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保存期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dvd保存期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培珽寫的 相親相愛是什麼 和汪培珽的 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Verbatim威寶推出市場最高倍速8X 單層雙面DVD+R DL!也說明:AZO紀錄塗層能延長光碟片保存期限(最長達100年以上,一般塗層最多40年),可承受120g的撞擊仍能保證光碟內儲存資料完整無缺,具防日曬(防紫外線)、抗潮濕保護能力、硬體相容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愛孩子愛自己 和愛孩子愛自己所出版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食品健康科技系碩士班 黃世浩所指導 羅庭芝的 應用黃豆粉研發含較低熱量法式甜點之探討 (2020),提出dvd保存期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黃豆粉、健康烘焙、法式甜點、費南雪、感官品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日本研究學位學程 李衣雲所指導 葉雅涵的 1990年後台灣大眾影像媒介的消費與觀看的演變---以日本動畫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閱聽人、迷文化、大眾媒介、日本動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dvd保存期限的解答。

最後網站光盘CD、VCD、DVD影片最长的保存期限??? - 百度知道則補充:光盘CD、VCD、DVD影片最长的保存期限??? 家里珍藏了8、9年的VCD,还有5、6年前的DVD,其中很多光盘不是读不出来就是效果太差!为什么会这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vd保存期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相親相愛是什麼

為了解決dvd保存期限的問題,作者汪培珽 這樣論述:

相親相愛是什麼? 在一起的時候,喜歡對方。 不在一起的時候,想念對方。   只做到一半的,也有五十分。   為什麼,零分的感情這麼多。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感情的深度。   排解手足糾紛,事小。   大事呢?就是做人的道理。   本書有五個部份。   【輯一】如何兄弟不鬩牆   十八個概念,是手足相親相愛的重要推手。   只要照著做,問題即使沒法全部解決,也會先自動消失百分之八十。   【輯二】 都是小事   發生在這對兄妹身上的九個爭吵,都是小事。   怎麼理睬,可決定手足感情的走向。   【輯三】 我家問題在這裡   手足問題如此「變化多端」。十八個別人家的問題,或許可以

讓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輯四】 親愛的,我可以給你建議嗎   這個家庭被手足問題弄煩了,請了一個觀察者,   進駐到這個家庭一週,近距離貼近這家人,最後給予父母建議。   【輯五】 訪問姊姊   原本只希望書裡的主人翁來暖場。結果孩子脫口而出的,就是教養裡的密碼。   它們都藏在小地方,找出來實現它,那是生養孩子的意義之一。   *   有人認為:手足吵架無所謂。這件事,對,也不對。   如果吵架後,心裡沒有怨懟,你可以說無所謂。   如果一次兩次三次、一年兩年三年,隨著年紀漸長,怨懟也愈深呢?   很多手足漸行漸遠,除了天生個性是否相投外,也可能小時候都處不來了,   大了更難有

機會再培養感情。   有人認為:吵架可以增加感情。這件事,對,也不對。   如果把吵架看成一種溝通,那就得看溝通有沒有結果。   如果最後落到各說各話、負氣離開,雙方都認為是對方的錯,請問這種吵架怎麼增加感情?   更糟的是,有人認定父母偏心,你還能說手足吵架無所謂嗎?     當我們抱怨孩子不友愛時,有沒有想過,錯誤的源頭,可能是自己?   通常都是。只是多數人沒注意到這個事實。   當我發現老大對老二說話太兇時,應該就是自己也會對孩子說話太兇。   當我發現老二對老大蠻不講理時,應該就是自己也會對孩子蠻不講理。   只要一出現育兒問題,第一個反應是檢討自己如,父母如果能有這等勇氣,事情就

會愈來愈好。   *   我家姊姊弟弟的感情如何?弟弟一向很喜歡跟姊姊在一起,無庸置疑。   姊姊呢?一回,她在學校不順利了一整天,心情整個盪到谷底。   在客廳,我聽到她喃喃自語:   「回到家,跟弟弟聊一聊,就好多了。我只要有弟弟可以說話,什麼壞心情都不怕了。」   為什麼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相親相愛?   人生的路上,能多個人聽你說話,分享喜悅、互相扶持,那有多好!   每個人都希望有朋友,它是幸福快樂的來源。   如果手足也是朋友,那有多好!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寫第一本書的時候,她認為那是唯一的一本。   人生無法規劃,走一步算一步,是她的座右銘。   關於手足,她說

