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區 會考簡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高中職五專升學資訊簡章- 南科實中12年國教專區 - Google Sites也說明:高中職五專升學資訊簡章 · 111學年度免試入學園區生單獨招生簡章 · 111學年度臺南區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校內直升、技優甄審簡章 · 111年國中教育會考簡章 · 111學年度高級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世賢所指導 曾淑芳的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3學年免試入學方案之回應性評估—以臺北市公立中學為例 (2016),提出嘉義區 會考簡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回應性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陳延興所指導 高誌隆的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之研究─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超額比序項目、教育內在價值、教育正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義區 會考簡章的解答。

最後網站訊息公告 - 新北市立義學國民中學則補充:一、會考:. 1、111新北考區國中教育會考簡章 · 二、免試入學:(部分採計會考成績). 2、111 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簡章. 3、111 新北市公立高中職優先免試入學簡章.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義區 會考簡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3學年免試入學方案之回應性評估—以臺北市公立中學為例

為了解決嘉義區 會考簡章的問題,作者曾淑芳 這樣論述: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公共政策的一環。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動力源自於多元學習與教育所培育出各階層、行業所需人才。教育政策的施行影響國家國力強弱甚鉅。本論文採文獻分析與回應性研究法,針對103學年免試入學方案在政策執行後,進行分析其政策規劃、執行者意向、政策便利性與目標達成度,瞭解其政策利害關係人之主張、關切與議題;發現:1.免試入學方案施行過程中,國中會考成績仍佔有一定比例,有其重要性。2.免試升學方案的法規命令對政策執行人員作出過度的引導與規範,不能因應各種不同狀況,導致執行僵化。3.完全中學的直升入學方式,趨向學區制的入學方案。4.入學方式齊一樣式,雖然符合一致性的公平要求,但面對數目龐大

的競爭人數,升學壓力仍無法獲得適度紓解。由此,本研究提出政策建議如下: 1、創新性零和政策推行前,應先行試驗:升學制度具「零和」性質,制度設計不當容易引起社會爭議。創新性升學方案帶有很大的探索性、嘗試性與不確定性,需要經過反覆的試行和驗證,才能趨於完善。因此,建議在全面施行前,先採取小規模試辦,待有成效後,方大規模實施。2、「高級中等教育法」,應再檢視:「高級中等教育法」是施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法源依據。惟高級中等教育法對入學招生的限制設計,使許多施政作為動輒得咎,也讓可能的創新想法和思維,沒有發揮的機會;當制度設計只是為了防弊,興利就成為不可能,因而應再檢視。3、直升入學模式,可推廣至社

區高中:以類似學區制招生入學,減輕學生入學競爭壓力。4、多元入學管道解構一次性考試壓力:採用多元入學方案,尊重各個學生或學校不同的選擇權,以各種不同限制方式,讓不同入學管道減少競爭人數,使有不同優勢的學生能更容易進入其理想學校,應多面向的規劃讓升學壓力減輕,達成適才適性的教育目的。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之研究─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

為了解決嘉義區 會考簡章的問題,作者高誌隆 這樣論述: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於103學年度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投區首屆高中職一年級入學學生及其家長對於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作為入學依據之適切性之看法,針對其是否符合教育內在價值、教育正義等概念加以探討。為達研究之目的,本研究針對中投區103學年度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政策之入學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藉以瞭解臺中市與南投縣學生、家長意見之差異情形,進而深入探討該計畫之適切性。本研究問卷針對臺中市與南投縣之學生及家長,共發出800份問卷,學生共回收382份、家長259份,回收率達80%,針對問卷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計、交

叉分析表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與討論歸納整理出以下結論。一、教育內在價值(一)學校之間不均質,仍有優劣之分,因此升學競爭激烈。(二)受訪者大多不認同「政府將國中會考成績只占總成績1/3的設計,藉以紓解學生升學壓力」的做法。(三)受訪者大多認同「超額比序項目不易準備」的說法。(四)受訪者不認同「超額比序項目」的設計能夠引導學校教學走向正常化』的說法。(五)受訪者大多同意採計「健體、藝文、綜合領域成績、社團及服務學習等,能夠引導學校課程內容多元化」的說法。二、中投區超額比序項目爭議結果(一)「就近入學」及「學生志願序」並非屬於學生的自我學習表現的比序項目。(二) 大部分受訪者不認同教育部設計將會考各

科的成績組距分為三等級四標示;不認同作文成績採計認定;不認同「學生志願序」採計。(三)受訪者大多認同將「就近入學」取消採計;同意「就近入學」並非真正就近入學的說法。(四)受訪者大多同意採計「扶助弱勢」項目;同意「均衡學習」項目,為促進學生五育均衡發展及學校教學正常化;對於「無記過紀錄」及「獎懲紀錄」項目,表示恰當。(五)對於採計「服務學習」的認同度,眾說紛紜。三、教育正義(一)「無記過紀錄及獎懲紀錄」、「均衡學習」的採計,致使公平正義受到疑慮。(二)比序項目採計受到教師評量主觀性影響的補救方式為「不合理的項目應考慮廢除」、「建立後設評量機制,再次判定」。(三)「就近入學」、「均衡學習」的採計不

利於經濟弱勢及偏遠地區學生。(四)偏鄉地區學生面對比序項目,最需要給予的資源為「教學設備」、「師資素質」、「數位資訊設施」。(五)在就學公平上,對於經濟弱勢及偏遠地區學生應該給予的就學補助為「補助住宿費及學費,自行至都會區就讀」、「恢復原來的薦送制度」。依據結論,本論文分別針對教育行政人員、家長、學生與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