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壽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 - 宏泰人壽也說明:四、本申請書內容經宏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後即構成原契約之一部分。 【本公司聯絡方式】免費服務專線:0800-068-268;傳真:02-2716-6887;網址:https:// ...

銘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林勳發所指導 曾韻潔的 人壽保險契約停效與復效制度之研究 (2014),提出台灣人壽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停效、保險法第116條、告知義務、可保證明、人壽保險、復效、催告、寬限期間。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葉賽鶯所指導 許連景的 我國不動產信託登記理論與實務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不動產信託登記、信託財產、信託監察人、歸屬權利人、受益人、契約信託、委託人、受託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人壽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雙】 - 全球人壽則補充:健康促進條件申請(請檢附體檢報告). 復效:□全額繳納(含借款與墊繳本息) □最低應繳金額註:請加填健康告知書. 主約保額增加:(免填寫健康告知書)□五週年25%(全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人壽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壽保險契約停效與復效制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人壽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的問題,作者曾韻潔 這樣論述:

  保險契約為雙務、有償契約,但在保險事故尚未發生、保險金尚未領取以前,難以感受到保險費給付之對價效果,要保人或因疏忽,或因財力不足,時有欠繳保費之情形。保險契約之停效與復效制度,乃有別於一般民事契約之特殊制度,其目的在使要保人一時忘記或無力繳交續期保險費之保險契約,不會輕易喪失契約效力,而保留恢復效力之可能。我國過去因保險法、保險法施行細則、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三者在內容上多有扞格,造成長期以來保險糾紛不斷,學說見解紛歧與法院判決混亂之現象。民國96年保險法修法,第116條之規定有許多重大變革,對各種爭議問題予以明確回應,其立法方向普遍受到肯定,保險法施行細則與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就相關規範內

容亦跟隨其後配合修正。惟現行法規仍有部分規定存有疑義,有待釐清。  本文首先介紹保險契約效力判斷的四個層面,說明停效與復效所屬之層次,進而分析保險契約之效力狀態,區別停效與無效、解除、終止之間的差異,並整理我國與外國學者對停效與復效之定義,探討停效與復效之法律性質。其次,介紹德國、美國、日本、中國大陸之制度,分析我國保險法之沿革演化,並比較各國法制,歸納其特色及優缺點。第三,介紹我國人壽保險契約發生停效的三種情形,以及保險契約停效後之效果,並討論相關法律問題。第四,介紹我國人壽保險契約復效之條件,尤其著重於民國96年修法新增之「被保險人之可保證明」與「保險人之同意權」要件,並討論相關爭議問題。

文末,對現行停效與復效制度提出個人研究心得,並就現行制度尚有疑義之處,提出未來修法建議。

我國不動產信託登記理論與實務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人壽保險契約內容變更申請書的問題,作者許連景 這樣論述:

摘 要世界各國之不動產登記制度可歸納為契據登記制及權利登記制兩大類,各該制度有何特點?兩者有何異同?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有何特色?應歸類為何種登記制度?其主要內容為何?又不動產信託登記究何所指?其在土地法及土地登記規則的相關規定為何?此為本論文首應探究者。其次探討我國現行契約信託法制的主要內容,諸如契約信託成立要件、信託目的、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歸屬權利人、信託監察人、信託財產之特性、信託主體及客體之變更及信託之消滅等等,接續瞭解信託財產如為不動產,則上述信託法制之主要內涵,各與不動產信託登記發生如何之關係,例如契約信託反應在不動產登記上,在成立時要辦理何種登記?為了確保信託目之實現,

信託財產為何須具有獨立性?又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為保障交易安全,其正當性基礎在於對外要有公示方法,不動產之公示方法為何?依信託法第1條規定,要辦理何種登記?依信託法第4條第1項規定,要辦理何種登記?法律效果為何?與第1條之移轉或設定登記是否相同?土地法是否有所規定?目前地政機關如何辦理信託登記?在信託期間,如信託主體或客體有變更時,須辦理何種信託登記?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如何處置?須辦理何種信託登記?凡此信託法制反應在不動產登記上之問題,亦是本文探討之重點。最後,信託法制落實於現行之信託登記制度,在理論與實務上發生了那些問題,如地政機關有無權限辦理信託登記、信託公契應否實質審查、信託專

簿應否廢除及其他有關不動信託登記等十三項問題,本文將逐一加以討論,並提出淺見,以作為改進不動產信託登記制度之參考。綜合上述研究心得,提出具體建議,諸如提出修改相關法規之修正建議及實務上之改進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