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美術作品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池上賴雪寫的 池上賴雪作品集 和(美)蘇姍·羅納德的 希特勒的藝術大盜: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納粹和歐洲珍寶大劫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歐豪年美術中心作品集- 人氣推薦- 2021年12月 - 露天拍賣也說明:共有8個搜尋結果- 露天拍賣從價格、銷量、評價綜合考量,為您精選和歐豪年美術中心作品集相關的商品.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湖南美術 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陳惠芬所指導 賴胤曄的 政治框架中的《美術》雜誌(1949-1956) (2015),提出美術作品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術》雜誌、改造、宣傳、美術、社會主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洪上翔所指導 林佳錚的 以酷兒精神再閱讀台灣當代藝術表現─從女性藝術發展開始 (2012),提出因為有 酷兒、陰性書寫、性別操演、女性主義藝術、女性主義、女性藝術、敢曝、台灣當代藝術、酷兒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術作品集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0年度【個人申請】作品集和術科聯合測驗-暑期先修課程則補充:藝心畫室全國最用心,高品質的類一對一教學模式,設有國小到研究所各階段美術、設計專業升學班,國內外繪畫比賽及創作引導,各年齡層興趣培養教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術作品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池上賴雪作品集

為了解決美術作品集的問題,作者(日)池上賴雪 這樣論述:

本書為日本知名繪本插畫師池上賴雪(イケガミヨリユキ IKEGAMI YORIYUKI)的個人美術作品集,收錄作者2018至2020年間所繪的逾百幅畫作,以“奇跡般的日常”為切入點,創作了一個近似於烏托邦的幻想童話世界。 池上賴雪(イケガミヨリユキ IKEGAMI YORIYUKI)日本知名畫家、繪本插畫師,作品曾入選2019年博洛尼亞兒童繪本插畫展。出版作品集《花瓣(PETALS)》。所繪作品風格鮮明,色彩絢麗明豔,帶給讀者一種溫暖又親切的閱讀體驗。

美術作品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2021 雷蒙推出了中文世界裡最完整的 Notion 線上課程:
https://hahow.in/cr/notion-hahow

這次野孩子增產報國系列要推薦給大家的雲端生產力工具是👉🏻Notion
一款網路上大力推薦的專案工作平台
他最大的優點就是隨心所欲的排版功能
而且應用方法非常多樣
可以是
1️⃣整理資料的工具
2️⃣代辦事項的列表
3️⃣團隊任務分配的平台
等等等

網路上已經有很多雲端工具大師寫好介紹文了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Google搜尋研究
因為功能多樣
所以影子生們都還沒來得及摸透
今天以最簡單的『資料整理與呈現』功能做介紹
用最簡單的方法製作自己的小網頁!

『資料整理與呈現』功能應用:
個人介紹網站
美術作品集
學校活動資訊頁
課程講義(雷蒙最近的講義都是Notion做的,環保又不會弄丟)

歡迎還沒使用過的同學們一起來試試看
用超簡單方法製作個人小網站

👁想看更多?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yuiraymond
https://www.instagram.com/yuiraymond/

政治框架中的《美術》雜誌(1949-1956)

為了解決美術作品集的問題,作者賴胤曄 這樣論述:

文藝創作可謂時代之縮影,象徵著某個特殊時期的歷史現象。1950年代中國的時代特徵為「改造」。配合著中共政策以及宣傳的需要,當時的藝術發展大體呈現藝術的自我改造,以及透過藝術改造觀眾兩大方向。本文將1950年代的美術作為社會環境、文化現象與思想觀念的產物,透過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發展,及其機關雜誌:《美術》內容中的相關論述與刊登之創作,探討美術界的知識份子身處於這個變動的時代,如何改造、適應的過程。《美術》雜誌的內容聯繫官方立場,進行對理論的探索及具體的實踐。在理論探索方面,《美術》雜誌大約呈現延安時期的文藝創作理念的延續、蘇聯社會主義藝術的借鑑,以及雜誌主編王朝聞對新時期美術創作原則的理解三大主