──   手足感情,不像父母愛小孩,   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大人花耐心培養。   當孩子開始吵架時,   父母只需要具備兩樣東西:耐心,和領導力。   我們怎麼處理手足困境,   是孩子將來怎麼處理自己困境的榜樣。   處理得好不好,不是關鍵,   父母願不願意面對,才是。   想便宜行事的父母很多,   想聽天由命的也不少。   與其抱怨孩子,不如先改變自己。   培養感情,要花時間。   教養小孩,要花時間。   想要成功,要花時間。   沒有例外。   汪培珽的專題作品有八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

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     汪培珽手記有七本:手記1《金湯匙裡的毒藥》2《真的放手讓你飛》   3《別在半夜喊媽媽》 4《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偷偷愛著你》    6《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7《壞人我當》     親手救回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想生金蛋的母雞》《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害怕沒什麼大不了》《踢踢踢踢 天寶》《好嚴肅的農場》《好大膽的小鴨子》   《我要修理安東尼》《公雞公雞,別叫了》《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汪培珽的臉書 goo

.gl/kLSOtp 自序: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爭寵 【輯一】如何兄弟不鬩牆 不鬩牆者,非兄弟 君子動口不動手 滿臉的豆花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幫孩子作公關 媽媽只是一根線 三姑六婆別進門 老大不必讓老二 小的不用聽大的 口可以不服,心服就好 老大更需要愛 爸爸的內衣 能閃則閃  當孩子需要幫忙 不患寡而患不均 男女教養都同調 為什麼要相親相愛 微笑的媽媽的臉 【輯二】 都是小事 發生在這對兄妹身上的九個爭吵,都是小事。怎麼理睬,可決定手足感情的走向。 【輯三】 我家問題在這裡 手足問題如此「變化多端」。十八個別人家的問題,或許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輯四】

親愛的,我可以給你建議嗎 這個家庭被手足問題弄煩了,請了一個觀察者, 進駐到這個家庭一週,近距離貼近這家人,最後給予父母建議。 【輯五】 訪問姊姊 原本只希望書裡的主人翁來暖場。結果孩子脫口而出的,就是教養裡的密碼。 它們都藏在小地方,找出來實現它,那是生養孩子的意義之一。 跋:不需要相親相愛 編輯推薦 不可能有手足問題 丁大三     我是一個爸爸,有兩個孩子,早在八百年前孩子就有相處上的問題。   但我認為,那是小事,不太需要管,因為我爸我媽也沒管,因為大家的爸媽都不管,不也活得好好的。     事實是,用「不管也好好的」心態教養孩子,最後都不會好好的。   有時候,我覺得沮喪,

有時候很難過,甚至覺得痛苦。漸漸地,   也只能用鴕鳥心態去面對愈滾愈大的問題──「反正來不及了,而且也沒死人,算了。」     看完這本書,我不想算了。我的孩子都超過十二歲,照理說已經過了「還有救」的年紀。   但我一直很愛孩子,從來沒停止過愛他們。作者說的兩件事,點醒了我:   第一,    父母能同時愛孩子,也教養孩子的時間,沒有幾年。   第二,    第二: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於是我不想再偷懶,不想再找藉口,不想再得過且過,我決定先改變自己。   因為真的身體力行,我才發現,只要照著書裡說的去做──   先改變自己不好的態度,拋棄不合時宜的觀念──根本就不可能有手足問題嘛!

  只要父母對了,孩子就錯不了。   只要父母把自己導正過來,全部的問題在一開始就不會出現,為什麼我從前都沒發現呢?     更讓人驚訝的是,我才剛開始改變自己沒多久,就發現了「效果」。   我甚至可以從孩子看我的眼神,發現不同。   因為我在孩子心裡累積的「愛的庫存」愈多,他們也更願意打開心扉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如果你希望家裡的孩子相親相愛,或是和睦相處就好,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作者說:培養感情,要花時間。教養小孩,要花時間。想要成功,要花時間。沒有例外。   你覺得有例外嗎?     我從前覺得別人家的都是例外。作者說,先剷除這個想法,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至於最重要的那一步

就是,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自序 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爭寵   爭寵,在我們家不是問題。是我的孩子天生不爭寵嗎?   有太多的父母擺明了偏心,甚至有父母一邊用痛哭流涕的懺悔,   說自己之前對老大多壞、多傷了老大的心,但卻沒發現那個偏心一直都是「進行式」,   根本從沒停止過。   手足爭寵,或許有人覺得它們沒什麼大不了,長大就好了。   但是我想提醒你,父母不當回事,事情就可能愈滾愈大,直到失控。   請問汪老師:生了老二後,我發現自己開始對老大發更多脾氣、更沒耐心。   我覺得老大退步了,又覺得老大怎麼不成熟點呢。   但事後我又內疚。更甚者是老大開始欺負小的,逼得我得拿出棍子揍人

