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90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五十嵐太郎寫的 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 和馬宜中的 他們的第一滴淚:馬宜中和那些有故事的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快樂補給站--2003年歌曲專輯下載清單也說明:70、80年代連續劇歌曲回顧(2) · 05/10 · 70、80年代男女情歌對唱(1) ... 60、70年代電影歌曲回顧 · 06/07 · 校園民歌回顧(一) ... 80、90年代歌曲回顧.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時報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班 白凢芸所指導 林以哲的 以方法目的鏈探討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價值之研究 (2021),提出90年代 校園民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韓國流行音樂、台灣流行音樂、方法目的鏈、階梯法、價值階層圖。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學系 鄭志成所指導 盧韋理的 郭芝苑與社會的交響變奏曲:音樂作品的社會學考察 (2020),提出因為有 郭芝苑、音樂社會學、音樂作品、社會意義、他律性、自主性、隱微寫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90年代 校園民歌的解答。

最後網站80年代cd-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1月|淘寶海外則補充:國語老歌cd音樂合輯70 80 90年代經典懷舊老歌流行歌曲車載cd光碟 ... 臺灣校園歌曲80年代校園民歌珍藏版5CD專輯歌曲車載無失真音樂FLAC.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90年代 校園民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

為了解決90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五十嵐太郎 這樣論述:

  本書是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撰寫剖析之「當代建築輕理論」!   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   將建築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以深入淺出的論述與口語化方式書寫。   內容主要特徵之一在於和建築的「歷史的觀點」及「現代的動向」間的銜接上。涵括「關於形式與環境」、「居住,以及日本的這個空間」、「建築何去何從」的三大面向,再細分成「型態與機能、巴洛克、斜線與坡道、全體 / 部分、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住宅建築、身體、日本的(東西)、戰

爭之影、Super Flat、歷史與記憶、場所與景觀、建築類型(Building Type)、情報(資訊)、媒體、透明性與映像性」的十六個章節。把現代建築理論各個面向上的重要議題,作了完整而明確的剖析與討論。 作者簡介五十嵐太郎 Igarashi Taro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巴黎(法國)。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碩士課程修了。工學博士。專長為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目前為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建築學教授。建築評論家。200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總策劃(commissioner)。著書計有《新宗教與巨大建築》(講談社現代新書)、《美麗的都市、醜陋的都市》、《過防備都市》(

中公新書)、《現代建築的perspective》、《閱讀、旅行—世界名建築》(光文社新書)、《戰爭與建築》(晶文社)等多數,而編著則有《看不見的震災》(Misuzu書房)、《畢業設計時所想的事,以及現在的處境(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彰國社 / 謝宗哲譯,田園城市)等等。最新著作為《映畫的建築 / 建築的映畫》(春秋社,2009年)。 譯者簡介 謝宗哲 Sha Sotetsu   2000年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2002年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2007年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從2006年起設立Atelier SHARE,現在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國立交通

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以方法目的鏈探討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價值之研究

為了解決90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林以哲 這樣論述:

隨著韓國流行音樂的刮起的大風,幾乎每個人都聽過至少一首韓國流行音樂。這現象猶如40-30年前的台灣流行音樂席捲亞洲華語圈的光景。台灣流行音樂也曾嘗試直接複製韓國流行音樂成功的元素,但並未受華語圈的消費者接受。透過文獻能發現,台灣流行音樂直接模仿韓國流行音樂之元素而忘了考慮自身原本的魅力。因此,有需要了解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分別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方能找出帶領台灣音樂前往更高一層樓之策略。本研究目的為了解聆聽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時價值形成的歷程。首先本研究將透過方法目的鏈和階梯法找出消費者對重視之屬性 (如:新穎性、視覺性)、從中獲得的結果 (如:新鮮感、放鬆)和帶給消費者的價值 (如:好奇心、心靈

的愉悅)。不同屬性將造成不同之結果以及帶來不同之價值。本研究將依這些項目的鏈結關係次數製成蘊含矩陣,並按照鏈結關係強度繪出階層價值圖。最後,針對兩者之屬性、結果和價值進行比較,以找出台灣和韓國之間的表現差異性並給予建議。本研究共約訪了14位台灣流行音樂消費者和14位韓國流行音樂消費者兩個樣本群體,兩個樣本的屬性-結果-價值路徑並不一樣。台灣流行音樂消費者樣本分析結果顯示度最強之鏈結關係屬性-結果-價值路徑為歌詞→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寄托;韓國流行音樂消費者樣本分析結果顯示強度最強之鏈結關係屬性-結果-價值路徑為視覺性→印象深刻→心靈的愉悅。最後本研究將依兩個樣本群體進行比較和提供建議。

他們的第一滴淚:馬宜中和那些有故事的人

為了解決90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馬宜中 這樣論述:

