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視 達還有 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百 視 達還有 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光光老師(廖笙光),美希老師(葉美希)寫的 升級孩子的語言力:光光老師╳美希老師的40堂語言發展課 和蔡沅達的 爸爸媽媽,請你看見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生百視達》Netflix影評|此劇還是跟百事達一樣被人遺忘 ...也說明:Netflix與百視達的世紀競爭我想是現代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百視達原本在90年代叱吒風雲,獨佔整個出租影片的市場,在全盛時期全美有高達7000多家分店,甚至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圓神所出版 。

最後網站錯過了收購Netflix,享受末日時光的百視達則補充:其中一名顧客,曾因遲還了「阿波羅13 號」的影帶,遭百視達罰款40 美元(約310 港元)。這名顧客叫 Reed Hastings,在兩年之後,他創辦了另一間影片租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百 視 達還有 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升級孩子的語言力:光光老師╳美希老師的40堂語言發展課

為了解決百 視 達還有 嗎的問題,作者光光老師(廖笙光),美希老師(葉美希) 這樣論述:

  語言力,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40種孩子聽說讀的疑難雜症,這本一次解決!   兒童發展專家 光光老師 ╳  語言治療名師 美希老師   強強聯手,協助師長全面認識語言力,   從生理發展了解問題癥結,從遊戲中引導孩子升級與成長。     ●吃奶嘴會不會影響寶寶學說話?   ●孩子有點大舌頭怎麼辦?   ●該不該從小學雙語?   ●孩子說話有點白目不是情緒問題?   帶你從生理發展了解孩子的問題癥結,從遊戲中訓練語言力!   語言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至關重大,這方面如果遇到障礙,孩子未來在課業或各方面的學習力會受影響,人際互動方面也容易遭遇挫折。   本書根據年齡階

段分成四個部分,將每個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做詳細說明,期待讓爸媽理解每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具備哪些語言能力,各篇也設計了親子活動協助家長帶著孩子練習,更能有效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力。 誠摯推薦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邱怡婷|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助理教授   陳姸伶(OT莉莉)|職能治療師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黃國祐|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系主任   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   賴秋江|高雄市新上國小教師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蠟筆哥哥|兒童遊戲與繪本設計師、好享聽故事創辦人     在幼教現場多年,語言的部分一直是不同階段家長們的

困擾,……沒想到在這本書中全部找到了答案!──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升級孩子的語言力》就像那本初步指引方向的工具書一樣,……它跳出紙上談兵,為讀者提供那些容易在生活中施行的訓練策略與活動。──邱怡婷|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助理教授     融合了職能治療與語言治療的角度,深入淺出的將孩子的語言發展里程分成四大階段……,並且附上三個實用可行的練習遊戲。──陳姸伶(OT莉莉)|職能治療師     先理解問題的根源,再一步一步運用有趣的親子活動來解決孩子語言中的疑難雜症,就能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語言力、情緒力、發展力,都越來越順利!──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本

書透過直白如口說般的文字,分述語言發展期程的各階段任務以及常遇到的語言卡關情境,……家有學語兒的父母應該很有畫面。──黃國祐|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系主任     《升級孩子的語言力》這本書,完全打中我們的心,非常詳細的將學習語言的階段區分開來,也把這個時期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語言的重點都整理出來。──詹宇夫妻|正向教養Youtuber           慶幸二位專家聯手,從發現卡關問題、對號入座解決、遊戲訓練強化到按表檢測改善,讓每一位大人都能聆聽孩子的問題,醍醐灌頂!──賴秋江|高雄市新上國小教師     欣喜這本書的上市,讓家長們能理解全語言發展的重要性,……讓親子間藉由有趣的活

動促進親子間的連結與美好關係。──謝玉蓮|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你會越看越發現,語言竟然比我們想的還要重要,它不只關乎如何表達得好、如何學習,還影響到社交關係與情緒表達。──蠟筆哥哥|兒童遊戲與繪本設計師、好享聽故事創辦人

百 視 達還有 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口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爸爸媽媽,請你看見我!

