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武志強等寫的 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本土化應用手冊 和(美)韋德·E.皮克倫的 心理學之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 人人焦點也說明: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MMPI)是由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哈瑟韋(S.R.Hathaway)和麥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發展 和重慶大學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行為科學研究所 謝碧玲所指導 高林莉的 個別化妄想量表之發展 (1999),提出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妄想、量表。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院 行為科學研究所 謝碧玲所指導 李培壅的 認知治療教育課程在妄想型精神分裂患者的應用:初步探討 (1998),提出因為有 認知治療、教育課程、團體心理治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重點而找出了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解答。

最後網站mmpi 測試則補充: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 進行真實可靠的心理健康評測,筆者認為最嚴謹的評測量表是MMPI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本土化應用手冊

為了解決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問題,作者武志強等 這樣論述:

個別化妄想量表之發展

為了解決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問題,作者高林莉 這樣論述: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見的亞型,主要臨床症 狀之一為妄想。妄想症狀嚴重干擾患者情緒、行為與日常生活功能, 因此本研究目的是發展一套患者自陳式個別化妄想量表,藉以衡鑑妄想嚴重度、探討妄想之相關特性,並提供臨床工作者選擇治療方式、擬定治療計畫與評估療效之依據。 本研究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精神科,符合DSM-IV診 斷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名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發展之主要工具 為個別化妄想量表,共分為堅信度(妄想之相信程度)、頻率(妄想之次數)、耽溺度(每次思

考妄想時所花費之時間)、推翻度(推翻想法之企圖程度)、穩固度(不可動搖之程度)、覺察度(對他人看法之知覺程度)、解釋度(對不同觀點之解釋程度)、困擾度(對生活之困擾程度)、幫助度(對生活之幫助程度)、情緒種類(包括喜、怒、哀、懼、平靜)、情緒強度(情緒強烈之程度)、因應方式(對妄想可能採取之處理方式)、因應方式之效果(最常使用之處理方式之效果)以及病識感(對妄想與疾病間關連性之解釋程度)等十四個項目。個別化妄想量表施行程序:訪員參考病歷記錄、詢問醫護人員,先以開放性談話讓患者自行陳述,如果患者無法聚焦於妄想相關內容,則以引導方式進行訪談,然後由訪員填寫項目一「想法內容」,交予患者確認後,其他項

目由患者繼續完成,並讓患者填寫一份明尼蘇達多項性格測驗;同時請主要照顧之醫護人員或訪員各寫一份個別化妄想量表與簡式精神症狀量表;另外,每週再讓患者針對同一妄想內容填寫一份個別化妄想量表,持續四週。 研究結果顯示個別化妄想量表具備合宜之再測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與評分者間信度。效度方面,患者自評與簡式精神症狀量表(分為一般精神量尺、活性量尺與負性量尺)中活性量尺以及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包含十三個分量尺)中妄想分量尺與精神分裂分量尺達顯著相關;因素分析則呈現三個因子,依次命名為「妄想嚴重度」、「信念堅持度」以及「妄想困擾度」;顯示個別化妄想量表具備良好之效標關聯效度與建構效度。

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方面,結果支持妄想變動性為量性變化(Straus,1969)亦即妄想症狀隨療程介入有所改善。而妄想種類與情緒種類之關連性,顯現不同妄想信念與不同之情緒狀態有關(Ellis,1962;Beck,1995)。 個別化妄想量表呈現臨床理論上測量妄想之向度、妄想變動性以及瞭解妄想之主觀經驗與心理歷程,並提供臨床應用上一個簡便、有效之妄想衡鑑工具。

心理學之書

為了解決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問題,作者(美)韋德·E.皮克倫 這樣論述:

誰是歷史上最 著名的神經病患者?什麼是雞尾酒會效應?哪種藥物在投入市場三年內,就成為精神科醫生開具處方藥中的第 一位?這些只是這本插圖精美的書中涉及到眾多引人深思的問題的一小部分。作者韋德 ·E. 皮克倫探討了心理學發展歷史上 250 個令人着迷的里程碑事件,從史前期到 21 世紀。從古老而奇特的孟喬森綜合征、到「人面失認症」,各個條目涵蓋廣泛的主題,諸如體液說、榮格心理學、腦成像技術、A 型人格與接觸治療等等。同時,這些里程碑所涉及到的著名人物也是本書的特色,包括托馬斯 ·威利斯、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伊萬 ·巴甫洛夫、馬克思 ·韋特海默、凱倫 ·霍尼、亞伯拉罕 ·馬斯洛、羅伯特 ·懷特、菲

利普 ·津巴多等等。本書采用編年體結構,每個條目包含一篇簡要的文字和精美的彩色插圖。在「注釋與延伸閱讀」部分列出每個條目下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資源。韋德·E.皮克倫(Wade E. Pickren),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科學史博士,當前任伊薩卡學院卓越教師培訓中心主任,兼任《心理學史》期刊主編。1998—2012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協會主管歷史研究事務方面的主管,最 近剛卸任美國心理協會普通心理學分會主席一職。此外,他還曾擔任威利- 布萊克威爾百科全書心理學史分冊的總編輯和美國心理協會心理學史分會主席。他與許多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交往甚密,是紐約科學院、喀戎:社會與行為科學史國際協會、美國東部心理

