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典藏武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三國志典藏武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壽寫的 每天讀一點三國志:還原歷史原貌,帶你認識三國人物的真正性格【附有聲朗讀QR CODE】 和張偉國的 水經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率土之滨》手游官网_国人原创· 东方战争策略游戏也說明:只要累计登录7天即可获得3张4星武将卡,2张5星武将卡发奖方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創文化 和中信所出版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蘇淑芬所指導 柯秉芳的 畫意心曲──晚清民初題畫詩詞傷時憂國之研究 (2018),提出三國志典藏武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晚清民初、題畫、唱和、黃爵滋、余治、侯名貴、王鵬運、戴三錫、淞社、高旭、南社。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文學系 曾金承所指導 鍾明全的 關聖帝君神聖信仰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關聖帝君、神聖信仰、神格化的過程、重要勸世經典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國志典藏武將的解答。

最後網站三国志战略版典藏武将介绍 - 18183則補充:三国志 战略版典藏武将所拥有的都是全新的,拥有十点额外的自由属性点,玩家得到了典藏武将,那么就不需要额外的花费橙将去解锁三层兵书,只要达到30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國志典藏武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每天讀一點三國志:還原歷史原貌,帶你認識三國人物的真正性格【附有聲朗讀QR CODE】

為了解決三國志典藏武將的問題,作者陳壽 這樣論述:

權威底本‧白話對照‧深度闡釋‧精美插圖,全新升級的典藏首選   還原歷史原貌,   帶你認識劉關張、曹操、孫權、諸葛亮等人物的真正性格!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歷史的紀傳體國別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高的「前四史」之一,想要認識最真實、最有血有肉的三國歷史,必讀《三國志》!   這才是歷史上的真三國!   本書跳脫《三國演義》中文學化的渲染,以《三國志》為主軸,對各色人物提供生動的解析,並輔以大量精美插圖,以幫助讀者更加全面性地瞭解三國這段歷史。   沒有英雄演義,退除忠肝義膽,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三國   ◆曹操並非滿肚子壞水的陰險小人,相反的,他還是位明主,對民生

經濟都有重大貢獻,深得民心?   ◆諸葛亮本來就想出山做番大事業,三顧茅廬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劉備惜才愛才,但其左右投靠,搖擺不定才是真本性?其與諸葛亮的真實君臣關係又是如何?   ◆真正有猛無謀的是關羽而非張飛?關、張性格大逆轉!   ◆孫權可謂真厚黑,奪荊州、害關羽,計高無人可比?孫權才是天下三分的幕後操縱者?   ◆周瑜人帥有氣度,還是赤壁之戰的真正大功臣?   《三國演義》是以歷史為題材,經過作者羅貫中加上想像力所延伸出來的一部文學作品,而非史書,很多故事與正史並不符合。《三國志》則是作者陳壽尊重史實而編寫的一部史學巨著,作者用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多幅三國人物肖像圖,

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本書忠於《三國志》,收錄三國時代的關鍵人物,截錄其一生最重要、對時代發展影響最深遠的事蹟,除有原文,並提供生動的解析,使讀者能全面認識這些活躍於歷史小說中人物的真實面目。本書各卷由原典、釋譯、人物解讀、世人對其評價四部分組成,願讀者在瞭解歷史的同時,更深刻地享受文學帶來的美感與啟示。   獨家提供   真人朗讀QR Code   可聽、可讀,深刻體會書中智慧 本書特色   1.史上第一本可以邊聽、邊讀的典藏版三國志   獨家提供真人朗讀QR CODE,只要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書上條碼,就能連結上網站,聽到字正腔圓的朗讀版,隨時隨地都能邊聽、邊讀,增

強閱讀理解和記憶力。   2.體例完善,原文、釋譯、人物解讀和世人評價   本書各卷由原典、釋譯、人物解讀、世人對其評價四部分組成,忠於歷史原貌,多角度、多樣貌、多線索,讓讀者可一窺三國時代的歷史發展和人物故事。   3.搭配多幅人物圖、戰爭圖,增添閱讀興趣   書中圖文並茂,特別附上主角人物的圖像,以及精彩的戰爭圖畫,讓讀者能夠更加貼近內容,並馳騁想像力,增添閱讀樂趣。   原著簡介 (西晉)陳壽   陳壽(西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現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曾編撰《蜀相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被任為著作郎,領本郡中正

