導 葉俊亞的 神經性溝通障礙者的聽知覺概念分析 (2018),提出因為有 神經性溝通障礙、聽知覺概念辨識測驗、失語症、認知型溝通障礙的重點而找出了 Neglect noun的解答。

最後網站neglect (HyperDic hyper-dictionary) (English)則補充:cognition, neglect, ignore, disregard, give little or no attention to. NOUN, cognition, neglect, disregard · lack of attention and due care.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eglect noun,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英語為非母語之學齡前幼童的英語子音發音研究

為了解決Neglect noun的問題,作者林怡妙 這樣論述:

英語為國際語言,行政院宣布台灣將在2030年全面成為雙語教學環境的國家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因此,英語的學習者年齡越來越小;在雙語環境的沉浸下,以中文及台語等非英語為母音的孩童,本身因語言習得,導致某些英語單字發音的不成熟或錯誤。本計畫利用發音測試,並運用統計分析方法來計算關於在雙語教育環境下的孩童的英語子音發展及產出錯誤的比例。因此,本研究調查台灣中部某間幼稚園以英語為學習的孩童發音之發展,共有47位4-7歲的幼童會接受發音測驗。結果指出有聲的正確率在是最高的。此外,齒間音的正確率是最低的。然而,對於年紀較小的孩童而言,音節尾的發音正確率比音節頭的發音正確率高。相反地,這樣的結果

在年紀較大的孩童而言是相反的。也就是說,年紀較小的孩童比較習慣於發音節尾的音。而對年紀較大的孩童而言,因為被中文音節結構影響較久,因此音節尾常常被忽略而不被發出音來或是發出錯誤的音。

神經性溝通障礙者的聽知覺概念分析

為了解決Neglect noun的問題,作者葉俊亞 這樣論述:

神經性溝通障礙(neurogen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NCD)族群在臨床上佔了很大一部分,此類患者在認知方面的損傷,會影響其溝通表現、功能性恢復,以及復健成效。對於該族群之溝通及語言能力的評估與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語言治療師及相關研究者關注的課題。由於概念是認知功能中的重要組成,也是連結語意的中心焦點。因此,為了適切擬定NCD者的治療計畫,在語言治療進行之前,完整評估個案現存的概念能力,是有其必要性的。 本研究納入之受試者包含62位NCD實驗組,及62位無神經性損傷對照組(non-neurologically impaired controls,

NNIC)。NCD組均齡為56.18± 14.15歲而NNIC組為55.78± 13.95歲,兩組皆以年齡、性別相配對進行招募。而NCD組又再次分為認知型溝通障礙(cognitiv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CCD)及失語症(Aphasia, A)兩組以進行比較。測量工具則利用聽知覺概念辨識測驗(Assessment of Auditory Perception for ConceptualRecognition, AAPCR)、台灣版蒙特利爾認知篩檢工具(The Taiwanese version of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T)、雙耳異訊數字測驗(Dichotic Digits Test, DDT),來分別瞭解NCD的概念、認知與聽覺相關表現。研究變項包含AAPCR、環境聲音概念辨識測驗(Test 1)、情境聲音概念辨識測驗(Test 2)得分、Test 1各項錯誤類型(含語意相關、聲學相關、無相關)、Test 2各項錯誤特徵(含地點、人物、情境、聯想),以及作答時長。本研究以t-test探討A組與CCD組的錯誤類型、特徵,以及NCD組與NNIC組在AAPCR中的得分、錯誤類型、特徵與作答時長異同;再以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NCD組與NNIC組於Test 1、Test 2及兩組各自於AAPCR之得

分與作答時長表現的相關性。顯著水準均設定為p< .05。 研究結果發現NCD組的AAPCR與Test 1、Test 2成績顯著較NNIC組差、作答時長亦顯著比NNIC組長,且NCD組在Test 1與Test 2中的各類型和各特徵錯誤皆顯著較NNIC組多。然而在Test 2中,NCD組最主要的錯誤特徵是「聯想」,但NNIC組反而在「聯想」特徵中表現最佳。此外,NCD組在Test 1、Test 2間的表現有高度正相關(r= .609, p< .05),即NCD組若在Test 1表現愈好,其在Test 2的表現亦會愈好,反之亦然。另外,不論NCD組或是NNIC組,作答時長與AAPCR的成績皆呈

現負相關,即作答時間愈長,其AAPCR成績反而愈差。在NCD次組中,CCD組的作答時長顯著較A組長,且CCD組於Test 1中出現較多聲學相關錯誤,在Test 2中則除了聯想錯誤特徵外,其他錯誤特徵皆顯著較A組為多。 根據研究結果,NCD者在腦部受到神經性損傷後,其聽知覺概念能力會受到不等程度的影響,尤其CCD者會出現聽覺處理歷程及概念統整方面的缺失。另外,NCD者在損傷後,進行聽知覺概念辨識所需花費的時間亦會大幅增加。因此,建議臨床治療師在進行正式評估前,或是在判斷NCD患者於腦傷後,所造成的溝通能力程度改變時,應釐清患者是否具備相對應的聽覺接收處理能力,以避免低估或高估NCD者的溝通

異常狀況。此外在評估時,亦建議治療師給予患者較多時間處理及反應,以誘發他們最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