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阿賴耶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寫的 入楞伽經 和蓮池大師的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戒邪淫之根本:認識阿賴耶識(轉)--台灣學佛網也說明:轉自http://www.jiexieyin.org/ 很多師兄會有這樣的觀念:就是覺得色情的畫面看一下也沒關系,只要不手淫就行了,有些人確實當時是能忍住,但他不知道,他已經深深的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和華夏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 夏允中所指導 陳秀紅的 人格特質、執著與死亡焦慮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阿賴耶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死亡焦慮、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執著。

而第二篇論文玄奘大學 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班 釋昭慧所指導 洛桑汪秋的 中觀應成派的八大要點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中觀、應成、龍樹、月稱、宗喀巴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賴耶識的解答。

最後網站賴耶清淨轉成無垢【阿賴耶識如何(轉依)轉染成淨、轉識成智 ...則補充:依他起性即心心所法,而以根本阿賴耶識為依止,依之明轉染還淨;究竟清淨,即無垢識為依止。」(《華雨集》第四冊,p.299).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賴耶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入楞伽經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的問題,作者(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 這樣論述:

  入楞伽經,漢譯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本經說明清淨心、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是禪宗以及法相宗(唯識宗)的重要經典之一,中觀學派論師清辯亦援引本經解釋中觀空義。在印度、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阿賴耶識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堯周邊商品:http://bit.ly/Yaotshirt
如果喜歡我的神魔影片可以訂閱我的頻道哦,
以下是我的粉絲團,
歡迎按讚追蹤更多動態!https://www.facebook.com/WeAreSBY/
#聖鬥士星矢 #神魔之塔 #冥界篇

人格特質、執著與死亡焦慮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的問題,作者陳秀紅 這樣論述:

根據文獻研究發現,神經質和外向型人格與死亡焦慮有關,執著也與死亡焦慮有關。因此,本研究探索人格特質、執著和死亡焦慮之間的關係,並測試中介模型。本研究對象為年齡18歲以上之成年人填答問卷,並且採用網路問卷方式,於網路社交平台(Facebook)以及網路通訊軟體(LINE)發出網路問卷填寫邀請,待問卷回收後,事先檢視每份問卷的作答情形,刪除作答不全或全部填答同一選項之問卷,留下有效問卷,因此本次研究共蒐集455份問卷,最後有效樣本為423名成年人(平均年齡為57歳,標準差=32.96)。其研究工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艾氏人格量表、不執著量表及死亡焦慮量表。此外,由於諸如性別,年齡,宗教信仰等因素,

都可能會影響個人的人格特質,執著和死亡焦慮之間關係,因此,本研究針對上述影響因子,進行研究控制以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之人格特質之神經質與死亡焦慮達顯著正相關(r=.531,p<.001);且人格特質之神經質與執著達顯著正相關(r=.365,p<.001);受訪者之人格特質之外向性與死亡焦慮達顯著負相關(r=-.686,p<.001);且人格特質之外向性與執著達顯著負相關(r=-.551,p<.001)。再者依據人格外向性、執著和死亡焦慮中介關係之分析,顯示執著對於人格特質與死亡焦慮之中介效果有顯著關係。本文最後提出研究限制、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關鍵詞: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

性、執著、死亡焦慮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的問題,作者蓮池大師 這樣論述:

  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這個名稱是從外形而得,在《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面描述「焰口」的模樣如下:「口吐焰火,頂髮烟生,身形醜惡,肢節如破車之聲,饑火交然,咽喉似針鋒之細。」翻成白話文,就是說長得很醜,頭頂的頭髮冒煙,咽喉像針那麼細,嘴巴裡一直吐出火焰,走起路來,手腳的關節都發出類似破車子要解體的那種難聽的「吱吱嘎嘎」的聲音。因為嘴巴裡吐著火,所以這種鬼稱作「焰口」。

中觀應成派的八大要點研究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的問題,作者洛桑汪秋 這樣論述:

佛教宗義中,可以大致分判為四宗,即: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中觀宗。本文探討隸屬於中觀宗之應成派,異於其他宗派之觀點的八大要點: 不許自證分、不許阿賴耶識、不許自續因、承許外境、承許二乘聖者亦能通達法無自性、承許立法我執為煩惱障、承許壞滅是有為法、以彼理安立三世。此八大要點的目的,在於闡釋般若波羅蜜多經之要義。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云:「所有菩薩摩訶薩一切法一切行相皆欲求成等正覺,故應精勤般若波羅蜜多。」亦即顯示般若波羅蜜多於修道中的重要性。而般若波羅蜜多經,最究竟詮釋的道理是「空正見」,即是「無自性」的意思;若能如實瞭解緣起無自性之理,才能開啟從世間通往滅除痛苦之門,究竟圓滿成佛

的果位。 本文乃根據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論典,去闡述中觀應成派的八大要點,並運用佛教四部宗義的論著進行比較,以凸顯中觀應成派觀點之特色。至於經典文獻的探討部分,首先依據佛教和龍樹、月稱及那爛陀寺中觀學者們之論典,探討他們所欲彰顯的無我思想,藉此導入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中觀論點的主張,說明應成派八大要點,如何解釋緣起性空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