那些陪你甜蜜、陪你落淚,記憶裡最動人的MV,都來自──馬宜中。   如果不是她,孫燕姿的〈天黑黑〉不會一鳴驚人;如果不是她,林志玲就沒有「才不會忘記你呢!」的廣告代表作,如果不是她,就不會有傳唱千里的周華健〈朋友〉、〈有故事的人〉;如果不是她,順子的〈回家〉就不會讓所有人誤以為真的是LIVE演出,如果不是她,S.H.E的〈我愛你〉就不會被票選為流行樂史上最感人MV;只有她,讓張國榮在耳邊為她輕聲唱歌;只有她,讓張學友甘願為戲破戒喝酒;只有她,讓言承旭貼心招呼吃飯、讓五月天肅然起敬又無比喜愛……   從演唱〈風中的早晨〉的民歌手,到台灣流行樂界最重要MV導演之一,現今還身兼兩岸最炙手可熱的廣告導

演……她是──馬宜中。 用影像寫詞、用畫面譜曲,她是台灣流行樂界最扣人心弦的音樂說書人。   收錄鏡頭背後的二十六個私藏故事、四十多幀從未曝光工作花絮照,及歌手、演員寫給馬導的誠摯祝福!   李宗盛:「馬導,謝謝你的小書。寫的是自己,說的是好多人的青春感動。我肯定要再找你,要讓你感動。然後我們一起去感動更多人。像以前一樣。」   五月天.阿信:「有種人,她的存在就是一種安心,她的目光就是一種肯定,她站在你的眼前就是美麗的風景。她一路看著你卻很少唸你,很久不見就會說很想念你,真的見到你就靜靜聽你,然後帶你去吃那兒最美味的食物,餵飽你。你的努力在她眼中都是珍貴的腳印,她的努力卻無聲無息所有疲勞都說

沒關係。她是馬姐,我眼中最美好的女人之一。」   如何以影像描繪音樂,使記憶中無形的旋律因畫面伴隨而更加動人心弦?曾經是民歌手,現在是熱門MV及廣告導演的馬宜中,因為其溫暖、懂得傾聽和擅於說故事的特質,曾讓許多大明星在與她工作時,於鏡頭前流下了珍貴的眼淚。每一顆眼淚,背後都是故事。   透過馬宜中導演直率誠懇的筆觸和私房工作照片,我們除了得以瞥見螢光幕背後的大明星們之所以能成為大明星的特質,更重要的,還是那些橫跨世代、直指人心,讀後令人為之動容的情節,自音樂及影像延伸,還魂成為文字,說得更多也更深。   這本書說的雖然是歌手及演員們的故事,但因為有熟悉的音符伴奏、難忘的畫面重現,必也能勾起每位

讀者收藏在心底、藉由歌曲包裝的溫柔往事。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經意回溯起當時那個搖頭晃腦聽著歌的自己,重新自沉澱已久的記憶中,想起自己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作者簡介馬宜中  曾經是以〈風中的早晨〉一曲受到矚目的清純民歌手,而後在八、九○年代華語流行樂壇最顛峰的時期,成為最搶手、最會說戲帶戲的MV導演,並多次為新人歌手量身打造出道作,或被指定為天王天后轉型的操刀人。近年轉戰廣告界亦成績斐然。對音樂影像敏感、擅長說故事、個性爽朗的馬宜中,是流行音樂界許多大明星口中又敬又愛的「馬姐」或「馬導」。   馬宜中曾說:「MV導演的任務就是散發出歌手的魅力。」若以這樣的論點來看,她無疑是當代最成功的華語流行音

樂錄影帶導演之一。   其MV代表作包括:周華健〈有故事的人〉、孫燕姿〈天黑黑〉、順子〈回家〉、伍佰〈挪威的森林〉、五月天〈相信〉、楊乃文〈祝我幸福〉、S.H.E〈我愛你〉、王若琳〈LET'S START FROM HERE〉……等。  ◎ 馬宜中官方網站:www.fredama.com(歷年拍攝之MV、廣告皆可線上觀賞) 推薦序∕像以前一樣∕李宗盛推薦序∕發現我左臉四十七.五度角的人∕周華健推薦序∕用影像撥弄音符的音樂家∕五月天.瑪莎自序—愛說故事的人 一張手寫的合約書:新的起點國民三部曲:周華健這個有故事的人男人哭吧不是罪(上):劉德華、郭富城男人哭吧不是罪(中):成龍男人哭吧不是罪(下

