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憲法草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憲法草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新一寫的 改變台灣 和張正修的 從法國結構主義建構華人社會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 Wikiwand也說明:《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是指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各屆為建立共和立憲制的政體而提出的各種憲法草案。自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後,於1913年(民國二年)10月31日完成的第一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前衛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 陳滄海所指導 陳雅慧的 我國降低投票年齡的研究 (2017),提出台灣憲法草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民權、公民意識、公民參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陳儀深所指導 陳觀佑的 民進黨的國家主權論述:台灣政治發展為基礎的歷史考察(1986-2000) (2017),提出因為有 民進黨、國家主權、政治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憲法草案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說明書 -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則補充:台灣 華文苑SERT · 進階檢索. ::: 返回. ::: 首頁 圖書資訊. 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 立法院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宣傳委員會編. 正中. pdf loading gif PDF讀取中,請稍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憲法草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改變台灣

為了解決台灣憲法草案的問題,作者楊新一 這樣論述:

怪?台灣的總統明明權力最大、責任最重,為何可以整天不務正業趴趴走? 明明民調滿意度已掉到10%以下,為何還能嘻皮笑臉,一副你奈我何的模樣?   怪?台灣的領土明明不大,為何需要疊床架屋的中央、縣市、鄉鎮、村里的四級行政機構?以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閒官涼缺?   怪?台灣的民意代表明明是民選的,為何當選後卻馬上變臉,天天結黨營私,把選民的託付全甩在一邊?   其實,當前台灣亂象的根源,全出在中華民國憲法!這部憲法原是為中國廣闊領土、數億人口而設計的,卻硬套在彈丸狹小、人口兩千多萬的台灣,不出問題才怪。改變台灣、終結亂象的唯一方法,就是為台灣國量身打造符合自身特質及有助未來發展的全新政

府架構。請看我們的主要訴求──   改!總統、副總統競選時,必須公開承諾「若施政連續二年政績民調未達60%以上,自動請辭」,讓台灣國的總統懂得隨時躬身傾聽民意!   改!廢除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改由總統、副總統直接執掌所有行政部門,各部門並在各地廣設分支,使台灣國的政府成為統一決策與執行的行政一條鞭施政系統。   改!廢除各級民意代表選舉,所有民眾均加入自身職業所屬的職業同業公會,並以這些公會為基礎,組成台灣國的民意機構,保證台灣國的民意代表出身基層,永遠反映基層民眾的心聲。   本書詳細解說台灣國總統執掌的24個部門(包括居住正義部、國家主人翁部、國家人才部、人權法院…)、副

總統執掌的16個部門(包括植物部、動物部、都市美化部…),以及立法院如何由全國各職業同業公會組成,要如何實際運作等重要議題:也旁及司法院如何引進人民的智慧,以排除法官的獨斷亂判,以及充滿創意的「以賠償取代坐牢」,並佐以靈修和當義工的「處罰」。最後附上完整的台灣國憲法草案,將上述的制度改革全面入憲,確保台灣國得以長治久安。   這幅台灣國的改革藍圖絕非不切實際的烏托邦,只要循著本書的指引,集台灣各行各業先輩、學者、專家的才智予以擴充修訂,台灣一定能夠打造成舉世欽羨的「東方瑞士」新樂園! 作者簡介 楊新一   他關心台灣,始終如一   他熱愛台灣,死生不二   一位對台灣政情

  有深刻了解的民間學者   再度以革命家的雄心大略   用如椽之筆完成了   《改變台灣》一書   為台灣鋪陳康莊大道   打造「東方瑞士」的新樂園   另著有   《打開台灣的死結》   《「爭」台灣的主權:過去、現在、未來》   《台灣人民與政府》 自序 第一章 台灣人民 第一節 允文允武、身懷72絕技的台灣人民 第二節 台灣人民遇上了軍事詐騙集團 第三節 奮起吧!台灣人民,我們要改變 第四節 台灣人民獨立建國的夢想 第二章 總統與施政 第一節 政府行政組織架構 第二節 總統、副總統產生 第三節 總統職權 第四節 副總統職權 第五節 村里

長 第三章 總統施政運作要則 一、中央銀行 二、外交貿易觀光部 三、國防部 四、國營事業部 五、國有財產部 六、中央科學研究院 七、生命保護部 八、國家公共工程部 九、居住正義部 十、就業部 十一、國家安全部 十二、氣象暨災難搶救部 十三、國家主人翁部 十四、國家人才部 十五、教育部 十六、全國毒物檢測部 十七、山林部 十八、河川水庫部 十九、國家歷史文物博物館 二十、國家圖書館 二十一、國家美術館 二十二、國家藝術館 二十三、能源部 二十四、人權法院 第四章 副總統施政運作要則 一、商品部 二、工業部 三、植物部 四、動物部 五、

