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作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蘇軾作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冠人,王郭皇寫的 吟嘯且徐行:蘇軾作品河洛漢語吟唱 和趙輝的 東坡詞選(山水宋畫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觀蘇軾「定風波」也說明: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萬卷樓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黃惠菁所指導 黃怡華的 蘇軾及其作品文創化研究 (2021),提出蘇軾作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蘇軾及其文藝作品、文創化、文創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洪嘉馡所指導 廖加穎的 華語教材常用量詞之辨析與教學應用 (2020),提出因為有 華語教材、常用量詞、詞義頻率、形狀量詞、近義量詞、漢語量詞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蘇軾作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蘇軾詞選(48首)(蘇軾)則補充: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秋千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密州上元燈火錢塘三五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蘇軾作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吟嘯且徐行:蘇軾作品河洛漢語吟唱

為了解決蘇軾作品的問題,作者黃冠人,王郭皇 這樣論述:

  本書是蘇學漢語首創,本書選輯六十六篇,依次介紹東坡先生作品。以唐宋的河洛中原音韻標音,加以吟唱,呈現東坡音律的奧妙。   蘇軾初發嘉州離開家鄉始,直到宦貶各處,終至海南回渡。其一生顛沛,卻以堅忍飄逸,轉化困頓,徐行吟嘯而無雨亦無風。   科舉時代,以金榜題名光大門楣,一經入仕,除了極少數幸運,絕多無緣再登家門。東坡先生備受思鄉之苦,由「南康望湖亭」句「岷峨家萬里、投老得歸無」可知一斑。   子瞻先生與子由兄弟情深,自幼一同唸書,同年登科,其後便各奔前程,羈離異方。錐心思念,不可言表,本集六十六篇即有九篇文章寄懷子由。  

蘇軾作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雕橄欖核舟〉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人氣展品。這件作品尺寸雖小,卻巧雕諸多細節,舟底毫芒細刻北宋蘇軾〈後赤壁賦〉全文,精采的工藝技法,令人歎為觀止。蘇軾遊赤壁的故事讓我們在認識這件作品的同時,能連結更多院藏文物,包括蘇軾書寫的〈前赤壁賦〉卷、金代山水畫家武元直繪製的〈赤壁圖卷〉,甚至著名的〈肉形石〉等,藉此了解文人推崇蘇軾、唱和圖繪的獨特文化。雖然上述部分文物目前暫無展出,但藉由影片,我們在電腦前即能欣賞作品的細節。就讓我們隨一葉扁舟,遨遊文物的天地。

蘇軾及其作品文創化研究

為了解決蘇軾作品的問題,作者黃怡華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蘇軾及其文藝作品為核心,探究蘇軾及其文藝作品轉化成文創商品的影響及價值。根據觀察,現代文創商品以古典人物和傳統文藝為主題,轉化成商品並不普及,市場上主要還是關注現代流行趨勢的創造。為了延續及保存傳統文學,除了要突破框架,還要加入新源泉,才能將傳統文學成功轉化為文化創意。  「蘇軾」在文學史上可說是全能的名家,不管在文學、藝術、思想、飲食、旅遊等都能看到其影響力。近幾年在文化創意產業上,蘇軾相關的文創商品就佔據產業類別,包含電玩、影視、出版、音樂等各個產業,由此可知眾人對蘇軾的喜愛。現代生活中有時仍離不開傳統文學,因此蘇軾文藝直至今日往往被當成首要文創素材使用,包含經典作品及其個人

形象。  從文創產業中針對蘇軾文藝轉化成文創商品,以現代的觀點角度去探究,並透過SWOT分析,了解蘇軾相關文創的發展情形。本論文在架構上先釐清文創的發展脈絡及創意分析;再將蘇軾相關文創進行分類:包括「數位商品」、「精緻生活」、「學習教材」等類別,並進行整理、分析,最後進行總結,說明蘇軾作品文創化的意義。

東坡詞選(山水宋畫版)

為了解決蘇軾作品的問題,作者趙輝 這樣論述:

本書為配圖版《東坡詞》。精選精注蘇軾詞100首,並嚴格根據詩詞意境,選配100幅宋代珍品山水畫,圖片高清,放大局部,纖毫畢現。以中國繪畫藝術的作品,呼應一代文學巨匠的經典創作,雅俗共賞,觀賞性佳。   趙輝,女,史學碩士。上學時一直和歷史打交道,畢業後在高校圖書館工作,從事古籍、民國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愛書,愛詩詞,在詩句中找到自己。望自己可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行香子·過七裡瀨 3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5 瑞鷓鴣 7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9 減字木蘭花 11 蔔運算元 13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15 醉落魄·離京口作 17 少年游·潤州作代

人寄遠 19 減字木蘭花 21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22 訴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25 菩薩蠻·潤州和元素 29 醉落魄·席上呈楊元素 31 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3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35 雨中花 36 江城子·密州出獵 38 一叢花·初春病起 41 望江南·超然台作 43 望江南·暮春 45 水調歌頭 47 河滿子·湖州作寄益守馮當世 49 畫堂春·寄子由 51 浣溪沙 53 浣溪沙 55 陽關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 57 水調歌頭 58 臨江仙·送李公恕 60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63 浣溪沙·徐州藏春閣園中 65 浣溪沙五首 其一 67 浣溪沙五首 其二 68