):張震嶽、任賢齊永遠那麼燦爛:孫燕姿就讓她唱:順子直來直往:S.H.E大家飛起來(上):徐懷鈺、張惠妹、高慧君大家飛起來(下):林依晨、梁又琳、言承旭烈愛傷痕:張學友、莫文蔚和我的電視劇初體驗第一次:陳昇與李威鐵漢柔情:伍佰搖滾本事:好個五月天第一名的遺憾:張國榮哥哥光芒:許瑋倫才不會忘記你呢:志玲姊姊我愛你那個令我驕傲的年代:民歌三十年 後記——給所有正在等待飛翔的小小鳥附錄──馬宜中拍攝MV一覽表 自序一張手寫的合約書:新的起點 在滾石的老朋友   一九九三年我回台灣幫新聞局拍一個紀錄片。那時我已在美國定居五年,只是每年都會抽一點時間幫朋友的公司拍個片子,也趁機從呆板的家庭主婦生活裡,

出來疏鬆一下筋骨。  那一年,我交了片,跟死黨Melody約好在西華飯店吃早餐,準備第二天要回美國了。本來只是很普通的一頓早餐,可是我吃著吃著卻發現,隔壁桌的人怎麼好像感覺認識我,最後甚至還直接走過來跟我打招呼。然後我才發現,那原來是人稱「三毛」的滾石總經理,段鍾潭先生。但我那時還不知道,這一場早餐的相遇,會改變我接下來的人生。他好奇地問我:「你不是在美國定居嗎?」我好奇地問他:「你怎麼知道?」  其實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1982-1985),每年暑假回台灣,都會找以前一起唱民歌的好友們見面。其中最常陪我的兩個人,就是滾石的李宗盛跟李壽全。那時候所謂的二李,其實已經小有名氣,但是他們對我這個妹

妹還是很照顧。我每次跟他們見完面,都好慶幸自己可以擁有這麼好的朋友。  大學畢業回台灣工作的兩年半裡面,小李有時候心情不好,常常開了車就說要載我去兜風。我老是開玩笑說,我跟鄭怡、王新蓮合出了一張唱片,他跟她們兩個都談了戀愛,可是卻永遠只把我當成小妹妹看。看樣子我是真的沒有什麼女人味。  記得他買第一部BMW的時候,還是我去幫他選的顏色。那時候的他,已經是當紅炸子雞,身邊圍繞著那麼多人,為什麼會找我去幫忙選車呢?後來自己進了唱片圈,才知道他們的工作壓力有多大,可能有空的時候,都只想找個單純的圈外朋友談談心,不想再談工作了。  有一次,他說他壓力很大,問我可不可以陪他去散個心。他接了我就往桃園機場

開。我們停在停車場,他說放一張剛剛做好的唱片給我聽,是潘越雲的《情字這條路》。我聽了好感動,他卻坐在駕駛座睡著了。我想他應該是已經很久很久,都沒有好好睡一覺了。  醒來以後我們進機場去吃了碗牛肉麵,他說他好累,要我開車載他回台北,因為他待會兒還要去唱校園,必須再睡一下。我一路上小心翼翼地開著車,盡量避免緊急煞車把他給吵醒。一邊開車我一邊思考,「你在這個行業這麼出名,可是為什麼這幾年,我都看不到你的笑容了呢?那個搞笑的開心果小李跑到哪裡去了?你不快樂嗎?」當然,我沒有真的開口問他。  結婚以後,在美國的那五年裡(1988-1993),每次回台灣都會習慣去看看他。不過那時候的李宗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事業如日中天,很忙了。我每次跟他見面,都只能在滾石樓下的麥當勞跟他喝杯咖啡,然後他就得走了。 「你願不願意來滾石工作?」   說回學生時代,有一年,應該是一九八三年暑假,我幫壽全在安和路開的唱片行看了一個月的店。那時他正在幫蘇芮做《一樣的月光》。  做完整張唱片的當晚,他跟羅大佑和蘇芮回到唱片行,接我去慶功。就是在那天晚上,我見到了很崇拜的滾石唱片總經理三毛,以及後來成為我好友的他的夫人,Branny。  沒想到隔了都差不多有十年了,三毛還記得我。那一天早餐見到面,打完招呼,他忽然問我:「你最近有沒有空?我有一個東西要找人拍。」 我問他 「什麼東西?」 。就是這樣一問一答,我的人生就此改變。

  他說周華健過幾天就要在國父紀念館辦他生平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問我有沒有興趣拍。我嚇一跳說:「我沒拍過音樂性的東西,沒有把握,而且我明天就要回美國了。」  他要我先延期,想一下,明天他會叫公司的人跟我細談。隔天,出現在我面前的,就是後來與我合作了十幾年,彼此一直以姐弟相稱的前滾石執行長,現任「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  勇志告訴我這是公司第一次做這樣的拍攝,沒什麼限制,可以天馬行空的去做。況且是老闆欽點,預算上想必不會太差。他們給我兩天的時間規劃,第二天我還見了小宋,也就是那場演唱會的製作經理。他把所有演唱會的細節都跟我說了一遍。  我開始有興趣,有一點感覺了。在美國讀書的那幾年,剛好MT

