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drianRaine寫的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和的 英國脫歐與歐洲轉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澎湖縣中正國小也說明:歡迎光臨澎湖縣中正國民小學! 健康、活潑、溫馨、卓越. 我們努力營造優良之學習環境, 增進學生思考、表達、閱讀、寫作之基本能力。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所出版 。

長榮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班 李瓊映所指導 方雅淑的 台南市國中體育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研究 (2021),提出中正國中導師名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導師轉型領導、班級氣氛、體育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陳德發、吳榕峯所指導 石宜正的 技術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指標建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技術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指標建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市立中正高級中學則補充:校長室 · 秘書室 · 教務處 · 學務處 · 總務處 · 輔導室 · 圖書館 · 人事室 · 會計室 · 教官室 · 教學單位 · 高中部教學研究會 · 國中部教學研究會 · 生涯規劃學科中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正國中導師名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為了解決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問題,作者AdrianRaine 這樣論述:

​  這是所有立法、執法與司法人員都應該看的書!   暴力研究專家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   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才能預先防範、對症下藥。     罪惡的種子如何遺傳:追求獎賞的多巴胺就像加速油門,穩定情緒的血清素則是生物剎車,負責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的基因不正常,從大腦的基因結構到暴力的化學作用僅有一步之遙。     大腦出錯時有多暴力:反社會行為的大腦是由許多失功能的神經系統湊合而成,在很多暴力犯罪中都看到額葉─邊緣系統的不平衡;或因為缺乏前額葉皮質的調節和抑制衝動情緒,或由於邊緣系統的過度活化以致殘忍殺戮。     更可能因為頭殼壞去:大腦結構的

失功能如果來自生命初期的傷害,不管是因為母親懷孕期的不當行為(接觸到酒精、尼古丁、睪固酮、毒品)、分娩併發症、母親拒絕甚至虐待(造成腦傷),都可能造成嬰兒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神經發展不正常,導致成人暴力犯罪。     環境因素的推波助瀾:缺少鐵、鋅、蛋白質、核黃素和亞米茄三脂肪酸等營養素,卻吃太多甜食,加上過度暴露在鉛、鎘、錳、汞等環境的重金屬中,還有心理健康不良,都是暴力行為的催化劑。     社會生物的交互作用:暴力的生物危險因子??頭部受傷、營養不良及遺傳的反社會基因,如果被其他社會危險因子鼓勵支持??母親的忽略和排斥、遭受虐待與欺凌、極端的貧窮、居住環境惡劣、乏人照顧和缺乏歸屬感,就

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解決之道是以治療取代懲罰,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     預防犯罪是防止犯罪的唯一方法,就像維持健康是不生病的唯一方法。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發展出合適的預防、介入方案:比如給予弱勢階層的母親健康常識、教育和支持,提供高風險幼兒充足營養、認知刺激等豐富的生長環境,藉藥物降低罪犯性慾、平息暴力攻擊,甚至從外科手術的去勢法到精神上訓練心智控制大腦。     暴力犯罪是個複雜的行為,每個罪犯背後都有不幸的故事。過去,犯罪學家從社會大環境中尋找犯罪原因,現在,神經學家可以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知道原因才可以預先防範──融合生物社會學和公共衛生的觀點,也許有

一天,我們可以治癒犯罪。   媒體推薦     《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年度好書(2013)     《自然》《紐約時報書評》《華爾街日報》《今日心理學》《新科學家》《華盛頓獨立書評》《紐約圖書月刊》《精神醫學》《出版家周刊》《書單》《新政治家》……   名人好評     這是有關暴力犯罪和神經生物機制之間,最周詳、最直率不誇大的一本書,非常流暢可讀又提供豐富的資訊。作者沒有譁眾取寵說他找到了犯罪的單一原因或單一的解決方法,這是明智之舉,也讓本書成為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狄馬吉奧(Antonio Damasio),南加大神經科學教授,《笛卡兒的錯誤》(Descartes'

Error)作者     任何時候,當我想知道犯罪的生物機制時,我就去找雷恩教授……這是所有學生、研究者、執業律師和政策制定者都必讀的一本好書。──莫菲特(Terrie Moffitt),杜克大學基因組和計算生物學中心教授     不容錯過……可讀性很高的書,詳細的說明了生物因素如何影響暴力行為。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是讓我看到犯罪和大腦的不可分,如果我們透徹內容並嚴肅看待,將有助犯罪學得以更靠近問題解決之源。──謝爾曼(Lawrence W. Sherman),劍橋大學犯罪學研究院院長     很有教育性同時出乎意料地令人愉快……這本書很容易讀也很有趣,而且閱讀完收穫豐碩。在敏感和具爭議的暴力

