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共中央台辦國台辦寫的 中國-台灣問題(涉台幹部讀本)配套資料-從對岸看台灣,國台辦權威文件 和李元 台運啟 主編的 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憲法本文 - 中華民國總統府也說明:中華民國人民 ,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法律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傅傳君的 美國川普政府對台軍事交流之研究 (2017年 -) (2019),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台軍事交流、印太戰略、惠台法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林文程所指導 湯茹婷的 國共論壇對兩岸關係影響的研究:國民黨在野和執政時期之比較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國國民黨、國共論壇、兩岸關係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解答。

最後網站《基本法》根據《憲法》31條制訂 - 東方日報則補充:【本報訊】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稱「憲法」)於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 《憲法》有序言及四大章節,四個章節分別是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台灣問題(涉台幹部讀本)配套資料-從對岸看台灣,國台辦權威文件

為了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問題,作者中共中央台辦國台辦 這樣論述:

  為了適應廣大幹部群眾在新形勢下關心中國統一大業、學習理解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和法律規範、熱心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的需要,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組織編寫了《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14年版),同時選編了這本配套資料。   這套資料分四個部分,原則上以時間為序,分別選編「對台工作重要法律文獻」「對台工作方針政策重要文獻」「兩岸協議及共識」「涉台重要國際文獻」。   希望通過這些基本文獻,輔助讀者在閱讀《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時,進一步瞭解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發展歷程,進一步理解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進一步為推進中國和平統一而努力。   編者

的話   一、對台工作重要法律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第31條)(1982年12月4日) 反分裂國家法 附:關於《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說明(2005年3月8日) 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1991年12月17日國務院令第9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民眾投資保護法 臺灣海峽兩岸間航運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臺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民眾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 臺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2005年6月14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6號) 臺灣學生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 臺灣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相關規定 臺灣記者在中國大陸採訪辦法 最高人民法

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相關規定 大陸企業赴臺灣地區投資管理辦法(2010年11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規定 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二、對台工作方針政策重要文獻 中國政府關於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的聲明(節錄)(1950年6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民眾書(1958年10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民眾書(1958年10月25日) 毛澤東:關於臺灣問題(1959年5月10日) 周恩來概括的「一綱四目」(1960年5月24日) 毛澤東:中國在聯合國只能有一個代表(1961年6月13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民眾書

(1979年1月1日) 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的談話(1981年9月30日) 鄧小平:中國大陸與臺和平統一的設想(1983年6月26日) 鄧穎超談「更寄希望於臺灣各族人民」(1984年9月28日)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談話(節錄)(1984年10月22日) 江澤民:為促進中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1995年1月30日) 中央人民政府處理「九七」後,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 李鵬:完成中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1996年1月30日) 李鵬在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節錄)(1997年3月1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錄)(1

997年9月12日) 中央人民政府處理「九九」後,澳門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 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節錄)(2000年3月5日) 錢其琛:早日完成中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01年1月22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錄)(2002年11月8日) 吳邦國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三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談話(節錄)(2004年12月29日) 賈慶林: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繼續爭取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2005年1月28日) 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2005年3月4日)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與中

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新聞公報(2005年4月29日)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談新聞公報(2005年5月12日) 胡錦濤: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2006年4月16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錄)(2007年10月15日) 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08年12月31日) 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節錄)(2009年3月5日) 賈慶林在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談話座談會上的談話(2009年12月30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錄)(2012年11月8日) 習近平:共同開創中華

民族美好未來(2013年4月8日、10月6日) 習近平: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2013年6月13日) 俞正聲在第五屆海峽論壇大會上的致辭(2013年6月16日) 習近平: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4年2月18日) 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節錄)(2014年3月5日) 習近平: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2014年5月7日) 習近平: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2014年9月26日)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1993年8月31日)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2000年2月21日) 中共中央授權台辦負責人就海峽