才能「結案」。   事後我又內疚,反覆循環。媽媽早上趕上班,晚上趕煮飯,又遇上孩子吵,要抓狂了。   怎麼辦?   這就是爭寵的開始。不是每一家的孩子都會發生。事情敗壞的轉折點在:   你不能覺得老大退步,希望他成熟點。   當父母有這樣的想法時,只表示你把責任都推給了孩子(還好,還有內疚)。   小孩在爭寵問題上,沒有一點責任,一點點都沒有。   當我從醫院抱回弟弟時,我家姊姊不爭寵。   不爭的最大原因不是她天生不爭,而是她的父母不讓她感到有什麼好爭的。   當父母的態度有待商榷時,接下來的問題就會愈來愈棘手,後來的欺負也是理所當然。   因為你覺得是孩子的責任,為了讓孩子更負責任,只

好祭出打來威嚇。   擺明了惡性循環就要開始,但很多父母卻看不到。   原因無它,父母太忙碌了,只想便宜行事。   好了,爭寵已經開始,怎麼辦?想都沒想,我說,最簡單解決爭寵的方式──   1.每天照三餐,外加晚上睡覺前和早上睡醒後,一天五次。   緊緊擁抱(超過六十秒),和大力親吻老大。   2. 一邊抱一邊親,還要一邊說,「我好愛你。像你這麼可愛的孩子要去哪裡找!」   3.連續做十五天不間斷。   4. 不要跟孩子說你正在進行這種「管教」方式。要裝做不知道,很自然地這麼做。   5. 如果你對老大有「沒救了」的感覺,或是你對老大「失望極了」。   那麼請一開始就自動把目標改成

三十天。   如果你說太忙做不到,就不能再抱怨孩子了。   不花什麼時間和力氣的事,都做不了,又怎能期待小小的孩子什麼都要如你所願。   這就像很多人嫌自己的肚子肥肉太多,網路上很多簡單的招數,   每天做十分鐘就好,多少人做得到?   只要你有每天十分鐘的毅力,就天下無難事了。   爭寵問題百百款,再來一個。   請問汪老師:我家老大三歲半,自從生了老二後,他開始喜歡裝娃娃。   裝娃娃哭、裝娃娃叫、裝娃娃要抱抱。已經是哥哥了,沒成熟獨立些,反而行為倒退呢?   三歲半的老大,本來就是娃娃,他不是裝娃娃,是大人太高估孩子了。   只要孩子不是做錯事,要抱抱,如果你又有力氣,為什麼不抱

?   我家姊姊弟弟被從小抱到大,他們一點也沒有不獨立,一點點也沒有。   這幾天姊弟倆在期末考,姊姊卻花了三小時準備晚餐當母親節禮物送我。   之後讀到晚上十點,半夜三點我又聽到她起床讀書的聲音。   我一邊睡一邊在心裡佩服得不得了,「這麼獨立的孩子要去哪裡找啊!」   有時候孩子也不知道,裝娃娃可能是覺得你們比較喜歡小的,   所以你反而要主動給他更多抱抱。他離長大還很遠,根本也還沒到要獨立的時候,   父母卻常常受傳統觀念箝制,太早擔心,也算揠苗助長的一種。   小時候受盡呵護的孩子,只要不是被溺愛,該獨立的時候,他們會比誰都獨立的。請放心。   爭寵問題百百款,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拿出每天十分鐘的毅力來給孩子親親抱抱說好聽的話。   說不定,不出三天,孩子就好了。原因無它,只因為父母願意改變。 【 不鬩牆者,非兄弟 】  我常常懷疑一件事:從古至今,有沒有哪個家庭的孩子,是天生的相親相愛?不用父母怎麼教,就大的禮讓小的,小的尊敬大的,和樂融融直到永遠。 我可能在作夢。古代,或許有,反正孩子生得多,「打給你死」,父母不會管,也無力管。 現代,我猜沒有。 由於現代環境不同,家庭小、孩子少、個個都是寶。而且,現在孩子的「人權」意識高漲。 有回女兒跟我說她的球鞋太小,我只說週末就去買,她就說要打113。 我還傻呼呼地問她那是什麼號碼,原來是家暴專線。 在這之前,媽媽完全不知