行為議題上,針對社會、生物和法律層面提出重要的觀點。──紐曼(Joe P. Newman),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博士/研究者     很值得讀的一本書,使你反思個人和社會對反社會行為的看法。現在是把暴力當作疾病來看待的時候了,哪方面矯治應該擺在懲罰之前?哪方面預防犯罪可能是阻止犯罪的唯一方法?讀這本書,然後你自己下判斷。──法蘭克(Mark S. Frankel),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人權與法律科學責任組主管     根據最新科學證據,雷恩教授提出令人深思的基本問題:大腦功能先天和後天作用的界線在哪裡?──史璜森(Larry W. Swanson),南加大生物科學、神經學和心理學教授

    雷恩教授窮其一生研究之力寫了這本書,對美國社會的暴力問題和政策規劃有很精闢的分析。準備閱讀這本犯罪科學領域,扣人心弦的上乘之作吧!──威爾士(Brandon C. Welsh),東北大學犯罪學教授,《拯救孩子遠離犯罪生活》(Saving Children from a Life of Crime)作者

台南市國中體育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問題,作者方雅淑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南市國中體育班棒球隊的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彼此關係與影響,並驗證導師轉型領導風格是否對班級氣氛有預測力。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樣本擇取上以台南市國中體育班棒球隊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 12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計有 9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約為 92%。本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學生年級的國中體育班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有顯著差異。(2)不同學生年級的國中體育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有部分顯著差異。(3)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對班級氣氛有顯著的正相關。(4)導師轉型領導風格對整體班級氣氛有顯著預測力。

英國脫歐與歐洲轉型

為了解決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2016年6月,英國舉行全民脫歐公投,得到了超過半數民眾的支援,這一公投結果無疑給英國乃至歐洲政治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一方面,作為英國所謂選舉民主的成果,雖然在短期內緩解和轉移了英國社會的某些矛盾,但必將給英國政治經濟和內政外交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脫歐公投也激化了英國國內新的社會分化和政治競爭,加重了歐洲一體化深化的困境。不僅如此,英國脫歐還開創了民族國家退出區域合作聯盟的先例,它所折射的歐洲社會反一體化和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國家主義的抬頭,不僅將對歐洲國家治理和區域轉型產生重要影響,有損歐盟的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使區域一體化和全球多邊合作面臨巨大考驗,也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世界政治

格局與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     本書緊扣英國脫歐、歐洲轉型與國家治理三主題,闡述歐盟成員國面對債務危機所進行之結構改革、德法兩大核心成員國的政治領導與合作、中東歐國家在歐盟的利益訴求,以及歐盟主流政黨因應歐洲一體化、政治化的戰略與策略,並詳析歐洲於經濟貨幣政策、對外直接投資、就業政策協調、共同農業政策、司法整合、公民社會政治參與、基本人權保護等領域的發展與轉型。 作者簡介(依文章排序)   丁純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現任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中歐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荷蘭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兼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歐盟研究分會副會長兼

祕書長,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兼世界社保分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一體化,歐盟及成員國經濟、社會,中歐經貿關係。   羅至美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專長研究領域為歐洲區域整合、全球化、經濟政策與管理、公共政策理論、政治經濟學及英國政治。   卓忠宏     西班牙馬德里康普登斯大學政治學博士。2000年學成返國後,即任教於淡江大學至今。現任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專長為比較區域主義、區域貿易協定以及西班牙政治與外交。   葉國俊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應用經濟博士,

現任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2017-2018比利時根特大學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臺灣講座教授。曾任職中正大學經濟學系與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學。   鄭春榮     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歐洲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及歐盟政治與外交、歐洲一體化、中德及中歐關係。   范一楊     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外交與安全政策,政治語言學。   賴昀辰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公

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國際事務處國際學術合作交流組組長、歐盟研究中心執行長、歐盟莫內模組計畫獲獎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聯盟與歐洲統合、國際關係、外交政策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   楊三億     政治大學外交系與政治大學東亞所畢業,2000年獲教育部公費前往波蘭留學、並於2004年獲得華沙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小型國家安全策略、歐洲聯盟整合、中東歐國家外交政策分析等。   佟家棟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科學位分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歐洲學會副會長,教

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教指委副主任,全國國際商務專業碩士教指委副主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歐洲經濟一體化、歐洲國別經濟、中歐經貿關係等。   劉程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副教授。兼任南開大學中國自貿區研究中心祕書長,世界經濟論壇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理論與政策、貨幣政策理論、歐洲經濟一體化和美國經濟等。   成新軒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河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二級),歐洲研究所所長,歐盟莫內講座教授。兼任中國歐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被授