V音樂台成立,我幾乎可以說是看著MTV長大的!本身學電影,又熱愛音樂,在跟他們談的過程中,我腦子裡一下跑出了許多畫面,不知不覺間,我似乎都已經想好該怎麼做了。  找了以前的幾個製片來幫我規劃,企圖要拍出台灣音樂圈的第一個演唱會紀錄片。請了趙石堯導播來拍攝演唱會現場畫面,我則在台前台後帶著兩組攝影機拍花絮,以及眾多歌手和工作人員的訪談。  其實那時候我因為久居美國,和台灣的流行音樂已經開始脫節,關於周華健,只聽過〈心的方向〉,並不知道他已經紅到可以開三場個人演唱會了。老實說,我一直到了現場,才第一次聽到〈讓我歡喜讓我憂〉。  開始彩排時,我看到有個捲髮戴個帽子、穿著白T恤牛仔褲的人坐在台上,還問

旁邊的人說:「這個人就是周華健嗎?」差點沒把大家給嚇死。  三場演唱會拍完,見到了許多大明星,心想自己是何其幸運哪!一定要好好感謝三毛給我這個珍貴的機會。隔天下午,我去滾石交拍攝帶,想說順道向三毛說聲謝謝、鞠個躬,然後就可以準備回美國。  結果,三毛說想要跟我坐下來聊一聊。我那時心裡只想著,有什麼好聊的?難道你要幫我出唱片嗎?還偷偷開心了一下。沒想到他卻說:「你願不願意來滾石工作?」 「繞了一圈終於還是一起。」   聽到這話讓我很驚訝,比當初得「金韻獎」還震撼。我想,你這三天都沒跟我說過話,也不知道我拍得好不好,怎麼敢請我?而且你請我要做什麼呢?我是一個做影像的人,跟唱片公司實在沒什麼直接相關

啊?  沒想到他說,他觀察了我的做事態度,覺得我就是那個他找了很久的人。他要找一個人幫他做滾石傳播,要拍演唱會、做電視節目、拍MV。他看到我跟大家的互動,覺得我很適合。  說著說著,為了表示誠意,他拿出紙筆,當場就寫起了合約來。他要聘我兩年,做滾石傳播的視覺總監,一年十四個月薪水,兩年以後如果愉快就再續約。寫完他說給我二十四小時考慮,明天這個時候如果我沒有回音,這個合約就作廢。說實話,我雖然當了導演,但在結婚前我只工作了兩年半,後來洗手做羹湯,整整五年只偶爾回台灣接個片子順便探親。我的社會經驗是很單薄的,雖然三十一歲了,心態卻跟大學剛畢業差不多。面對這樣一個有魄力的人,我嚇得魂都飛了。  趕緊

打電話給老公,問他的意見。他想了想說:「你不是在三十歲生日的時候許了願說,二十歲以前給了父母,二十到三十歲給了我,三十歲之後的十年,你希望可以找到自己嗎?現在機會來了,你能不要嗎?」  我說我很捨不得要離開他兩年,他卻安慰我說不用擔心,說兩年很快就過去了。  就這樣,一個月以後的一九九三年九月三號,我沒有以歌手的身分進滾石,卻以導演的身分進去了,開啟了一段不可思議的生命旅程。  後來在公司第一次碰到李宗盛時,雖然我知道大家在滾石都尊稱他「大哥」,但因為小李小李叫習慣了,看到他時我竟然舌頭打結,就在那裡「小……大……小……大……」的不知道該怎麼叫他,然後才看見他笑著說,還是小李,你還是叫我小李。

他說,聽說了我進公司的消息,很高興。繞了一圈終於還是一起。  只是很可惜的,我第一次拍他的MV,竟然就是他因為婚姻問題決定暫時離開兩年的〈遠行〉,而我拍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竟然就是他的「暫別演唱會」。所以其實我進滾石沒多久後,他就離開了,兩個人同事根本沒幾天。 返璞歸真的我 關於進滾石,還有一件有趣的小插曲。  因為我已經待在家裡當了五年的家庭主婦,人都變老土了,記得在正式上班前,三毛給了我一個月的時間回美國收拾東西時,我的心裡就想,唱片圈的人都很時尚,幕後工作人員應該也都要打扮得很光鮮亮麗才是。為了到時候不要給人家笑,便花了一個月時間去大量採購未來兩年要穿的行頭。  結果,頂著個爆炸頭,