漁業海洋部 六、都市美化部 七、地政部 八、城鎮維安部 九、國稅部十、市場管理部 十一、陸上交通部 十二、海上交通部 十三、航空交通部 十四、郵政部 十五、電訊部 十六、證券暨期貨管理部 第五章 立法院運作要則 第一節 職業同業公會的支會是縣行政轄區之     市、鄉、鎮或院轄市行政轄區之區 第二節 職業同業公會的分會是全台行政轄區     編制之縣或市或院轄市 第三節 全國職業同業公會總會 第四節 立法院組織之代表 第五節 立法院院長及立法院職權 第六章 司法院運作要則 第一節 司法院組織 第二節 偵查庭之行使 第三節 審判庭之行使 第四節 第一

審庭之行使 第五節 再審庭之行使(被告) 第六節 再審庭之行使(原告) 第七節 終審庭之行使 第八節 公害法院之行使 第九節 社會秩序法院之行使 第十節 行政法院之行使 第十一節 交通法院之行使 第十二節 執行法院之行使 第十三節 戰爭法院之行使 第七章 台灣憲法草案 自序   台灣人民打開自己的家門走出來,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一切為反共,一切跟隨著中國國民黨走,六十多年來,台灣人民以為可以永遠生活在安祥和樂的家園裡享清福,但沒想到,我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只能用在台灣,一出台灣,中華民國就不能用,一定要改名如現在常用的中華台北、中國台北或亞東關係協會或⋯⋯。既然可

以改名,為什麼不敢用台灣,真奇怪?   我們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不能懸掛在聯合國、在全世界運動會的奧林匹克場所,代表我們國家的運動員也不能拿我們的國旗,更可怕的是台灣自己的國內,一見到中國來的共產黨,全部國旗一定要藏起來!真不知道是為什麼?為什麼不用一個全世界可通用的國旗?很奇怪。   台灣自己認為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全台灣人民一人一票選出我們的總統,結果我們的總統不能、不可出國訪問如日本、韓國或印尼,只能訪問拿台灣人民錢的23個小國家;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承認我們的總統,只有中國共產黨叫我們選出的總統為「您」!我們的總統還笑嘻嘻的跟他握手聊天,真奇怪!根據歷史記載,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

是誓不兩立的仇敵,怎麼現在忽然變得親密、如膠似漆,他們還私下簽訂三通直航、通商、通郵、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以及各式各樣的貿易協定,所有簽訂的協議,中國國民黨都同意,還特別註明是「屬國內法」、「台灣與中國非屬國與國的關係」。   中國國民黨並同意,台灣只有依附在中國共產黨的庇蔭下,才可以參加國際社會組織,這也怪不得為台灣贏得首座溫布頓雙打冠軍的謝淑薇,當記者詢問她是第一個拿到大滿貫冠軍的台灣人,談談這對自己國家有何意義時,還來不及反應,就被一旁的中國搭檔選手搶著說:「我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謝淑薇當場未能及時回答,也沒及時反駁,僅留下一片片台灣人民的心酸,啊!原來台灣不

是一個國家。   現在,我們要改變,台灣人不要太會計算,也不要太現實,也不要老想賺錢,不要老想當個寄居蟹,把台灣寄居在中華民國的屍殼裡,還不理不睬;現在我們要改變,全台灣人民打開自己的家門走出來,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雙腳、用自己的身體及生命來捍衛我們自己的國土──台灣,去拚老命、去拚死拚活,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全心全力建立自己的國家──台灣,我們的國家叫台灣,不叫中華民國! 楊新一 2013年8月8日

台灣憲法草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泰國 國會18號舉行憲法修正草案表決,一讀通過兩個草案,但這兩個草案都不是由代表民意的團體提出,憲法中王室權力的部分也維持現狀。

表決前一天,曼谷爆發五個月來最嚴重的警民衝突,甚至還有人開槍,泰國群眾爭憲法改革,真的有希望嗎?

★ 延伸閱讀 ★
泰國爆5年來最大示威!「民主」政府竟成導火線?一次看懂新仇舊恨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xYQW9e

泰皇的權力到底有多大?泰國學生為何甘願冒死也要挑戰改革王室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xYE3aj

泰國宣布曼谷進入緊急狀態!反政府示威為何越演越烈?
https://today.line.me/HK/article/PeV3ar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我國降低投票年齡的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憲法草案的問題,作者陳雅慧 這樣論述:

1960年代起,世界各國多以青年教育普及與資訊豐富,及社會人口結構老化下,世界各國紛紛降低投票年齡至18歲甚至16歲,而我國20歲參政權,遠遠落後於世界民主國家。近年青年關注政治與社會議題,發起公民運動,成為不可忽視的改革力量,但青年未擁有投票權,從民主政治的角度,應給予其更寬廣的參政權,鼓勵青年以「直接民主」方式,選出代表其意見的代議士傳達青年心聲與想法,以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現今我國公民社會的特性與發展已列民主國家之林,教育普及國民素質高,青年公民意識抬頭,關注國家政策與自己未來,卻承擔過重的義務責任,卻無法享有參政權以保障自身權益。民主政治應是多數參與,人口結構不斷老化,再不加入青年族群

