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魔王分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舒伯特魔王分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eggyWoodford寫的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和EdwardMacDowell的 聲音的故事:哥倫比亞大學經典音樂講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舒伯特《魔王》极简欣赏指南丨《西方音乐年》课程导赏 ...也說明:伴奏为您提供原版伴奏舒伯特《魔王》erlkonig 钢琴伴奏正谱音频F调,mp3最新版高品质伴奏下载,歌曲伴奏移调变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歌曲伴奏大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和紅桌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博)士班 蘇秀華所指導 林于暄的 卡爾.勒韋三首關於死亡的歌曲詮釋與分析 (2021),提出舒伯特魔王分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勒韋、死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廖嘉弘所指導 鄭育芝的 舒伯特D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小奏鳴曲D.384演奏詮釋 (2019),提出因為有 舒伯特、小提琴、小奏鳴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舒伯特魔王分析的解答。

最後網站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音乐结构分析則補充:[摘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开创了艺术歌曲发展的新纪元。《魔王》作为他重要的代表作品,有着较高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舒伯特魔王分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為了解決舒伯特魔王分析的問題,作者PeggyWoodford 這樣論述:

  浪漫派的先驅,後古典樂派代表人物-舒伯特!   一七九七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舒伯特只有九歲的時候,彈奏樂器的能力已比父親和兄長為高,還學會了彈風琴、聲樂及和聲,十一歲時進入維也納皇家神學院學習音樂。他在創作歌曲方面的能力極強,在他短短的31年生命中,總共譜出了約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藝術歌曲就有六百多首。世人所熟知的《紡織女葛麗卿》、《魔王》、《美麗的磨坊少女》、《流浪者的夜歌》、《冬之旅》等歌曲,皆是他所流傳下來的音樂傑作。除了旋律動人外,他為這些曲子所寫的鋼琴伴奏比他的鋼琴獨奏作品更令人感嘆與驚愕;因為在這些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再單純只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詮釋歌詞的效

果;聲樂、詩詞與鋼琴三者已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他把從詩詞中所得到的靈感,用音樂來描述,而成為一種風格。這種創新的作曲手法,影響了日後浪漫樂派作曲家在鋼琴曲(Character Pieces)方面的創作。   雖然舒伯特的鋼琴造諧頗深,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卻從不曾開過一場音樂會;不像莫札特、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等,不僅是出名的作曲家亦是演奏家。舒伯特一生皆在貧窮中度過,除了少數好友欣賞他的音樂之外,他的作品在當時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一般大眾對他幾乎一無所知。但今天他卻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後人筆下的舒伯特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天才,作者伍德福

特(Peggy Woodford)在本書中追溯舒伯特在世時的生活與交友情況,解析其音樂創作之發展,與維也納在1814年國會時期開始後,社會政治之風氣。籍著當時的文件記載,舒伯特的私人信件,以及親密友人的回憶,重現一代作曲大師生前的風貌。書中還收錄了舒伯特的手稿及生前出版的曲譜等珍貴史料。

卡爾.勒韋三首關於死亡的歌曲詮釋與分析

為了解決舒伯特魔王分析的問題,作者林于暄 這樣論述:

卡爾.勒韋(Carl Loew, 1796-1869)作為德國作曲家及演唱家,創作約400首歌曲,其中多為敘事曲形式,並藉由多樣的創作技法加強敘事曲的戲劇及團結性,在歷史悠久的敘事曲中增添更豐富的色彩。 勒韋自小時候便深受宗教陶冶,於成長過程中歷經多次戰役,且一生遊歷德國各區與世界各國,文本題材選用豐富;筆者根據勒韋不同時期之作品大致分為三大類:一、超自然及民間傳說 二、宗教主題 三、愛國與歷史人物,文中將從第一類主題中謫選出關於死亡的三首歌曲:《奧洛夫先生》(Herr Oluf, 1821)、《死亡之舞》(Der Todtentanz, 1835)、《死神與女死神》(Tod und

Tödin, 1844)進行詮釋與分析,並探討其生平與當時代興起的浪漫主義對於各國文學、藝術的影響。 此三首敘事曲皆選自三位不同詩人的文學作品,文中除針對音樂進行詮釋與分析外,同樣會對三位詩人: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約翰‧沃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阿道夫‧沙布施尼格(Adolf von Tschabuschnig, 1809-1877)進行介紹。

聲音的故事:哥倫比亞大學經典音樂講堂

為了解決舒伯特魔王分析的問題,作者EdwardMacDowell 這樣論述:

音樂,為什麼能傳達無法言喻的感受? 脫掉語言的習性,聽見純粹的樂音。     當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最初那幾個音符響起,你感受到了什麼?   是恐懼?懸疑?催促?還是墜落?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曾有那麼些時刻,   只有一小段旋律——不是語言、不是文字——   能熨貼著你的心,讓情緒釋放?     本書是美國知名作曲家麥克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擔任創系系主任時,所開設的進階課程。這是一本詩人音樂家的音樂講記,不僅縱談了音樂發展的歷史,也處處透露了作者獨有的音樂美學觀點。     學識淵博的他,一開始就挑戰了達爾文的想法——音樂真的是源

於「半人類祖先在求愛季節製造的聲音」嗎?作者屏棄這個觀點,採信古希臘哲人竇法德的理論,他認為音樂不只是用來求愛而已,而是為了要表達人類整體的情感範疇,像是恐懼與哀傷。他認為,音樂是比語言更複雜的表達方式,能夠傳達語言所無法傳遞的情感;而音樂背後所隱含的暗示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麥克杜威從古代音樂一路討論到十九世紀的華格納樂劇,探討音樂的組成元素與歷史發展。雖說是以西方音樂史為主,但也論及埃及、亞述、希伯來、希臘、羅馬等古代音樂與世界音樂(中國、印度、世界各地民謠),全方位地呈現了音樂的歷史與區域性發展。書中也充滿了他個人的獨到見解,甚至堪稱前衛的評論。他詳細地討論了鋼琴音樂與歌劇,

無論是從技術層面或歷史角度,都有鞭辟入裡的分析。   愛樂者若是能通盤掌握音樂史,學習分辨樂音與具備音樂知識,便可以奠定精實的基礎,讓聆樂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更能形成自己的鑑賞觀點,而非盲從於權威。對他而言,音樂最重要的元素,是難以分析的「樂思」與「創造性」。樂思是他評斷古今作曲家的重要依據。樂句的樂型、和聲與音色,雖然可以展現巨大的暗示力量,且現代作曲家在這方面的技巧出類拔萃,然而音樂中真正感動人心的魅力,或許是難以分析的。   麥克杜威除了是作曲家,也擁有一顆詩人的心。他認為,唯有真誠地聆聽,才能聽進音樂深處;唯有研讀音樂史,才能在欣賞音樂之餘,更加了解音樂美學上的意義與價值,進而

提升美學經驗。   書中樂譜示例附有QR Code,讓讀者可以即時聆聽。此外,本書特別邀請資深樂評人賴家鑫老師導讀,並且挑出六十首曲目配合閱讀聆聽,在樂曲名稱出現處以QR Code呈現,讓讀者更能體會作者要傳達的深意。另收錄《馬內塞古抄本》(Codex Manesse)幾幅中世紀德語詩歌珍稀彩圖。     專業審訂・導讀   賴家鑫| 資深樂評   推薦   吳家恆 |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古典音樂台 主持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創系主任麥克杜威認為一個音樂系學生應有的裝備:擁有純熟的技術,也要有歷史、美學的廣博涵養。雖然相隔百年,但是對於今天的音樂系學生或愛樂者來說,這仍是

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葉孟儒 |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博士   非常特別的一本以鋼琴家角度來寫音樂史,鋼琴家以他最重視的聲音為開頭,串連繽紛多彩的音樂將之帶入不同時期音樂史的連結,明確呈現不同樂派時期的精神與風格特色。     黃俊銘 |社會學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麥克杜威博學,倡議以人文及科學解讀音樂,尤其重視音樂形式與美學作為歷史,預示了現代化博雅教育的珍貴方向。對照當今的音樂與教育實況,意義重大。

舒伯特D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小奏鳴曲D.384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舒伯特魔王分析的問題,作者鄭育芝 這樣論述: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繼承古典樂派,揭開浪漫樂派的序幕,他在古典音樂的構圖中,增添繽紛的色彩。舒伯特一生創作了六百多首的藝術歌曲並且在藝術歌曲方面成就非凡,而有歌曲之王之稱;在器樂曲方面以室內樂見長,另外也有相當多著名的鋼琴及交響曲作品。在他的作品中,都是以抒情優美的旋律表現豐富的情感。本論文研究主題是舒伯特D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小奏鳴曲D.384,這雖然是一首小巧的樂曲,其中仍具有典型舒伯特的音樂特色,值得細細琢磨。筆者認為詮釋這首樂曲,有必要先完整地瞭解舒伯特及相關之音樂內涵,因此筆者將研究內容分為六個章節來論述,依序為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

與範圍;第二章舒伯特的生平與其作品特色;第三章舒伯特藝術歌曲及小提琴奏鳴曲衍伸探討;第四章依序分析三個樂章的樂曲結構;第五章依序詮釋三個樂章及相關技巧準備,第六章結語。透過以上研究及小提琴技巧訓練,期能精進演奏能力,並且在詮釋此樂曲時忠實呈現舒伯特的創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