道社會原來進步得這麼快。 現在孩子一出生就被捧在掌心上,是全家人注意和呵護的焦點,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要他們在小小年紀就要面對「分享」這一課,一定更難。 再加上父母如果用現代的方式寵小孩,卻用古代的觀念教小孩,往後兄弟鬩牆的戲碼就有得瞧了。 ◎ 弟弟最近迷上《魔戒》,媽媽終於買了DVD回家,孩子看得如癡如醉。 沒隔幾天,姊姊看見被棄置客廳一角的電影外包裝紙盒,先開口說她要,弟弟一聽到,沒說他也要,卻說:「那是大家的,姊姊不能拿走。」姊姊因此氣得不得了。 「姊姊,你要紙盒做什麼?」媽媽問。 「我要剪它上面的圖案做東西。」 「把它剪壞呀?」媽媽也覺得好可惜,「不然你拿正面,弟弟拿反面」。 「我

兩面都要用。DVD的塑膠盒上也有相同的圖案啊。而且,每次我說要什麼,弟弟也要,平常就丟在一旁,他根本不理……」這也有道理,紙盒可以說是多出來的。 媽媽也覺得,如果我把它當垃圾丟了,弟弟根本不會想起這個東西。 此時我在心裡盤算著,我能對姊姊說「下次趁弟弟不注意,就直接剪」嗎?好像也不行。 難道家裡只要沒被人注意的東西,就可以隨意據為已有,不需要問一聲嗎? 弟弟想要維持東西的完整性,似乎也沒錯。怎麼辦呢? (才只是一個紙盒呢,就開始鬩牆了,要是有千萬家產還得了。) 不動氣——是父母唯一的目標,當孩子開始不相親相愛時。 很難,我知道。我也只能做到一半。 當狀況真的來臨時,我能做到百分之五十的「不動氣

」,或是只動「百分之五十的氣」—— 我就覺得,我是神。 【 君子動口不動手 】 「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是我和姊姊弟弟訂下的第一個規矩。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多小?我記不清楚了。

dvd保存期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世界最大の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オーガナイザー団体によれば、私たちは人生の間に最低1年もの時間を、ものを探すことに費やしているのだとか。

なんでこんなにモノってのは、増えるのか。

その答えは簡単。世の中のもの全てには、賞味期限が設定され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から。

要するに、食べ物の類じゃない限り、捨てるべきかどうかがわからないってことなんですね。

そんな古いモノ。捨てるタイミングさえわかってしまえば、スペースも有効活用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ますし、日々の能率だってアップするってわけなんです。



タイムスタンプ:

1.片方だけの靴下 1:36

2.CDやDVD 2:06
3.古いナイフ 2:32
4.ヘアゴム 2:48
5.古い調味料パック 3:14
6.古いスパイス 3:45
7.錆びた剃刀(かみそり)4:19
8.シーツ 4:44
9.ビニール袋 5:00
10.蓋と生き別れた容器 5:16
11.高価なスキンケア 5:37
12.電池の死骸 6:00
13.古い雑誌・新聞紙 6:28
14.オフィス用品 6:56
15.多すぎるマグカップ 7:20
16.古い携帯 7:43
17.ホテルの洗面用具 8:02
18.使ってないノート・日記帳 8:21
19.古いコード 8:34
20.去年のカレンダー 8:53
21.領収書 9:15
22.体にフィットしない衣服 9:34
23.古い処方薬・サプリメント 9:57
24.テイクアウトのチラシ 10:27
25.グリーティングカード 10:53
26.ヘチマだわし 11:15
27.ダンボール箱 11:42
28.欠けた食器 12:02
29.謎調理器具 12:19
30.古いタオル 12:42




概要:

-片方だけの靴下は再利用のめどがない限りは捨てましょう

-映画のDVDコレクションも、最近はハードドライブに保存が可能です

-切れたヘアゴムはさっさと捨ててしまいましょう

-スパイスにも賞味期限があります

-剃刀は錆びやすく、錆びた刃は皮膚を傷めるため、頻繁な好感が推奨されます

-ビニール袋はためずにリサイクルへ

-スキンケア用品は、古いものは捨ててしまったほうが衛生的です

-カラーマーカーやメモ帳、使っていないのであれば、不要だということ

-お気に入りのマグカップの他にいくつも持っている人は要注意

-旅行先から持って帰ってきた小さなシャンプーボトルはやっぱり捨てられる運命にあります

-電気技師でないかぎり、古いコードを溜め込んでいても役には立ちません

-ランチのテイクアウトのレシートなどは捨ててしまいましょう

-古い処方薬やサプリメントは捨ててしまったほうが安全です

-テイクアウトのチラシは情報が古いため、持っていても仕方ありません

-ヘチマだわしの寿命は一ヶ月程度です

-ワッフルメイカーやその他の謎な調理器具は、案外使われることがありません

-バスタオルがごわごわしだしたら、寿命が来たということ



音楽: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ストックマテリアル (写真、動画など):
https://www.depositphotos.com
https://www.shutterstock.com
https://www.eastnews.ru


