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短篇散文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尼尼為寫的 我的美術系少年 (隨書附贈注定好命筆記本) 和(挪)托馬斯·埃斯佩達爾的 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流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短篇散文集也說明:青春励志短篇散文集.doc_图文 · 散文随笔(精选20篇)_短篇散文 · 名家经典短篇散文大全_图文 · 当代最美散文集短篇_图文 · 短篇优美散文欣赏_精美短篇散文欣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和上海譯文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蘇偉貞所指導 黃資婷的 抒情離現代:懷舊的能與不能──論林俊頴小說 (2021),提出短篇散文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離現代、懷舊、抒情、林俊頴、博伊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余昭玟所指導 陳珈雯的 從中年出發的女性照護書寫—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張曼娟、女性書寫、中年照護、老年關懷、中年心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短篇散文集的解答。

最後網站散文與短篇的優惠價格推薦- 2022年4月則補充:推薦 · 推薦 · 2021後生文學獎繁體中文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客家故事議題與文化特性短篇小說散文小品五南文化廣場 · 夏天的玫瑰插圖版史鐵生散文集史鐵生靈魂代表之作精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短篇散文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美術系少年 (隨書附贈注定好命筆記本)

為了解決短篇散文集的問題,作者馬尼尼為 這樣論述:

  本書計二十七篇散文、六萬餘字。文采嶄新強大、沒有一篇示弱。搭配作者馬尼筆觸簡練之彩墨,為作者歷時三年、首次的短篇散文集結。   這本書,便是她一路把一張張畫撿拾回來的過程,曾經被砍伐的有多少,拼命冒出來的綻放亦有多少。   此書是所謂「台灣新移民」(雖然她不認同此身份) 對自我、家庭、社會的逆常書寫。她永遠在翻轉我們對「新移民」或是「馬華」的認知,永遠在挑戰框架。   全書六十餘圖穿插,那是窺見作者最真實、最誠懇的效果,亦是收藏作者「貓圖」最超值的機會!   《我的美術系少年》是馬尼尼為最精彩的全新散文繪本集。收錄了多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和她奇葩、又醜又美的水墨畫。

  睽違多年,馬尼尼為的書寫還是那樣頑強、有生命力、直擊人心,延續了她在第一本散文裡的「你沒有血了嗎?」到今天的「我生來沒有顏色。生來難以管教」、「我已經在日照不足的地方生存很久了。我活著不長大」。詩意濃烈,幾乎一篇散文就可拆為十首詩。   她是永遠的叛逆者,打破原有的生活、書寫、繪畫框架,她會帶你走上一條全新的創作形式。也如她在後記裡說的,她想「永遠當個邊緣者、業餘者」,這樣才可以永遠自由地創作。她還說過「這不是因為運氣好,而很可能是因為運氣差,才走在創作的路上」。   以異鄉人的控訴、或婚姻的控訴者而言,她的文字簡潔有力,風格強烈,一刀封喉,可謂語沒特色死不休。沒有人有過的直白、真

誠、詩意。

短篇散文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成為男人的方法」介紹

訪問作者:沈信宏

內容簡介:
像母親一樣厭棄男人,
讓我變成了這樣奇怪的物種。
 
  (一塊失落的生命拼圖,一次勇敢的性別凝望)
  以遭父親遺棄的兒子為始,
  當他也成了父親,跟著孩子天真學步,
  是否就能走回最單純的地方?

  ///

  像母親一樣厭棄男人,
  讓我變成了這樣奇怪的物種。

  細聲細氣,被取笑沒有男子氣概。愛漂亮,被譏諷娘味滿溢。
  我覺得男孩們似乎都和爸爸一樣粗野,總對親愛的人動手動腳。

  當他開始意識到男生女生真的有差別的時候,家裡已經沒有男人了。提起家暴又外遇的賭徒丈夫,母親總瞟他一眼,怨憤難掩,「男人,不值得信任。」

  他縮進羞赧的洞,他竟與叛家者同性別。

  但一名卑怯小兵,如何宣誓效忠?身軀薄弱、聲音尖細且敏感纖柔的他,如何長成媽媽理想中,有肩膀又足夠強悍、不像爸爸的男人?

