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降雨量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月降雨量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煌欽,林志銘,黃敏芬,張祐齊,張宜斌寫的 都市更新超簡單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月降雨統計 - NCDR 天氣與氣候監測也說明:01 月, 02 月, 03 月, 04 月, 05 月, 06 月, 07 月, 08 月, 0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月總 降雨量 (mm), 距平(mm), 月總 雨量 氣候值(mm), 百分比(%), 百分位(%), 上中下旬 ...

國立臺南大學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文化觀光資源碩士班 張靜宜所指導 林雲理的 阿公店溪與岡山市街的空間發展變遷 (1945年以前) (2021),提出月降雨量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岡山、阿公店溪、治水工事、土地臺帳、地籍圖、空間變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曾喜育、廖敏君所指導 林亞頎的 循環統計應用於開花物候分析:以雪山圈谷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全球暖化、高山生態系、雪山圈谷、開花物候、循環統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月降雨量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年度/全程研究報告則補充:我們以2013 年截至9 月30 日的中央氣象局局屬測站每日累. 積降雨量資料與2013 年截至11 月15 日的8 種傳染病的本土確定. 鄉鎮次級統計病例數,以QGIS 2.0 軟體以地圖呈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月降雨量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都市更新超簡單

為了解決月降雨量查詢的問題,作者林煌欽,林志銘,黃敏芬,張祐齊,張宜斌 這樣論述:

  筆者從事都市更新事業多年以來,參與不少都市更新的推動及糾紛調解,筆者深深的感受到部分開發業者或是實施者,藉由對都市更新專業的了解以及利用民眾對都市更新資訊的落差,賺取超額利潤。   此外、由於都市更新的流程繁瑣,導致一般民眾對於都市更新望之卻步,也是造成民眾對於都市更新負面觀感的主要原因。   但是隨著建築物逐漸老舊頹圮、防災行都更的推動卻是刻不容緩,筆者希望藉由以QA問題的問答方式,將都市更新的內容以白話的方式讓讀者可以了解及學習,此外、由於政府為鼓勵民眾推動自主都更,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均提供高額的都市更新補助款給予民眾申請使用,因此本書特別在章節內容中,撰寫

自主更新及補助款項的DIY步驟,以協助讀者推動都市更新,早日有個完全又美麗的家。  

阿公店溪與岡山市街的空間發展變遷 (1945年以前)

為了解決月降雨量查詢的問題,作者林雲理 這樣論述:

河川孕育人類文明,也是臺灣先民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礎,無論在聚落選址、交通、產業等,河川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採取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途徑,使用土地臺帳、地籍圖等土地資料作為切入點,以高雄市岡山區的岡山老街所在地─岡山市街為研究區域,梳理清末到日治時期阿公店溪對其聚落發展的影響面向。更進一步探討日治時期為解決水災問題,針對阿公店溪展開現代化治水工事後,對岡山市街土地利用、空間發展所帶來的變遷與影響。臨阿公店溪的岡山市街,其聚落發展歷史與阿公店溪有著福禍相依的關係。清領時期阿公店溪是岡山平原南北運輸的聯外通道,岡山市街成為貨物的集散搬運之地;阿公店溪是岡山平原的農業灌溉水源,左右岡山平原的農業與聚落拓

墾;日治時期岡山市街亦依賴阿公店溪作為上水道的民生用水來源。然而阿公店溪每至雨期水災頻傳的水文特性,也讓岡山市街居民飽受生命財產損失。日治時期全臺治水事業展開背景下,昭和年間阿公店溪進行治水事業。其中兩次河川改道工事,改變岡山市街西側的阿公店溪流路。以昭和6年(1931)阿公店溪展開改道工事作為時間斷限。日治前期受阿公店溪流路限制的岡山市街,在街區發展上沿河川右岸呈現長條狀往南北向延伸。由於街區西側有河川阻擋,故日治前期重要交通建設、公共設施皆位於街區東側,帶動街區東側發展成為行政經濟中心。日治後期阿公店溪改道工事完成後,岡山市街街區得以有向東側以外擴張發展的可能。從岡山都市計畫公告圖中,日治

後期岡山市街被官方賦予的願景,是成為岡山郡內各項機能更完善的中心都市,而河川改道後的免浸水地,則成為可以提供上述機能的規畫空間。但隨之南進軍事政策確立,岡山成為日本海軍飛行場基地。在軍事力量主導下,岡山都市計畫願景未能執行完成,岡山市街街區空間轉而成為協助日本海軍相關需求的配置規劃,進而形塑出今日岡山都市地景的雛型。

循環統計應用於開花物候分析:以雪山圈谷為例

為了解決月降雨量查詢的問題,作者林亞頎 這樣論述:

高山生態系在全球暖化之下面臨較高風險,尤其開花物候受到影響產生明顯波動。雪山地區作為臺灣高山生態系研究熱點,雪東線步道累積10年開花物候資料,本研究延續前人調查,並透過循環統計分析雪山圈谷開花物候 (2012.03-2021.12),繪製物候輪並進行貝葉斯迴歸分析,探討植物類群對於溫度與降雨量的敏感性。結果顯示,雪山圈谷共調查34科80屬128種開花植物,以菊科與禾本科為優勢科別;植物生活型譜分析顯示,以半地中植物為優勢生活型。研究區域開花物種特有率為60.16%,依《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分析評估類別,開花物種共有15種為受脅類別者,包含易危者12種與瀕危者3種:葉芽筷子芥、臺

灣山薺、雪山翻白草。整體看來,開花物候起始於4、5月,6-9月為開花物候高峰期,終止在10月之後。本研究因2012年最接近長期氣象資料而作為基準年進行分析,2012年開花物候始於5月,最高峰為7月,結束於10月。結果顯示部分年度始花提前,推測此主要受全球暖化,冬末初春的相對高溫使物種提早打破休眠而開花;而花期延後結束推測主要受到夏秋維持相對高溫,使物種生長季延後結束。檢視科屬層級開花物候輪,科別早花類群包含柏科、菫菜科、報春花科、小檗科及燈心草科,屬別早花類群則有山芥菜屬、杜鵑花屬、貓兒眼睛草屬、八寶屬;科別晚花類群包含續斷科與桔梗科,屬別晚花類群則有毛蓮菜屬與佛甲草屬。檢視生活型開花物候輪,

挺空∕地上植物偏向較早開花且年際變化較大,地中植物則相反。此外,溫度對於雪山圈谷開花物候影響明顯大過降雨量,每月開花物種數跟當月均溫顯著正相關,物種開花日移動則受到前月均溫較顯著影響。物候輪結合貝葉斯迴歸模型,驗證雪山圈谷早花物種 (玉山圓柏、雙黃花菫菜、玉山杜鵑) 對於溫度與降雨量較敏感。循環統計應用於雪山圈谷開花物候分析的成效良好,可以處理過去無法妥善解釋雪山圈谷開花物候時間層面,關於年際變化與開花日移動的問題,且彌補線性譜帶未能呈現開花物候月分循環週期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