協會、心理科學協會等學術機構的成員。 序言緒論約公元前10000年/薩滿教約公元前6500年/環鋸術約公元前5000年/手相術約公元前700年/星座心理學約公元前528年/佛陀的四聖諦約公元前500年/儒家心理學約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約公元前350年/阿斯克勒庇俄斯與治療的藝術約公元前200年/薄伽梵歌約160年/體液說約900年/身體與靈魂的家園1025年/醫典1357年/瘋人院1489年/達·芬奇的神經科學1506年/術語「心理學」1517年/新教徒的自我1538年/論靈魂與死1580年/蒙田隨筆1621年/憂郁的解剖1637年/身心二元論1651年/

利維坦1664年/腦解剖學1690年/白板說1719年/家信與小說1747年/人是機器1759年/道德情操論l了62年/盧梭的自然兒童1766年/催眠術1775年/面相學l了81年/康德:心理掌是科學嗎?1788年/道德療法1801年/阿韋龍野人維克多1811年/貝爾一馬戎弟定律1832年/美國的顱相學1834年/最小可覺差1835年/悖德狂(精神變態)1838年/孟喬森綜台征1840年/幼兒園1843年/機器能思考嗎?1848年/奇特的蓋奇案例1851年/循環性精神病1859年/心靈治療1859年/物種起源1861年/腦機能定位說1866年/唐氏綜台征1867年/人面失認症1867年/感覺生

理掌1871年/聯覺1872年/幻胺痛1874年/天性vs教養1874年/實驗心理學1877年/嬰兒傳記1879年/心理時間測量1880年/歐安娜188S年/抽動污語綜台征1885年/多重人格障礙1886年/歇斯底里症1886年/催眠實驗1886年/性心理障礙1890年/心理學原理1890年/心理測驗1892年/美國心理學會1896年/機能主義心理學1897年/俄狄浦斯情結1898年/托雷斯海峽考察卧1898年/迷箱1899年/佩爾曼記憶訓練溢1899年/精神分析1900年/夢的解析1902年/證言心理學1903年/心理技術學1903年/經典條件反射1904年/青春期1904年/文化依存症候群

1905年/性心理發展1905年/此奈一西蒙智力量表1906年/伊曼紐爾運動1907年/出生次序1907年/自卑倩結1907年/兒童之家1908年/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1908年/精神分裂症1909年/猿類與語言1911年/音樂心理學1912年/格式塔心理學1912年/實驗性神經症1912年/優生學與智力1913年/榮格心理學1913年/測謊儀1913年/行為主義1914年/變異假設1915年/彈震症1915年/印度的當代心理學1918年/美國精神障礙分類標准(DSM)1921年/軍人智力測驗與種族主義1921年/投射測驗(羅夏墨跡測驗)1921年/神經遞質1921年/女性心理學1923年/替身

綜合症1924年/兒女一籮筐1924年/腦成像技術1925年/氣質的體型說1926年/發生認識論1927年/成長研究1927年/霍商效應1927年/蔡加尼克效應1928年/文化相對主義1929年/小白鼠的心理學(新行為主義)1930年/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箱)1931年/味敏者1932年/記憶與遺忘1933年/瑪瑞薩鎮研究1934年/原型1934年/最近發展區1935年/主題統覺測驗(TAT)1935年/精神外科學1935年/心理生活空間1936年/防御機制1936年/【B=f(P,E】=生活空間1937年/感覺剝奪1937年/圖靈機1938年/埃姆斯屋1938年/電休克療法1939年/心身醫

學1939年/《有機論》(精神和肉體)1939年/韋氏智力量表1939年/挫折和攻擊1940年/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1941年/心理排放(皮層刺激)1942年/行為遺傳學1943年/控制論1943年/玩具娃娃實驗1943年/需要層次理論1943年/邁爾斯一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1943年/孤獨症1943年/人格與行為障礙1943年/性別角色1943年/發育遲緩1943年/存在分析治療1947年/來訪者中心療法1948年/自我實現預言1948年/神經可塑性1948—1953年/金賽報告1949年/大五人格因素1949年/千面英雄1950年/壓力1950年/抗焦慮藥物1950年/同一性危機1

950年/權威人格1950年/家庭治療1950年/洗腦術1951年/格式塔療法1951年/從眾行為和非從眾行為1952年/所羅門王的指環1952年/抗精神病藥1952年/前進中的生命1953年/H.M.案例

認知治療教育課程在妄想型精神分裂患者的應用:初步探討

為了解決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問題,作者李培壅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認知治療」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認知治療教育課程,探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對課程的接受程度、學習狀況,及課程對其一般精神症狀的療效。 研究將49名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仍接受原有的醫療照顧,而實驗組另外接受五次,每次二小時的認知治療教育課程,以「課後回饋表」、「單元練習」、「我的難題解決流程」為課程評估。兩組患者以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貝氏憂鬱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失功能態度量表、活性與負性症狀評量表做為前後測。所得的量化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處理。 研究結果顯示:1.課程以結構式團體形態來教導妄想型精神分

裂症患者是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知識的傳遞。2.患者的認知能力仍有其功能,但可由患者學習過程反應觀察到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受限的。3.在觀念應用與問題解決的活用上,當協助不夠時,患者無法活用認知治療問題解決模式來處理自身困擾,這導致認知治療教育課程在減輕症狀效果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