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樂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國傳統樂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秀瑜寫的 音樂賞析 和孫克仁的 先秦樂律考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傳統樂器—“尺八” - 趣關注也說明:中國 吳地傳統樂器,後傳入日本。竹製,外切口,五孔(前四後一),屬邊稜振動氣鳴吹管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百家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呂昭瑩所指導 王思旻的 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職涯規劃研究 (2019),提出中國傳統樂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涯規劃情形、職涯選擇、職涯選擇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 賴秀綢所指導 陳佳容的 琵琶曲《海青拿天鵝》之探討——以林石城版本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海青拿天鵝、琵琶流派、琵琶演奏、演奏詮釋、演奏風格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傳統樂器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國傳統樂器為什麼學的人越來越少 - 小蜜蜂問答則補充:中國傳統樂器 為什麼學的人越來越少,而學西洋樂器 好夢音樂2019-03-17 17:28:04. 也不能這麼說,現在學民族風樂器的人還是很多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樂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傳統樂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音樂賞析

為了解決中國傳統樂器的問題,作者王秀瑜 這樣論述:

  本書精心簡化基本音樂概念與理論基礎,使學生能輕鬆釐清許多原本的疑問或誤解;書中並廣納多元豐富的音樂類型,如臺灣及中國傳統音樂、原住民音樂、世界音樂、新世紀音樂、搖滾樂、經典樂、電影配樂、身心靈音樂等介紹,相信能帶給學生有別於以往對於音樂賞析教材的印象。     期望學生藉由本書,在眾多音樂類型中,找到感興趣的音樂來欣賞、理解與感受,若能因此提升個人品味、內涵與修為,甚至找到人生奮鬥的方向,那就是最幸福的收穫了!

中國傳統樂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林海 #琵琶語 #二胡
林海-琵琶語 二胡版 by 永安
Lin Hai - What the Pipa Says (Erhu Cover by YungAn)

林海從小就喜愛音樂,在他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6歲時候即開始創作自己的曲目,一年後登台演出,並受關注。9歲時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與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在1988年在中央音樂學院就讀,1989年參加美國范.克萊本(VAN CLIBURN)國際鋼琴大賽,並進入前十名。1992年獲得中央音樂學院本科學士學位,與台灣音樂人范宗沛成立MUSIC GATE音樂工作室,之後在台灣風潮音樂唱片公司發展。

林海先後出了十數張個人專輯,並給大量的電視劇、電影做原聲音樂,如《大明宮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獲得樂迷的喜愛以及專業人士的讚揚。樂評人說他是個右手東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樂家;有著蕭邦的氣質,以及德布西的慵懶與優雅;具有George Winston親和而強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豐富而充滿想像的思考性。他遊弋於古典、New Age、現代、爵士多風格之間,乾淨、空靈、溫暖、恬靜、自然。淡淡流露的文學況味,讓樂曲飄散著人文氣質,樸素、簡靜的創作風格,再現了他自己的心靈世界。

林海的音樂創作中,《琵琶語》可以說是紅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戶曉。在創作時,林海讓演奏者蔣彥彈奏了琵琶可能發出的各種音色,並由此得到許多啟發。林海運用了各種可能的方式來表現琵琶,他以世界音樂、古典音樂的作曲、編曲手法,將鋼琴,吉他,貝斯等西洋樂器,混合笛子、簫、二胡、三弦等中國傳統樂器,又加上了民族唱腔以及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數民族元素。從聽到《琵琶語》的那一刻起,一種淒清婉轉的情緒便讓人流連忘返。反復的前奏,將人帶入一種纏綿悱惻的境界,淡淡憂傷的琴鍵聲,加上琵琶獨有的『泣泣私語訴衷腸』之特點,感情就這樣一步一步被牽引,最終讓人沉醉在音樂意境裡而欲罷不能。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音樂:
https://youtu.be/sFe31-Jmx-M

《琵琶語》是1=E,這首歌指法簡單、音域也在適當的高度。因為旋律反覆多次,我的二胡加入了二部重奏,添加一些變化。二胡演奏時,心中默唱加強推力,張力要夠。
輕撫運弓、氣息綿長而溫柔,希望能用二胡表達出琵琶的清澈感。我的二胡演奏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朋友繼續給予指點囉!

