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雄電影節寫的 2020高雄電影節節目專刊 和鄭秉泓的 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黃晧傑|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也說明:榮獲香港華語紀錄片節Hong Kong Chinese Documentary Festival短片首獎. 2014 電影《菜鳥Maverick》副導 ... 入選高雄電影節Kaohsiung Film Festival.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雄市電影館 和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劉昌德所指導 羅心彤的 半公務員的文化中介苦勞: 台北電影節策展概念及策展工作之研究 (2018),提出高雄電影節 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影展研究、台北電影節、策展、文化中介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余慧君所指導 彭湘的 電影策展:臺灣影展的策展意識與策展實踐 (2018),提出因為有 電影策展、影展/電影節、策展人、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臺北電影節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電影節: 魁北克導演談地域化電影的國際化可能性 訪談專題則補充:2016年的台北電影節沒了城市主題單元電影,但沒關係,高雄電影節還有(焦點國度:魁北克)。這個美麗的巧合,讓喜歡用「看電影探索世界各地人文風情」的影迷重新尋得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電影節 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0高雄電影節節目專刊

為了解決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問題,作者高雄電影節 這樣論述:

  2020高雄電影節節目專刊,共有節目手冊與活動手冊,收錄長片、短片與XR單元影片介紹與深度專文,還有影迷專屬優惠好禮與活動,搭配各場館詳細場次表,是暢覽雄影最佳指南。   2020年更值「雄影國際短片競賽」十周年,國際最優秀短片齊聚雄影,節目專刊收錄完整影片資訊,一刊在手,最強影片攻略帶著走。   封面設計以視覺暫留為概念,融合特殊光柵效果呈現穿梭時空的瞬間,猶如川流不息的影像突然停格,賦予平面手冊獨有的動態質感,呼應2020高雄電影節年度主題「時光幻遊」,伴你沒入電影幻境,遨遊光影。   時光幻遊,由此去www.kff.tw/TW   序 高雄電影節二十週年回

顧 開幕片 閉幕片 國際短片競賽 –國際組短片競賽 –台灣組短片競賽 –兒童評審團 –VR競賽 XR大觀 高雄焦點 –高雄原創VR –高雄拍 –台灣獨立修復短片 年度主題:時光幻遊 特別放映 焦點導演:大師致敬—賈克希維特 國際視窗 孩子幻想國 特別企劃:海波浪大戲院 人民力量 「20.us」雄影二十週年特別回顧放映   序 高雄電影節—我們的電影節   高雄電影節20歲了,今年特別以「時光幻遊」作為年度主題,回應時間這一永恆命題,穿越電影藝術的魔幻時空。   1960年,改編自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喬治威爾斯(H.G WELLS)作品的同名電影《時間機器》(Time Machine)

,首次給「時間旅行」視覺化的科幻想像,當西裝筆挺的實驗者,坐上穿越時空的紅色絲絨座椅時,雲朵快速變幻,日夜交替的光影令人迷醉,時光彷彿進入了虛擬的電影世界,這一瞬卻已是世紀的光年,這部影片開啟了時光旅行的探索,讓電影應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啟了各種自由穿越形式的時間旅行(Time Travel)電影。   雄影20,我們邀請觀眾當一位時間的旅行者,共同書寫高雄光影記憶,回望電影節20年來的足跡。時值國際短片競賽十週年,更匯集了國際年度精彩短片,結合VR科技影像的「XR無限幻境」展現沉浸敘事魅力,以多元電影長短片及VR視覺藝術著稱的雄影,將在10月16日(五)到11月1日(日)於高雄市電影館、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MLD影城、VR體感劇院、駁二藝術特區P3倉庫群、5G 體感電競基地,邀您共同創造名為電影節的奇幻盛典,起幻遊雄影時光。   時光幻遊,由此去www.kff.tw/TW  

半公務員的文化中介苦勞: 台北電影節策展概念及策展工作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問題,作者羅心彤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北電影節的策展概念及策展團隊為研究對象,以國際影展迴路、東亞影展的特色及城市和影展,這三個面向分析台北電影節策展概念的特色。並進一步探討台北電影節策展團隊的勞動狀態和策展實踐的關係。透過對歷年來台北電影節手冊、特刊,進行文獻分析,檢視歷屆市長、文化局長、台北電影節主席、總監、策展人等不同行動者對於台北電影節的定位與台北電影節策展概念的看法,再透過歷年節目單元的安排,檢視台北電影節定位如何塑造;並透過對策展團隊成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了解策展團隊策展的過程,進而探討策展團隊的勞動狀態如何影響策展概念的落實。研究發現台北電影節在國際影展迴路之中相對邊緣,與區域連結的特色也較不明顯,但