為了解決百 視 達還有 嗎的問題,作者蔡沅達 這樣論述:

  ★19幅來自內心深處的畫作,傳遞無法言說的思緒……   這是一個18歲孩子的成長故事,千瘡百孔的生命歷程,卻也傳達著對生命最大的鼓勵,   「你看到悲傷。何不從悲傷轉身?」¬──蔡沅達Taro   「我只是一個來自任何地方的普通人,沒有什麼新鮮,不是來炫耀什麼的……只是在這裡告訴你──要活著,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   因父母離異,作者蔡沅達變得不太愛說話,精神甚至出現解離狀態。   然而透過畫作,他表達出許多孩子的心境:無法對大人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在大人面前,無法如實展現自己的真正潛能……這些無法言說的想法與真實穿越的成長歷程。   本書從疼痛的經驗出發,連結到希望與創造力,

將心中的痛轉化為愛,流動到每位讀者的心中,希冀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那扇門,並擁有旋開門把手的勇氣,敞開那一扇又一扇等待著你的門。 作者簡介 蔡沅達Taro Chua   2003年10月4日新加坡出生。小學時,就喜歡自己畫畫。偶然,一次媽媽與阿姨們的小爭執中,發現在一旁觀察的沅達,竟能透過畫圖表達那些無法用言語說出來的感受;其後,在Dr. Chen的引導和鼓勵下,開始透過繪畫展開心靈探索之旅。   這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創作集結,收錄沅達近兩三年生命蛻變的軌跡。他很開心自己的故事能幫助許多人,甚至許願說:「30歲前,還要持續推出五本創作冊!」 相關資訊 蘇

馬利體編輯團隊   蘇馬利體國際事業集團本著核心教育及助人的理念,藉由主軸《賽斯思想哲學觀之演繹與運用》輔以《企業管理基礎概念》融合兼具,協助每個人因著自我探索與整合,導向價值衝動實現與完成。多年來,我們將海內外教育課程廣推與推廣的成果,不斷體現於學員每個階段身心靈的學習成長與蛻變。希冀藉由出版發行,更擴展教育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精神理念。 新加坡家油站   蘇馬利體國際事業集團海外推廣的第一個據點。開設有講座、工作坊、師資班和冥想等多元課程,同時提供諮詢輔導與身心靈整合服務,藉由《賽斯思想哲學觀之演繹與運用》的學習,多面向導入企業發展與每一天的日常,協助每個人重拾自己的力量並擁有豐盛富

足的人生。   Chapter 1 序言與專訪 FOREWORD & INTERVIEW 01. Dr.Chen 的話——陳總顧問 Foreword by Dr.Chen – Consultant Chen 02.輔導與心理治療師的話——郭素珍 Foreword by Counsellor & Psychotherapist – Vanessa Keh 03.媽媽的話——郭素珍 Foreword by Taro's Mother – Vanessa Keh 04.諮商心理師的話——呂仁捷 Foreword by Psychologist – Lu Renjie 05.專訪——陳心怡 Int

erview – Chen Hsinyi Chapter 2 畫作 ART EXPRESSION 系列一:感受 FEELING 01.痛 Pain 02.痛的框架 Frame of Pain 03.風的效應 Tripple Wind 04.意識的擴張 Expansion of Consciouness 05.存在 Existence 06.心碎 Heart Break 系列二:大洞 BIG HOLE 01.虛空 The Void 系列三:通道 PATH 01.門(屏障) Gates 02.深入 Deeper 03.開門 Opening 04.通道(路徑) The Path 系列四:悲傷之路

SADNESS PATH 01.眼睛 Eyes 02.敞開的門 The Door of Open 03.悲傷 Sadness 04.從不孤單 Never Alone 系列五:幸福之路 HAPPINESS PATH 01.童年 Childhood 02.諒解 Understanding 03.結論 Conclusion 04.笑一笑 Just Smile Chapter 3 後記 EPILOGUE 01.沅達小語 Taro Chua's Words 02.爸爸的祝福 Blessings from Taro's Dad   序   01.Dr. Chen的話 陳總顧問  

