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菩薩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修菩薩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聖嚴法師寫的 菩薩戒指要 (四版) 和的 大道向前行:後疫情時期宗教的回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泰北老古巴·主修菩薩道《觀音菩薩》罕見限定供奉型 - Carousell也說明:喺Hong Kong,Hong Kong買泰北老古巴·主修菩薩道《觀音菩薩》罕見限定供奉型. Just inbox if you need it ☎️Whatsapp: +852 9318-9713 ☎️Wechat : ringowong1996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宇河文化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陳東升所指導 劉怡寧的 宗教治理與文化創新:台灣人間佛教的現代性 (2018),提出修菩薩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間佛教、治理性、自我技藝、日常生活、文化創新。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宗教學系 許鶴齡所指導 林瓊敏的 論《維摩詰經》之病苦關懷 (2012),提出因為有 維摩詰、淨土、不二、不可思議、解脫、方便的重點而找出了 修菩薩道的解答。

最後網站菩薩道的修行 - 喇嘛網則補充:釋迦牟尼佛他也會老,也會死,他不會老死的話就變成怪物了。佛陀絕對不是怪物,他是一個人,一個覺悟的人。菩薩是什麼呢?他是一個平等心的人,因此修菩薩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修菩薩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菩薩戒指要 (四版)

為了解決修菩薩道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我不會閉門造車,也不會標新立異,而是要努力回歸佛陀本懷的菩薩風範。」   「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 」——聖嚴法師     適應時空的菩薩戒——     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   好多人,因為讀了我寫的《戒律學綱要》,便發心受了菩薩戒。   好多人,因為讀了《梵網菩薩戒本》,所以不敢貿然求受菩薩戒。   好多人,因為只知受菩薩戒有大功德,卻不確知菩薩戒的真實內容是什麼?便受了菩薩戒。     我在舉行受戒儀式之前,先讓信眾自由參加,聽我講解大乘佛教的三寶弟子對於受菩薩戒的重要性,以及菩薩戒的內容為何?然後讓大家自由決定,受戒或不受戒,結果決定受戒的人數,超過了預先

報名登記的好多。     由於這樣的菩薩戒,既能使人歡喜地發起菩薩誓願,種下修行菩薩道的正因,卻不會給受戒者帶來犯戒破戒的罪惡感的心理壓力,所以已經皈依了三寶的人,多會樂意接受。     古人弘揚戒律,多半是講說戒律、註解戒律,我則是消化相關於戒律的龐大文獻,提出問題、理清問題。     我從事大、小乘戒律的研探著作,已歷三十多年,目的是在通俗、簡易、實用。既不落於古人的陳軌,也不脫離古人的芳範;既希望使得讀者易看易懂,也要保留提供原始資料的根據。也就是說,我是做的溫故知新及推陳出新的工作,便利今人,古為今用。在普及推廣的原則下,仍不失其有學術基礎的內涵。     自從我深入律藏以及古人的戒律

註疏以來,知道以今日的時代環境,墨守完成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境內的戒律條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若無佛制的戒律,做為佛教徒的生活準則,清淨身、口、意三業的目的,也就很難達成。因此,我是注重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不主張死守其全部的戒律條文。     本書的特色,是著眼於大乘菩薩戒的弘揚,以往的治律大家,多半是對僧尼的出家戒律下工夫,若注意到菩薩戒,便是對菩薩戒本或菩薩戒經做講解註釋的工作。我則是經過數十年的醞釀,待因緣成熟時,把菩薩戒做了全體整合與條理的工作。     本書弘揚的,便是這種可大可久,遇淺即淺,遇深即深,在凡即凡,在聖即聖,而且一律以清淨三業、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為其根本精神的菩

薩戒法。(摘錄)

修菩薩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初一十五上人開示 #飛秒 #慎勿放逸 #光速 #歲月如梭 #不要浪費時間#上人開示
(更新版)2021.09.07農曆八月初一證嚴上人開示

各位菩薩,時光易逝,不覺(間)又是農曆的八月初一了。時間,總是這樣分秒的揮灑而過。一大早三點多,聽到敲板起床,大家動作快速地進到講堂,禮拜虔誠,心心念念向佛,禮佛、讚佛,發心立願,無不都是學佛向道。期待一大早,人人即刻用心,不要浪費時間,時間可以成就我們慧命的成長。

時間不斷地過,此時太陽出來了,它分秒無偏差。從我們的方向來看,海面上的太陽很溫馴,沒有停歇,慢慢地浮現上來,但是光速很快,雖然慢慢的,其實是飛秒地過!