。陳壽之後致力於編寫魏吳蜀的歷史,遂成《三國志》,共六十五篇,深受當時人及後人稱頌。 解譯簡介 東籬子   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報社編輯等職務。   從事文學研究和文字工作多年,致力於推廣古典文學閱讀活動,著有多部經典文學的解譯作品。本書是其最新力作,期待能讓更多人認識三國歷史,從品讀《三國志》中的優美文字和精采敘述,真實而全面地瞭解這段時期的發展經過,並從中得到啟示。   魏書 卷一.武帝紀第一.曹操 曹操 卷二.文帝紀第二.曹丕 曹丕 卷三.明帝紀第三.曹叡 曹叡 卷四.三少帝紀第四.曹芳.曹髦 曹芳 曹髦 卷五.后妃傳第五.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 武宣卞皇后 文

昭甄皇后 卷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董卓.袁紹 董卓 袁紹 卷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呂布.臧洪 呂布 臧洪 卷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公孫瓚.陶謙 公孫瓚 陶謙 卷九.諸夏侯曹傳第九.夏侯惇.曹洪 夏侯惇 曹洪 卷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荀彧.賈詡 荀彧 賈詡 卷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袁渙.田疇 袁渙 田疇 卷十二.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崔琰.何夔 崔琰 何夔 卷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鍾繇.華歆 鍾繇 華歆 卷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郭嘉.劉曄 郭嘉 劉曄 卷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劉馥.司馬朗 劉馥 司馬朗 卷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蘇則 蘇則 卷十七.張樂于張

徐傳第十七.張遼 張遼 卷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許褚 許褚 卷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曹彰.曹植 曹彰 曹植 卷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曹彪 曹彪 卷二十一.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王粲 王粲 卷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桓階.陳群 桓階 陳群 卷二十三.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趙儼 趙儼 卷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韓暨.高柔 韓暨 高柔 卷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辛毗.楊阜 辛毗 楊阜 卷二十六.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滿寵.郭淮 滿寵 郭淮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徐邈.王基 徐邈 王基 卷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諸葛誕.鍾會 諸葛誕 鍾會

卷二十九.方技傳第二十九.華佗 華佗 卷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烏丸 烏丸 蜀書 卷三十一.劉二牧傳第一•劉焉.劉璋 劉焉 劉璋 卷三十二.先主傳第二.劉備 劉備 卷三十三.後主傳第三.劉禪 劉禪 卷三十四.二主妃子傳第四.甘皇后 甘皇后 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第五.諸葛亮 諸葛亮 卷三十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關羽 張飛 馬超 黃忠 趙雲 卷三十七.龐統法正傳第七.龐統.法正 龐統 法正 卷三十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許靖.糜竺 許靖 糜竺 卷三十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劉巴.董允 劉巴 董允 卷四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魏延 魏延 卷四十一‧霍王向張楊費

傳第十一.張裔 張裔 卷四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杜微 杜微 卷四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黃權.馬忠 黃權 馬忠 卷四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蔣琬.姜維 蔣琬 姜維 卷四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鄧芝 鄧芝 吳書 卷四十六‧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孫堅.孫策 孫堅 孫策 卷四十七‧吳主傳第二.孫權 孫權 卷四十八‧三嗣主傳第三.孫亮 孫亮 卷四十九‧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劉繇.太史慈 劉繇 太史慈 卷五十‧妃嬪傳第五.吳夫人 吳夫人 卷五十一‧宗室傳第六.孫皎 孫皎 卷五十二‧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張昭.諸葛瑾 張昭 諸葛瑾 卷五十三‧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張紘 張紘 卷五十四‧周瑜魯肅

呂蒙傳第九.周瑜.魯肅.呂蒙 周瑜 魯肅 呂蒙 卷五十五‧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程普. 黃蓋 程普 黃蓋 卷五十六‧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呂範 呂範 卷五十七‧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虞翻•陸績 虞翻 陸績 卷五十八‧陸遜傳第十三.陸遜 陸遜 卷五十九‧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孫和 孫和 卷六十‧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鍾離牧 鍾離牧 卷六十一‧潘濬陸凱傳第十六.潘濬 潘濬 卷六十二.是儀胡綜傳第十七.是儀 是儀 卷六十三‧吳範劉惇趙達傳第十八.吳範 吳範 卷六十四‧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諸葛恪 諸葛恪 卷六十五‧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華覈 華覈   前言   三國((西元二二○

∼二八○年))是指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這是一個「捲起千層浪,淘盡萬世良」,英雄四起、群雄逐鹿、波瀾壯闊的時代。在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中,傑出人物風起雲湧、事件眾多,因《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許多三國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畢竟是一本文學作品而非史書,很多故事與正史並不相符。《三國志》則不同,是作者陳壽尊重史實而編寫的一部史學巨著。作者用簡練、優美的語言,描繪出多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三國志》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三國志》最早以《魏

