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美術班成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中美術班成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靚棋(Sherry雪莉)寫的 雪莉的午后水彩時光【博客來限量贈品版】(隨書贈【畫寫兩用】輕旅繪冊) 和黃靚棋(Sherry雪莉)的 雪莉的午后水彩時光(隨書贈【畫寫兩用】輕旅繪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升高中美術術科測驗班 - 天荷美術也說明:「高中美術班(科)聯合鑑定術科測驗」是報考高中(職)美術班必需的重要考試,測驗科目包含素描、水彩、水墨及書法,上述四項考科分數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參加「美術班聯合甄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野人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張芳全所指導 姜繼旺的 臺灣八年級生家庭學習資源、學習動機、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信對數學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TIMSS 2019為例 (2021),提出國中美術班成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教育期望、家庭學習資源、數學學習成就、數學學習自信、數學學習動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陳木金所指導 張智惟的 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招生策略、選校評估、學習滿意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中美術班成績的解答。

最後網站五權國中美術班 - 雅瑪黃頁網則補充:搜尋【五權國中美術班】相關資訊的網站及服務公司,方便你快速正确找到所需的資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中美術班成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雪莉的午后水彩時光【博客來限量贈品版】(隨書贈【畫寫兩用】輕旅繪冊)

為了解決國中美術班成績的問題,作者黃靚棋(Sherry雪莉) 這樣論述:

▍博客來限量贈品:法國申內利爾25色學生級點狀色卡 ▍   悠閒的午后,拿起畫筆沾點顏料, 每一筆都是幸福的顏色。 〈步驟超圖解╳創新水彩色調表〉 雪莉手把手,帶你畫出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   {隨書贈【畫寫兩用】輕旅繪冊}     ˙有時摘了幾株花草植物、要放小插瓶,還是紮花圈?╳畫出鮮嫩&清新   ››››解鎖:氣質優雅的調色、乾淨又富層次感的疊色、襯托主角立體感的陰影……     ˙偷空享受一盤療癒甜點╳畫出食感&視覺幸福感   ››››解鎖:蛋糕輕柔綿密的質感、麵包不規則的粗糙紋路技法、奶油、卡士達的柔滑表現……     ˙忙碌日子裡墊墊肚子的輕食料理╳畫出美味&器物質感   ›

›››解鎖:美食間重疊明暗的變化、調製飽和又濃郁的色調、器物的透明感及紋路表現……     ˙偶爾又想遛遛汪汪、喵喵毛寶貝╳畫出Q萌動作&表情   ››››解鎖:如何描繪有靈魂的眼睛、毛茸茸又療癒的毛流感……     ˙陽光灑落的午后悠閒的手帳時光   若還不知道如何下筆畫水彩,那可以先從手帳著手,取下隨書附贈的【輕旅繪冊】,開始記錄著日常的點點滴滴,起初可能畫得不夠好、不完整,但只要持續不放棄,你一定會看到自己的進步。     創新收錄「水彩色調表」——   水彩品牌、色號、中英文色名、色塊完整標示。   不同顏料品牌,也有清楚的對照依據。

國中美術班成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臺灣八年級生家庭學習資源、學習動機、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信對數學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TIMSS 2019為例

為了解決國中美術班成績的問題,作者姜繼旺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臺灣八年級生家庭學習資源、數學學習動機、自我教育期望與數學學習自信和數學學習成就的關聯性,以TIMSS 2019資料庫的4,915名學生為樣本。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單一樣本平均數t檢定、多元迴歸分析做為資料處理,並以PROCESS軟體,透過拔靴法檢定學生家庭學習資源透過數學學習動機、自我教育期望與數學學習自信對與數學學習成就影響的中介效果。獲得結論如下:一、臺灣八年級生之自我教育期望達大學教育水平,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學習自信稍顯不足。二、學生的家庭學習資源藉由數學外在學習動機對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屬於部分中介效果,然而數學內在學習動機則不具中介效果。三、學

生家庭學習資源藉由自我教育期望對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屬於部分中介效果。四、學生家庭學習資源透過數學學習自信對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屬於部分中介效果。五、家庭學習資源對數學學習動機、自我教育期望、數學學習自信、數學學習成就都有直接影響。六、學生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效果最明顯;數學外在學習動機較數學內在學習動機的中介效果高;數學自我效能較數學焦慮的中介效果高。本研究特色在於以平行中介模式分析發現,臺灣八年級生特質因素在家庭資源與數學學習成就之間都具有中介效果。針對上述結論,本研究深入討論,並提出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建議。

