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經典民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60年代經典民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外國民歌兒童鋼琴曲集 和何真真的 新世紀鋼琴台灣民謠30選(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回到過去、戀戀舊情》2021–2022太平洋觀光節民歌之夜 ...也說明:「回味民歌之夜」勾起許多五零年代、六零年代的回憶,並由涂佩岑帶動起 ... 高唱經典民歌「恰似你的溫柔」,聽眾也跟著輕聲同唱,一同詮釋殷式民歌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麥書所出版 。

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敬介所指導 陳怡津的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2021),提出60年代經典民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現代民歌、歌詞、現代詩、修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 翁聖峰所指導 陳文芬的 陳美珠與陳寶貴雙人唸歌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唸歌、雙人唸歌、陳美珠、陳寶貴的重點而找出了 60年代經典民歌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文流行音乐史上四张最优秀的翻唱唱片則補充:这张《留声Ⅲ-出塞曲》中她成功地翻唱了一批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传一时的校园民歌经典作品。其中翻唱了蔡琴的两首代表作品《出塞曲》和《你的眼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0年代經典民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外國民歌兒童鋼琴曲集

為了解決60年代經典民歌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每逢生日必備的〈生日快樂〉歌∥ ∥郊遊時拉著好友的小手歡唱〈當我們同在一起〉∥ 你知道那些耳熟能詳的民歌分別出自哪個國家嗎? 蘇格蘭、烏克蘭、斯洛伐克、波蘭、 俄羅斯、日本、韓國、土耳其、美國、澳洲…… 橫跨全球5大洲40多個國家,精選65首民歌鋼琴曲!   ★本書適用於初學鋼琴的兒童嗎?   在【編配】上,鋼琴技巧深淺有序,以適應不同程度琴童的需求。   在【寫法】上,既有主調音樂,又適當選用複調寫法,特別培養了孩子的音樂素養及多聲部思維。   ★本書的琴譜類別有哪些?   從歌頌親情的印尼民歌〈哎喲,媽媽〉,表達友情的義大利民歌〈好朋友〉、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

,慶祝活動時哼唱的丹麥民歌〈豐收之歌〉,親近大自然的俄羅斯民歌〈草原〉、〈田野靜悄悄〉,關於離別的夏威夷民歌〈驪歌〉、巴勒斯坦民歌〈再見〉等等,取材廣泛,種類豐富。 本書特色   本書共選編了65首外國民歌,包括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的民歌。  

60年代經典民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首歌是原住民的經典歌曲之一。《馬蘭姑娘》原唱是我姑姑-盧靜子。這個名字或許對很多人來說很陌生,但是在原住民部落提到這個名字,可以說...真的沒有人不知道!她是原住民第一位黑膠唱片歌手!也是原住民第一位創作型女歌手!至今已發行超過60張專輯!她的歌聲,深印在老一輩的原住民心中...

文/李欣潔
若說張惠妹、紀曉君、陳建年、動力火車、A-Lin等歌手,是新一代原住民對音樂的集體記憶,那麼盧靜子便是70年代原住民最佳演唱指標。

盧靜子先在台東各大西餐廳駐唱,頗受好評。之後參加正聲電台的比賽,與昔日名歌星王惠連、楊燕、吳靜嫻等一同較勁,贏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天籟之聲和佼好儀態備受矚目,在眾家唱片公司爭相挖角後,她便一舉成為歌壇的新秀。

憑藉基本的日文基礎,盧靜子先是以日文歌為主打。盧靜子的演唱都能唱出頗道地的日本風味。尤其是歌曲在尾音轉折的唱腔表現,極為細膩柔美,每每該抑揚頓挫之處,她總是忽而迭起,忽而陡降,在她喉韻收放自如的呤轉後,整首歌曲的精神韻味便盡攬其中了。