エピデミックサウンド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ブライトサイドのチャンネル登録 https://goo.gl/31w525
-------------------------------------------------------------------------------------------

5分でできるDIY Youtube https://goo.gl/ffui6
落書きキングダム https://bit.ly/2Sy1lPk
123 GO! Japanese https://bit.ly/2JUFBwB
私たちの実録日記 https://bit.ly/2OHK5sk
わんぱくスライムサム https://bit.ly/2PheoFI
----------------------------------------
声の出演:荘司哲也(Studio Kiwi)

應用黃豆粉研發含較低熱量法式甜點之探討

為了解決dvd保存期限的問題,作者羅庭芝 這樣論述:

國人飲食習慣巳趨向西化和精緻化,長期食用精緻化食品會造成營養不均衡及膳食纖維的攝取不足。法式甜點除了精緻化外,其含糖、含油及熱量高,經常食用對健康將是一大隱憂。本研究以減糖、減油及增加纖維量為主軸,開發含較低熱量的法式甜點。首先以網路問卷調查瞭解消費者對法式甜點的喜好度及健康訴求,結果顯示消費者食用甜點會擔心的前三項為太甜(77.8 %)、熱量(51.0 %)及太油(48.7 %);消費者對法式甜點中加入健康元素,認為最重要的前三項為減糖(92.4 %)、減油(78.8 %)及高纖(32.7 %);依據消費者對法式甜點的喜好調查結果,選擇常溫蛋糕類的費南雪為研究的甜點品項,並以喜好性感官品評

試驗評估產品降低熱量的最適配方,以減糖、減油及添加黃豆粉三階段進行探討。第一階段進行不同減糖量比例(0 %、100 %、150 %、200 %)之研究,結果顯示減糖150 %的產品在各項品評項目都獲得較高的分數(p

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

為了解決dvd保存期限的問題,作者汪培珽 這樣論述: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的不是育兒方法   而是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成就孩子」間取得平衡   200則隨筆   希望讓你找到讓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方向   *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乖?」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優秀?」   你這樣想過嗎?   問題不在孩子乖不乖、優不優秀

。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句好像是不得不說的廢話)。   父母得跳脫「跟別人比」的框框後,再來談教養。   我們總是先看別人的孩子,再看自己的,然後開始比較。   問題是,父母自己乖嗎?優秀嗎?   乖,和優秀,放到父母身上,可以是有耐心的同義詞。   「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   我們會先反省自己固不固執嗎?   不。我們會先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跟別人聽話的孩子比。   然後怪自己的孩子太固執。   「有主見」,明明是好事。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時,多數父母卻不高興。   甚至把它當成缺點看。為什麼?   孩子犯錯被老師罵,如果你親眼看到,會難過得不得了。   但是

,自己罵小孩罵得更兇,卻不感到難過。   甚至愈罵愈覺得上癮,為什麼?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偶爾威脅一下小孩,有這麼嚴重嗎?」   「會讀書是很好,但不愛讀書,我也不勉強……」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父母對教養的疑問,沒有盡頭。   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向孩子,只能治標不治本。   問題的源頭,常常是父母哪裡需要改變──   可能是隨口批評孩子的習慣;   或是「我這麼倒楣才會生了你這麼難纏的小孩」的念頭。   會反省的父母,孩子的問題自然就會愈來愈少。   *   這麼多年來,收讀者的來信,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了。   每一封,我都會看。   每。一。封。

  至於回覆呢?有點看緣份(抱歉)。   有人只寫了五句,但我覺得不馬上回,對方就要跳樓了。   有人寫了三頁,我猜寫完,問題可能就解決了一半。   整理讀者的問題時,有時候我會把父母的提問藏起來。   因為你可能沒有這樣的困擾,   但是我的回答,希望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需要。   *   『當你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是美好平和的。   我家姊姊弟弟十二歲之前,都是美好平和的。   十二歲之後呢?   在外人的眼光裡,不是。   但是,我還是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他們。   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給我的試煉,不要說換做別家父母,   只要換我家先生來管,都可能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