穿著馬靴、紗裙、緊身褲,擦上鮮艷的口紅,簡直比齊豫還齊豫,我就這麼去上班了。而且因為還找不到地方住,便被三毛安排在大哥買的,平時租給公司歌手住的宿舍裡。  幾年以後,才有同事敢告訴我,其實那時候他們都很納悶,公司為什麼要請一個導演來上班?於是就紛紛猜測我一定是三毛的小老婆,還安排我住在他哥兒們的房子裡!說得好像理所當然一樣,實在太可惡了!原來他們大家都在暗地裡偷偷懷疑著我進公司的理由。  就連奶茶都常常跟大家說,我那時天天穿套裝,踩著高跟鞋,搞得自己好像是企業女強人一樣。有一次她以製作助理的身分開車去接我跟昇哥開會,可是我一坐進車裡,裙子就被座位上的一顆爛蘋果給弄髒了。她那時還開心地偷笑呢。真

不敢相信,原來我在公司的身分,曾經引起這麼多的誤會。  我開始把那些特別買來穿的衣服收起來,穿得全身黑,塗沒有顏色的口紅,拿掉所有的配飾,盡量隱藏在攝影機後面,不引起大家的討論。我不要讓女歌手感覺我在搶她們的鋒頭。我不要當我在跟說一個動人故事的時候,對方卻被我手上的鑽戒搞得分心……黑色,成了我最佳的保護色。 黃金年代   說回那場演唱會的後續。進公司後的那年十月,我被通知要去拍華健的中國巡迴演唱會。帶著一台DV,我就這樣一個人去了北京跟大家會合。  在機場等車子來接,等了兩個多小時,不斷有人過來問我要不要坐車。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一個人,我很謹慎。每次有人過來問:「小姐,您坐車嗎?」我就閉著嘴

唇搖搖頭。再來一個,我還是一樣搖頭。等過來第三個,我還沒搖頭,旁邊的兩個師父就大聲的說:「你別問她了,她是個啞巴!」  我等不到人,只好換了人民幣,坐上其中一位師父的車子去飯店。上了車,師父還問:「原來你不是啞巴啊?」  到了飯店,人高馬大的魔岩唱片總經理Landy、華健跟他的經紀人砲林正要去彩排,他們看到我很驚訝的說:「你不是明天才來嗎?」差點沒把我氣死。  我拿著一台DV,從北京拍到重慶,再拍到成都,記錄了許多空前的盛況。一九九三年的北京工人體育館裡,三萬多人大聲吶喊著,跟著華健唱他每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差點沒把屋頂給掀掉。那場面,著實令人打從心底感動。  回到台灣,開始準備紀錄片的剪接。沒

有人剪過這樣的東西。我跟金卓花了三個月時間,剪出台灣音樂圈的第一部演唱會紀錄片——《今夜陽光燦爛》。它記錄了華健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當年滾石的黃金年代……  我拍下公司所有大大小小的演唱會,為公司累積了非常多的影像資產。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留下的不僅僅是這樣而已——我覺得我記錄了歷史。  在滾石,我只待了五年,可是很奇怪,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我在那裡待了一輩子,還有人說我額頭上刻了「滾石」兩個字。  一九九四年,三毛跟我說,你要好好地拍華健的每一支MV,要有系統地規劃他的形象。他說,我們要用兩年的時間,把華健送上紅磡的舞台!  一九九六年一月,華健在紅磡開了二十一場演唱會。我相信這個紀錄

台灣沒有任何歌手可以打破。走進紅磡要拍演唱會的那天,我無法自主地流下了眼淚。 名人推薦序像以前一樣  文∕李宗盛 親愛的馬導……我仍是小李。而且我願意聽見你仍然這樣叫我。像以前一樣。我們都明白,一生中總有幾個人對你知根知底。  他們一起經歷你的青澀惶惑;受害於你的貧乏淺薄。冷眼看你的偏執無理;卻也佩服你的屢敗屢戰。  當你僥倖過關或是小有成績的時候,他們總是在為你捏一把冷汗的同時,毫不吝嗇地給你言過其實的誇?。  然而我們總是忍不住還是要在沾沾自喜之餘,對這些人投以詢問的眼光,想為所得到的掌聲做最後的確認。  在我當年看似風光屢創佳績的製作人生涯稍得喘息的片刻給你聽我的歌,正是這個意思。你在文

章裡說的那個我,我本來都要不記得了。  在過去的時間裡小李用歌,你用影像紀錄了華語流行音樂至為精彩的二十年。我們都是幸運的。  我們意外的進入這個遠看如繁花織錦,靠近了卻讓人忍不住會去淘盡情感的行業。不過請你放心,我依然創作。花比以前多幾倍的時間練琴。  我在十年前開始製琴,在音樂的世界裡重新再畫一個圓,想去探究一把吉他對當年一個求學無著的年輕小李;究竟施予了怎樣的魔法恩惠?如何的帶給他一生巨大的離奇轉折?謝謝你的小書。寫的是自己,說的是好多人的青春感動。我肯定要再找你,要讓你感動。然後我們一起去感動更多人。像以前一樣。 發現我左臉四十七.五度角的人   文∕周華健 原來歌壇可以如此的複雜……