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問題,發表談話(1991年6月7日)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授權就目前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聲明(2004年5月17日) 陳雲林:努力開創對台工作新局面(2007年12月17日) 王毅在「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上的談話(2012年11月26日) 張志軍談首次訪問臺灣的成果和體會(2014年6月30日) 張志軍: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2014年9月11日)   三、兩岸協議及共識 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有關海上遣返協定(《金門協定》)(1990年9月12日) 海協會就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商談致函

海基會(1992年11月16日) 汪辜會談共同協定(1993年4月29日) 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2008年6月13日) 海峽兩岸空運協議(2008年11月4日) 海峽兩岸海運協議(2008年11月4日) 海峽兩岸郵政協議(2008年11月4日)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2009年4月26日) 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定(2009年4月26日) 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2009年4月26日) 海協會與海基會就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事宜達成共識(2009年4月26日)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2010年6月29日) 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定(2010年6月29日) 海峽兩岸投

資保護和促進協定(2012年8月9日)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2013年6月21日)   四、涉台重要國際文獻 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1943年12月1日)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日本投降條款(節錄)(1945年9月2日) 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1971年10月25日) 中美聯合公報(節錄)(1972年2月28日) 中日聯合聲明(1972年9月29日)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8月12日) 中美建交公報(1978年12月16日) 中美聯合公報(節錄)(1982年8月17日) 中美聯合聲明(節錄)(1997年10月29日) 中日聯合宣言(節錄)(1998年11月26日) 中美聯

合聲明(節錄)(2009年11月17日) 中美聯合聲明(節錄)(2011年1月19日)         編者的話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豐富發展,指引對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為了適應廣大幹部群眾在新形勢下關心中國統一大業、學習理解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和法律規範、熱心參與兩岸交流合作的需要,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組織編寫了《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14年版),同時選編了這本配套資料。   這套資料分四個部分,原則上以時間為序,分別選編「對台工作重要法律文獻」「對台工作方針政策重要文獻」「兩岸協議及共識

」「涉台重要國際文獻」。   希望通過這些基本文獻,輔助讀者在閱讀《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時,進一步瞭解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發展歷程,進一步理解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進一步為推進中國和平統一而努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第31條)(1982年12月4日)序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一八四〇年以後,封建的中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奮鬥。二十世紀,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偉大歷史變革。一九一一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

民國。但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澤東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長期的艱難曲折的武裝鬥爭和其他形式的鬥爭以後,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的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得到鞏固和發展。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

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增強了國防。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農業生產顯著提高。教育、科學、文化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廣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美國川普政府對台軍事交流之研究 (2017年 -)

為了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問題,作者傅傳君 這樣論述:

從美國川普上任後,美台之間的軍事交流能否突破過去的窠臼,一直受到外界注目與期待。過去歷任美國總統在對台軍事交流上均有所限制,盡管過去已開放高階官員訪美,但受限於政治因素,仍無法進入華府、國務院或國防部高層官員會談,失去直接溝通的機會。軍售部分雖持續提供台灣所需防衛武器,但武器品項質量卻無重大突破。美台之間實質軍事交流層次與內涵仍無法提升。2018年美國在國會支持及印太戰略架構下陸續通過數項友台法案或條文,包含「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國防授權法」及「台灣保證法」等數項惠台法案,重啟40餘年的美台關係。讓台灣可以在印太區域安全扮演更積極角色,美國如持續強化對台戰略保證,深化美台軍事

合作,雙方軍事交流需要突破性的進展。本文觀察過去美台軍事交流的歷程及特點,歸納、對照迄今美台發展現況後,發現過去美台間軍事交流都與美中關係聯結。川普上任後卻不同於以往,因領導人特質及美國利益因素,改變了以往美台軍事交流模式。另在惠台政策推動下,美台軍事交流將更加密切,美台軍事交流將進入新階段。

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為了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問題,作者李元 台運啟 主編 這樣論述:

司法考試屬于職業資格考試,主要考查對法律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準確度,這個特點決定了其考試內容只能主要圍繞必讀法律法規來進行。司法考試每年都會有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讀法律法規就是司法考試的“宗”。很多考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並沒有掌握正確的以法條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很多情況下,法條看完了,但不知道要從哪幾個方面理解法條的含義,不知道法條的考點何在,命題的題眼和角度何在,因此,慨嘆單純地復習法條效果不大。本書在對司法考試綜合研究分析和總結眾多成功者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廣大考生提供了一種以法條為中心的司法考試復習方法,相信能對考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本書的最大特色是通過法條、命題題眼、

歷年真題和強化模擬題四位一體,全面理解掌握司法考試的重點、難點和命題思路,真正做到“一本通”。 一、關于法條。本書既保證了主體法的完整性,又強調了重點法條。同時,根據指定的《司法考試必讀法律法規匯編》,逐條穿插相關司法解釋,將屬于某一知識點的相關法條和司法解釋都列在一起。以盜竊罪為例,在刑法典第264條後,以相關法條的形式列出刑法典中以盜竊罪處理的第196條第3款、第210條第1款、第253條第2款、第265條。還將有關盜竊罪的司法解釋和其他司法解釋中有關盜竊罪內容的相應條文也列在盜竊罪的知識點下,這樣,有關盜竊罪的法條和司法解釋就非常全面,掌握起來非常方便,對考試用處很大。

二、關于命題題眼。本書對各部門法各章的歷年考點及其分值進行統計,並在此基礎上對重要條款的考點、命題的題眼和角度進行分析。對某一重點法條所涉及的一個或多個考點進行分解並分析,指出法條的題眼,這樣既可以從多個方面掌握該法條的內容,又可以掌握該法條的命題角度,真正提高應試水平。 三、關于歷年試題。本書在逐條進行考點、命題題眼分析的同時,將涉及的歷年試題及其答案一一展示。根據某一試題涉及的主要考點將其列到考點剖析中的某一相應考點之後,這樣可以直觀地反映出該知識點的重要程度和歷年考試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考生通過試題來理解該知識點,掌握該知識點的題眼和可能的出題方法。這里順便提一下歷年

試題的作用。正如托福考試真題對準備托福考試的重要性一樣,司法考試歷年試題對于復習、準備司法考試也十分重要。研究歷年試題不僅能掌握司法考試的重點和發展趨勢,還可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法條的內容,另外,試題的重復性在司法考試中客觀存在,有些題是以前題目的完全再現,有些題只不過是將以前的試題稍加改造而已,這一點通過本書對歷年試題的總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 四、關于強化模擬題。參照司法考試的要求、特點,對重點法條的考點(尤其是尚未考過的考點)編寫相應的強化模擬題,通過反復的、有針對性的演練,達到加深對法條的理解和全面掌握的效果。 五、關于編寫人員。本書的作者都為相應部門法專業的法學博

士,並且都以高分通過司法考試,具有較系統的成功經驗和司法考試輔導經驗。 六、關于實際效果。本套叢書在2004年第一次出版後,獲得了廣大考生的認可與信任。許多考生認為,法條、命題題眼、歷年真題與強化模擬題四位一體的編寫模式符合司法考試的特點,貼近實戰的要求,開闢了一條正確、有效的以法條為中心的復習和應試方法。2004年到2008年的司法考試也驗證了“一本通”編寫模式和內容的成功。 另外,由于本叢書的出版時間較早,很多讀者擔心在本叢書出版後新增的法律法規和考點得不到體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通過網站及時公布新增內容和變化的考點;另一方面,從2007年開始,在每年的司法考