我從來沒有無助的感覺。   父母不能無助,因為孩子比我們還無助,   我們是孩子好好長大的唯一依靠。』   以上這段話,說的就是:父母要保持信心。   父母的信心,就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也是孩子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幸福的來源。   與你共勉之。   ──汪培珽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專題作品有七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管教啊,管教》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   手記系列有七本: 1《金湯匙裡的毒藥》2《真的放手讓你飛》3《別在半夜喊媽媽》   4《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

《偷偷愛著你》 6《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   7《壞人我當》   親手救回來﹑並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1《想生金蛋的母雞》2《弄丟飯糰的小婦人》   3《害怕沒什麼大不了》4《踢踢踢踢 天寶》5《好嚴肅的農場》6《好大膽的小鴨子》   7《我要修理安東尼》8《公雞公雞,別叫了》9《老皮,快放鞭炮》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汪培珽的臉書    goo.gl/kLSOtp   汪培珽部落格    goo.gl/8A4IX6 序:少比較,保持信心    10 等等16 聽聽17 善意18 掉頭走人20 多體諒慢熟的孩子21 虧欠22 實

話要不要說23 孩子會跟人討東西嗎24 沒營養25 反射26 遇到了不禮貌的人27 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行28 後悔,不能預測29 無法判讀30 為什麼不要說「我沒錢」32 當青少年說讀書不要你操心時33 不要說拜託34 不珍惜35 不是不想負責36 小小孩的態度不好38 別批評,督促就好40 快點愛42 自信和自我44 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嗎45 理智斷線前46 無所謂47 為什麼我不用DVD教孩子48 太尊重49 不能只想著說道理50 獨立51 多聽,就會背了52 幾歲就不能跟父母「坦誠相見」53 裝死54 借書比買書需要更多的毅力56 怎麼讓孩子愛看書57 快點丟掉58 源頭59 優先順序6

0 不要試探61 獨生子女不是錯62 出聲63 慢慢地,愈來愈好64 好難不罵孩子65 寧願玉石俱焚66 別誤用67 事後再教一次68 自己沒品70 衰敗的源頭72 別讓小孩有機會73 家人,不能口出惡言74 全班面前75 上幼稚園的目的76 你自己看著辦77 如果從大人變小孩78 競爭力80 不說81 沒有羞恥心82 被欺負的感受84 害怕85 不會失望就好86 小氣87 等待,分兩種88 對認字有幫助嗎89 看似繞遠路90 媽寶沒這麼容易培養91 太愛說話92 最後一道選擇93 喜歡看父母笑94 減損小孩自信心最快的方法95 不愛看書又不會怎樣96 只是在發洩不滿97 別人會笑你98 偶爾

100 沒手機101 尊重和沒規矩102 媽媽不在乎我的成績104 我也很同情你106 相信107 讓孩子自己去面對108 我會勉強孩子用功讀書110 讓小孩自己決定111 不贊成用表格來管理錯誤112 別弄得太複雜114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年紀116 不狠心沒辦法當好父母117 我不買118 我選公立小學119 有益120 友善教育122 以孩子意願為主123 你的事你要自己負責124 我是為了你好126 我不想再生128 時候未到129 誰固執130 管教的藝術    132 白色謊言133 沒有幾年134 死鴨子嘴硬136 無聲的教導137 變質138 不打小孩的理由139 沒

經驗140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141 不會死142 不要叫小孩不要哭143 尊重和寵壞的區別144 我頭好痛啊146 愈惹愈毛147 後遺症148 孩子一點也不聽我的150 輕聲細語151 有父母關心的孩子152 愛和寵壞的區別153 是我太乖154 隨口罵孩子的壞處155 說道理和碎碎唸的區別156 反問157 求救信號158 比毅力159 那是為了自己好160 管教也要挑時間161 拍照162 不是太常說163 將心比心164 大哭大吼大叫的原因166 好父母的條件167 只是沒明說168 大人太早緊張了169 很喜歡罵小孩170 他的爸爸對媽媽好嗎171 保留母語能力172 對孩子要有