各位菩薩,時日很準確,我們修行的方向,也要如太陽般準時、準確,更不要疏忽掉了毫秒、飛秒的時間;每一毫秒、飛秒的累積,就成了小時,接著就是早晨、中午、下午,而後黃昏了。

時間,真正的快速如梭,請大家要殷勤、精進,慎勿放逸!

靜思弟子 虔誠恭錄
2021.09.16

宗教治理與文化創新:台灣人間佛教的現代性

為了解決修菩薩道的問題,作者劉怡寧 這樣論述:

本論文試圖探討在邁向現代性發展的台灣社會中,一套新的人間佛教論述和實踐是如何藉由人間佛教團的組織運作過程而被建立起來?透過對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三個人間佛教教團的個案比較分析,探究其如何重新詮釋佛教修行觀的現代意涵,建構現代性的人間佛教修行實踐,從治理性與文化創新的面向,定義出「新佛教徒」的實踐途徑。 在論述層面,包括星雲法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皆沿續太虛大師到印順導師把佛教帶回「人間」的現代性論述轉譯,星雲法師提倡佛陀在人間,以人為本,回歸佛陀本懷,倡導人間佛教的現代化與生活化;聖嚴法師強調淨土在人間,從回應多元文化脈絡中,轉譯禪修的現代詮釋,側重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證嚴法師則

是特別重視菩薩在人間,強調現代性苦難論述,主張要從慈善救濟行菩薩道,從人間菩薩落實現代救贖。 在空間生產層面,三個人間佛教教團皆重視現代性的空間佈署,以開山建寺與建設大型宗教園區來建構其組織影響力。其中,佛光山建構現代化弘法空間,法鼓山建構現代化禪修空間,慈濟建構現代化慈善空間,一方面透過人間道場的空間再現,建構集體性的修行場域,拓展人間道場的空間效應;另一方面也深入經營社會空間,拓展公共性的修行展演,推動人間淨土的再現空間。 在修行與自我技藝層面,佛光山建構出善法的佛教徒,法鼓山建構出實踐的佛教徒,慈濟建構出行動的佛教徒,以創新性的修行儀式、日常生活的禪修、菩薩道的多元實踐三項重要的自我

技藝,將修行導引為回應現代性的自我技藝。 人間佛教主張回歸日常生活,帶動了佛教的現代性復振,本研究把人間佛教看做是現代性與佛教復振的重要案例,從多元現代性的角度反思西方世俗化理論。

大道向前行:後疫情時期宗教的回應

為了解決修菩薩道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面對瘟疫,承擔天職,尊重科學,道法自然,兼善天下   運用神學觀因應瘟疫   運用眾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運用宗教儀式化解瘟疫   瘟疫流行時要如何修行   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   宗教領袖對瘟疫的論述   今年在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聖壽祝壽活動準備時,蒙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特別指示,必須輔以現在疫情嚴峻的社會現況與祝壽的真實意義,規劃一系列能幫助眾生在困境中獲得庇佑、獲得利益的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請張家麟教授及其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承辦規劃「大道向前行- 後疫情時代宗教」主題,並邀請宗教學者教授、各宗教的宮、院、堂主事、宗長、宗教前輩,一起上線、討論、發表相關論述。     本