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歐盟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   譚偉恩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暨專長聚焦於: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比較政治經濟學、跨國食品安全與糧食安全。   張浚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政治專業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會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理事及世界社會保障研究分會副祕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歐盟治理、歐洲福利國家及社會政策、國際發展合作等。   陳麗娟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暨歐洲聯盟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臺灣歐盟中心諮詢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聯盟法、歐洲經貿法與歐洲金融市場法。   張萌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一體化與歐洲治理。   陳淳文     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臺灣歐盟中心副主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比較公法、憲法、行政法、法國公法及歐盟法。   謝國廉     臺灣大學法學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學博士。現任高雄大學法學院教授及財經法律學系主任。學術專長包括歐盟

法、競爭法、媒體法及智慧財產權法。先後擔任英國Morton Fraser法律事務所專員、世新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副教授兼智慧財產法中心主任、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並曾擔任愛丁堡大學、日本慶應大學訪問學者、考試院專技高等考試典試委員及法官學院講座。   陳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中東歐研究院執行院長。兼任中國歐洲學會執行祕書長、中國歐洲學會歐洲經濟分會祕書長、中國歐洲學會中東歐研究分會祕書長,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經濟一體化、歐洲國別經濟、中歐經貿關係、中東歐研究。   李巍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博

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比較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擔任《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主編,《世界政治研究》副主編,《外交評論》、《國際政治科學》和《國際展望》編委,中國經濟外交研究會副祕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外交、美國國際經濟政策。   鄧允軒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   熊煒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現任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包括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理事、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路理事。主

要從事外交談判、中歐(德)關係和城市外交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   姜琍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中東歐研究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問題、維謝格拉德集團合作、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關係。   高啟中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臺北商業大學財經學院貿易實務法律暨談判碩士學位學程教授。英國特許仲裁人學會高級會員,中華仲裁協會(臺北)仲裁人,中華國際法學會(臺北)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投資法,國際經貿法,仲裁法,國際爭端解決。   李明明     復旦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國際關係系系主任。兼任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歐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一體化、歐盟政治、國際關係理論。   余佳璋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建業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曾任公視新聞部副理,臺視新聞記者,國際記者聯盟執行委員會。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憲政理論、國際新聞傳播。   王亞琪     南開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國際關係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國際關係、全球治理。   編者簡介   李貴英     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特聘教授、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臺灣歐盟中心諮詢委員。專長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法、國際投資法、國際仲裁,以及歐

洲聯盟法。2011年起名列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小組成員名單。   吳志成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南開大學傑出教授、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歐洲學會副祕書長、中國歐洲政治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國際學術交流處處長。入選首批「萬人計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理論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國際關係、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歐洲一體化與歐洲治理。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序∕蘇宏達 緒論∕李貴英、吳志成 上篇 英國脫歐 英國脫歐

和歐盟、歐洲一體化∕丁純 英國脫歐議題及其對歐洲統合的意涵∕羅至美 論英國脫歐公投後歐洲的「合」與「分」:直布羅陀與加泰隆尼亞兩案例研究∕卓忠宏 歐洲金融危機的終結:英國脫歐是阻力還是轉機?∕葉國俊 德國應對英國脫歐進程及對歐盟未來改革的立場∕鄭春榮、范一楊 英國脫歐後的美歐英安全合作展望∕賴昀辰 英國脫歐與波蘭的歐盟整合政策∕楊三億 中篇 歐洲轉型 歐元區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實施及其績效述評∕佟家棟、劉程 從Micula一案看歐盟外人直接投資政策之困境∕李貴英 歐盟與成員國之間就業政策的協調機制與效果研究∕成新軒 歐洲整合過程中的共同農業政策及其對發展中國家之影響∕譚偉恩 歐洲的國家轉型及其政

治圖景:從歐洲民粹主義談起∕張浚 「多速歐洲」:歐盟命運之反思∕陳麗娟 歐盟治理中的公民社會及其政治參與∕吳志成、張萌 歐盟先決問題程式與司法整合發展∕陳淳文 歐盟媒體多元主義與民主制度之發展:基本人權保護之視角∕謝國廉 下篇 國家治理 歐元區重債國家的結構改革∕陳新 德國的政治領導與歐債危機的治理∕李巍、鄧允軒 德法合作的歐盟領導權模式∕熊煒 中東歐國家在歐盟的利益訴求和利益博弈∕姜琍 歐盟成員國間雙邊投保協定的存廢與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兼論以「投資法院系統」模式作為替代方案之評析∕高啟中 歐洲一體化的政治化與歐盟成員國主流政黨的應對戰略: 以歐債危機發生後的德、英、法三國為例∕李明明 歐

盟專有名詞英文、繁簡中文對照表∕余佳璋、王亞琪 索引 緒論(摘錄)   李貴英(東吳大學特聘教授)、 吳志成(歐盟莫內講座教授)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作為世界政治重要舞臺的歐洲也不例外。新世紀以來,歐洲一體化既邁出了許多推動歐洲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的重要步伐,促進了世界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也遭遇到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戰與新考驗,歐洲區域合作與區域治理在整體上可謂艱難前行。2016年6月,英國舉行全民脫歐公投,得到了超過半數民眾的支援,這一公投結果無疑給英國乃至歐洲政治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可以說,無論是對英國社會政治發展、歐洲一體化與區域轉型,還是對國際格局變革與全球治理進