就先從我自己說起吧!  我很幸運,剛出道時正值台灣的校園民歌潮結束。上電視、跑通告,吉他與牛仔褲都派得上用場。生澀的我,表現得還算自然大方,勉強順利地融入歌壇……時間進入了90年代初期,歌壇開始複雜了起來……  繁華盛世正式開始!詞、曲的需求大增,尤其是詞的部分。同樣的情緒,不斷的被重複。已經沒有幾個字能感動人心了!於是,影像漸漸成為人們用來記憶歌曲的方法……我的麻煩來了!  歌明明很好聽,MV卻總是不太對勁……事情變得愈來愈嚴重,沒有任何一位MV導演聽得懂我講的話,沒有MV導演知道,或想知道我的問題!謝謝老天爺,馬宜中導演,出現了!  在一次偶然的合作中,馬導演將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喊停,把所有

燈光重新組合後,告訴我,我左臉的四十七.五度角,比較好看,而多用一點仰角,腿看起來也會比較長。再來是只拍背面,會有賭神般威武又神秘的感覺,同時又能避開連續三天沒睡的眼袋。還有如果把我的影子投射到牆上,就可以營造出朦朧與印象派的藝術高度,又能把髮型師當天的失誤巧妙地化解掉……林林總總,我一心只想,歌壇還真的是愈來愈複雜了……而真相終於大白了!原來,馬導本來就是一位歌手……只是,一位歌手,為何又會成為一位導演呢?  當沒有人可以告訴還穿戴著歌手身分的馬導,到底臉哪一側哪個角度可以拍出朦朧、印象等藝術氣息時,她決定一切靠自己,放棄了幕前的虛榮浮華,毅然投入幕後工作!自己去學習那些沒有其他人可以教她的

事物。生不逢時!  我是說,我們生不逢時!無法有機會欣賞,更多馬導在歌聲上的表現。只不過,其實關於她的能力和才華,也盡在馬導的視覺影像中,一一展現了。  馬導就是這樣,給了歌手們更多的自信,也給了所有觀眾們,更多、更美的選擇!為其實平淡無奇的歌壇,注入了繽紛的藝術色彩!歌壇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一切都只是歌手,把事情搞得複雜而已……馬宜中導演,謝謝你! 用影像撥弄音符的音樂家  文∕五月天.瑪莎   曾經有那麼一次,馬姐和我們在台北市松山區某個巷弄裡的二輪電影院待了一整天,為的是要拍攝〈左鍵〉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  那是二○○一年的四月,五月天在前一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愛情萬歲》,剛結束了三場第一

次全台灣北中南的演唱會,再一個月後才會拿到金曲獎的最佳樂團。台灣和大陸歷史性的小三通才剛開始,沒人想過才幾年之後居然就可以直接飛到對岸。反核四的遊行才剛結束沒多久,現在核四再過幾年就要完工,而且每年夏天在附近的福隆還多了場搖滾和海洋的盛會。當時還稱作「台北國際金融大樓」的台北101連一半都還沒蓋好,幾個月後曼哈頓就發生了九一一世貿大樓倒塌全毀的意外。   那時第二個千禧年才剛剛開始,台灣剛完成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位於巷弄內的二輪電影院看起來已經頗有歷史了,為了這支音樂錄影帶的拍攝,馬姐包下了電影院一整天。我第一次看到這麼亮的電影院,除了戲院本身的燈光之外,還多了許多為了拍攝而架設的燈光。總是

陰暗潮溼等著散場燈光亮起的電影院,今天忽然像是在正午開了天窗而陽光撒了進來一樣。覆蓋著螢幕的赭紅色絨布簾幕帶著銘黃色的流蘇,一排排整齊的黑色皮質座椅椅背都有個塑膠牌子寫著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人理會的座位號碼。   〈左鍵〉這首歌曲,是我們為了電影《候鳥》所作電影配樂當中的主題曲,所以馬姐說,希望我們唱這首歌的時候,像是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電影畫面般地哼唱。  取代電影膠卷沸沸揚揚的風花雪月,現場是劇組工作人員們的忙亂吆喝。 在拍攝過程中的某個鏡頭,馬姐在彩排過後對我說:「瑪莎,這一段你的bass不是應該要滑音到高把位嗎?你剛剛的手好像沒有彈到高把位喔?!」  在拍攝多數音樂錄影帶的經驗之中,導演通常

