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海報字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pop海報字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紀曉旭寫的 手繪POP 絕對實戰 創意字體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POP字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也說明:POP字體 是一種常使用於廣告與海報設計的字體,類似於拉丁字母文字中的無襯線體。POP為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縮寫,中文翻譯應為「購買廣告的據點」,此翻譯 ...

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黃琡雅所指導 陳威仁的 視覺修辭應用於漢字海報創作研究- 以臺灣二十四節氣諺語為例 (2020),提出pop海報字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視覺修辭、漢字海報、臺灣二十四節氣諺語。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設計創作與研究碩士班 林建華所指導 林亭妤的 實驗性中文字型創作與研究-以獨立音樂視覺設計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字型設計、獨立音樂、實驗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pop海報字體的解答。

最後網站年終慶POP美工海報字體大全足感心 - 痞客邦則補充:以上商品價格以YAHOO奇摩購物中心公佈為準,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op海報字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手繪POP 絕對實戰 創意字體

為了解決pop海報字體的問題,作者紀曉旭 這樣論述:

《手繪POP絕對實戰︰創意字體》是吉米手繪POP絕對實戰系列叢書之一。本書詳細地講解了各類POP字體的書寫、繪制、裝飾及其實用方法。作者紀曉旭根據多年的POP教學經驗作為撰寫該書的理論指導,集百家之所長,推敲每種技法的根本,並結合了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特點,循序漸進的把課程完成。本書內容強調了基礎的重要性,從握筆手型到運筆方法、結構特點到自由發揮,給初學者一個明確的指導。 紀曉旭,中國吉米手繪P0P培訓機構創始人。中國POP十大杰出設計師。 1981年生人,自幼酷愛繪畫、書法、篆刻。後修專業寶玉石加工,廣告設計。曾任多家知名企業的企業策劃工作,從事手繪POP工作近十年,多年來一直

致力于手繪P0P的教學與推廣,其手繪POP全國校園推廣講座足跡遍及全國20多座城市幾十所犬專院校。靈活的手繪風格,獨特的教學方法,在業內被廣大從業者和愛好者所喜愛。 從業經歷︰2000年沈陽美美百貨手繪POP美工,兼任多家餐飲銷售企業廣告策劃工作;2003年吉米手繪P0P工作室成立;2005年吉米手繪POP培訓機構成立;2006年吉米手繪P0P在線教學網站建立;2008年三星沈陽公司、太原美素化妝品貿易公司、唐人醫藥公司等客窿手繪P0P講師;2009年東北大學團委手繪P0P講師;2010年方正吉米手繪POP字庫設計完成 2011年《手繪P0P絕對實戰》系列教材上市。 第一章

POP簡介 第一節 P之初體驗 第二節 工具的使用 第三節 基礎畫筆與畫筆餃接 第二章 字體篇 第一節 吉米POP海報字體 第二節 字體變形 第三節 台灣體 第四節 字體裝飾 第五節 畫字 第六節 數字與英文寫法 第七節 多色字的使用 第八節 筆畫的粗細變化使用 第九節 甩動筆畫 第十節 硬筆軟體字 第十一節 毛筆軟體字

視覺修辭應用於漢字海報創作研究- 以臺灣二十四節氣諺語為例

為了解決pop海報字體的問題,作者陳威仁 這樣論述:

諺語是包含了許多先人的智慧流傳下來的寶貴知識,臺灣早期是農業社會,而人們都會根據二十四節氣來決定農事,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形態。早期筆者的長輩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以務農為主,常覺得長輩們都能預測天氣,研究諺語文化後才知道這都是先民的智慧語錄,而諺語文化源自中國,流傳到了臺灣也因臺灣特有的氣候形態發展出臺灣特有的諺語文化。本研究針對臺灣二十四節氣諺語,希望透過視覺表現手法以海報,來傳達臺灣先民的古老智慧。而漢字文化流傳千年,但如今僅有臺灣、香港兩地仍使用繁體中文,因此希望透過漢字海報的創作來展現漢字之美。本研究應用視覺修辭在視覺傳達中的表現手法,以莊明振、鄒永勝(1998)《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修辭應

用的探討》為基礎將視覺修辭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概念修辭」、「圖像修辭」、「技術修辭」的修辭格表現手法,並以個案分析研究漢字海報創作上常用的修辭格,進而發展出以諺語語句為概念,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性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海報設計創作。創作研究過程中,發現在漢字的表現上受限於漢字本身的識別性及其語意的意涵,句意本身與修辭學的關係也會影響所採用的表現手法,故在漢字海報的創作上,應打破三階段的層次關係,才不會受限於層次之間的從屬關係,且較不執著於採用不適用的修辭概念。在未來的應用上亦可採用已具有修辭學的文句,再將其轉換成視覺修辭的嘗試或是透過其他的思考方式進行結合或更能有不同的創作形態與結果。

實驗性中文字型創作與研究-以獨立音樂視覺設計為例

為了解決pop海報字體的問題,作者林亭妤 這樣論述:

音樂專輯是音樂藝術表現的重要載體,現今市場的音樂專輯因數位音樂的發展,使音樂相關的視覺不僅止於出版的專輯類,更延伸至網路頁面及周邊視覺商品,成為設計師需要探求的方向。而專輯設計的方式,也會因為時代的背景與社會的環境關聯,發展出大眾對於音樂與視覺品質的需求和品味。本研究從文獻探討基礎漢字的起源、造字筆畫與結構,並延伸至字型設計的原則,也透過中文字體的造形與意象,瞭解文字與設計的關係。此外,蒐集獨立音樂相關書籍、網路的文獻資料,探討台灣獨立音樂的文化背景與市場環境,統整台灣在地獨立音樂的發展及趨勢,並歸納出獨立音樂主要常見的四種曲風(流行、搖滾、嘻哈、民謠)特性,結合字型設計的四種表現形式(手寫

類、變形類、裝飾美術類、原形類),也藉由華語音樂市場中的音樂相關視覺案例分析,套用至本創作實務模擬的四首單曲,以字型為主的視覺設計,而個別的單曲以兩種表現形式(如:流行曲風有兩種手寫類的表現形式),並合輯為兩款風格的專輯。本創作透過各種的技法,將傳統中文字體所蘊含的美學概念,以筆畫的規律性去重新編排與設計,體現中文字型的美感與時代感,再以不同的媒材與技術呈現具有實驗性(Experimental)的視覺創作。研究結束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提供未來在相關領域文獻與創作與研究上參考。關鍵詞:獨立音樂、字型設計、實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