,恐造成政策傾斜,未來將對青年造成巨大沉重的負擔。學者與立委認為應降低投票年齡以符合國際潮流及維護世代正義,並從法制程序探討降低投票年齡的做法。研究發現各國降低投票年齡有四點:一、青年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二、社會人口結構老化,維持世代正義。三、擴大民主參與,鼓勵青年政治參與。四、降低投票年齡已是世界潮流。我國公民教育多年深耕下榮獲佳績,顯示青少年具備足夠的政治知識,而20~29歲族群投票率高達70%遠高於平均,顯示青年公民意識抬頭,並積極參與投票,朝野立委亦重視青年參政權,修法逐步擴大參政權。研究建議如日後降低投票年齡,應有下列兩點配套措施,一、應補強16~18歲青年公民「參與」的課程與資源,

培養青年的思辨能力,讓青年了解投票能改變未來。二、適當降低年齡以符合世界潮流,鼓勵青年政治參與,直接參與選舉並監督政府,發揮公民的影響力,成為民主政治穩定的重要力量。

從法國結構主義建構華人社會學

為了解決台灣憲法草案的問題,作者張正修 這樣論述:

  以愛為基礎的脫華理論  特以馬英九、國民黨、統派媒體、中國共產黨為例   二次大戰之後,法國學術界興起了一股「結構主義」的風潮,李維斯陀、福科、拉康等大師輩出,他們對歐洲近代哲學所認定的「人生而自由」展開嚴厲批判,主張人的思想與行動是受到一種看不見的結構所支配卻不自覺。本書承繼「結構主義」的批判精神,將此種分析方法應用在對華人的思考模式、行為模式的分析上。經由本書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孔子、秦始皇與漢武帝的影響之下,牢不可破的大一統思想、「統治者鄙視被統治者」的內部殖民結構以及無處生根的公共性,雕琢出華人社會最根本的特色,這種古老的思想結構至今還支配著當今的華人,所以筆者特以馬英九、國

民黨、統派媒體等在台中國人的言行舉止,以及中國共產黨對付中國人、台灣、西藏的種種政策為範例分析,證明即使已進入21世紀,華人的行為依舊和一千年前無甚差別。因此,筆者倡導台灣的文化維新運動──「脫華」,希望脫華能成為華人的共識,讓華人能夠更加文明。 作者簡介 張正修   1954年生,台北汐止人。就讀台大法律系時期,對基本人權產生深刻認識。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期間,與現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張炎憲等將「東大中國同學會」改名為「東大台灣同學會」,並出任第一任會長。畢生以追求台灣人的主體、伸張公義為志業。在建國運動方面,曾輔選林義雄之妻方素敏的立委選戰、陳定南的省長選戰及彭明敏的總統大選,並擬定「台灣憲法草

案」之總統、地方自治兩章。社會運動方面,擔任台灣教授協會副秘書長三年,從反核、反集會遊行法之「不得主張分裂國土」條文而使該條文被大法官會議宣告無效,到揭發輻射屋、反對石門高爾夫球場違法擴建等,展現出驚人的行動力。學術研究方面,目前已出版學術論文二十五篇,以及《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三冊)、《憲法與行政法制》(兩冊)、《比較憲法與政治》、《為脫華而寫的西洋哲學史(一)》、《西洋哲學史──近代哲學》、《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第一篇》、《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第二篇》、《馬克思經濟學理論與發展》、《尋找主體的無國之民》、《用自己的話快速學習日文》(兩冊)等十餘本專著。目前為開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曾

擔任第十屆考試委員(2002-2008)。

民進黨的國家主權論述:台灣政治發展為基礎的歷史考察(1986-2000)

為了解決台灣憲法草案的問題,作者陳觀佑 這樣論述:

1986年民主進步黨(以下簡稱民進黨)正式成立,除了概括承受過去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奪「正統中國」代表權的過往歷史,同時肩負了提出新國家主權論述的責任,在其擬定的「黨綱」草案當中指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反對中國國民黨長期聲稱的「一個中國」論述。本文假設,台灣的國家主權定位在政治發展的過程中呈現一動態性的變動狀態,自由化與民主化的變革,漸次翻新了客觀環境上的國家主權樣貌,進而影響主觀上民進黨國家主權論述之產出。民進黨國家主權論述的組建過程,乃隨著解嚴後台灣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的歷史脈絡而行,本文將依照1986年至2000年台灣在歷經蔣經國與李登輝兩位領導者統治下展開

的「政治自由化」、「體制民主化」以及「中華民國台灣化」三段政治發展歷程作為核心軸線,探討民進黨不同歷史階段國家主權論述的產出背景以及與執政當局政治決策所產生的交互作用。1986年至2000年位居在野的這15年之間,民進黨內針對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的主權定位關係,歷經討論、衝突、妥協、產出到定型。本文認為民進黨的國家主權論述大抵呈現1986-1991「住民自決」、1991-1999「論述轉型」以及1999至今「務實獨立」三個階段的發展形貌。從2000年民進黨首次取得中央執政權至今,國家主權的論述根基未再出現大幅度地變動,「以主權獨立來鞏固民主、以民主體制彰顯主權獨立」成為民進黨在台灣

邁入民主鞏固的政治發展階段最重要的主權論述策略。大體而言,隨1986至2000年台灣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的動態性變革中,民進黨已逐漸形成國家主權論述的一套路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