書將線上的論壇刊印成冊出版,提供給各宗教宮、院、堂的主事、宗長、宗教前輩,當作後疫情時代的建議參酌。 編者簡介 總召/陳桂興   現任   玄門真宗教門 教尊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 創會長   台中縣玄門真宗國際尊親會 創會長   中華關公信仰學會 理事長   全球和平聯盟台灣總會 理事   學術展演研究 主持人 張家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系文學士   國立師範大學  教育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博士   現任/經歷   真理大學專任教授、淡江大學兼任教授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榮譽理事長/理事長   台灣宗教學會常務監事/理事長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宗教諮詢委員   考試院高考典試、命題委員   宗教哲學社常務理事   6 宗教領袖對談 8 名家點評 10 因應疫情的精進修行與祈願祝禱- 陳桂興 12 祝聖.弘法.避瘟.精進- 張家麟 Part 1-1 奉神之名救災抗瘟:名家點評 16 16 那種「神學觀」適合用在當代瘟疫? / 張家麟 20 宗教如何化解瘟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22 漢人宗教與道教的懺悔觀/ 謝世維 25 基督宗教的「天職觀」/ 王榮昌 30 對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的哲學反思/ 劉久清 34 那裏找「宗教倫理道德」? / 張家麟 36 宗教對抗瘟疫? /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39 從宗教組織管

理與社會互動談防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1-2 宗教倫理生態.科學並重:線上座談 42 42 宗教家如何運用「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 43 養浩然正氣提升免疫力/ 黃國彰 45 環保生態.精神療養以因應疫災/ 胡萬新 47 宗教職責-救世.救贖.救劫.化瘟/ 陳桂興 50 反思基督教的天職觀與對話觀/ 王榮昌 52 再談宗教生態倫理學/ 謝世維 53 再論宗教對話與宗教理解/ 劉久清 54 實踐儒道思想來修行化瘟/ 王祖淼 Part 2-1 謙卑祈求神祇和瘟:名家點評 58 58 有那些驅瘟、和瘟之神? / 張家麟 63 佛教中的驅瘟之佛? / 劉國威 66 宗教家如何運用眾

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 / 葉雲清 Part 2-2 神祇護國祐民避瘟:線上座談 72 72 宗教家如何運用眾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73 祈願關公佑民避災/ 吳光雄 74 祈求溫王爺帶走疫鬼/ 藍德俊 75 啟點浩然正氣燈,祈化解瘟疫,救贖眾生/ 陳桂興 76 醫瘟之神:孫真人、許真人、吳真人/ 胡萬新 77 恩主公是佛嗎? /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3-1 以儀式安心度亡:名家點評 82 82 有那些化瘟、安靈、安民之儀式? / 張家麟 85 瘟疫與鸞堂/ 王志宇 88 同島一命談防疫/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Part 3-2 配合政策作化瘟安民儀式:線上座談 90 90 宗教家如何用

宗教儀式化解瘟疫 91 瘟疫期間宗教營運與救贖眾生之方式探討/ 陳桂興 93 因應疫情,廟宇進化/ 洪榮豊 95 祈求瘟王帶走瘟疫/ 黃瑞吉 97 瘟疫天劫唯靠「天心」化解/ 王祖淼 99 累世業障造成瘟疫;積德行善才能化瘟/ 蘇榮利 100 以懺悔.誦經.點燈.迴向化瘟/ 陳俞嬑 Part 4-1 疫期如平時修行不停止:名家點評 104 104 瘟疫流行,信徒如何自己修行? / 張家麟 108 打打「八段錦」/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111 禪修可以化瘟嗎?可以共修嗎?其意義為何? / 劉國威 114 疫情下的反思︰疫病與道醫養生/ 高莉芬 Part 4-2 閉關精進與線上弘法並重:線上座

談 118 118 瘟疫流行時,我們要如何修行 118 數位產品.宗教儀式與化瘟/ 洪榮豊 121 踐修菩薩道,化解瘟疫/ 林蓉芝 125 閉關修行增進家人情感/ 陳拓環 128 落實五常德修行,以圓滿聖凡雙修人生/ 陳桂興 131 修行即修倫理道德 / 高莉芬 132 以心法治療瘟毒及網毒/ 王祖淼 Part 5-1 瘟疫中求生存:名家點評 136 136 宗教動彈不得? / 張家麟 139 COVID-19 對宗教的衝擊/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142 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1)/ 張珣 146 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2)/ 陳韋銓 150 反思「疫情擴散,