和其他東亞影展類似的地方是,政府在影展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台北電影節在「以電影行銷城市」及台灣電影產業的鼓勵和推廣上有著較為顯著的強調,在觀眾的取向上也以台灣觀眾及台灣電影產業為主要的對象。台北電影節策展團隊的工作狀況同時有著「半公務員」和「文化中介者」的特質,並有著自我治理、情緒勞動與游牧工作的特性,這樣被歸類為「自我剝削」特徵,卻因為對電影的熱情使得工作人員繼續投身成為「藝術苦勞」。
 「半公務員」的工作狀態及台北電影節的聘僱機制,使得工作人員流動頻繁,每年團隊成員的改變,難以培養對電影節的共同想像。策展概念和執行的配合也因為團隊成員的更換難以形成默契,對創造出整體的影展敘事也是一大

挑戰。

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

為了解決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問題,作者鄭秉泓 這樣論述:

  後海角年代   對台灣電影最私密最主觀最直言不諱的愛與評論   如果《海角七号》重新定義台灣電影,為二十一世紀台片掀起第一波高潮,那麼從《賽德克‧巴萊》、《女朋友。男朋友》到《刺客聶隱娘》和《幸福路上》,面對變幻有時的影視環境,台灣電影何去何從?《台灣電影愛與死》作者鄭秉泓以「後海角年代」為起點,點評2010-2018年重要台片與作者,回顧這些年台灣電影每個關鍵瞬間…… 本書特色   1.第一本長期關注、追蹤、系統性評述近十年台灣電影的專書   2.近十年台灣電影與台灣影史的重要紀錄   3.適合海內外台灣電影愛好者與研究者,電影相關科系師生閱讀   4.向國際上推廣新一代台片與

導演的最佳途徑 名人推薦   導演 鴻鴻 專文推薦   作家 萬金油   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謝欣穎   導演 應亮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電影策展:臺灣影展的策展意識與策展實踐

為了解決高雄電影節 手冊的問題,作者彭湘 這樣論述:

本研究援引「策展」(Curating)隱含的照料、療育靈魂的原始意義,假設「電影策展」是對電影這一門藝術的守護。以「臺灣影展圈」為研究範疇,探討策展意識之生成,建構屬於臺灣的電影策展概念與意義。在研究設計上,採歷史研究法廣蒐臺灣影展發展四十年來,影展出版、宣傳物、大眾媒體專訪及評論,鳥瞰臺灣歷年來「影展策展人」之觀點,檢視影展圈的「策展意識」。接著通過個案研究聚焦兩個影展個案: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以及臺北電影節,經深度訪談策展人、參與觀察,分析影展的「策展實踐」。策展概念進入影展,為節目策劃帶來轉變。策展人打破傳統的節目單元分類原則,通過改變編排節目的邏輯提取出新的概念或意義,策動觀眾觀看視角

,藉此達到形塑電影文化、書寫影史,甚至更進一步發揮社會責任的作用。研究發現, 臺灣影展圈在2000年代初期就漸進生成策展意識,但直到影展內部組織問題解決,和國內電影產業環境改變的2010年代之後才能真正發揮策展的作用。根據影展的策展實踐,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結論:(1)影展應擺脫行銷的經營思維,轉向「策展」的邏輯;(2)影展策展人是一個高度仰賴經驗的公眾性角色,熱愛電影、熟悉影史脈絡以及影展所在地的觀眾,是領導一個影展能否成功的關鍵基礎;(3)經本研究兩個影展個案節目生成脈絡之對照,策展並沒有一套標準的公式與流程,其核心意義在於創造更多觀眾與電影相遇的可能;(4)臺灣影展以華語、亞洲電影作為一種

策展策略,成為連結與支持區域間的樞紐,彰顯臺灣民主自由之價值與當代電影策展之意義;(5)策展專業得以累積、培養的關鍵在於組織的穩定。臺灣大型影展於2010年代前後有走向常設機構的趨勢,對於支持影展單位培養專業人才,朝向對地方長期的電影文化耕耘有正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