雪莉的午后水彩時光(隨書贈【畫寫兩用】輕旅繪冊)

為了解決國中美術班成績的問題,作者黃靚棋(Sherry雪莉) 這樣論述:

悠閒的午后,拿起畫筆沾點顏料, 每一筆都是幸福的顏色。 〈步驟超圖解╳創新水彩色調表〉 雪莉手把手,帶你畫出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   {隨書贈【畫寫兩用】輕旅繪冊}     ˙有時摘了幾株花草植物、要放小插瓶,還是紮花圈?╳畫出鮮嫩&清新   ››››解鎖:氣質優雅的調色、乾淨又富層次感的疊色、襯托主角立體感的陰影……     ˙偷空享受一盤療癒甜點╳畫出食感&視覺幸福感   ››››解鎖:蛋糕輕柔綿密的質感、麵包不規則的粗糙紋路技法、奶油、卡士達的柔滑表現……     ˙忙碌日子裡墊墊肚子的輕食料理╳畫出美味&器物質感   ››››解鎖:美食間重疊明暗的變化、調製飽和又濃郁的色調、器物的透明

感及紋路表現……     ˙偶爾又想遛遛汪汪、喵喵毛寶貝╳畫出Q萌動作&表情   ››››解鎖:如何描繪有靈魂的眼睛、毛茸茸又療癒的毛流感……     ˙陽光灑落的午后悠閒的手帳時光   若還不知道如何下筆畫水彩,那可以先從手帳著手,取下隨書附贈的【輕旅繪冊】,開始記錄著日常的點點滴滴,起初可能畫得不夠好、不完整,但只要持續不放棄,你一定會看到自己的進步。     創新收錄「水彩色調表」——   水彩品牌、色號、中英文色名、色塊完整標示。   不同顏料品牌,也有清楚的對照依據。 作者簡介   黃靚棋(Sherry雪莉)     我是雪莉Sherry,   插畫家也是平面設計師。   偏愛水彩

的暖暖棕色調,   喜歡手繪記錄生活。      Instagram:sherry8296   Facebook:雪莉畫日誌   www.sherrypainting.com/ 作者序 【Chapter 1 水彩用具介紹】 水彩顏料 水彩筆 水彩紙 筆洗 自動鉛筆 軟橡皮或橡皮 白色廣告顏料或防水墨水、白色中性筆 隨身型手帳繪本 〔Column基礎概念〕 ˙自己的專屬色表/推薦色 ˙色彩三原色 ˙常用調色概念參考 【Chapter 2 新手快速上手的基本技法入門】 解鎖:平塗/重疊上色/渲染/濕中濕疊色/暈染修飾/飛白/粉狀……技法 course01 葉子的繪製及上色技巧

course02 白吐司的繪製及上色技巧 course03 黑櫻桃巧克力戚風蛋糕繪製及上色技巧 course04 拿鐵拉花的繪製及上色技巧 【Chapter 3 午后的甜點水彩課】 解鎖:蛋糕輕柔綿密的質感、麵包不規則的粗糙紋路技法、奶油、卡士達的柔滑表現…… course05 檸檬塔 course06 草莓千層派 course07 可麗露 course08 聖多諾黑 course09 馬卡龍 course10 哈密瓜塔 course11 水果巧克力蛋糕捲 course12 草莓慕斯蛋糕杯 【Chapter 4 午后的輕食水彩課】 解鎖:美食間重疊明暗的變化、調製飽和又濃郁的色調、器物的

透明感及紋路表現…… course13 貝果 course14 熱拿鐵 course15 櫛瓜起司吐司 course16 炙燒鮭魚櫛瓜三明治 course17 鮭魚可頌早午餐 course18 咖哩飯 【Chapter 5 午后的植物水彩課】 解鎖:氣質優雅的調色、乾淨又富層次感的疊色、襯托主角立體感的陰影…… course19 尤加利葉小花瓶 course20 玫瑰小花瓶 course21 桔梗花束 【Chapter 6 午后的毛寶貝水彩課】 解鎖:如何描繪有靈魂的眼睛、毛茸茸又療癒的毛流感…… course22 紅貴賓狗 course23 柴犬 course24 虎斑貓 course2