軸;在創作實踐方面,1949年至1956年的《美術》雜誌則以版畫、國畫和年畫的討論最為豐富,並因為美術家的思想、立場及創作方式等差異而引發許多爭論。整體而言,中國美術界在1949年至1956年期間,針對美術創作所展開的爭論,體現了建國初期中共對美術家社會主義藝術改造以及美術家自我改造的雙重過程,並在最終呈現藝術為政治之附庸的黯淡結局。藉由此一時期美術界知識份子對於藝術理論、作品的探討,可知當時中國人民的思想、立場並非毫無變化,而是有著思想上的困惑與掙扎;中共對藝術方面的改造,則重新形塑了人民對世界的認知,對日後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希特勒的藝術大盜: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納粹和歐洲珍寶大劫掠

為了解決美術作品集的問題,作者(美)蘇姍·羅納德 這樣論述:

“古利特事件”是現代藝術史上*為驚人的珍寶劫掠事件之一。 2013年11月,德國《焦點》雜誌刊發了一篇深度報導,一夜之間,80歲的德國老人科爾內留斯?古利特成為全球媒體熱追的超級明星。文章稱,2012年2月28日,人們在科爾內留斯將近100平方米的公寓中,搜出了1407件藝術品,估值13.5億美元。此前,這些珍寶一直沉睡在無人問津的公寓裡,陪著他度過了幾十年幽暗、隱秘的生活。而這一切的造就者就是科爾內留斯的父親—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   《希特勒的藝術大盜》為我們揭曉了一段歷史傳奇,主角是德國藝術世家古利特家族的三代人。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卻比小說還要離奇。作為希特勒的“官方藝術經紀人”,

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在歐洲四處劫掠珍寶,同時還以“拯救現代藝術”的名義將這些珍寶收入囊中,在顛沛流離的戰爭陰雲下,他趁火打劫,終于成了第三帝國收藏*為豐富的“藝術大盜”…… 蘇珊·羅奈爾得查閱了大量的檔案、信件、日記等一手資料而寫就本書,這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納粹興亡史,更是一部現代藝術發展史。   蘇珊·羅奈爾得(Susan Ronald):英美作家,出生在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歐洲度過。整個職業生涯都圍繞著歷史—無論是修復歷史建築,還是撰寫歷史人物傳記或電影劇本。 其他主要著作: 《異教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與宗教戰爭》(Heretic Queen

: Queen Elizabeth I and the Wars of Religion) 《海盜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海盜冒險家及帝國黎明》(The Pirate Queen: Queen Elizabeth I , Her Pirate Adventurers and the Dawn of Empire) 《桑西血鑽:一部有關權力、貪欲以及飽受詛咒的寶石歷史》(The Sancy Blood Diamond: Power, Greed, and the Cursed History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Gems) 《法國:歐洲十字路口》(F

rance: The Crossroads of Europe) 《莎士比亞的女兒》(Shakespeare’s Daughter)   對我來說,古利特家族的故事始於1998年一個大雪紛飛、寒氣刺骨的冬日,這種天氣會從10月下旬到來年4月一直禍害著歐洲。當時,我是一名投資銀行家,幾乎完全專注於恢復歷史建築和景觀並將其改作其他用途。據我所知,在擁有許可證門檻的“銀行界”,我是惟一一個開展這種業務的獨立工作者,這使我在一些人眼裡成了罕見的“黃金獨角獸”(在另一些人眼裡則成了俗話中的“飛龍”),並且使我獲得了一種二流“搖滾明星”的地位。我意識到自己可以看到並瞭解大多數人永遠也看