  那種模樣,就是一個男人真正的樣子嗎?

  傾圮之地長大的小孩回看著那個家,一刀一刀,刨挖出男性深深壓抑的傾訴與渴盼。沈信宏說,文學是一種真誠的練習。《成為男人的方法》便是他毫不留情的自我剖解。

  傷口泛淚,洞裡曾經躲著遭厭棄的自己,原以為永無可能重見天日。

  直到他亦成丈夫、父親,挺胸昂揚地起步迎向光之境,有他們同行。

作者簡介:沈信宏
  高雄人,現任教職、夫兼父職。

  清華大學台文所畢業,中正中文所博士生。

  曾獲國藝會與文化部創作補助、林榮三文學獎等。曾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與小說選。

  著有散文集《雲端的丈夫》、短篇小說集《歡迎來我家》。其中,《歡迎來我家》入圍「二○二一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書中所收〈兩個女人的故事〉由高雄文學館改編為劇本。

作者粉絲頁: 我是信宏爸爸,偶爾媽媽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抒情離現代:懷舊的能與不能──論林俊頴小說

為了解決短篇散文集的問題,作者黃資婷 這樣論述:

2001年,斯韋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1959-2015)於《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提出離現代概念,反思學界討論現代性概念時,總有一個以西歐與英美為主的隱藏的模型,她自身所處的東歐是被排斥在外的,開啟了她離現代的四部曲:《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2001)、《離現代建築》(Architecture of the Off-Modern, 2008)、 《另一種自由:觀念的另類史》(Another Freedom: The Alternative History of an Idea, 2010

)、《離現代》(The Off-Modern, 2017)。離現代的發想成為本研究重要的方法論,促使筆者思考台灣文學發展脈絡裡頭,除了慣用的後殖民史觀之外,有否其他詮釋文學方法的可能,並且對歷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提出的「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深切反思。然而,就博伊姆的定義,離現代並非嚴格定義下的科學方法,但也因此擁有更多詮釋彈性。據此,筆者試圖在博伊姆「離現代」的基礎上,以抒情作為論述與寫作實踐策略:抒情,既可以是閱讀的方法;是中國文學裡頭重要的傳統;是抒情詩化裡頭的詩意;亦是情感政治的動員。本研究旨在創造「抒情離現代」這條閱讀文學史的路徑,且藉由「離現代」(Off-

Modern)及其衍伸的三種懷舊修復性懷舊(Restorative Nostalgia)、反思性懷舊(Reflective Nostalgia)、前瞻性懷舊(Prospective Nostalgia)來思考現代文學中的鄉土書寫,尤其是反思性懷舊與前瞻性懷舊對時空並重之特色,成為筆者的重要方法來對抗單一的鄉土想像。不可諱言,抒情離現代的提出,可視為對政治的除魅與對抒情的復魅,旨在除去意識形態的眼光後,反思文學還能留下什麼。本研究並不打算重新發明傳統,林俊頴文本以艱澀難讀聞名,在眾多鄉土書寫的大家中,本研究未選擇博雜臚列出被歸類在鄉土書寫隊伍之名單,反而採取單一作家論之方法,以林俊頴為核,原因有

三:一,試圖去尋找創作者「將自身鑲嵌進一個歷史性時刻」;二,考量鄉土幾乎是創作者們難以迴避的書寫題材,易有游魚漏網;三,若以年度出版品來總結鄉土書寫特色,容易忽略創作者的生命情境與自身書寫節奏,畢竟政治經濟等社會背景不是文本產生的唯一語境,故希冀能盡可能於歷史結構與創作者生命史並重的前提下,藉由對文本的深入探討,輻輳出抒情離現代概念,反思懷舊的能與不能之處。