浣溪沙五首 其三 73 浣溪沙五首 其四 75 浣溪沙五首 其五 77 南鄉子·自述 78 千秋歲·重陽作徐州 81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82 浣溪沙·彭門送梁左藏 85 減字木蘭花·彭門留別 87 漁家傲·七夕 89 蔔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91 南歌子 93 南鄉子 95 ……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他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他在詩、詞、散文、書法和繪畫等方面都才華橫溢。其散文同歐陽修並稱“歐蘇”,其詩同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其字

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其繪畫與米芾、李公麟並稱“宋三家”。    如此才能讓人不可望其項背。在多領域的開創性地位,更是不可撼動,特別是對詞創作的革新上。他突破了前人多寫兒女情長、離別愁緒的藩籬,在婉約之外開創豪放詞風。他的婉約詞清新明快,豪放詞波濤激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創作思想,在他的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懷古、詠史、送別、田園、山水等多種題材。他使歌者之詞變為詩者之詞,讓詞擺脫了曲而獨立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為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蘇軾作品歷來為人喜愛推崇,千年而不衰。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就有結集刊刻,但詞集《東坡樂府》未人全集而是另刻單行。至今可見的最早版本為元延祐七年(13

20)葉辰南阜書堂刻本。它是傳世東坡詞的最重要版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具有重要文學價值、文獻價值和版本價值。得益于“中華古籍保護計畫”的成果之《中華再造善本》及古籍數位化共用平臺,使我們易見其原貌並可以便捷閱覽。    基於以上,我們這本《東坡詞選》以元本《東坡樂府》為底本,遵照原文,呈現出一個離東坡更近的版本。東坡詞光彩照人、字字珠璣,在選取過程中取捨實屬不易,僅憑一己之力,捉襟見肘,幸得編輯老師提點,得以兼顧詞作內容、創作時間、文學影響等幾方面,略得周全。因私心於“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的蘇氏昆仲之情,錄元本中所有與子由相關的詞作。當然與子由相關的詞,也皆是蘇詞中的仙作。在注釋方

面,儘量簡潔明瞭,不因繁多注釋而影響詞的意境之美。    中信美術館歷來在傳播中國文化上不遺餘力,善於創新傳承方式,作為“詩畫共讀”系列叢書之一,《東坡詞選》亦承前旨。書中為每首詞配選宋代著名山水畫,達到“詩畫一體”的境界。在詞中可見“溪山清遠、秋林放牧”,在畫中可品“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二者相得益彰,光彩互映。    是書二易春秋,期間常恐疏漏而越發研讀,深知學識淺薄而不敢怠慢。如今書即成頗有東坡喜看“二麥豐”的感覺。這是一個耕種、收穫和分享的過程。我平凡人一個,試著在詞中體會東坡,有時候覺得他也與我一樣吧!依賴家人和朋友的愛,也因愛而有恃無恐;偶爾貪玩調皮,鬥嘴鬥氣;心直口快,經常不

合時宜;熱愛大自然,享受風景;愛美食和茶。我平凡的生活因他的詞句而變得幸福滿足、心曠神怡。於是“讀遍千回與萬回”的東坡詞“欲卷重開”。

華語教材常用量詞之辨析與教學應用

為了解決蘇軾作品的問題,作者廖加穎 這樣論述:

廣泛使用量詞是漢語的語言特色之一,其功能繁多且與計量對象間存在著複雜的搭配關係,使得量詞成了母語不具量詞系統的華語學習者普遍較難習得的詞類。選用量詞詞義及用法說明詳盡的教材,搭配上有效課堂教學是提升量詞學習成效的關鍵。本研究以當今臺灣華語教學領域廣泛使用的華語教材中的40個常用量詞作為研究對象,結合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國語日報量詞典》及中文詞彙網路來探討其詞義分類、義項使用頻率、形體特徵,探究互為近義關係之量詞的異同,同時檢視華語教材的編排及對於各量詞的說明是否完善,最後再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課程設計之中,並提出教學建議供華語教師參考。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華語教材對這40個常用量詞用法說明

不足,且部分具有多重義項的量詞,其義項的收錄順序也與其於真實語料中使用頻率的高低排序不相符。對此,本研究認為在編寫教材時,應列出幾個較為典型又符合學習者程度的搭配詞,且量詞義項收錄順序除了應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以外,也須考量量詞義頻高低,優先教授使用頻率高的量詞義項。  除了詞義頻率的探討,這40個常用量詞亦包含形狀量詞和互為近義關係的量詞。從漢語量詞教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形狀量詞自帶的形體特徵多源自於其本義,故應強調該形狀量詞的形態、空間維度概念與其搭配詞外形特徵的連結。另外,關於近義量詞的辨別,有鑑於單從詞典釋義難以得知其間的差異,教師應先確認學習者了解各量詞的特點,接著再透過搭配詞特徵及

分布情形的比較,協助學習者區分近義量詞在使用上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