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直笛指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中直笛指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孟亨,趙偉竣寫的 直笛大師:中音笛技巧篇(中級班) 和趙偉竣的 直笛小博士:中音笛入門篇(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你知道直笛有分英式跟德式的嗎? - 好運旺旺來也說明:因為英式只法較為複雜,為了教學需要,德國樂器工廠在西元1918年大量生產指法簡易的直笛,優點是簡單易學,缺點不少,包含音程不易掌控、音不準、音色也略遜於英式直笛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趙偉竣音樂工作室 和趙偉竣音樂工作室所出版 。

龍華科技大學 資訊網路工程系碩士班 陳永輝所指導 王姸又的 規則空間模型運用於音樂社團教學—以國小直笛團基礎教學為例 (2021),提出國中直笛指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習關聯值、規則空間模型、敘述性分析、K—W差異性分析、最佳學習路徑。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方銘健所指導 黃麗雅的 國小三到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樂理分析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藝術與人文、樂理、新課程標準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中直笛指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不見直笛譜要指法!!拜託囉! (00) - 紐頓e世界則補充:不見直笛譜要指法!!拜託囉! (0急0). 如題囉!要完整的!不見而已不是5566的喔我恨他悶直笛譜:數字前有- 代表低音=〉中音直笛適用~不見~ 1 1 12345 5 5432 4 4 4323 4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中直笛指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直笛大師:中音笛技巧篇(中級班)

為了解決國中直笛指法的問題,作者陳孟亨,趙偉竣 這樣論述:

  美國木笛演奏碩士 陳孟亨老師 特別編寫練習曲!   演奏歌曲部份由美國音樂碩士 趙偉竣老師 作曲編曲,中音笛中級者強化吹奏技巧必備,不可缺少的直笛哈農教材,內容加入BbF#及高音域的指法練習,循序漸進延伸,有不同節奏及運舌練習,並編寫不同音程的級進跳進及音階練習,手指練習,高級班中更有許多雙吐運舌練習及綜合練習,其中節錄巴洛克時期大師作品片段,每冊中更針對技巧特編寫4~8首的曲目練習,讓您在技巧練習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配合[直笛小博士中音笛入門二]一起學習更佳。中級班曲目示範CD,請另選購[木笛狂歡節2]CD。

規則空間模型運用於音樂社團教學—以國小直笛團基礎教學為例

為了解決國中直笛指法的問題,作者王姸又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規則空間模型運用在音樂學習之應用,並且以國小直笛團的基礎教學作為範例,研究孩童對於自我學習認知之了解,並針對如何透過有邏輯且有條理的教學方式,將音樂裡演奏的吹奏技巧及音樂中的樂理知識,有效的傳遞給學生,提高其學習成效,以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推廣的核心素養。研究將音樂教學步驟建立出認識音高、節奏、指法、運舌及完整吹奏五個學習階段,從這五個教學階段建立出不同的學習路徑,分析學生藉由不一樣的教學順序進行學習,驗證出學生從不相同的學習路徑中的認知差異,進而推論出直笛教學最佳的學習路徑。於本研究進行期間,適逢全球性的「新冠肺炎」肆虐,全台灣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因而研究方式也由調整為線上授課

。本研究透過定義每一學習單元與所有學習單元之關聯權重,各自求出每一個學習路徑中相鄰學習單元之學習關聯值,用以找出最佳學習順序,另一方面透過規劃直笛教學實驗設計,透過授課教師評分,再以K—W差異性分析,找出最佳學習路徑。經過學習路徑的實際實驗和學習關聯值兩者相互驗證之結果,證明直笛基礎教學的最佳學習路徑為路徑二R1(音高)→R2(節奏)→R3(指法)→R5(吹奏)→R4(運舌)。

直笛小博士:中音笛入門篇(二)

為了解決國中直笛指法的問題,作者趙偉竣 這樣論述:

1書+1範奏CD+1伴奏卡拉CD   趙偉竣老師作曲編曲,融合奧福與搖滾爵士樂的最佳中音直笛入門教材,演奏發表會絕對需要它,也是老師們教學的最佳輔助教材。更多的新指法練習,包括19首歌曲,紅河谷、驪歌、大江東去等西洋名曲,更有台灣民謠白鷺鷥變奏曲、五更鼓、桃花過渡、天黑黑變奏曲。曲曲動聽,更編有二聲部合奏曲,搭配CD演奏,是國中生的最愛。曲風活潑動感,保證讓你愛不釋手,可線上試聽示範演奏,詳細曲目及譜例請看以下,另可選購示範演奏CD及卡拉OK伴奏CD,特邀 美國木笛演奏碩士陳孟亨老師 示範演奏!邊聽邊學,保證學會!

國小三到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樂理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國中直笛指法的問題,作者黃麗雅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主題為「國小三到六年級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樂理分析研究」運用比較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進行教科書康軒、翰林、南一版本之間的樂理內容差異性。分成四大類別,第一類音樂記號(含術語)、第二類 音高(唱名、音名)、第三類節奏、第四類樂器演奏。再與新課程標準的認譜與樂器演奏內容做比較,瞭解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領域音樂教材課本實際使用情形。分析結果各版本編排的次序以及注重的類別不同。康軒版本著重節奏和課後練習的學習單,翰林版本重點在音高和聲及直笛指法,課程的安排次序,重點提示清楚又具豐富性。南一注重音樂記號。教材的選取應以學生為主體對象,依年齡循序漸進加入各式多元元素,引導學習熱情,永續學習。記憶性、

背誦性的樂理知識經過內化呈現出可理解、多元化的教材,藉本研究的統整分析,結合設計更活潑、更有新意的課程,樂理教學的目的,在幫助了解音樂及增進音樂的學習,通常學習樂理是為能看懂音樂的語言,詮釋出作曲者內心真正要表達的樂曲想法與聲音。本研究的結果能提供音樂教育單位之參考。關鍵詞:藝術與人文、樂理、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