  回憶是一道又一道的門。總是有人說著小時候好多的記憶都忘了,彷彿那一段最為寶貴兒時成長的過程被關閉起來,它慢慢的如同關了一扇又一扇的窗,心門卻不知不覺隨著那道門、那扇窗也關閉了。     且讓時空回到2017年,那是在一個舉世聞名,小而精、而美的綠色城市新加坡,就像偶遇相見的機緣認識,蔡沅達是個15歲男孩,那是充滿著靦腆、純真、善良面容,眼睛大大的,卻布滿了血絲,講話時,有一種好理直氣壯樣貌。當一開口就說:「我好累哦!」突然間,讓我覺得更有一股累積好久且強大被壓抑的憤怒能量無法釋放出來。這個孩子怎麼了?怎麼會!有這樣極大反差呢?     在過去20幾年從事許多青少年輔導工作

的經驗,在他的背後一定經歷很多不容易的事件發生,或者是一種故事的延伸。蔡沅達3歲時爸媽就因著性格不合而離異,媽媽個性是剛硬强勢女人,爸爸相當有感性平和男人。孩子啊!那心中的第一道門也就關起來了,就像把自己關進去一層又一層暗黑無比的象牙塔內,禁錮著這麼靦腆、純真、純善、純美的孩子靈魂啊!     時間快速拉回2021年的現在時刻,我正注視看著沅達這本畫作冊初稿。沅達是獨子,沒有其他兄弟姐妹,爸媽離異後,與爸爸同住一起,所幸媽媽仍有一直陪伴著。無論如何?大人感情世界到底是怎樣呢?怎麼可以這樣呢?那我呢?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日子卻以十分漫長且很慢地圍繞著這孩子。想到學校讀書

,卻遇到了人際關係的阻礙及衝突,「我再次壓抑制憤怒不已的自己」「沒有人可以再霸凌我」,網路世界是可以幫助我重建這個世界的。彷彿新的概念、認知、觀點一個個被點燃了。2017年終於為自己打開第一扇門了。     「陳主任」「陳老師」「Dr. Chen」哈哈哈!其實與大家分享,至今沅達從未這樣在我面前稱呼過,但孩子卻十分清楚知道我是誰哦!「內心藏著5個不一樣的他」是孩子不經意具體透露出來的,他想著應該要好好面對及整合自己的時刻到了,尤其孩子總是怒目口頭禪說著:「媽媽很笨!」原來這一切都是愛的保護!從小恐懼自己被霸凌,更害怕媽媽被欺負啊!外面環境的陌生人也不安全呀!     不知覺與這

畫作冊名稱《媽媽!請妳看見我!》有了更深度的意識連接,它帶入到「當我20歲,爸媽就沒事了」。孩子正一直在蛻變整合著自己呢,就像毛毛蟲準備破繭而出,轉化為彩蝶啊!那是孩子給自己最強大的期許及未來希望啊!「20歲的我!我長大成熟了!我可以開始展翅飛翔!爸媽你們不須要再為我擔心著了!」     再專注看著沅達所創作19幅畫作,這是在2019年因著「家油站」開幕誌慶,孩子很貼心的念頭觸機畫了幾幅做為贊助義賣所延續擴展而來的。以下概分為五大系列,有「系列一:感受」「系列二:大洞」「系列三:通道」「系列四:悲傷之路」「系列五:幸福之路」,尤其是每一系列裡更蘊藏著此畫作者對自屬生命無盡的感受及深刻體

認。     例如:1感受:是傾聽自己的聲音;2大洞:是向內遇見黑暗與恐懼;3通道:是心靈通道,生命的拐點;4悲傷之路:是穿越幽暗重新聚足力量;5幸福之路:是連接無限可能。到底沅達畫作者究竟欲想藉由此19幅作品,帶領我們大人進入怎樣的世界,那麼,就讓大家好好的以輕鬆愉悅的態度進入孩子內心世界探索而知。     最後!我以大人的身分及角色,再次分享:孩子一直都是我們最棒的生命禮物,他們就像一面清澈明亮的鏡子照耀著,期盼讓大人們也能從中窺見些什麼?     就在此時此刻傳來內在訊息,我想告訴孩子啊!「親愛的沅達,你是最棒的!」   2021.08.09 筆於臺灣立秋