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 林明華 Part 5-2 防疫政策下謀出路:線上座談 154 154 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 155 疫情肆虐下的宗教經營與閉關修煉/ 陳桂興 157 討論 165 總結 172 天德聖教:疫情期間談疾病觀與精神療養的實踐/ 胡萬新 174 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談地上人與靈人的關係/ 陳拓環 180 中華儒道研究協會:對後疫情時代的回應與管見/ 王祖淼 187 無極御令合發宮:對疫情期間政府管制宗教的回應/ 陳俞嬑 189 天帝教:疫情與誦經、修持的關係/ 沈明昌 195 理教:以宗教宇宙觀、生命觀、科學觀因應疫情/ 胡文中 198 真佛宗: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應疫情/ 蓮歐 200 關公文化與中華文明/ 吳光雄 202 基督宗教的「天職觀」與佛教、道教的「修行觀」/ 黃國彰 206 代天巡狩:驅瘟與降瘟/ 藍德俊 208 大道向前行 宗教精神永不朽/ 莊凱仲 210 瘟疫流行時,我們要如何修行/ 葉俊麟 214 瘟疫、政治與宗教:以台灣COVID -19 擴散後管制宗教為例 241 參與線上學術會議名單 244 跋:共識.功德.迴向.感恩 「大道向前行:後疫情時期宗教的回應」序列完結篇   序1   因應疫情的精進修行與祈願祝禱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尊 陳桂興     今天學術論壇的主持人張家麟教授、線上的各位與談專家學

者,及各宗教、宮院堂的主事宗長、宗教前輩,大家好:     2020年庚子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絕大多數國家對集會都頒佈了禁令。這對於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宗教、宮廟、寺院,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宗教、宮廟、寺院紛紛將慶典活動與聚會…等,宣佈延期或取消。     由於宗教集會的禁令,讓許多原本可以透過活動、聚會來教化眾生的宗教、宮廟、寺院,以及宗教人士們,感到憂心不已。不過,也因為面臨這樣的困境,才造就今天的我們,能夠藉由網路科技來宣揚宗教教義、濟世、儀軌…等。可見線上活動此一方式,已經蔚成風潮,是宗教界不能再輕忽的事情了。也就是說,過去單以實體方式的宗教活動,現在必須思考視情況需要,逐漸

改採網路來進行。     今年在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聖壽籌備祝壽活動時,蒙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指示,必須符以疫情嚴峻的社會現況與祝壽的真實意義,規劃一系列能助益眾生在起伏動盪的困境中,獲得庇佑與轉機的慶典活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延請張家麟教授及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承辦規劃「大道向前行- 後疫情時期宗教的回應」為主題,廣邀宗教學者教授、各宮院堂主事、宗長、宗教前輩,一起上線來研討並發表論述。     未來,本教門也會將系列論壇內容、研討等出版專書,提供給各宗教前輩們,當作後疫情時代的建議參酌。     再者,要虔敬的邀請各宗教、各宮、院、堂主事、宗教前輩們,一起在 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聖

壽祝壽期間,再一次以點燈儀式,義結浩然正氣。祈願能得到諸天神聖仙佛,廣發神威庇佑眾生,化解台灣疫災,弭平台灣的疫情。並救贖受疫災的眾生免除苦難,安定人心,社會能無病無災,家庭生活正常,士、農、工、商都能恢復營運,經濟逐漸活絡,讓安康幸福和諧的社會早日運轉回來。     謝謝各宗教、各宮院堂的主事、宗長、宗教前輩們的支持,及宗教學者教授的協助,謝謝大家。   序2   祝聖.弘法.避瘟.精進 「大道向前行」線上系列講座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張家麟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為台灣地區第26 個在內政部合法立案的宗教,在彰化設立玄門真宗總教區─玄門山。於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道場,是一個「