不到的事物和場所。但是,我還是變得乖戾起來了,同時也急需某種改變。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將成為我職業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天。   那只是一次前往蘇黎世(Zurich)的普通日間旅行,和我過去幾年內做過的數十次日間旅行沒有什麼不同。由於我們公司的股東之一是一家瑞士機構,因此在尋找真誠投資者的過程中,我經常在蘇黎世、日內瓦(Geneva)和洛桑(Lausanne)落腳。大雪虎視眈眈。我希望在暴風雪到來之前見到我的潛在投資者和他的銀行經理,並且迅速拿到可以證明他有能力在我負責的項目上投資幾百萬的證據。   我的目的地是班霍夫街——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街區之一,也是許多世界頂級銀行的起源地。更重要的

是,這些銀行的客戶包括全世界的有錢人。瑞士的銀行保密法將超級富豪和極度聲名狼藉之輩都吸引到了這裡——尤其是在當時。如今,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了。 ∽ 我和那位潛在投資者及其個人銀行經理的會面進展得很順利。作為當天的最後一個環節,我需要前往銀行的保險庫對股份證書、存款單、珠寶和藝術品進行驗證。我是一個挑剔的生意人。 對於從未見過瑞士銀行保險庫的讀者來說,那裡有一些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特點。這種巨大的保險庫擁有一排排擁擠的、帶有編號的滑動儲物牆,每面牆上懸掛著幾十件上好的藝術品。當儲物牆關上時,這些藝術品可以擋住窺探的視線。我們走在寬敞的中間過道上,兩邊是緊閉的儲物牆。我想每面牆大概都是一隻潘朵拉盒子

。有些保險庫類似於寂靜的小城市,有些保險庫類似于昔日的藏寶閣。大一些的保險庫並不像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個樣子。它們也不像阿拉丁(Aladdin)的洞穴,儘管它們藏著同樣豐富的財寶,也承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足以和謝赫拉莎德(Scheherazade)講的故事相媲美。   眼前這座保險庫就屬於“寂靜小城市”的類型,惟一可以聽到的聲音來自於銀行經理腳後跟與石地板的碰撞——就連這種聲音也在隔音設備的作用下減弱了許多。我不禁想到,銀行關門的時候,這裡就是謀殺的好地方——如果把屍體塞到兩排滑動牆壁之間,只有當屍體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後腐爛發出惡臭時,它才會被人發現……當然,除非某個倒楣的藝術品主人想

來到自己那個藏著屍體的珍貴寶庫裡看一看。 當我們往前走的時侯,我注意到有一面儲物牆稍微開了一條縫。我覺得我看到了一幅19世紀風景畫的邊緣以及標在畫框下面的字“RLITT”。Rlitt古利特(Gurlitt)?這是19世紀風景畫家路易士·古利特(LouisGurlitt)的一幅油畫嗎?我無意中把這句話大聲說了出來。銀行經理突然轉過身,將牆壁推嚴,並且對我怒目而視。“不。他是20世紀的納粹藝術品經紀人。”他怒氣衝衝。 我從來不是一個優秀的撲克玩家。我驚呆了,還拙劣地掩飾著自己的表情。經理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犯下的錯誤,試圖通過咆哮來彌補。我不應該窺探私人財產。這違反了瑞士法律。我是在一位元重要客戶

(指那位元投資者)的要求下被帶進保險庫的,還是一家備受尊重的機構的代表。我向他道歉,但我們兩個人都知道錯已鑄成。儘管如此,我們繼續在明顯緊張的氣氛中查看了那位潛在投資者的資產。 雖然我恢復了職業尊嚴,但我本能地意識到,這件事背後隱藏著更多的故事。我從未聽說過名字以“RLITT”結尾的20世紀納粹藝術經紀人。他當然不可能是風景畫家路易士·古利特。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路易士·古利特並沒有活到20世紀,但我也不確定這一點。我那惡魔般的父親強迫我放棄了許多事情,包括我對藝術史的研究。他認為所有藝術家都是“怪胎”——至少,當我被一所大學的本科美術專業有條件錄取時,他就是這樣說的。他還燒掉了我的美術作品集