試大綱和法律出版社的輔導用書出版後,我們會就最新的內容出版增補本,並歸納總結最重要的考點,編制若干經典練習題,形成《考前沖刺一本通》,以便為考生的後期復習提供幫助。 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序言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國體】  第二條 【政體】  第三條 【民主集中制原則】  第四條 【民族政策】  第五條 【法治原則】  第六條 【公有制與按勞分配原則】  第七條 【國有經濟】  第八條 【集體經濟】  第九條 【自然資源】  第十條 【土地制度】    第十一條 【非公有制經濟】    第十二條 【公共財產不可侵犯】  第十三條 【保護私有財產】  第

十四條 【生產、積累與消費】   第十五條 【市場經濟】  第十六條 【國有企業】  第十七條 【集體企業】  第十八條 【外資經濟】  第十九條 【教育事業】  第二十條 【科技事業】  第二十一條 【醫療、衛生與體育事業】    第二十二條 【文化事業】    第二十三條 【知識分子】    第二十四條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十五條 【計劃生育】    第二十六條 【環境保護】    第二十七條 【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工作原則】    第二十八條 【維護社會秩序】    第二十九條 【武裝力量】    第三十條 【行政區劃】    第三十一條 【特別行政區】  第三十二條 【對外國人

的保護】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三條 【平等權】   第三十四條 【選舉權】   第三十五條 【基本政治自由】  第三十六條 【信仰自由】  第三十七條 【人身自由】  第三十八條 【人格尊嚴及保護】  第三十九條 【住宅權】  第四十條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第四十一條 【公民的監督權】    第四十二條 【勞動權】    第四十三條 【勞動者的休息權】    第四十四條 【退休制度】    第四十五條 【獲得救濟的權利】    第四十六條 【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七條 【文化活動自由】    第四十八條 【男女平等】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

制度】    第五十條 【華僑、歸僑及僑眷的權益保障】    第五十一條 【公民自由和權利的限度】  第五十二條 【維護國家統一和團結的義務】  第五十三條 【遵紀守法的義務】  第五十四條 【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第五十五條 【捍衛國家的義務】  第五十六條 【納稅義務】   第三章 國家機構    第一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十七條 【全國人大的性質及常設機關】    第五十八條 【國家立法權的行使主體】     第五十九條 【全國人大的組成及選舉】     第六十條 【全國人大的任期】     第六十一條 【全國人大的會議制度】     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大的

職權】     第六十三條 【全國人大的罷免權】     第六十四條 【憲法的修改及法律的通過程序】     第六十五條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組成及選舉】     第六十六條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任期】     第六十七條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第六十八條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分工】     第六十九條 【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系】     第七十條 【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及其職責】     第七十一條 【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     第七十二條 【提案權】     第七十三條 【質詢權】     第七十四條 【司法豁免權】     第七十五條 【言論、表決豁免權】     第七十六條

【全國人大代表的義務】     第七十七條 【全國人大代表的監督及罷免】     第七十八條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及工作程序】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第七十九條 【國家主席、副主席的選舉及任期】     第八十條 【國家主席的職權】     第八十一條 【國家主席的外交職權】     第八十二條 【國家副主席的職權】     第八十三條 【國家主席、副主席的換屆時間】     第八十四條 【國家主席、副主席的缺位處理】    第三節 國務院     第八十五條 【國務院的性質、地位】     第八十六條 【國務院的組成】     第八十七條 【國務院的任期】    

第八十八條 【國務院的工作分工】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的職權】     第九十條 【各部、委首長負責制】     第九十一條 【審計機關】     第九十二條 【國務院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關系】    第四節 中央軍事委員會     第九十三條 【中央軍委的組成、職責與任期】      第九十四條 【中央軍委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制】    第五節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第九十五條 【地方人大及政府的設置和組織】     第九十六條 【地方人大的性質及常委會的設置】     第九十七條 【地方人大代表的選舉】     第九十八條 【地方人大的任期】   