現代型」的恩主公信仰、修行、弘法、度九玄宗教團體。     其教門領袖陳桂興教尊發願,希望在台灣瘟疫期間內,持續弘法佈施。在諸多寺廟院堂無法作為之際,走出一條生路來。以「廟學合作、神人對話」的線上講座,慶祝關聖帝君聖誕1860 歲生日快樂。     我深深覺得陳桂興教尊具有宗教家「永不停歇」弘法、教化子民的情感和眼界,與教尊討論後,設定「2021大道向前行: 後瘟疫時期宗教的回應」主題。預計在農暦6/24( 國暦8/1)恩主公聖誕前夕,從7/26(週一)至7/30( 週五),每天下午三至五時,作五場講座為帝君暖壽,也饗閱聽大眾、信徒。希望此系列講座,能帶來各位身心靈平安,不斷精進法喜,智慧增長

、自度度人。     第一場,以「宗教家如何運用「宗教神學觀」因應當代瘟疫」題。   第二場討論:「宗教家如何運用眾神之功能處理瘟疫」。   第三場從儀式的視角,談「宗教家如何用宗教儀式化解瘟疫」。   第四場希望你我不停止修行,論「瘟疫流行時,我們要如何修行、養身、避瘟」第    第五場,反思「疫情擴散,宗教家如何看待政府管制宗教」,各宗教的困境、回應、發展等問題。     我們邀請陣容堅強的、跨宗教、各大專院校知名的專家學者,分別是: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尊陳桂興、高雄意誠堂主委洪榮豊、台中南天宮主委兼關聖帝君弘道協會總會長吳光雄、基隆代天宮常監藍德俊及屏東溪州代天府主委黃瑞吉、中華佛寺協會

秘書長林蓉芝、省道教會副理事長、宜蘭地母廟林明華、理教總執行長胡文中博士。     另外,尚有全球和平聯盟副理事長陳拓環、三芝錫板智成堂正鸞華雲清、天德聖教台南市念字聖堂胡萬新董事長、天帝教總會副理事長沈明昌博士、中國真佛宗蓮歐上師、无極御令合發宫陳俞嫡宮主、大潭保安宫省修社天恩堂蘇榮利總幹事及中華道研究協會王祖森理事長等宗教領袖。     本地知名的學者: 中央研究院張殉研究員兼所長、國立政治大學謝世維教授與高莉芬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副教授康韋金、逢甲大學王志宇教授、銘傳大學劉久清副教授、故宫劉國威研究員兼科長、真理大學王榮昌助理教授兼主任牧師等宗教學領域之教授。     由我專案負責,陳桂興

教尊、各宮院堂領袖、專家學者等,分別在五場擔任講座、進行對話,共同思考「阮的宗教過去、現在未来如何面對瘟疫及化解痘疫?」這個具跨宗教意義的熱點話題。     希望敬愛、崇拜帝君,關心疫情的朋友,能在7/26-30 日,每天下午三至五點上線,共同參與、學習、修行、精進。     最後,本會及玄門真宗再度攜手,誠摯祈求帝君一本疼惜蒼生救贖眾生的誓願,賜福各位,願各行各業能脫離困境,染疫者康復,健康者免疫,施打疫苗者安康,全球疫情早日止息。     一切祝禱、弘法,皆奉帝君聖名祈求; 也齊聲祝福视生日快樂!   Part 1-1 奉神之名救災抗瘟:名家點評那種「神學觀」適合用在當代瘟疫?真理大學

