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散文作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著名散文作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湯瑪士.德昆西寫的 一位英國鴉片吸食者的告白 和波文月刊社的 《波文》雜誌精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世界十大散文集世界著名散文作品最值得一读的散文精选也說明:1、培根人生论(散文集).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 · 2、蒙田随笔(散文集). 《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暖暖書屋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林淑貞所指導 林芳蘭的 品味人生──方梓《采采卷耳》析論 (2017),提出著名散文作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方梓、采采卷耳、蔬果、飲食文學、女性議題。

最後網站中国当代八大著名散文作家 - 内封重来网則補充:中国当代八大著名散文作家. by 近现代有名的散文家 at 2022-06-01 04:36:00.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著名散文作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位英國鴉片吸食者的告白

為了解決著名散文作家的問題,作者湯瑪士.德昆西 這樣論述:

第一本、也是最好的毒品文學作品   ◆杜斯妥也夫斯基 流放西伯利亞之時,帶著這本書。   ◆波特萊爾 翻譯此書並認為德昆西是全英格蘭最有創意的頭腦之一。   ◆波赫士 曾說:如果沒有德昆西,我是否還能存在?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鴉片幻覺和夢境的靈感來源。   ◆狄更斯 欣賞的所有作品中,特別喜愛德昆西。      「倘若服用鴉片是一種官能上的快感與享受,我也曾經沈溺其中……   這是有罪的嗎?即便有罪,我的告白也許能為鴉片吸食者帶來一些助益。」   ──德昆西   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散文作家德昆西,由於年少時經歷過流浪、忍饑受餓的日子,落下嚴重胃疾的病根,在疼痛侵襲之下,漸漸依賴鴉

片而上癮。二十八歲那一年,胃疾猛烈發作,在不堪折磨下,鴉片用量臻於頂點,每日需要服用八千滴或者七支酒杯的鴉片酊,相當驚人。   本書以真摯的筆法,向讀者坦誠他鴉片上癮的前後經歷,以及鴉片帶來的快樂和痛苦。他細膩描述使用鴉片產生的狂喜沉醉,以及夢境中的迷幻世界,有感官上的幸福愉悅、有心智上的寧靜平衡,也有戒除時難以忍受的恐怖折磨。   他的想像力非比尋常,有詩意的崇高,變幻無窮的魅力,以及壯觀的華麗,以微妙的力量來吸引並緊抓住讀者的心。他是不朽的文學夢想家,獨創出無與倫比的散文詩作品,如展翅翱翔,也是空靈的、神秘的、灼熱的、可怕的,甚至是難以分析的,令人驚嘆於他超人的表達能力。   德昆西

因此書聲名大噪,並打開了毒品文學的浪潮,比起後來威廉.布洛斯的《癮君子》、厄文.威爾許的《猜火車》,還要早了一百多年。他影響後世許多藝文人士,如愛倫坡、杜斯妥也夫斯基、波特萊爾、狄更斯、王爾德、歐威爾、希區考克與納布可夫等,皆是他的忠實擁護者。 書評或推薦語   ◆他是第一位、也是至今最好的毒品文學作家。──《衛報》(The Guardian)   ◆本書是十九世紀傳記文學作品的經典作之一,至今仍能感受其影響力。──《觀察家》(Observer)   ◆他的風格本質上是裝飾性的,並且有意識地追求思想和措辭上的崇高性。他勇於追求無限可能而毫不畏縮,冒著讓讀者頭暈目眩、困惑的危險,飛往時間

和空間的極限。他為了文字的音樂性,以敏銳的聽覺來構建屬於他的句子和段落。一個片段似乎是另一個片段的迴響,甚至聲音之間的距離感也都是巧妙地創作。他最優秀的段落,是佐以豐富的幻想、以更大範圍和隨意的組合而著稱,這些都是屬於詩歌特有的性質。──布里姆利.強森(Brimley Johnson,1867-1932,英國傳記作家、評論家和編輯)   ◆很少有英國作家可以論及如此廣泛不同的主題,在資訊和處理能力上都能勝任。也很少有人能表現出如此出色的邏輯能力。有時會有人想與他爭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他的技巧如此高超,以至於人們渴望與他交鋒。出於這一點和其他原因,沒有哪位作家更能具備如此的刺激作用,或更能

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沒有什麼比那種無可救藥的好奇心、年紀所無法熄滅的對知識和爭論無限多樣的渴望更加明顯的了。在這麼大的衡量尺度上,鮮少有人會擁有難以定義的新鮮感。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德昆西會對任何主題說些什麼,儘管你可以有一個精明的猜疑;畢竟他觀察和探索新事物的天賦是如此的巨大。──聖伯里(George Saintsbury,1845-1933,英國作家、評論家)   ◆鴉片吸食者描述的重點不是罪惡的行為本身,而是人性的脆弱。而且這個弱點是多麼地值得原諒!作者透過一篇自傳體的描述,開宗明義確定這個立場。他希望讀者能夠體會他付出了多麼高的代價,才換來書裡面所記載的經驗,而且這個經驗對讀者所帶