  第九十九條 【地方人大的職權】     第一百條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     第一百零一條 【地方人大對地方國家機關負責人的選舉】     第一百零二條 【對地方人大代表的監督和罷免k     第一百零三條 【地方人大常委會的組成、地位及產生】     第一百零四條 【地方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第一百零五條 【地方政府的性質、地位及其負責制】     第一百零六條 【地方政府的任期】     第一百零七條 【地方政府的職權】     第一百零八條 【地方政府內部及各級政府之間的關系】     第一百零九條 【地方政府審計機關的地位及職權】     第一百一十條 【地方政府與同級人大

、上級政府的關系】     第一百一十一條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    第六節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第一百一十二條 【民族自治機關】     第一百一十三條 【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成】     第一百一十四條 【自治地方的政府首長的人選】     第一百一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     第一百一十六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第一百一十七條 【財政自治權】     第一百一十八條 【地方性經濟的自主權】     第一百一十九條 【地方文化事業的自主權】     第一百二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安部隊】     第一百二十一條 【自治地方的公務語言】

    第一百二十二條 【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的幫助、扶持】    第七節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第一百二十三條 【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的級別、組成和任期】     第一百二十五條 【審判公開原則和辯護原則】     第一百二十六條 【審判權獨立原則】     第一百二十七條 【各級審判機關之間的關系】     第一百二十八條 【法院與人大的關系】     第一百二十九條 【檢察院的性質】     第一百三十條 【檢察院的級別、組成和任期】     第一百三十一條 【檢察權獨立原則】     第一百三十二條 【各級檢察機關之間的關系】     第一百三十三條

【檢察院與人大的關系】     第一百三十四條 【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 【司法機關之間的分工與制約原則】   第四章 國旗、國歌、國徽、首都    第一百三十六條 【國旗、國歌】    第一百三十七條 【國徽】   第一百三十八條 【首都】  反分裂國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  第二條 【適用範圍】  第三條 【立法原則】  第四條 【法制原則】  第五條 【民主原則】  第六條 【實際與科學原則】   第二章 法律    第一節 立法權限    第七條 【國家立法權】   第八條 【制定法律的事項】   第九

條 【授權】   第十條 【授權內容】   第十一條 【授權的終止】    第二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十二條 【機構提案】    第十三條 【代表團或代表提案】    第十四條 【閉會期間的提案】   第十五條 【草案發送時限】   第十六條 【代表團審議】   第十七條 【專委會審議】   第十八條 【審議報告】   第十九條 【討論】   第二十條 【撤回提案】   第二十一條 【進一步審議】   第二十二條 【表決與通過】   第二十三條 【公布】    第三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    第二十四條 【機構提案】    第二十五條 【常委提案】    第二

十六條 【草案發送時限】   第二十七條 【常委會審議】   第二十八條 【交付表決】   第二十九條 【分組審議】   第三十條 【專委會審議】   第三十一條 【法律委員會審議】   第三十二條 【說明情況】    第三十三條 【專委會意見不一致時的處理】   第三十四條 【听取、征求意見】   第三十五條 【草案公布征求意見】   第三十六條 【意見與資料的處理】   第三十七條 【提案撤回】   第三十八條 【進一步審議】   第三十九條 【終止審議】   第四十條 【表決與通過】   第四十一條 【公布】    第四節 法律解釋     第四十二條 【法律解釋權】    第四十三條 

【提請法律解釋的主體】    第四十四條 【草案與議程】   第四十五條 【審議】   第四十六條 【通過與公布】   第四十七條 【效力】    第五節 其他規定    第四十八條 【文本、說明與資料】    第四十九條 【提案撤回權】    第五十條 【重新提案】   第五十一條 【施行日期】   第五十二條 【公布與刊登】   第五十三條 【修改和廢止】   第五十四條 【體例】   第五十五條 【法律詢問的答復】   第三章 行政法規    第五十六條 【行政法規立法權】    第五十七條 【起草與立項】    第五十八條 【听取意見】    第五十九條 【審查】   第六十條 【決定