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流浪

為了解決短篇散文集的問題,作者(挪)托馬斯·埃斯佩達爾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旅行?”湯瑪斯?埃斯佩達爾在《流浪》中問道,“為什麼不待在家,待在你的房間裡、你的屋子裡,待在你喜歡的地方,屬於你自己的地方呢?”任何旅行的第一步都是往前走——勇敢地、好奇地踏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挑戰體能的極限,暫別日復一日的生活軌跡,離開家園、工作、親友與熟悉的一切。沒有既定的目的地,也沒有預設的歸期。埃斯佩達爾追隨著盧梭、華茲華斯、蘭波、賈科梅蒂等人的腳步,探尋了這一步對偉大藝術家和思想家們的重要意義,以不長的篇幅道盡了流浪的藝術。這也是一部充滿了詩意與勇氣的作品,帶領讀者逃離日常的喧擾,在廣闊天地中享受漫遊的樂趣。 湯瑪斯·埃斯佩達爾(1961 - )

,挪威當代著名作家,出生于貝根,已出版多部小說和短篇散文集,1991年憑藉《她和我》獲得了P2讀書俱樂部小說比賽的獎項。2006年,埃斯佩達爾憑藉《流浪》在文學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曾三度入圍北歐理事會文學獎,2006年獲貝根文學獎,2011年獲布拉格文學獎,2012年入圍都柏林國際文學獎長名單。他還是貝根國際詩歌節的創辦人。 1 / 第一部分 3 / 為何不從一條街道走起 5 / 學狗走路 7 / 在我出發之前 10 / 一間不可能的客廳 13 / 關於消失的夢 17 / 從一段關係中安然脫身 23 / 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 27 / 我應該有一份職業 30 / 沿著道路 3

4 / 天鵝湖,威爾士,九八年夏 36 / 施陶芬,德國,九九年春 41 / 孤獨的起源 44 / 告別 48 / 完美的一天 53 / 我找到一處休息的地方 57 / 在木達爾的達爾家吃早餐 61 / 去山裡 65 / 山中的夜晚 70 / 太陽的晨號 73 / 和安德士 ? 約夫勒博待在烏特維克 75 / 我要歌唱人類和靴子! 80 / 在理髮店裡 84 / 法溫的夜晚 87 / 一個人走還是找個旅伴 91 / 流浪體 95 / 日記 99 / 一次嘗試 105 / 仲夏夜之夢 109 / 在外過夜 115 / 在沙灘上 123 / 第二部分 125 / 運動和娛樂 136 / 賈科梅蒂

和妓女 151 / 蘭波的路線 160 / 旅行是如何開始的? 176 / 找到前路 184 / 走出希臘進入土耳其 189 / 走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上 197 / 利西亞之路 209 / 在奧林波斯的一次逗留 215 / 鄉愁 221 / 後記

從中年出發的女性照護書寫—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研究

為了解決短篇散文集的問題,作者陳珈雯 這樣論述:

  張曼娟自出版《海水正藍》後,累積許多作品,成為最具有影響力的華人作家,正處在中年時期的張曼娟,用生命體悟人生,並將這過程點滴記錄在的她散文作品《我輩中人》(2018)、《以我之名》(2020)中,以中年女性獨立照護的視角,觀察年老的長者與中年子女或是年輕世代的一輩在照護年長者的心路歷程,對於親身歷經照護父母,以照顧者的身分將照護過程藉由文字表達出抒發內心、真實艱辛的照顧經過。因此,本論文以這兩部散文集為研究對象。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先分析張曼娟的生命及創作歷程之後,分別論述第三章中年照護和中年人生的規劃,第四章中年女性照護書寫的心境與特質,第五章關懷社會年長者的照護問題

,第六章是結論。從中可以探尋到中年自我的意涵,學習到生命的本質,由中年照護開始預備老年的生活,讓中年女性照護書寫更具價值。本論文爬梳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分析散文內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情感聯繫,探究文中人生觀與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立場。張曼娟的中年女性照護散文,在台灣文學中開啟另一扇新視窗,作品中她帶給讀者基層庶民情感的感悟,吸引讀者共鳴,讓大眾注意老年安養與中年照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