都是要求我們站的位置和走位,或者是我們在鏡頭前表演的肢體動作要盡量誇大。  幾乎沒有人管過我們在音樂錄影帶裡的表演彈奏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和專輯一樣,而且就算不一樣大概也沒有幾個人看得懂。馬姐是第一個這麼對我說的導演,現在想起來覺得大概也會是唯一的一個。自己剛剛在那個鏡頭拍攝的時候是真的彈得和音樂裡頭的不一樣,被她這麼一說,也才想起來,馬姐會彈吉他,也會創作,也會唱歌。並且曾經和鄭怡、王新蓮一起拿到過金韻獎,還一起發表過一張評價甚高的專輯唱片。    在當完兵之後的二○○五年,五月天忙碌的程度是當兵前的好幾倍。除了台灣之外,我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上海和北京。而馬姐也因為工作的關係,從台北移居到了上海

忙碌於廣告拍攝。所以除非我們在上海工作有難得的空閒而碰巧他也有時間,我們才有可能得以在上海小聚,只是大部分的時間都很不碰巧,因此我們見面聊天的機會也比以往少許多。   那一年的五月,為了想要看李宗盛大哥和周華健大哥難得合作的《周李二人傳》演唱會,我獨自飛到了上海。在演唱會前,我在後台遇到了馬姐。於是在整場演唱會座無虛席的狀況下,我們兩個人戴著工作證一起在觀眾席後方音控台附近的走道上,站著看完了這場三個多小時的演唱會。   我們聽著他們打動人心的創作一起感動,我們聽著他們令人動容的歌聲一起流淚;我們聽著他們幽默風趣的對白一起大笑,我們在結束後散場的人群中一起回味。  台上兩位用生命創作音樂的人真

摯地唱著,而我們的生命是被他們創作的音樂所影響著的。  雖然注意力總是集中在台上精彩的演出,但我們仍會在每首歌的前奏出現或是知道下一首歌是什麼的第一時間,相互分享那種即將聽到這首歌的喜悅和興奮。   偶爾,台上的歌聲唱著的時候,我會用眼角偷瞄一下馬姐聽著每首歌的反應。 台上一位是她習慣稱呼他小李的大哥,另一位是他拍過最多音樂錄影帶的華健大哥。 台上的每首歌和每段話,馬姐的眼神和反應總是比一般的觀眾或是我這毛頭小伙子多了些不同的表情,像是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忽然回到了她的腦中。那些歌曲、那個年代,還有那些他們一起經歷過的日子。   聽著聽著,有時候她會轉頭對我說大哥創作某首歌曲的八卦,有時候她會說哪

首華健大哥的的音樂錄影帶是她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可是多數的時間,我們就只是靜靜地站在台下聽著和感動著。 可能有時候偷偷各自擦著感動的眼淚,可能有時候一起為每首精彩的歌曲喝采。 馬姐真的是個熱愛音樂的人。不是嘴巴說說而已的那種,而是那種讓歌曲進入了自己的生命,然後在自己的心裡非常清楚地明白,這輩子再也不會離開這些歌曲,也絕不會離開這些歌曲所給予自己的感動。  對我來說,她不是個導演。  即使她的眼睛所看見的影像如此與眾不同,即使那些影像所創造的影響力可能連她自己都想像不到。 對我來說,其實她一直都是個音樂人。 一個熱愛音樂,會唱歌會玩樂器也會創作,並且讓音樂帶著自己在生命的道路向前走的音樂人。

  只是和我們不同的是,現在的她,影像才是她的樂器,她用那些影像賦予這許多美好的歌曲更多的故事和更多的想像,並且用影像讓那些音樂走到更遠的地方。 她是馬宜中,我們最愛的馬姐,一個用影像撥弄著音符的音樂家。 【永遠那麼燦爛:孫燕姿】我記得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了。這麼多年,拍了這麼多人,要回想起哪一年哪一個月甚至哪一張唱片……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困難。我記得的不是時間或季節,我記得的是那些人和那些故事。天黑黑燈熄了一半,電話響了,是華納唱片的唱片企劃澎澎和小孫打來的。他們在我家樓下很興奮地要拿一首新歌給我聽。可是我都要睡了,真不想讓這麼多人上來沒完沒了,偏偏又拗不過這兩個難搞的傢伙,

只好換了衣服約在對面的Café Inn見面。我心裡還納悶著,咖啡廳要怎麼聽歌?又想說他們應該有帶walkman吧……腦子裡正如此自問自答,沒想到他們看見我出現,箭步一踩,四手一把拉住我,就把我推進一部停在路邊的車裡;現在想起來,那個場面如果被經過的路人看見了,應該會去報警吧……他們按下cd player的播放鍵,隨即把門從外面鎖上。我還來不及反應,沉重的鋼琴聲馬上就把我拉進了另一個空間。黑漆漆的環境裡,我甚至沒有時間多想什麼,就被這個女生的聲音給迷住著。我很想搖下窗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個回事!?這個聲音太迷人了,真不知有多久沒有聽到這樣特別的嗓音了……她唱著:「天黑黑,欲落雨……」我的眼眶溼了,