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西元一○○三年)三書已合為一書。這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的紀傳體史書,詳細記載從魏文帝黃初元年(西元二二○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西元二八○年),六十年間的歷史。   《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陳壽是晉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陳壽雖然在名義上是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三國鼎立的局勢,表示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相同。

  就記事的方法來說,《先主傳》和《吳主傳》,都是年經事緯,與本紀完全相同,只是不稱紀而已。陳壽這樣處理,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足以顯現他的卓識和創見,也展現《三國志》的特點。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精典。由於善於敘事、文筆簡潔、剪裁得當,在當時就受到極大贊許。與陳壽同時代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當看到《三國志》時,認為已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本來的著作。後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一些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志》可以與《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還一直流傳到今天。由此,足見該書的巨大價值。   有鑑於《三

國志》涉及人物眾多,在此,我們限於篇幅,很難在一本書中收錄《三國志》的所有文字,也很難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為此,我們濃縮其精華內容,分別對每卷中的主要人物提出生動的解析,使讀者能「覽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本書各卷由原典、釋譯、人物解讀、世人對其評價等四部分組成,願讀者在瞭解歷史的同時,更深刻地享受文學帶來的美感與啟示。   本書除了紙質圖書,並有配樂誦讀,以QR Code 的方式,在內文和封面等相應位置呈現,讀者只要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條碼即可欣賞、誦讀經典片段,能夠增加記憶力。   卷一.武帝紀第一.曹操曹操【原典】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

,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汙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久之,徵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

動。徵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未至而進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釋譯】太祖武皇帝,是

沛國譙縣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漢代相國曹參的後代。東漢桓帝的時候,曹騰擔任中常侍大長秋一職,爵封費亭侯。曹騰死後,其養子曹嵩承襲爵位,官做到太尉,但沒人知道曹嵩過繼前的身世底細。曹嵩是太祖曹操的生父。太祖從小機警而聰明,且非常有謀略,又善於隨機應變,喜結交和幫助朋友,不受拘束,不喜歡修養操行、從事學業,所以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認為他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國人橋玄、南陽人何顒認為他不一般。橋玄對太祖曹操說:「天下就要大亂,沒有治國安邦才能的人就不能力挽狂瀾,能拯救亂世力挽狂瀾的人,大概就是您了!」太祖二十歲的時候,因舉孝廉任郎官,並被任命為洛陽北部都尉,又升遷為頓丘縣令,後被召入朝中任議郎。

畫意心曲──晚清民初題畫詩詞傷時憂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三國志典藏武將的問題,作者柯秉芳 這樣論述:

清代詩詞、書法、繪畫皆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除了詩詞文類與書畫藝術本身的發展外,清代結社雅集、版畫刻書的盛行,也連帶影響了題畫詩詞的興盛。其時不少文人兼具詩人、詞人與畫家的身分。每當圖畫完成後,他們會自題或囑託友人題詠,而文人在賞畫與題畫的相互酬酢中,交流彼此的情感,拓展人際關係,同時也展現了自我的身分認同與文化地位。清代為圖題詠的風氣,一直延續至晚清民初,始終未曾消退。盛世之時,文人藉由題畫歌詠承平,表現安定祥和的處遇態度;當國家腐朽、衰弱之時,文人則透過題畫寄託時不我與及感時傷世之情。圖畫的「寫實」特性,可使讀者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繪圖目的,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人畫的「寫意」特性,賦予文人

多重的觀看視角,以及寓託情感的多層空間,因此較受詩詞文人所喜愛。但無論是寫實或寫意,重要的是圖畫內在自我的聲音與生命。爾後,經由讀者的詮釋與創造,推進了清代題畫吟詠的風潮,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鼎盛。本論文以清代盛行之題畫詩詞為研究,主要聚焦於嘉、道以降乃至民初時期的題畫詩詞。嘉、道以後,各種內憂外患紛沓而至,士人除了持續以題畫作為酬酢交游的媒介,亦試圖藉由題畫寄託感時憂國與自我的抱負。晚清民初題畫詩詞數量繁多,遠勝清中葉,甚至超越清初。本論文立基於晚清戰爭的時空背景之下,以時代先後為序,係就黃爵滋〈如此江山圖〉、余治《江南鐵淚圖》(42幅組圖)、侯名貴〈疏勒望雲圖〉、王鵬運〈春明感舊圖〉、戴三錫