來的貢獻,足以彌補這本書對社會道德有所忤逆的地方,使讀者願意網開一面接納這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波特萊爾,《人造天堂》(Les Paradis Artificiels,葉俊良譯)   ◆德昆西是愛丁堡學派的一員,由於他重疊和繁複的音樂性風格,他是我們最好的作家之一,同樣也是我們最多才多藝的作家之一。──斯托福德.布魯克(Stopford A. Brooke,1832-1916,愛爾蘭作家)   ◆德昆西的散文,旋律極為卓越豐富而宏偉。他的作品節奏莊嚴宏大、超群出眾,是我們最偉大的大師之一,足以與米爾頓並列。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的聽覺會有一種大致印象,那麼米爾頓的旋律會更加甜美而多變;但是在壯麗

華美的效果上,至少在散文中,以手算來可能必須分給德昆西其一。在德昆西一些最偉大的段落中,這種語言只能比作是管弦樂隊的昂揚起伏。──威廉.明托(William Minto,1845-1893,蘇格蘭作家、評論家)   ◆在浪漫主義時代最優秀的散文家中……德昆西可被視為是威廉.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裸體午餐》作者)的原型,以及愛倫坡和波德萊爾的英國表親,他甚至可被視為巴拉德(J.G. Ballard,《超速性追緝》作者)的先驅……請立即閱讀這本出色、詳細且往往令人感到折磨痛苦的傳記。──《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這是第一本、也仍然是最好的一

本關於毒癮之書。……自此之後,再沒有其他作者,對於癮君子從首次使用到戒毒效果是什麼感覺,進行如此完整的分析性描述。──威廉.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癮君子》、《裸體午餐》作者)   ◆德昆西是探索內在心智空間最原始的宇航員,他的《一位英國鴉片吸食者的告白》一書,比起威廉.布洛斯到厄文.威爾許(Irvine Welsh,《猜火車》作者)這些以毒品為友的文學浪潮,還要早了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格拉斯哥先驅報》(Glasgow Herald)   ◆對於德昆西的鑑賞,讀者自己必須帶有某種類似的想像力,對於書籍、人物和事件,要有一定的廣博文化和大量知識。否則,那些賦予他著

作意義、色彩和魅力的細緻而微妙的暗示都會被忽略。因此,對德昆西作品要有充分的享受和理解,始終是文學和知識上的奢侈品。但他的敘述技巧、罕見的悲愴感傷、廣泛的同情、他對夢的華麗描述、他輕鬆論題的雅緻俏皮,以及他豐富又精美巧妙的幽默,都使他在更優異的層次上脫穎而出。──J.R.芬德萊(J.R. Findlay,1866-1930,《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老闆)   ◆猶如一杯刺激的雞尾酒:巴洛克風格式的散文詩中,出現異國情調的連續夢境,足以稱為漢默(Hammer)恐怖電影的哥德式誇張效果、古典的引語、倫敦街頭的俚語,以及不斷延伸的大量德國哲學註腳。德昆西在他所有最優秀的作品中,都

呈現出這種高雅文化和低俗生活之令人醺醉的混合物……然而,在他的最佳狀態下,他的純粹多變性和生動描繪的鴉片色彩,可說是最優秀的英國散文作者之一。──《星期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   ◆令人興奮的現代感。……在那段受毒品擾亂的歲月中,他對於狂野幻覺的詩意描繪,令他同時代的人震驚不已。不過,對我們來說,他的故事之所以具有啟發性,主要是因為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熟悉感。──《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書評  

著名散文作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
那是西元一九二五年。時年二十九歲的費茲傑羅剛剛出版了《大亨小傳》──他尚且是個炙手可熱的文學新秀,娶了貌美又有才氣的名門千金賽爾妲(Zelda Sayre);同時為了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他必須快速產製大量短篇小說供稿給通俗雜誌。他自己就是明星,他自己就是幻象(一個天才作家,一位美女,一對璧人,觥籌交錯,彷彿一場永恆的電影,絕無散場燈亮之時)。那想必就是出生於冰雪之鄉明尼蘇達的費茲傑羅的夢想,他的愛,他個人的顛倒夢想,他身處其間的海市蜃樓。伊格言說,沒有什麼比對熾烈愛情的執著與貪婪更頹廢更「誤事」的了,也沒有什麼比那樣的堅持更動人的了。我們很難用任何文字去再現《大亨小傳》中那世故與天真、清醒與迷醉的奇異並存──對,《大亨小傳》最厲害最深沉的地方正在於,作者費茲傑羅既無比清醒地譴責了幻象的欺騙性,同時卻又誠摯而充滿同情地讚頌了幻象的美麗迷人。
故事結尾,蓋茲比已死,豪宅人去樓空,尼克已決定離開紐約,放棄金融投機事業轉而回鄉。但放棄幻象真的是常人辦得到的嗎?不,別傻了,就算是得道高僧都不見得辦得到了。所以,為了這些,為了人類永恆的顛倒夢想,《大亨小傳》的結尾這樣寫:

我們繼續前行,像逆流而行的船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飛蛾撲火。這同樣可能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結尾之一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品味人生──方梓《采采卷耳》析論

為了解決著名散文作家的問題,作者林芳蘭 這樣論述:

台灣著名散文作家方梓著有《采采卷耳》,將其兒時的花蓮原鄉人事情景,藉花果蔬食為喻,再現為文字供讀者徜徉其中。本論文定名為「品味人生」,主要因為《采采卷耳》一書以蔬菜做為再現記憶的媒介,以品味蔬食瓜果映照方梓對人情事理上的哲理之特點,就感受上來說,如同作者以此道品味自己的人生,也品味生活周遭親友,特別為周遭女性的人生一般。截至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針對《采采卷耳》整本書做詳細的研究探討。職是之故,本論文主要以文本分析法為主,剖析《采采卷耳》一書。內容主要分為七章:首章陳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擬訂研究方法及架構,做為本論文的開端。第二、三章試著以篇章結構及敘寫結構為主題,釐析《采采卷耳》一書。第四章

則以蔬果取材類型分析此書喻示女性性格及特質的探討。第五章為《采采卷耳》一書主題意蘊的發微為主述內容。第六章為探討《采采卷耳》一書在飲食文學的特色與方梓的創作意圖。第七章則綜合說明本論文研究成果及未來的開發可能性。本論文採取細讀文本,並根據文本所需,歸納相關資料加以論述,獲得以下成果:一、在本書的篇章結構中,筆者歸納論述各篇內容結構性的主軸,先有開端引起故事內容,引發作者的聯想,然後引出該主題做為中段主述的呈現,最後再作結語。二、本書的敘寫結構,筆者以故事情節及時間敘事結構釐析此書,以呈現不同角度析論本書。三、筆者以蔬果取材類型,分以果菜類、葉菜類、根莖類及花菌類等釐析各篇章,獲知作者分別喻示女

性的定位及執著,韌性及生命力,運命的流轉及淬鍊的人生等。四、探究此書得知其具有以下特色:(一)、真實的勾勒台灣的農村圖貌。(二)、童年的經歷做故事化的呈現。(三)、蔬菜與女性的對照。五、探究方梓的創作意圖得以下結果:(一)、寄情蔬菜,豐涵知性。(二)、寄意蔬食,觀照女性。期藉此論文,能提供相關的研究價值。

《波文》雜誌精選

為了解決著名散文作家的問題,作者波文月刊社 這樣論述:

  ●文章豐富,提攜後進,實現文化人對刊物之理想   ●文人創刊、綜合雜誌、內容獨立、精美插圖   研究七○年代香港文史必備專書   特別收錄《波文》雜誌全套5期總目錄   「除了名稱與書店有聯繫之外,刊物的內容完全是獨立的,並不受到書店的支配……,雜誌的內容將可以容納更多見解不同的言論。」──黃俊東   《波文》期刊是1960及1970年代,香港波文書局出版的文史期刊,由藏書家黃俊東擔任主編,區惠本、沈西城和莫一點擔任編輯。《波文》出版宗旨是「一本唯一能容納不同立場和不同見解的綜合性雜誌」,文章編選原則是具備通俗性、知識性及趣味性。不論是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人物刻畫

、文學創作、文學整理及批判、風俗闡釋、藝術鑑賞、旅遊報導、社會現實、風土人情、書刊評介、鄉土回憶、逸聞趣事,都是編入刊物中的內容範圍。   文章包括有:沈西城〈藝妓之愛慕者──永井荷風〉、區惠本〈許氏父子兩學者──記我所知道的許壽裳與許世瑛〉、高伯雨〈民初絕版筆記經眼錄〉、鮑耀明〈知堂老人給我的信〉、明川〈豐子愷早期繪畫所受的影響〉和〈從隨筆看豐子愷的兒童相〉、何達〈我的老師費孝通先生〉和〈費孝通先生教我寫文章〉、岩城秀夫〈中國戲劇評論的起源〉、黎活仁〈何其芳評傳〉、容宜燕〈話劇在香港的發展〉等120餘篇。   本書是全套《波文》雜誌的精選本,收錄4篇文章與多幀精選圖片,適合作為研究香港當

時人文歷史、風俗民情、社會發展之專書。 本書特色   1.《波文》月刊原書五期,本書精選4篇文章與多幀原刊復刻本頁面,一睹為快!   2.收錄《波文》雜誌全套5期總目錄,方便快速檢閱全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