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寫的 車爾尼24首鋼琴左手練習曲.作品718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1 頁,總共3 頁科目:音樂科選擇題也說明:下列那位作曲家與新古典主義無關? ... 下列何者不是巴洛克時期的曲式? ... (A)黑人靈歌(B)爵士的元素(C)古典音樂的元素(D)Tango. (C)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孫愛光所指導 陳奎竹的 安東・布魯克納:《D 小調安魂曲》之指揮詮釋與研究 (2021),提出古典時期作曲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布魯克納、D小調安魂曲、指揮詮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何君毅所指導 陳康棋的 內茹妲小號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0),提出因為有 十八世紀、古典時期作曲家、內茹妲、小號協奏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古典時期作曲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音樂之父-巴哈(Bach) - 麥書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則補充:大體而言,古典音樂的發展分為四個重要階段:巴洛克(Baroque)、 ... 也許你早就聽過「巴洛克」這個詞,也知道這時期的代表作曲家有音樂之父-巴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古典時期作曲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車爾尼24首鋼琴左手練習曲.作品718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問題,作者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 這樣論述:

《車爾尼24首鋼琴左手練習曲》(作品718)中卡爾‧車爾尼生于奧地利的維也納,自幼隨父學習鋼琴,後師從貝多芬學習。他潛心研究前人的鋼琴教學方法,15歲時已成為知名的鋼琴教師。1816至1823年,他經常在家中舉辦學生演奏會,貝多芬會前來指導。車爾尼一生寫下了大量鋼琴練習曲,經過長期實踐的考驗,這些練習曲已成為鋼琴教學中的必修教材。車爾尼的練習曲既繼承了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傳統規律,又有浪漫主義的氣息,同時他的練習曲對訓練手指的靈活、獨立性都極具成效。同時,車爾尼的練習曲還充滿了音樂性,有如歌的行板、富有表情的連奏、漸強漸弱的練習,更有漂亮的華彩樂章。

古典時期作曲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facebook.com/artrichquartet
小提琴 II:張庭碩
中提琴:曾怡嘉 - https://facebook.com/violistIChiaTseng/
大提琴:李建樺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rRCHN36oWXcMRfJjeiHCw
鋼琴:官大為 - https://wiwi.video

---

尼克萊.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2020),是一位烏克蘭鋼琴家、作曲家。卡普斯汀的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傳統古典鋼琴藝術與現代的流行、搖滾、即興爵士音樂,可以說是獨樹一格,而因為卡普斯汀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鋼琴家(而且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所以他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為鋼琴所作、或至少編制中是包含鋼琴的。

出生在蘇聯共產黨統治時代下的卡普斯汀,要接觸到西方的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那些東西被視為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是被共產黨禁止的,所有關於爵士音樂的資訊,都是以非常低調的方式被傳播和分享。

一直到 1953 年,蘇聯前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逝世,蘇聯政治上對爵士音樂的排斥,才稍稍的緩和了一些,也是在這一年,16歲的卡普斯汀在朋友家中第一次聽到了爵士音樂,並決定開始學習這個藝術。

不過雖然在政治上爵士音樂慢慢被接受,卡普斯汀就讀的音樂院裡面的教授可沒有這麼開放,於是卡普斯汀在學生時期一直都是過著「白天大方彈古典、晚上偷偷練爵士」的音樂生活。

雖然卡普斯汀很喜歡爵士音樂,但他並不想要成為爵士鋼琴家。比起靈光乍現的即興演奏,他還是更喜歡像傳統作曲家那樣子,慢慢花時間精雕細琢寫出每一首曲子。所以他幫自己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出路,那就是利用古典音樂的曲式跟作曲方法,結合爵士音樂的和聲跟織度,寫作「有如爵士音樂即興風格,但是不需即興演奏的音樂」。

卡普斯汀音樂的獨特魅力,就是既能讓(通常不擅即興演奏的)古典音樂家待在他們的舒適圈,但又同時能夠享受爵士音樂特有的複雜和聲及節奏能量,因此說卡普斯汀是當今能讓古典音樂家們接觸爵士風格的最重要橋樑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很遺憾地,在 2020 年 7 月,卡普斯汀在莫斯科因病過世了,享年 82 歲。卡普斯汀一生一共留下了 161 部作品,今晚演出的《鋼琴五重奏》,是他在 1998 年完成的作品第 89 號,希望你會喜歡這首將傳統鋼琴五重奏結合爵士搖滾(jazz rock)風格的作品!

安東・布魯克納:《D 小調安魂曲》之指揮詮釋與研究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問題,作者陳奎竹 這樣論述:

安東・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1824-1896) 為浪漫時期著名的作曲家、管 風琴演奏家。1848 年,為了紀念好友法蘭茲・賽勒 (Franz Seiler) 的離世,布魯 克納創作了《D 小調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 WAB 39),為布魯克納第一部 大型聖樂作品。由於年輕時在聖弗洛里安修道院 (St. Florian Monastery) 接觸許 多前古典時期 (pre-classical) 與古典時期作曲家的作品,耳濡目染之下,布魯克 納早年創作的聖樂作品深受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影響。《D 小調安魂曲》也不例 外,其調性與經文歌詞的選用與莫札

特的《安魂曲》有所雷同。《D 小調安魂曲》的樂團編制相當特殊,為法國號一部、長號三部、弦樂五 部與管風琴,而法國號更只出現在其中一個樂章。人聲編制為四位獨唱(女高 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各一位)與混聲四部合唱團,惟布魯克納在《D 小 調安魂曲》中亦使用了男聲四部、混聲五部、無伴奏混聲四部等多種合唱聲部配 置,令整體聲響相當多變。本論文將對於作曲家生平與創作背景進行探究,分析樂曲的曲式架構,並就 所需的指揮技巧與音樂詮釋進行論述,盼能對布魯克納的《D 小調安魂曲》有更 進一步的了解,也希望經由本論文使更多人認識這部作品。

內茹妲小號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古典時期作曲家的問題,作者陳康棋 這樣論述:

內茹妲(Johann Baptist Georg Neruda,1706-1780),是十八世紀巴洛克(The Baroque Era,ca.1600-1750)跨古典時期(The Classical Era,ca.1750-1800)鮮為人知的作曲家之一,其中唯一所創作的《內茹妲小號協奏曲》,因為創作年代不可考,且於1968年首次出版,其出版年代較晚,反而較少人做深入研究。 本文根據內茹妲的原版樂譜、有聲資料的曲目介紹、藝術研究學報、論文、及相關書籍針對此曲進行樂曲分析與詮釋探討,並探究其為古典時期小號協奏曲之一的有力證據,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闡述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範圍。第二章為作曲家的生平與介紹與創作背景,介紹作曲家的生平與此曲的創作背景。第三章為樂曲分析,就此曲三個樂章的曲式結構分析、主題動機與創作手法進行研究探討。第四章為樂曲詮釋,在完成了曲式結構分析及研究後,以曲式結構為基礎,探索樂句間的音樂意涵,加上本身的演奏技巧,進一步探究實際演奏上的問題與克服,來做為樂曲的詮釋與探究。第五章結論,為對本論文做最後的總結論述。 筆者希望能以此曲作為小號演奏者學習的入門,藉由資料的蒐集與探究,幫助演奏者更快進入小號的音樂世界,對於往後的音樂作品更能舉一反三,掌握音樂風格與特色,進而開創更多樣化曲目,達到演奏上的創新與愉悅,成為學習小號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