程序】   第六十一條 【公布】   第六十二條 【刊登與文本】   第四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    第一節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第六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制定主體】    第六十四條 【地方性法規制定的事項】   第六十五條 【特區授權立法】   第六十六條 【民族自治立法】   第六十七條 【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立法】   第六十八條 【提案及其審議、表決】   第六十九條 【公布】   第七十條 【刊登與文本】    第二節 規章    第七十一條 【規章制定權】    第七十二條 【聯合制定】    第七十三條 【地方政府規章】   第七十四條 【規

章制定程序】   第七十五條 【決定】   第七十六條 【公布】   第七十七條 【刊登】   第五章 適用與備案    第七十八條 【憲法效力】    第七十九條 【法律與行政法規的效力】    第八十條 【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效力】   第八十一條 【變通規定的效力】   第八十二條 【規章的效力】   第八十三條 【特別規定與新規定的適用】   第八十四條 【不溯及既往原則】   第八十五條 【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沖突的處理】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與規章沖突的處理   第八十七條 【改變與撤銷】   第八十八條 【改變及撤銷權】   第八十九條 【備案】   第九十條 【

提請審查及審查建議的主本】   第九十一條 【審查】   第九十二條 【審查程序】   第六章 附則    第九十三條 【軍事法規】    第九十四條 【施行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根據】    第二條 【選舉方式】    第三條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四條 【投票權】   第五條 【軍隊單獨選舉】   第六條 【婦女代表、歸僑代表的比例及出國人員的選舉權】  第七條 【選舉的主持及指導】  第八條 【選舉經費】   第二章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  第九條 【地方人大代表名額的確定辦法】  第十條

【地方人大代表名額的確定機關】  第十一條 【地方人大代表名額的變動】  第十二條 【縣級人大代表名額的分配辦法】  第十三條 【直轄市及其轄區人大代表名額的分配辦法】  第十四條 【省、自治區人大代表名額的分配辦法】   第三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  第十五條 【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總數、分配辦法及產生辦法】  第十六條 【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在省級行政區域的分配辦法】  第十七條 【少數民族應選全國人大代表名額的最低限度和分配辦法】   第四章 各少數民族的選舉  第十八條 【少數民族聚居區的人大代表名額的確定辦法】  第十九條 【少數民族聚居區內其他少數民族人大代表的確定辦法】  第二

十條 【散居的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名額的確定辦法】  第二十一條 【少數民族人大代表的選舉辦法】  第二十二條 【民族自治地方選舉人大代表時所使用的語言】  第二十三條【其他事項】   第五章 選區劃分  第二十四條 【選區劃分辦法】  第二十五條 【選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規定】   第六章 選民登記  第二十六條 【選民登記】  第二十七條 【選民名單與選民證】  第二十八條 【選民名單異議的處理】   第七章 代表候選人的提出  第二十九條 【代表候選人的產生辦法】  第三十條 【差額選舉的比例】  第三十一條 【提名、醞釀候選人的時間】  第三十二條 【間接選舉中候選人的來源範圍】  第

三十三條 【介紹代表候選人】   第八章 選舉程序  第三十四條 【直接選舉的投票及主持】  第三十五條 【間接選舉的主持】  第三十六條 【無記名投票原則及選票的代寫】  第三十七條 【投票種類】  第三十八條 【委托投票】  第三十九條 【選票統計】  第四十條 【選票及投票的效力】  第四十一條 【投票的效力與當選的確定】  第四十二條 【決定選舉結果效力的機關】   第九章 對代表的監督、罷免和補選  第四十三條 【監督權和罷免權】  第四十四條 【對直接選舉的代表的罷免程序】  第四十五條 【對間接選舉的代表的罷免程序】  第四十六條 【罷免代表的表決方式】  第四十七條 【罷免代表