由於盧靜子對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濃厚的興趣,在不會寫譜的情況下,她仍嘗試哼唱一些屬於原住民調性的歌曲,並將自己創作的原住民歌,以日語拼音的記錄方式謄寫於記事簿上。當時她也沒有錄音機,只能先唱給媽媽和哥哥聽,若兩人都一致認為歌曲已在水準之上,便會鼓勵她將原創發表出去,給更多人聆賞。沒想到盧靜子竟在這種創作環境中,陸陸續續作了數首膾炙人口的山地歌曲,如「馬蘭之戀」、「馬蘭情歌」、「阿美三鳳」等歌曲皆為其代表作。

盧靜子剛出道時,適逢歌手雲集的群星會時期,由於當時社會觀念影響所致,主流歌壇未能接納原住民歌手,所以少有人以「山地人」的身份自居。可是盧靜子卻一口氣錄製了三十九張專輯,將近一百多首山地歌曲,因此贏得「山地歌后」的美名。一路走來,盧靜子帶著山地歌后的光環縱橫歌壇,一度與楊燕、包娜娜、白冰冰等紅星並駕齊驅。由於部落老人家都喜歡聽盧靜子唱歌,只要熟悉的旋律隨著錄音機響起,他們就忍不住懷念地掉下眼淚,就像現在老一輩的人聽到洪一鋒、文夏的歌一樣耐人尋味。

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Afalean
微博 http://www.weibo.com/afalean
噗浪 http://www.plurk.com/Afalea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afaleanlufiz


#盧學叡
#馬蘭姑娘
#盧靜子
#cover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60年代經典民歌的問題,作者陳怡津 這樣論述:

自古以來音樂與詩歌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歌詞就是音樂與文學激盪下的產物,本文將剖析臺灣現代民歌時期(1970-2000年)的時空背景下,現代詩入歌的特殊現象。臺灣從1970年代因政治環境陷入定位窘境,民族思潮湧起;以及社會情況,因外來文化衝擊,知識階層遂生發民族探尋的意識;繼而影響樂壇發展——流行歌曲退潮,民歌應運而生;至於詩壇情況,則因文學傳統失根,鄉土文學論戰發起,本文即從此四大面向講述臺灣現代民歌的脫胎與變種,進而暸解現代民歌由萌芽、醞釀至發展的概況。此外本文將以楊弦將余光中詩集譜曲入歌為開端,至李泰祥將鄭愁予、向陽、洛夫、羅青等眾多現代詩人作品譜曲入歌為巔峰;進而探究詩人們作品中譬

喻、映襯、誇飾、象徵、轉化等修辭在歌詞上的應用。同時釐清現代詩與歌詞間本質上的相同處,諸如兩者源頭相同、講求節奏、情志諧和、具有音樂性、繼承抒情傳統等特色。也分析現代詩與歌詞在語言、意象運用、服務受眾、視覺形式、題材、情感渲染性上的差異性。最後探究現代詩與歌詞間的交互作用、越界書寫及兩者應該如何相互借鑒並革新的意義。

新世紀鋼琴台灣民謠30選(二版)

為了解決60年代經典民歌的問題,作者何真真 這樣論述:

  台灣是個典型的移民社會,從最早的原住民族、福佬人、客家人以及二次大戰後由大陸各省遷移的人民,在歷經荷蘭、西班牙、明朝、滿清、日治、國民政府等不同政權的統治之下,留下了豐富、多采多姿的傳統音樂。   嚴格的說台灣民謠應涵蓋:1. 原住民音樂 、 2.客家音樂 、 3.福佬系音樂   (由於篇幅有限,本樂譜著重於福佬系音樂與部分客家音樂,希望未來能針對原住民音樂或是客家音樂來編輯。)   台灣的福佬人,又稱河洛人,主要是指福建漳泉兩地的閩南語系居民。福佬人自十七世紀明朝末年開始大量移台,現今福佬人佔全台總人口七成以上,福佬系民歌自然成為台灣傳統民歌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所

