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修正案公投年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台立法院高票通過修憲提案降低投票年齡為18歲須再經公民複決也說明:台灣的立法院25日表決通過,提出了憲法修正案,把本來滿20歲才擁有選舉權、滿23歲才擁有被選舉權的憲法條文取消;改為只要年滿18歲,就擁有選舉權和被 ...

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謝政勳所指導 陳寶緞的 爭議性政策對於政府內部顧客之中立性影響-以澎湖縣二次博弈公投為例 (2020),提出憲法修正案公投年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爭議性政策、博弈公投、內部顧客、行政中立、澎湖縣政府。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 陳滄海所指導 陳雅慧的 我國降低投票年齡的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公民權、公民意識、公民參與的重點而找出了 憲法修正案公投年齡的解答。

最後網站公投18 歲投票 - Matiele則補充:阿清当归鸭面线. 史上首次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18歲公民權」26日與九合一選舉同時投票。. 這項複決案通過門檻極高,至少要有961萬9697同意票才能通過。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憲法修正案公投年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爭議性政策對於政府內部顧客之中立性影響-以澎湖縣二次博弈公投為例

為了解決憲法修正案公投年齡的問題,作者陳寶緞 這樣論述:

(1)中文摘要本研究以澎湖二次博弈公投為案例,研究公部門內部顧客面對爭議性政策的中立性,探討公務員依其不同背景屬性對於政策認知、政治認知及中立性三者關聯性,並依其結果了解對中立性之影響。經由蒐集文獻資料加以分析與探討,建立研究架構及假設,並設計問卷,以澎湖縣政府(含縣府所屬機關)、鄉市公所公務員為受訪對象,採便利抽樣發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46份。透過SPSS統計軟體將樣本問卷進行敘述性分析、獨立樣本之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研究最終驗證結果發現:1.公部門內部顧客在政策認知為中高度認同,政治認知及中立性認知為高度認同;2.不同屬性背景在政策認知與政認知

有部分顯著差異;3、政策認知與政治認知對於中立性具有正向相關。本研究建議政府面對爭議性政策既不可免,為因應未來之挑戰,政府內部顧客之支持有其關鍵性,溝通與政策之參與、維持中立性,仍具有相當重要性。

我國降低投票年齡的研究

為了解決憲法修正案公投年齡的問題,作者陳雅慧 這樣論述:

1960年代起,世界各國多以青年教育普及與資訊豐富,及社會人口結構老化下,世界各國紛紛降低投票年齡至18歲甚至16歲,而我國20歲參政權,遠遠落後於世界民主國家。近年青年關注政治與社會議題,發起公民運動,成為不可忽視的改革力量,但青年未擁有投票權,從民主政治的角度,應給予其更寬廣的參政權,鼓勵青年以「直接民主」方式,選出代表其意見的代議士傳達青年心聲與想法,以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現今我國公民社會的特性與發展已列民主國家之林,教育普及國民素質高,青年公民意識抬頭,關注國家政策與自己未來,卻承擔過重的義務責任,卻無法享有參政權以保障自身權益。民主政治應是多數參與,人口結構不斷老化,再不加入青年族群

,恐造成政策傾斜,未來將對青年造成巨大沉重的負擔。學者與立委認為應降低投票年齡以符合國際潮流及維護世代正義,並從法制程序探討降低投票年齡的做法。研究發現各國降低投票年齡有四點:一、青年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二、社會人口結構老化,維持世代正義。三、擴大民主參與,鼓勵青年政治參與。四、降低投票年齡已是世界潮流。我國公民教育多年深耕下榮獲佳績,顯示青少年具備足夠的政治知識,而20~29歲族群投票率高達70%遠高於平均,顯示青年公民意識抬頭,並積極參與投票,朝野立委亦重視青年參政權,修法逐步擴大參政權。研究建議如日後降低投票年齡,應有下列兩點配套措施,一、應補強16~18歲青年公民「參與」的課程與資源,

培養青年的思辨能力,讓青年了解投票能改變未來。二、適當降低年齡以符合世界潮流,鼓勵青年政治參與,直接參與選舉並監督政府,發揮公民的影響力,成為民主政治穩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