童年往事裡某些灰白色調的畫面湧現腦海……怎麼會這樣?好久沒有這麼沉重了。整首歌大概三分多鐘,歌放完,我深深地吐了一口長氣,坐在那裡動彈不得……知道我歌聽完了,那兩個比我高大的男生這才打開車門讓我出去。他們故作平靜卻又睜大了眼睛,裝著一副很輕鬆但又有點驕傲的樣子問我:「怎麼樣?」我看著他們,吞了口口水,然後說:「一定會紅,太恐怖了!」「真的吼。你看吧!」就像炸彈爆炸似的,他們終於再也按捺不住,一連串嘰嘰聒聒的高音頻拉起來,完全開心到不行。他們問我:「你覺得她長什麼樣子?」我想都沒想就說:「短頭髮,很瘦。」這下他們都傻了,看著我說:「你看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找妳拍的原因。」我想他們的意思是說

我的直覺很準,於是我也就更直覺地就說:「這麼難得的歌,你不給我拍我也要搶過來拍。」然後我知道,這個女生叫孫燕姿。這是她的第一張專輯。那首歌叫〈天黑黑〉。一定要拍的歌!收工到家兩點了,一如往常的模式。每次拍完片回家,不管再怎麼累都一定會失眠,非得找另一首新歌把那首聽了幾百遍的歌從腦子裡洗掉,才能安然入睡。通常那就是我開始聽下一首要拍的歌、想下一個腳本的時候。但是今晚我沒辦法這麼做。我不想聽另一首。我在半夜三點打了個電話給澎澎。我說:「澎澎,〈天黑黑〉一定要做第一主打,要不然就沒有機會了……只要你先打了別的歌,後面就不可能打〈天黑黑〉這種類型的歌。但如果真的這樣,那這張唱片就太可惜了。你可不可以打

個電話給你老闆?」這是我第一次做這種事,因為導演是管不著打歌順序的。早上十一點澎澎打電話來說:「馬姐,三天的準備時間,我們拍〈天黑黑〉!」(未完待續……更多孫燕姿幕後故事,請見本書)

郭芝苑與社會的交響變奏曲:音樂作品的社會學考察

為了解決90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盧韋理 這樣論述:

一般認為音樂作品與社會之間具有關聯性,但音樂的抽象性,卻使得研究音樂作品自身的社會性或社會意義成為困難。而本論文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音樂作品如何成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即試圖想要處理這個難題。過去,音樂作品的社會學研究大多朝向兩種研究取徑:第一種強調音樂作品自身的重要性,認為音樂符碼可以解讀出社會意義;第二種主張作品社會脈絡的重要性,關注作品被創作時的外在因素。本論文則認為音樂作品的社會學研究應該結合這兩種研究取徑,不僅要分析作品內在的音樂語言,也要探討作品外在的社會脈絡。並針對這樣的研究,以臺灣作曲家郭芝苑及其作品為考察對象,嘗試探尋另一種研究取徑。郭芝苑的創作生涯長達七十年,不僅作品數量

豐富,還由於他歷經幾個不同政權的統治,以及臺灣社會的變遷,為他的作品形塑出多元的音樂風格。為闡述郭芝苑的音樂作品和臺灣社會的關係,本論文把郭芝苑的音樂風格對應到他的生活史與社會史,將其創作史分成三個時期。針對這三個時期的作品,透過音樂學的分析方法解讀音樂作品的內在結構,並以社會學的理論觀點考察作品外在的社會脈絡。從而發現,郭芝苑這三個時期的創作,是一個從他律性到自主性的過程:首先是創作因應政權要求與社會大眾需要的他律性作品,包括中國藝術歌曲與流行歌曲;其次為遊走於他律性與自主性之間的作品,既創作文藝政策下的愛國歌曲,也寫具有臺灣現代民族音樂風格的管弦樂曲;最後,則是在自主地創作具有臺灣意識的臺

語歌曲。儘管郭芝苑這三個時期的音樂風格一變再變,但其中不變的是他在從事創作之前便已形成的創作理念,即民族性、現代性與音樂性。透過上述研究,本論文的結論是,音樂作品的社會學研究可以結合音樂學的分析方法與社會學的理論觀點,讓「音樂作品自身」的分析建立在「作品社會脈絡」的探討基礎上,透過二者的交互分析,使闡述音樂作品的社會意義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