宗教學系教授 張家麟 瘟疫來臨時,中、外的宗教教主或領袖幾乎都有對此反思。他們提出宗教神學或醫學的解釋、實踐,帶領門徒或信徒化解瘟疫。 早在西元2、3 世紀,西方羅馬帝國流行瘟疫,基督教領袖對此災難提出解釋。宣稱染疫而死的基督徒,是蒙主寵召,獲得永生。躲過瘟疫者,歸因於神的恩典。無論死亡或生存的論述,都來自於上帝的恩典,強化了異教徒對基督信仰的改宗,及主內兄弟對上帝的認同。 至今為止,這種「神恩觀」,仍是基督教徒面對瘟疫的主流信仰。除此之外,到14 世紀歐洲黑死病橫行,基督教領袖再提出「懺悔觀」。認為瘟疫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基督徒唯有自我鞭笞身體,或尋找代罪羔羊,向神表達懺悔,才能獲得拯救。 

前者,類似於漢人送王船儀式中,信徒對王爺行懺悔書文,或用廷扙鞭打懺悔者,亦或是以舉枷遊街象徵向王爺、天神懺悔。西方基督教的鞭笞派已經絕跡,東方的送王船向瘟王懺悔依舊傳唱。至於尋找猶太人當作代罪羔羊,認為他們是瘟疫的淵藪,也被認為不符合人道精神,而加以拋棄。 基督教的神學觀發展到16 世紀,馬丁路德與喀爾文兩位新教領袖,面對瘟疫提出的「天職觀」。 他倆認為,鼠疫侵襲歐洲,傳教士應該承擔上帝賦予的使命,陪同政府官員、醫療團隊、治安人員留守在疫區,照顧染疫者。這種接受神的呼召,類似耶穌扛下十字架的作為,感動了災民。 發展到今天,教宗方濟各在瘟疫期間仍說,傳教士要在疫情期間,投入愛德的工作來彰顯人世間

的正義與和平。如果各宗教領袖及其神職人員、信徒,有此情操、認知與作為,我估計將可感動諸多的百姓及染疫者。 「天職觀」是要求宗教神職人員將宗教當作一項志業。換言之,宗教人士在瘟疫期間如同在平時,皆要「代天宣化」、「代神行公義、好憐憫」、「與民同在」及「同體大悲」。 理解西方宗教的天職觀,至今歷久彌新。再回頭看東方宗教的「懲奸觀」與「驅瘟觀」。

論《維摩詰經》之病苦關懷

為了解決修菩薩道的問題,作者林瓊敏 這樣論述:

《維摩詰經》是《維摩詰所說經》的通稱,又名《維摩經》、《淨名經》、《無垢稱經》,是大乘佛教初期重要的經典,其核心思想是「唯心淨土」、「不二法門」及「不可思議解脫」,透過維摩詰居士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深刻闡發佛教緣起性空、無我及中道實相的義理,及菩薩淨土之行,顯揚居士如何助揚菩薩道,讓聽聞者能契入法界,能與真理法則相應相契,以宣揚大乘佛教的真義。它的核心主題是不二思想,以不二精神為基礎,宣揚心淨佛土淨的理念,本文從生命的諸法實相、病苦、病苦解脫及病苦關懷此四個面向來詮釋苦、集、滅、道四聖諦的義理層次,開展到四弘誓願的實踐,來探討病苦的生起、除滅到心量的昇華與實踐。首先從維摩詰以身示疾為眾生開

示,身是虛幻而非實有的甚深義理,去體察生命之苦,其次,從無常苦空去轉化生命的價值,願眾生能厭惡捨棄色身而追求無上佛道。再者,從因中實病及果中權病,探求眾生「病本」,觀看病苦的原因;論述「解脫」章是從觀眾生如幻化,觀生死煩惱的本源,詮釋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慈悲願行;最後,因煩惱來自我見、我慢,菩薩道般若慧的修學是在破除自性見,而悟得一切法空,從空慧中幫助病患從病苦中尋得安頓與解脫之道。讓病苦眾生學習思索身處病苦當下尚能修菩薩道,幫助其他病苦之人。《維摩詰經》最大的價值在於解決人心的問題,破除一切虛妄偏執,妄想與攀緣,轉識成智,了斷一切煩惱。祈將本經的義理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開闢入世的大道,做為

人生向上的指路標,並能豐富人生,滋潤心靈,引導大眾走向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