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謹以這首二胡版的《琵琶語》,向林海老師致敬。

========================

林海-琵琶語 二胡版

原奏:蔣彥
作曲:林海
原曲發行:2003年6月1日
二胡錄製:2018年12月31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1=E BPM=100
656 566765 323
2353 231 71756

35 656 566765 323
2353 231 71756

656 566765 323
35 656 567125 233
513 236 236 4561 763
3236 236 6712 756

一〕656 566765 323
二〕3 2 3
一〕2353 231 71756
二〕6 2 1 7 5 6

一〕35 656 566765 323
二〕356 7653
一〕2353 231 71756
二〕356 21 1756

一〕656 566765 323
二〕6 7653
一〕35 656 567125 233
二〕2356 75
一〕513 236 236 4561 763
二〕2 176 1 763
一〕3236 236 6712 756
二〕2 176 1 753 23

656 566765 323
2353 231 71756

一〕35 656 566765 323
二〕356 7653
一〕2353 231 71756
二〕356 21 1756

2353 231 71756

END

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職涯規劃研究

為了解決中國傳統樂器的問題,作者王思旻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職涯規劃情形,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職涯規劃的差異情形,並探究影響其職涯選擇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者以自編之「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整體職涯規劃情形與選擇因素問卷」為工具,以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六所大學之大三及大四學生,共計223人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為221份。所得結果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及獨立樣本t 檢定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結論:一、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整體職涯規劃情形為明確定向。二、不同學校類型、性別及是否修讀教育學程的臺灣主

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於整體職涯規劃情形沒有顯著差異。三、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之四年級大學生於整體職涯規劃情形比三年級大學生較佳;讀過音樂班的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於整體職涯規劃情形比未讀過音樂班的大學生於整體職涯規劃情形較佳。四、影響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職涯選擇一般因素最多的為「工作條件因素」。五、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最想從事的職業依序為器樂/聲樂教師和演奏佔最高比例,第三為與國樂無關的其他類,第四為學校正式教師。六、不同學校類型、性別、年級及音樂班就讀背景方面,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於職涯選擇情形沒有顯著差異。七、是否修讀教育學程的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於職涯選擇情形

有顯著差異。八、影響臺灣主修中國傳統樂器大學生職涯選擇之因素        (一)最想從事「器樂/聲樂教師」之重要因素為「因為擔任器樂/聲樂教師可以培養孩子音樂素養。」        (二)最想要從事「演奏」之重要因素為「因為能夠持續演奏樂器/演唱。」        (三)最想要從事「學校正式教師」之重要因素為「因為工作薪資穩定且有退休金。」        (四)最想要從事「藝術行政工作者」之重要因素為「因為可以擴展人脈,獲得更多與他人交流機會。」        (五)最想要從事「音樂相關跨領域」之重要因素為「因為我具有跨領域的實習經驗,讓我想嘗試這方面的工作。」        (六)選擇「與

國樂無關」之重要因素為「因為國樂相關就業市場太少。」

先秦樂律考拾

為了解決中國傳統樂器的問題,作者孫克仁 這樣論述:

全書分為「先秦樂律的均法構建」和「中國傳統樂器考證補遺」兩部分,詳析了《國語》、《禮記》、《管子》等文獻中關於「均法」的記錄,並結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的相關發現,就先秦樂律體系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此外,書中還對先秦弦樂器,和「龠」、「篪」、景鍾等樂器,古傳「候氣之法」、荀勖律笛的制作等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考證,所及內容較為全面。孫克仁,學者、古琴演奏家。1943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曾任上海東方廣播電台音樂部頻道監制、主任編輯,曾獲上海國際廣播音樂節音樂專題金編鍾獎、zui佳編輯獎,《中國古代器物大辭典》樂器卷主要編輯者,中國樂律學會、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

前言/001第一部分先秦樂律的均法構建第一章《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十三樂語音律考/003一、楚竹書樂語的基本狀況/004二、《禮記•月令》承載的周律真相與楚竹書樂語/008三、「州鳩均法」的陰陽分別生與楚竹書樂語/014四、楚竹書樂語的音律均法構建/018五、楚竹書樂語的樂律格局/019六、楚六律六呂與楚律顢曾/023七、楚樂語無「角」之緣由/024八、楚竹書十三樂語的重要學術意義/024第二章簡牘文筆與先秦音樂史料的解讀/027一、簡牘簡說/027二、簡牘文風的形成和基本特色/028三、簡牘文筆與先秦文獻鏈/029四、表格化的布局/030五、伏筆/032六、字詞排序中藏玄機

/033七、簡牘文筆與造字/034八、先秦文獻鏈的斷裂/036九、本章小結/037第三章賈湖骨笛指孔定位考/038一、賈湖骨笛的音律/039二、賈湖骨笛指孔的音律/042三、中國遠古先民樂律概念的源頭啟示/045四、賈湖骨笛的指孔定位與河姆渡鳥鳴哨/046五、賈湖骨笛管身的划線與指孔定位/049六、文化地緣中的賈湖文化與河姆渡文化/050七、本章小結/052第四章先秦樂律的管法構建/054一、「黃鍾之宮皆可生」與管泛音/054二、管法的數律構建與諧音構建/056三、「言」、「管」考與開、閉管諧音/058四、六律六同的產生、合成依據/062五、「含少」與曾侯乙編鍾的鍾律構建/063六、本章小結/