時分   02. 輔導與心理治療師的話 郭素珍     「聆聽……聆聽……聆聽孩子的『心聲』……敞開那一扇又一扇為你等待的門……」     真心感謝陳志成總顧問的引導,並且允許身為母親和心理輔導治療師的我,一起全程參與此畫冊的製作過程。這段歷程帶領我潛入了一段深入的潛意識海洋探索之旅。     很難想像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從2017 年的我未曾接受任何醫療,乳房硬塊的自我療癒,沅達畫冊創作及身心狀態的自我整合過程,陳總顧問看似個別性引導,但卻能啟動整個家庭(其實是兩個家族)的核心心靈動力,這是心理學,甚至輔導或心理治療所不會,或很難達到的一種相對性心靈動力,一次又

一次讓我親身體驗也見證了他的輔導陪伴,實在是奇蹟般的超越傳統心理學,竟是如此的究竟!      我心中想給天下所有的父母一個最為基本的提問:「到底是孩子怎麼了?」還是根本是「我們大人到底怎麼了?」此畫冊的作者蔡沅達表達出許多孩子的心境:內心有最想跟大人說,卻說不出口的話;無法對大人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甚至想法;在大人面前,無法如實展現自己的真正潛能;看見大人赤裸裸的真相,卻又貼心的選擇讓自己「笨」的方式來默默等待,等待有一天大人的陪伴這些「不說的」或「說不出口的」真的是說不出口嗎?恰恰相反,那是份給予父母最單純無私的愛呀!說穿了,是顧忌父母內心的感受啊!      最為核心的

是沅達媽媽「聽見」孩子了,願意臣服,忠實且誠正的覺察與觀照、面對自己,慢下來陪伴彼此學習,一起從扭曲混亂裡走出去。18 歲的沅達真的是個智者。他的靈視世界觀竟是如此宏觀、通透大人的世界,就好像我在為他做訪談的翻譯時,他卻像是在看戲的觀察者,等著看看大人如何採訪他,而不是他被觀察,乖乖的等著接受採訪。     這畫冊呈現了沅達對於生命的存在感、主觀感受表達的勇氣和力道,是一般孩子很難做到的,對比於大人的內心世界反卻是充滿恐懼、狹隘和保守。     此畫冊想傳遞給所有讀者「希望」和「聆聽孩子(的心聲)」,允許彼此以「主觀感受表達」來建立「溝通的橋梁」。     此畫冊的每一

幅畫都是沅達真實穿越的成長歷程,傳達著最大的鼓勵和生命的無限可能。我深深的祝福每一位讀者:在你們耐心閱讀的同時,也能從中找到屬於每一個人內心的那扇門。這本畫冊就是旋開你心中「門把手」的勇氣——讓你能敞開那一扇又一扇為你等待的門。   03.媽媽的話 郭素珍     郭素珍Vanessa Keh    BABM(Hons)    Counsellor & Psychotherapist(APACS)    工商管理學士( 榮譽)    輔導與心理治療師( 新加坡心理治療師和輔導員協會)      簡歷:    一位擁有工商管理(榮譽)學位和社會心理學與

輔導學文憑的企業家,也是作者蔡沅達的母親。   目前攻讀輔導與心理治療師的碩士學位。     她支持企業精神、熱愛自然、旅行、娛樂和閱讀。希望透過學習,激發出每個人的潛能與力量,以愛和完成自我價值來創造自己的實相。     「你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心),照亮著我前行,看見生存的意義……我有個 『我們』……」     相信每一位母親都很想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想知道到底該如何懂得孩子要的是什麼?想知道到底如何讓孩子知道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他好。我也是這樣「住進」了一套又一套的外衣(身分), 被這些許多的期待、壓力、面子、愧疚和無助框架、綁架了自己。     2017