。不過,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了——發生在另一個國家。 當我們離開保險庫時,我開始回憶其他類似的經歷。一次日內瓦保險庫之旅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個潛在投資者洋洋得意地講述自己將埃及猶太人的藝術品和史前古器物保存起來的過程。那些猶太人擔心當隆美爾(Rommel)的德意志非洲軍團(Africacorps)侵佔埃及後他們會被殺掉。我愚蠢地問道,既然隆美爾失敗了,為什麼這些藝術品會在這裡呢?他沒有回答,只是露出了斯芬克斯一般的微笑。所以,這就是藝術品強盜的樣子了…… ∽ 吃午飯時,銀行經理再次做出了過火的舉動,他不停地勸我喝葡萄酒。我拒絕了。我可以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他覺得我是一個“正在戒酒的酒鬼”。不

過,我為什麼要讓他打消這個錯誤的想法呢?我習慣了銀行家對我的輕視。不管怎樣,他還是採取了既定策略,為他在保險庫裡的失態道歉,還一杯接一杯地為自己倒酒。他永遠不應該像那樣把怒火撒到我身上,他說。畢竟,儲物牆沒有關嚴並不是我的錯。顯然,潛在投資者已經對他進行了極為嚴厲的斥責。銀行經理的諂媚變得令人難以承受,我不禁為他感到難過。那樣的失禮對於瑞士銀行經理來說並不常見。 所以,我玩起了惡作劇,對他那突然改變的心情和緊張不安的飲酒狀態加以利用。我裝出一個自己最單純的聲音,拋出了一個試探性問題,問他是否存在一個叫古利特的20世紀藝術經紀人。當然有!銀行經理叫道。他不是普通的藝術經紀人——他是希特勒的藝術

經紀人。他的名字叫做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 ∽ 那一年,仿佛要和古利特的故事永遠捆綁在一起,我意外地繼承了兩件來自納粹時代的被盜藝術品,並且立即將它們交給了倫敦藝術品丟失登記處(ArtLossRegister),以便找到合法的主人後歸還。由於這些油畫來自匈牙利,因此我以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Council)志願工作者的身份去了兩次匈牙利,會見匈牙利的文化部長。這位部長告訴我,匈牙利沒有被盜藝術品。我表示贊同。匈牙利所有被盜藝術品都被轉移到了其他地區。他並沒有被我逗笑。   在過去14年裡,我一直在不依靠藝術品丟失登記處的情況下為我所繼承的那些油畫尋找真正的繼承人——目前仍未成功。我曾向耶

路撒冷亞德瓦希姆(YadVashem)大屠殺紀念館尋求幫助。在這段時間裡,我繼承了第三件盜竊而來的匈牙利油畫。我對自己的調查能力引以為傲,但在尋找繼承人的事上卻茫然失措。其實就連最優秀的專家都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就這樣,我和這些事物產生了聯繫:一個著名家族不可思議而又難以說清的故事(儘管經過了媒體的大量報導)、他們所生活的時代以及當時道德羅盤的嚴重失靈。科爾內留斯·古利特在去世之前聽說了這本書,他很高興有人能夠花時間寫出這個完整的故事,將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在歷史學中,背景就是一切。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出生在德國發展過程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時期。   為了更好地理解納粹主義在歐洲文化發祥地中的興起

以及古利特作為“希特勒的藝術經紀人”的角色演變,我對兩者的起源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本書考察了古利特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筆墨著力於希爾德布蘭德——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上階級男孩,來自那個時代的一個著名家族。古特利家族鍾情的德國表現主義和先鋒主義不僅僅是藝術。對這些作品的收集意味著投身於一種新的文化理想,這種理想常常會成為一種“精神麻醉品”,一種對新的即物主義[1](或新客觀主義)的信奉,並且常常伴隨著“政治表現主義”(漢娜·阿倫特(HannahArendt)語)。它產生了一種新的世界觀,使古利特家族和其他人能夠應對德國不斷變化的國際地位。它是貫穿這本書的黃金主線,潛藏在“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成為偷竊生命