5 橘貓 【Chapter 7 午后的手帳時光】 若還不知道如何下筆畫水彩,那可以先從手帳著手,取下隨書附的【輕旅繪冊】,開始記錄著日常的點點滴滴,起初可能畫得不夠好、不完整,但只要持續不放棄,你一定會看到自己的進步。 course26 四維咖啡商號.咖啡店 course27 民生工寓.咖啡店 後記 作者序     還記得在我小時候很喜歡亂塗鴉,在老師鼓勵之下,建議報考國小、國中美術班,雖然喜歡上畫畫課,但是繪畫天分、成績其實都普通,尤其到國中時期,因為升學的風氣,老師、家長都希望學生好好唸書、考上名校,所以美術課開始用來考試、自習,讓我很抗拒,也對未來很茫然。     後來在家人建議與

支持下,我選擇往設計科系發展,經過廣告設計、工藝、工業設計的洗禮,開始過著好幾年平面設計師的上班族生活,「我應該這輩子都會做設計師吧!」,熱愛設計的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2011年時,因為工作上長期使用滑鼠,造成右手手腕長時間發炎,導致大拇指關節鬆脫受傷而離職。歷經開刀、復健、休養長達三年,是我人生最低潮時期,很沮喪和挫折,心想右手會不會從此毀了,我再也無法當設計師了?     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復健,但是右手不如以往健康,深刻地體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所以從freelancer身分重新開始接案工作。     關於水彩     「因為歷經過最低潮,卻讓我發現生命有很多的無限可能,也找到手繪插

畫是我真正的興趣。」     2014年深受重視吃又重視視覺美感的朋友影響,讓我重新拾起畫筆,這是「很美麗的意外」,隨著朋友的鼓勵,開始Instagram分享、成立粉絲團,讓我多了一個插畫家身分。     我還在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的時候,就喜歡利用週末待在咖啡店喝咖啡、吃甜點,對我而言是續航的補給品。很多人利用網路平台分享咖啡店心得、照片,我則可以透過手繪紀錄分享我喜愛及療癒的美食。     水彩其實在就學時期是我害怕與最差的科目,會選擇水彩是因為與素描、色鉛筆相比,畫水彩手會比較省力,適合手受過傷的我,加上繪畫心境已經不同,不是為了交作業、成績而畫,而是抱著喜愛的心情、享受色彩與水分的變化去

繪畫。     關於這本書     從接案邀約、實體課程、線上課程到現在的水彩教學書籍,我很感謝家人一直的支持,還有插畫這條道路上協助的朋友、夥伴們,以及很包容我的出版社與編輯。     準備這本書,我經歷好幾次陣痛期,當情緒不愉快、焦慮是會反應在作品上,導致需要重畫或先停下腳步,重整心情,再來一次……但是每項主題完成後,都非常喜愛。     小時候學畫時期很辛苦、壓力很大,畫不好會一直被退作業,所以現在教學上我一直把自己當作引導與陪伴者的角色,少一點壓力,卻更多的同理與耐性,所以在這本書出現許多貼心提醒小「TIP」。同時閱讀這本書籍的你,水彩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多些耐心與時間,也相信自己一定會

越來越好,不要輕易放棄!   雪莉

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中美術班成績的問題,作者張智惟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了解高中學生對於目前高級中等學校的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和學生學習滿意度的覺察與感受。探討不同型態學校之高中學生,對於中學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知覺之現況、差異情形;探悉中學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關係;並檢定中學招生策略,學生選校評估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結構方程式之適配情形。  依據本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編製「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以中部地區,包括臺中市、南投縣市、苗栗縣市、新竹市等四縣市高級中等普通型、技術型、進修學校之學校學生,共抽取41所學校,共計460位受試者樣本,計回收44

9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60%;蒐集的資料以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績差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式等統計發法,進行數據分析。本研究所總結之結論如下:1. 招生策略實施、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三者普遍具有中高度正相關,其中影響學習滿意度較高之潛在變項為選校評估。2. 招生策略的落實能藉由選校評估的調查分析,以達到學習滿意度的提升。3. 高中學生對於各分向度感受高低依次為:招生策略中「學費與獎助」較高、以「升學與就業」較低;選校評估是「經濟考量」較高、而「親友推薦」較低;學習滿意度則「學習環境」較高、在「學習效果」較低。4. 招生策略、選校評估、學習滿意

度之知覺,普遍以進修學校三年級、技術高中、南投縣市等學生較高,性別與學校規模在各向度上無顯著差異。5. 對學習滿意度預測力較高之變項,分別為招生策略之「教師與行政」、選校評估之「生涯規劃」。6. 本研究建構之影響關係模式、潛在變項間的關係受到觀察資料所支持,招生策略、選校評估可以解釋學習滿意度總變異量的91.4%,解釋變異量甚佳。依據本研究的發現以及結論,於最後一章提出相關建議,俾利來者及教育機關、學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