年,Dr.Chen 送了我一句「為母則強」。經由此話的力量和其無比耐心、細膩的引導陪伴下,2019 年,啟動了整個畫冊創作歷程迄今。身為母親的我參與了整個過程,從第一次的畫展開始,的確很不容易。無數次的心酸、心疼、淚水,因而大哭著……需要相當深的忠實且誠正的自我面對。這樣的「不容易」不單單只是面對自己最黑暗的一面而已,也包含需要內在的勇氣面對「看見孩子心理的傷疤」,如同沅達透由系列五的《諒解》作品告訴了我:「媽媽,請妳把心中的那把鎖打開,面對妳自己,才能看見我呀!」     在此,感謝我的孩子沅達,你沒有放棄我,讓我上了非常珍貴的一堂課!學會懂得如何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也讓我面對了過

去身為你的爸爸的妻子,懂得如何真正成為人妻。是你讓我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讓我也能夠成為真實的自己。你是如此深愛著我和爸爸,你的貼心讓我好感動、好感動……沅達,你是媽媽的驕傲!我也要謝謝沅達的爸爸,辛苦你了!      此畫冊更同時啟動了我的原生家庭心靈動力,轉化了沅達的外婆,放下了對孩子所有的擔心,回到了信任,因為孩子長大了。相對的,沅達的外婆、我的媽媽,也面對了她的過去,給予現在的我們更多關懷和溫暖的愛。     我也要感謝所有參與此畫冊出版的團隊(蘇馬利體集團)和我們全家人的老師、導師——陳志成總顧問耐心細心的引導。     我想對孩子沅達說:「你就像那夜空中最閃

亮的一顆星,是你的光,照亮了,也推動了我重拾前進的力量、看見生命最可貴的存在意義……是你,讓我有個『我們』……」 05. 專訪陳心怡  陳心怡臺大政治系東吳政研所碩士資深媒體人、紀錄片導演,現為視界新聞網總編輯 序幕  蔡沅達,2021 年滿18 歲,和時下年輕人並無二致,喜歡動漫、電玩、計算機科學,思考跳耀,表達真誠,毫不造作。談到內心深處時,整個人投入表達的力道是竭盡所能地讓你知道並理解他所有的想法。 多年前,他曾被精神科醫生診斷為社交隔離症狀,也就是一種比較傾向脫離現實感的情形。這標籤一貼上去,被心靈大地震撞擊的不只是沅達,還有母親郭素珍、父親蔡俊鵬;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沅達無心的隨手畫

,被大人看見了。畫畫,其實早已默默的在沅達的生命中陪伴他度過無數的無聊、無力、憤怒,甚至是痛不欲生的迷惘童年,只是忙碌的大人從不知道他的祕密世界。童年的他,對於生命已經有了很大的問號。人,究竟為何而活? 在沅達口中的「Dr. Chen」——陳志成老師的鼓勵下,他把內心世界一幅一幅畫了下來。他一路用自己的生命探尋答案,身痛、心痛,午夜夢迴不知經歷千百次瀕臨滅頂的痛,這孩子究竟想要吶喊些什麼?想要告訴大人什麼? 這次採訪不是項容易的任務。語言使用是其一,沅達的思維邏輯往往是多方平行,若追不上,就很難理解他的心;其次,聰明的他,常常會用一種看戲的心,想看看大人如我,究竟要如何與他對話。為了能夠更貼近

他的內心,我們採訪了三次,兩次是在午夜時分。夜深,總容易有更多的真實的聲音冒出來呈現內在的自己。 part 1:6/25( 五) 17:30 2 小時  事後回看第一次採訪,才明白這只是個暖身與開場,雖然採訪時間延續了兩個小時之久,但多半是在熟悉沅達的特質與表達方式。沅達善用英語表達,必須仰賴素珍翻譯,因此在採訪過程中,「母親」的參與是一種特別的橋梁。素珍原汁原味翻譯沅達所說以及我的提問,不帶任何母親的色彩做為濾鏡,沒讓翻譯加上母親的調料而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