的殘酷藝術大盜”這個問題背後。 ∽ 我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到,出於某種原因認為在納粹時代掠奪藝術品屬於輕罪的想法顯而易見是錯誤的。每件藝術品的背後隱藏著至少一個人的悲劇和死亡。藝術是要將不同背景的人聯合起來,形成一種超越國界的共同文化遺產。它具有文學、音樂、美術、電影等許多表現形式。它把我們的靈魂連在一起。在第三帝國罪惡政權的統治下,從博物館、個人、圖書館和檔案館那裡大規模掠奪藝術品的活動受到了高度重視,而且組織有序。   許多猶太人、基督教徒、無神論者和政治對手由於他們的收藏而失去了生命。僥倖活下來的人再也沒有收回他們曾擁有的大量財產——包括藝術品、不動產、股票、珠寶、現金和黃金——這催生出了新

的法律、拍賣行的歸還部門以及整個保險行業。一些非法獲得的藝術品目前藏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也許就在你的家鄉或者你所生活的地方。許多藝術品被藏在蘇黎世班霍夫街以及瑞士其他地區的地下。那些找回一些祖產和財富的人收到了深深的創傷,心存恐懼,還對於自己能倖存下來感到內疚。少數人回到了德國,一些人回到了法國。他們常常將這種內疚和羞愧傳給了下一代。藝術掠奪使這些家庭失去了他們與個人歷史的重要聯繫:比畫作本身價值還要珍貴的回憶——常常是失主最後一次見到在世親人的畫面。   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是這個罪惡的國家機器中一個重要的齒輪。他將犯罪的規模降低到了我們大多數人可以理解的程度。作為希特勒的藝術大盜,他偷

走了受害者的生命,也偷走了自己妻小的生活。他的罪行和其他成千上萬人的罪行都沒有受到懲罰,因為人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只對下達命令者的反人類罪進行審判。在德國,沒有人因為涉及藝術品掠奪而受到審判。大多數納粹支援的博物館館長依然如故。古利特對於來路不正的藝術品的無盡熱情和秘密囤積是他真正的罪行——他在收藏這些藝術品時並沒有感到自責。   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發表過的最令人心寒的真實言論之一是“100個人的死亡是一場災難,100萬人的死亡是一個統計數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你認識到發生在古利特這一代人身上的災難以及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經手的成千上萬件藝術品背後的生命代價。如果德國

當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到了不同的對待,也許我們現在還要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波之中。  

以酷兒精神再閱讀台灣當代藝術表現─從女性藝術發展開始

為了解決美術作品集的問題,作者林佳錚 這樣論述:

1、本論文企圖以台灣最初具「性別意識」的女性藝術為出發點,以對「性」相關元素具開放包容心胸的酷兒精神,探討台灣當代藝術表現,故分成兩部分討論之。2、前半部聚焦於1990至2010年間,台灣女性藝術家自解嚴後,承繼八○年代婦女運動的精神,在臺灣當代特殊時空背景中,發展台灣自身有別於西方的「女性藝術」,從最初針對父權體制壓迫的反動,到開展身體自主、陰性書寫、結合跨領域等多元路線;九○年代末以後,新世代女性藝術家崛起,而九○年代活躍的女性藝術家,所關懷的創作主題亦有所改變。3、後半部則先闡明父權體制與異性戀體制,再解釋何謂酷兒、酷兒理論及敢曝,並以酷兒(queer)精神重新審視女性藝術,援引酷兒論

述(queer theory)專家,茱蒂‧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性別操演」,重新挖掘、詮釋當代藝術中具酷兒意識之作品。4、藉由酷兒之靠近但又不斷跳脫的態度,釐清台灣自以性別角度創作、評論作品後的策略、僵局與突破,並以此再閱讀台灣當代藝術,發現蘊含酷兒精神的藝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