的法定人數】  第四十八條 【對特殊代表的罷免】  第四十九條 【代表的辭職】  第五十條 【特殊代表的辭職】  第五十一條 【代表的補選】   第十章 對破壞選舉的制裁  第五十二條 【對破壞選舉的處罰】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實施細則的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第一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第一條 【大會會議的召集】   第二條 【會議通知】   第三條 【代表資格審查】  第四條 【代表團】  第五條 【預備會議】  第六條 【主席團主持會議】  第七條 【大會秘書處】  第八條 【列席會議人員】  第九條 

【提出議案】  第十條 【代表提案權】  第十一條 【議案的撤回l  第十二條 【通過議案】  第十三條 【國家領導人候選名單】  第十四條 【其他國家領導人候選名單】   第十五條 【對國家領導人的罷免案】  第十六條 【質詢案】  第十七條 【提出詢問】  第十八條 【會議表決方式】  第十九條 【大會翻譯】  第二十條 【會議公開原則】  第二十一條 【代表的監督權】   第二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二十二條 【常委會職權】  第二十三條 【常委會的組成】  第二十四條 【常委會領導工作分工】    第二十五條 【委員長會議】    第二十六條 【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    

第二十七條 【常委會辦公廳】   第二十八條 【工作委員會】   第二十九條 【常委會會議的召集】   第三十條 【列席會議】   第三十一條 【通過議案所需的法定人數】   第三十二條 【提出議案】  第三十三條 【質詢案】  第三十四條 【常委會的工作報告】   第三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委員會  第三十五條 【專門委員會】  第三十六條 【主任委員和顧問】  第三十七條 【專門委員會的工作】  第三十八條 【調查委員會】   第四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三十九條 【代表任期】  第四十條 【代表的義務】  第四十一條 【代表與原選舉單位及人民的聯系】  第四十二條 【代表執行職務時

的物質保障】  第四十三條 【代表的言論表決豁免權】  第四十四條 【代表的司法豁免權】  第四十五條 【對代表的監督和罷免】  第四十六條 【代表的補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章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四章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第五章 附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序言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機關的組成   第三章 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

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內的民族關系   第六章 上級國家機關的職責   第七章 附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範問題的座談會紀要

國共論壇對兩岸關係影響的研究:國民黨在野和執政時期之比較

為了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問題,作者湯茹婷 這樣論述:

兩岸自1949年退守台灣至今已實際分治超過70年,兩岸持續在衝突及合作中擺蕩,而兩岸的交流與互動攸關雙方的長期穩定發展,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哪一個政黨執政,兩岸政府都避免不了觸及台海和平發展的決策制定。而台灣在2000年台灣發生第一次政黨輪替,為尋求國民黨的生存空間, 國民黨於2005年由時任黨主席連戰展開「和平之旅」,和中共建立起「黨際交流」的關係,以國共論壇的交流平台突破兩岸關係的僵局,改變兩岸的關係型態。「國共論壇」迄今已舉辦十一屆,本文將此十一屆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國民黨「在野期間」的時期,第二階段則為國民黨「執政期間」時期,以這兩段時期做為區隔,並依循過往十一屆的國共論壇會議記

錄、媒體報導、官方文獻進行文獻分析,同時針對過往國共論壇參與者、深入研究中國政策及兩岸交流之菁英進行訪談,綜合以上兩種研究方式探討國共論壇在國民黨執政及在野時期,國民黨以及中國共產黨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同時本文也對於國共論壇現在在兩岸遇到的處境、未來續辦的可能性進行闡述分析。從本文研究中發現,國共論壇在扁政府時期,是有達成國共論壇所設定的目標,然後直到馬政府執政時期,看似成功推進兩岸關係、加速兩岸整合,然而卻也大失民心,造成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終告失敗,透過中國對台優惠政策的公告平台移轉、國共論壇的重要性下滑、國民黨內部的聲勢衰退等挑戰,本文認為國共論壇後續已無繼續召開的動能,台灣與中國在國共論壇

結束後的互動要如何持續發展,台灣如何在世界立足,則後續可以繼續觀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