程,英國脫歐都可稱為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一方面,作為英國所謂選舉民主的成果,雖然在短期內緩解和轉移了英國社會的某些矛盾,但必將給英國政治經濟和內政外交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脫歐公投也激化了英國國內新的社會分化和政治競爭,加重了歐洲一體化深化的困境。不僅如此,英國脫歐還開創了民族國家退出區域合作聯盟的先例,它所折射的歐洲社會反一體化和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國家主義的抬頭,不僅將對歐洲國家治理和區域轉型產生重要影響,有損歐盟的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使區域一體化和全球多邊合作面臨巨大考驗,也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世界政治格局與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     作為「兩岸歐洲研究系列」的第二本作品,《英國脫

歐與歐洲轉型》是近年來兩岸歐洲研究團體和專業學者之間學術交流與合作的結果,目的在展現兩岸學者針對英國脫歐及其意義、影響和歐盟主要大國之立場、態度等的有關思考,闡述歐盟成員國面對債務危機所進行的結構改革、德法兩大核心成員國的政治領導與合作、中東歐國家在歐盟的利益訴求以及歐盟主流政黨因應歐洲一體化政治化的戰略與策略,分析歐洲在經濟貨幣政策、對外直接投資、就業政策協調、共同農業政策、司法整合、公民社會政治參與、基本人權保護等領域的發展與轉型。 英國脫歐和歐盟、歐洲一體化(摘錄) 丁純(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 壹、前言 2016年6月24日,英國退歐公投以51.9%對48.1%、主張退歐的民眾

略占上風的結果而使「英國退歐」成真,「黑天鵝」沖天而起。英國成為爆點,也開啟了歐洲一體化的逆向進程,此不僅令英國上下茫然,莫衷一是,也使歐盟(European Union, EU)震驚,全球譁然,拽住全球目光,吸睛有加。此後英、歐間討價還價、一波三折的脫歐談判進程和英國內部朝野對峙、府院內訌、民意與社會嚴重分裂的場景屢見不鮮,英倫上演了「幾無一人是男兒」的肥皂劇情,使「脫歐」衍變成「拖歐」,脫歐日期一拖再拖,前景撲朔迷離,也深刻地影響了歐盟的氛圍和歐洲一體化的發展前景。 綜觀近三年英國脫歐談判、英歐間互動的歷程,以及迄今仍未有結果的英國「脫歐」事業,筆者以為,英國退歐作為一件對英國和歐盟、歐洲

一體化具有深刻影響的事件,值得我們冷靜和理性地分析公投結果的主要成因、脫歐進程衍生的結果以及對英國、歐盟和歐洲一體化影響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評估。 貳、英國脫歐的原因 英國退歐絕非偶然,背後蘊含著一系列歷史和現實交織、內外纏繞的深刻成因: 第一、「光榮孤立」的稟性使然。長期孤懸海外的島國地理位置使英國對歐政策形成了以「均勢政治」為原則的「光榮孤立」特徵,並在19世紀由首相索爾茲伯里勳爵(Lord Salisbury)發揚光大,利用歐洲大陸主要國家間的矛盾,捭閡縱橫,置身於歐洲大陸國家的紛爭之外,牟取最大利益。這背後其實有著不同的歷史積澱以及經濟、法律體制、民族心理等烙印。儘管時過境遷,英國後來被迫

結盟,但民眾的「光榮孤立」心態和思維習慣依舊,並成為退歐的天然民間土壤。

技術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指標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正國中導師名單的問題,作者石宜正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建構技術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之指標。由文獻探討與實務專家訪談後,發展出技術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指標初構,再由專家進行專家效度的審題及問卷調查,問卷分兩部份,分別是模糊德懷術問卷及層級分析問卷,之後將資料處理,作成結論。本研究結果如下:一、技術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指標共歸納出三個層面、九個向度與三十八個指標。二、在層面方面「內部行銷」為相對最重要層面,其次是「互動行銷」,再者是「外部行銷」。三、在向度方面「推廣策略」為相對最重要向度,其次依序是「產品策略」、「人員策略」、「形象策略」、「顧客需求策略」、「溝通策略」、「通路策略」、「實體策略」,以及「價格策略」。四、在指標方面,38個指標的

前三個重要性指標依序為「學生學習成果優異,畢業進路多元寬廣」、「導師班級經營用心,對學生、家長反應之意見能即時了解並做適當處理」、「學校擁有優良的傳統校風,具良好品牌形象」。最後就研究結果提供技術型高中在規劃學校行銷策略時之運用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