好心腸173 當孩子嫌我嘮叨174 恨鐵不成鋼的眼神175 不能看低176 怎麼彌補177 怎麼幫小孩過生日178 不小心說了謊179 想改也改不了180 調整自己最有用181 我是個失敗的媽媽182 源頭183 別說我是你爸爸184 失望,任何時候都別用185 說謊186 當小孩翻開了不適齡的書188 太急躁189 放輕鬆190 說重話191 不是說愈多愈好192 交換194 瞪人195 掉頭就走196 父母的苦口婆心,還是有用的198 還是需要提醒199 如果想逃避200 哭著要你抱201 來喝可樂202 別說沒錢203 威脅,別讓孩子隨口說204 大方很好205 讓你猜206 算了,隨便

你208 小孩願意聽話的關鍵210 不妥協,也不嚴厲212 冷靜且堅定213 如何對孩子不吼叫214 沒說父母不可以制止孩子216 說道理,又一例218 抓回來做什麼219 誰的執著220 父母的指導棋222 嫌棄223 回報224 在你眼裡225 多曬曬太陽226 變相的炫耀227 別為小事沮喪228 負面說詞230 當我們幫忙孩子時232 不跟孩子討論遺產問題233 有些事,不需要趕著教小孩234 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笑236 其實我好寵孩子237 無法無天238 別說「我不愛孩子」240 沒完沒了的源頭242 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當獎勵244 被抓包是好事246 什麼意思247 誰愛完美248

跋:誰沒歇斯底里過    250 跋 誰沒歇斯底里過 ──汪培珽   這個小孩的媽媽說自己沒耐性,EQ低、偏激又歇斯底里。   只有一個孩子時,她還頗能控制自己。   後來生了老二,她失控的頻率愈來愈高。   她氣不過孩子對自己的索求,氣不過為什麼一定要哄著孩子,似乎再多的愛也不夠。   她說自己曾經在半夜起床發狂大罵,氣到整個人歇斯底里像個瘋子   (她特地強調不是誇張,是真的)。   她問自己這樣的個性,是不是當初回家帶孩子就是個錯誤?   孩子的童年,有媽媽的陪伴,永遠都是對的。   很多人不是不願意陪伴孩子,而是沒機會。   當個全職媽媽,當自己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時,   

不論這負面情緒是對小孩(氣不過小孩想折磨死媽媽),   或是只是懷疑問題都出在自己的個性時,它可能只代表了一件事:   你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只要你有足夠的精神,其他的一切就好說了。   小孩拼了命也要黏著父母,手足之間的打打鬧鬧戲碼,統統只是暫時現象。   但是,當父母「累過頭」的時候,頭腦是無法運作的,   於是很可能出現「鑽牛角尖」的情緒和行為。   你以為寫親子書的都沒有歇斯底里過嗎?有,還有很多次。   雖然現在回想覺得自己真是品性太差,   但是當時,我並不會花力量責備自己,一點也不會。   我只知道,「會反省的,都還有救。」   那一年,弟弟才一歲半,我帶著姊弟倆到美國

親戚家過暑假,   他倆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等級。美國的房子都鋪了地毯,當然不利過敏兒。   前幾晚還好,但是有一晚,媽媽到了崩潰的臨界點,再加上又是半夜……   當時應該是半夜兩三點,弟弟一邊睡一邊抓不停,   我一發現他抓自己,怕小孩的力氣太大抓破皮,就在半夢半醒之間幫他拍拍止癢,   如果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的睡眠……那晚,我徹頭徹尾發瘋了──   黑黑的房間裡,我開始破口大罵,我甚至不管隔壁房間還有睡人,   「弟弟,不要再抓了,我叫你不要再抓了,你有沒有聽到,   不──要──再──抓──了。」   當時我怒吼的力道,簡直就像有人欠我五百萬不還,又敢來跟我說要再借五百萬。  

 我還記得,因為媽媽的怒吼,弟弟真的突然不抓了。然後我也睡著了。   照理說,我不可能記得這件事才對,   但是第二天,睡在隔壁的姪女問我,弟弟昨天晚上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前一晚有多惡劣。   弟弟是故意的嗎?皮膚發癢到睡不著覺,已經夠難受的了,   我沒有同理心也罷,竟然還做出雪上加霜的事情來。   孩子既沒有調皮搗蛋,也沒有頂嘴不聽話,我都可以發瘋到如此的地步。   而且弟弟當時才一歲半哪,多麼小啊!我真是個可以直接下地獄的媽媽了。   所以啊,在沒有別人提醒的情況下,如果你還知道反省,   那你是很好的媽媽啊,不是嗎?   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很少花力氣在