066第五章「月令均法」解讀還原/067一、有關「月令」的版本/067二、「月令均法」的具體運作/069三、「月令均法」的重要意義/073四、漢儒對史料的穿鑿/073第六章「州鳩均法」解讀還原/076一、州鳩論律與均法/076二、均法與三分損益運算/077三、何謂「中聲」/081四、「度律均、鍾」的確切涵義/083五、琴律構建不符「百官軌儀」/084六、「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解讀還原/085七、「七律之問」的背后/091八、關於「陰陽分別生」和「陰陽交叉生」/092九、對「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的不同解讀/094十、對均弦數的不同理解/097十一、均與准的區別/100第七章「

大司樂均法」解讀還原/102一、史料中九變六舞樂律構建/102二、周代九變六舞的樂調展示方式/104三、「大司樂均法」的具體構建/106四、古今對有關史料的代表性解讀/109五、本章小結/111第八章《管子•地員》的五音構建/112一、《管子•地員》與三分損益法/112二、《呂氏春秋》記載的「新五音」構建/113三、「四開」、「小素」考/114四、「管子法」的五音推演/115五、誤解的緣由/117六、「管子法」與三分損益法的因果/117七、「管子法」為何演止五音/121第九章戰國琴瑟定弦考/122一、琴的定弦脈絡/122二、瑟與箏的關鍵差別/128三、考察瑟定弦的依據之一/130四、考察瑟定弦

的依據之二/132五、考察瑟定弦的依據之三/132六、戰國瑟的基本定弦/132七、本章小結/133第二部分中國傳統樂器考證補遺第十章先秦弦樂器的發展軌跡及其他/137一、琴徽的源頭/137二、樂器構造的裝配性與中國本土傳統樂器/143三、先秦的祭祀意識與先秦弦樂器發展/145四、卧箜篌隱藏的信息/147五、均與琴/150六、琵琶何時廢撥/150第十一章析「龠(龠)」——兼對「賈湖骨笛即龠說」的質疑/152一、龠成疑案的歷史背景/152二、「賈湖骨笛即龠說」的由來/154三、「龠」字的象形價值/155四、本章訓龠的思路/156五、同字異器之龠(龠)考/157六、幾條原載透露的信息/160七、對漢

晉龠訓的甄別/161八、評「賈湖骨笛即龠說」的兩個引證/162九、賈湖骨笛在樂器分類鏈中的位置/162十、附錄與本章參考文獻/163第十二章篪在先秦的原貌/167一、對篪的三大解讀/167二、篪為簧振樂器的重要證據/168三、「龠」、「龠」字根透露的信息/170四、「翹」的所指/172五、關於《禮記•月令》與《呂氏春秋》的成書/172六、東漢儒家的「篪」訓多誤或殘/174七、本章小結/175第十三章「通」考/177一、有關「通」的記載與解讀/177二、「通」的形態/178三、京房之「准」與梁武帝之「通」/181四、「通」的延續/181五、本章小結/183第十四章京房、蔡邕、蔡元定所言「候氣之法

」/185一、蔡邕所言「候氣之法」/185二、史載「候氣術」的得驗或不得驗/186三、信都芳的設局/188四、京房實施的「候氣之法」/190五、京房「候氣術」律數表達中的玄機/192六、蔡元定所言「候氣之法」/196七、本章小結/197八、附錄/198第十五章景鍾考/210一、對景鍾的誤會和辨正/210二、景鍾與「候鍾律」制度的沿革/214三、景鍾的梵鍾時代/216四、本章小結/217第十六章荀勖律笛制作考/218一、創制律笛的背景和簡況/218二、荀勖確認管口校正量的依據/221三、中國古代管口校正量的「四分益一」或「九四比」構建/225四、不示的律笛內徑/226五、黃鍾大呂律笛的毛坯制作/

227六、律笛孔音的最終修定/231七、本章小結/232參考文獻/234結語/242

琵琶曲《海青拿天鵝》之探討——以林石城版本為例

為了解決中國傳統樂器的問題,作者陳佳容 這樣論述:

琵琶曲《海青拿天鵝》為琵琶著名的大型武曲套曲,不僅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琵琶獨奏曲之一,更為武套曲中唯一一首主題非戰爭的樂曲。海青又名海東青,為鵰的一種,身形小而擅於飛翔,於蒙古族的傳說中為一種吉祥的鳥與英雄的象徵。天鵝以珠蚌爲食,食蚌後將珠藏於嗉囊,一說古代貴族馴養勇猛的海青在天空與天鵝交鋒,經過激烈的鬥爭獵捕天鵝以便取珠,樂曲《海青拿天鵝》便是具有敘事描摹之性質的樂曲,以此為題材,除了描述北方遊牧民族的狩獵生活,其鮮明的強弱對比也反映了時代背景的民族特性。 根據文獻記載,此曲在元代已有流傳,因歷史悠久、樂曲的曲式結構相當完整,表現手法也相當獨特且豐富,在宮廷與民間皆廣為流傳,且在無錫派、

平湖派與浦東派中皆有傳譜。筆者欲從歷史概況與文獻資料下手,梳理目前存在對此曲的不同種說法,並從樂曲的背景、結構、風格、技巧、特殊手法等進行分析,希冀透過各種角度深入探討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