謂「台灣福佬系民歌」,即以福佬話歌唱,作者無從考,經由集體創作,流傳在台灣民間,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歌謠。福佬系民歌又分為幾種型態:   1. 結合文學劇本以說唱成為「唸歌」   唸歌常用的曲目為江湖調(勸世歌)、都馬調、七字仔調、乞食調等;福佬系民歌結合了舞蹈肢體動作成為車鼓、駛犁等歌舞小戲,常用的曲調有桃花過渡、病子歌、牛犁歌、五更鼓等 ;結合文學劇本與舞蹈肢體動作,則成為歌仔戲,常用曲調為七字仔調、涼傘調、哭調、走路調、都馬調、五更鼓、江湖調等。   2. 創作民謠   另稱鄉土歌謠,是作曲家擷取傳統自然民謠的風格和精神,所譜創之富有鄉土風味的歌謠 ,尤其是創作於台灣光復前後,流傳至今

仍令人難以忘懷的創作鄉土民謠,如光復前的〈望春風〉、〈雨夜花〉、〈農村曲〉、〈白牡丹〉等,光復後的〈補破網〉、〈燒肉粽〉、〈安平追想曲〉、〈杯底不可飼金魚〉等。不但極富傳統鄉土音樂氣息,又能反應台胞愛民族的情操,且能道出在民風保守的時代裡,兒女私情的心聲,有人稱它們「準民謠」。   3. 流行歌曲   電視廣播傳播業與唱片業的發達,台語歌曲也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如剛剛已故的洪一峰老師創作的歌曲〈思慕的人〉、〈舊情綿綿〉等都是在民國50-60年代的暢銷歌曲。   ●本公司鑑於數位學習的靈活使用趨勢,取消隨書附加之音樂光碟,改以QR Code連結影音平台(麥書文化YouTube頻道)的方式。

請利用行動裝置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立即聆聽樂曲。 本書特色   ●編者收集並改編台灣經典民謠歌曲   ●每首歌都附有歌詞,描述當時台灣的社會背景,更有編曲解析   ●另附有音樂完整示範

陳美珠與陳寶貴雙人唸歌研究

為了解決60年代經典民歌的問題,作者陳文芬 這樣論述:

台灣的本土藝術文化因歷經不同的年代,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不同族群的融合,具有多元且豐富之特色。在一九六○年代電視機尚未普及之前,戲班、唸歌藝師在人口聚集之處表演,或是在廣播電台播放節目,這也是當時民眾主要的休閒娛樂方式。 當代唸歌藝師的表演方式,大多以一人演出為主,其中陳美珠與陳寶貴兩位藝師的搭檔演出,為唸歌表演注入創新、多元、活潑的元素,她們有豐富的表演天分與才華,二人即興的演出極具默契,藉由雙人唸歌的展現,帶領觀眾進入充滿古早味記憶的唸歌世界。陳美珠與陳寶貴擁有超過一甲子的演出經驗,能完整詮釋唸歌的精髓,她們亦一同於2016年獲頒新北市【傑出民間藝術藝師獎】,兩人在唸歌表演的成就與

特色深值探究。 本文以兩位大師的「唸歌生涯」、「唸歌表演」及「唸歌作品」為重點,了解二人的學藝經過與江湖走唱歷程,論述其唸歌風格、角色詮釋及劇情效果,分析她們如何突破個人唸歌的既定印象,成功走出「二人唸歌組合搭檔」的一片天。藉由陳美珠、陳寶貴兩位藝師的表演戲曲為主軸,探討她們在雙人唸歌表演時的劇情編排、台詞背誦、默契培養等,如何造就多次成功演出的配合模式,並將其說唱文本的角色、曲調、文字加以編排整理分析,期望能闡釋唸歌表演之美,並有利於記錄、保存台灣本土唸歌藝術文化。關鍵字:唸歌、雙人唸歌、陳美珠、陳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