「自責」。   通常睡一覺起來,我已經裝備好力氣準備再出發了。   擔不擔心小孩因此心靈受傷?天哪,小孩沒這麼脆弱的。   除非你歇斯底里的時間比正常的時間多,   不然你千萬個「沒有發瘋」的日子,會彌補這一切。   如果親生媽媽都不適合陪伴自己的孩子,又怎能祈求其他人更適合呢?   或許這些現象只是提醒你需要休息,或是需要幫手,   或是你對另一半有所不滿,或是你將養兒育女這件事,看得太過緊張了。   做父母的,不需要放大自己的「不良德性」,只需要謙虛和反省。   做錯了就修正,沒什麼大不了的。   等有一天再回頭,你會納悶自己怎麼可能有品性如此差勁的時候。   別擔心,我們都是五十步

笑百步。 【後悔,不能預測】 「你怎麼講不聽。」小孩三歲時,你習慣這麼對他說話。小孩十三歲時,句型就會變成,「你將來一定會後悔。」 老天爺都不敢保證的事,你這麼肯定?其實不管會不會後悔,我們都不應該這麼說話。 姊姊弟弟進入青少年後,給我的挑戰不會比其他孩子少。我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不論心裡有多著急,都不要說出「等後悔就來不及了」這樣的話來。(我可能還是說過兩次。) 因為很多成年孩子根本不後悔,但是心裡卻很懊惱:「為什麼父母總是這樣說我?」被最親愛的人「預測」將來「悲慘的命運」,是不是人生裡最該被避免的事?當孩子說也說不聽時,我們有兩個選擇: 一,不要再說了。二,繼續找機會苦口婆心。我選擇後者

。 苦口婆心的重點是,我可以怎麼幫助你,而不是罵孩子不聽話,或是唱衰孩子的未來。因為這些不好聽的話,形同廢話,對事情的改變,一點作用也沒有。 【好難不罵孩子】  好難,是因為自己也是被罵大的。我覺得很容易,是因為從小到大我沒被爸媽罵過一句。一。句。都。沒。有。 是我很厲害嗎?不,是我爸媽。 不要有罪惡感。時時提醒自己,「我不喜歡被罵,所以我也不要隨意罵孩子。」能做到這樣,就是好爸媽了。 【喜歡看父母笑】 「念故事書時,她的小腳腳總是會故意抬高,用腳指碰一下書,遮住我的視線,我就會把書放下來說,要聽故事書嗎?她會含著奶瓶說,要。我說,那把腳收起來。她就會把腳放下伸直,很可愛。之後還是會故意抬高幾

次,我再把書放下來,轉頭看她,不用問,她就會說,要。我女兒應該是喜歡我念故事書的吧?」 哎呀,這麼有幽默感的孩子,真難得。她是想跟你玩,逗你開心哪。盡情地大笑吧。你會發現,不論多大的孩子,都喜歡看父母笑的。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緊張兮兮地說,我的孩子怎麼不專心聽故事呢?孩子的幽默感,是被父母「欣賞」出來的。 【別人會笑你】 你可能會同意:愈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愈能活出自己。但是,真要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說自信心愈強的人,受別人眼光影響的機會愈小,因此他們的情緒,也比較不容易受別人影響,所以活出自我的機會也愈大。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1990年後台灣大眾影像媒介的消費與觀看的演變---以日本動畫為例

為了解決dvd保存期限的問題,作者葉雅涵 這樣論述:

台灣從戒嚴時代所產生的「官方」與「地下」兩種閱聽管道的架構,在1990年代與2000年代也持續存在並發展。過去只能透過盜版的錄影帶及有線電視收看,但1990年代對媒體的鬆綁,讓日本戲劇與動畫成為能普遍公開觀賞的內容,且風靡一時。而動畫在1990年代開始累積許多迷(fan),至今日已經成為一個廣泛且主流的興趣,並伴隨著媒體科技的快速變遷,改變了閱聽人的收視習慣。本論文根據台灣每個時期流行的媒介,選取出該時期的熱門日本動畫,並分析閱聽人的收看管道。並以不同主流媒介時期的迷文化(fandom)活動,觀察其所產生的文本和行為,探討台灣的閱聽人在觀看日本動畫時使用的管道,以及媒介使用習慣的變化。  台

灣的日本動畫閱聽群眾,從1990年代以電視為主流媒介,到2000年代以後漸漸地轉變成以電腦為主要媒介。也因此,收看動畫的管道則是從電視和錄影帶,以電視為主的固定式載具,改成以光碟、下載和串流平台等,以電腦為主並能在不同平台間交換的流動式載具及內容。最後,迷日常交流談論的據點,也從小賣店、社團等,轉變成以網路的虛擬社群為主要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