〈春帆入蜀圖〉、高旭〈花前說劍圖〉六個圖畫主題作探究,目的是為勾勒自白蓮教之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亂、陝甘回亂、新疆回亂、庚子事變,乃至滿清滅亡、民國建立的一整段歷史,並藉此凸顯晚清民初題畫詩詞的「存史」價值。其中,戴三錫〈春帆入蜀圖〉的創作背景與白蓮教之亂悠繫相關,將它置於第七章作探討,用意是為了凸顯淞社成員在歷經清亡以後,試圖透過結社、吟詠先賢故物,傳達自我的政治傾向與身分認同,展現清遺民共有的「集體記憶」。本論文主要以時間為軸,採取「以圖繫事」方式,援引「互文性」(Intertexuality)理論闡釋詩與畫之間的對應關係,亦以「符號學」(Semiology)作為探掘圖像的指涉意涵。從

黃爵滋〈如此江山圖〉到王鵬運〈春明感舊圖〉(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集中在探討晚清時期的士人心態;戴三錫〈春帆入蜀圖〉、高旭〈花前說劍圖〉(第七章至第八章),則著力探討滿清滅亡前後與民國建立後的士人心態。各章皆以微觀視角,首先探討圖畫的本事,再藉由文人的題詠相映於當時的學術思想與國家情勢,探究士人如何在晚清民初的時代巨變中,轉借題畫為隱喻,並透過「詩言志」、「詞緣情」的婉轉喻託,隱微道出自我的處境與憂世之感,更進一步從中尋繹同代人的共相特性,甚而延伸至跨時代題詠者的創作心緒,探析他們如何透過題詠畫作達到抒發身世之感與相互慰藉的目的。本論文除了從微觀的視角細究各章的題旨外,亦試圖以宏觀之視角,對比

各圖之間的異同。首先,從圖畫的形制來說,圖畫在流傳的過程中保存不易,許多原圖已經亡佚,或由後人重新繪作,或以版畫刊行流傳,本論文以六幅「文人畫」作為探究,除了可以彰顯每一幅畫作背後不同的時代與主題,亦可透過尚存流傳的圖畫,對映出「橫幅長卷」、「組圖」、「單幅」三種不同類型的圖幅形制,並由此三種形制探討其各自所欲彰顯的不同題旨。其次,本論文的圖畫人物核心,可分別代表愛國官員、慈善家、征人、詞學家、朝廷重臣、革命志士等不同身分的「像主」,而一個文人本身可以是圖畫的「像主」,可以其自身的影響力吸引友人與追隨者來為自己的圖畫題詠,同時,其本身也可以經由跨時代的閱讀,成為他人的讀者與題詠者,形構出一個貫

通時代、前後相承的網絡體系。經此前後交錯比對,不僅可見文人自我意識與精神上的連貫性,亦可見文人在時局推移變化中的心緒轉變。最後,援引生命詮釋學家威廉•狄爾泰(Wilhelm Dilthey)所提出的「同類性」(Gleichartigkeit)理論,整合晚清至民初時期士人所面臨的共同處境,以及他們如何透過教育後學、從事慈善、投筆從戎來完成報效國家的使命,又是如何藉由推翻滿清腐敗政權、建立民國、參與國會政治來完成經世致用的理想。而在此過程中,也強化了文學與歷史、政治的結合。在晚清公羊學風盛行的背景下,「詩史」與「詞史」的比興觀不斷被強化,詩歌不但成為士人寄託心曲、展現弱德之美的主要體裁,亦成為反清

知識份子用以宣揚政治理念的重要管道。是以,晚清民初題畫詩詞涵蓋面向廣泛,不僅牽涉圖畫、詩詞本身的文體創作,亦與整體社會歷史、學術風氣、士人的個人際遇密切關聯。本論文力求於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之中,探尋士人共同的經世思想、異同的政治意識,以及對於詩歌作用的寫作態度,進而相應反射出晚清民初的政權更迭與詩歌面貌。

水經注

為了解決三國志典藏武將的問題,作者張偉國 這樣論述:

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水經注》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所記述大小河流多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加上歷史人物的活動、郡縣的置廢沿革、戰場

的描述、道路關隘、風景奇觀、民間傳說、碑刻題銘、詩歌民謠等。使原本枯燥的水名、地名,加入了豐富的人文歷史內涵。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引用大量文獻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同時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本次選注選譯《水經注》的部分章節,注譯時考慮到《水經注》的特殊體裁,及酈道元在為《水經》加注時,很多史事、地名、人名、官名、器物,都點到即止,沒有進一步解釋,所以注譯盡量增補史事,交代典章制度,務求使讀者增加認知史事及人物的細節,提高閱讀《水經注》的興趣。張偉國,早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今浸會大學)歷史地理系,其后在香港新亞研究所師從嚴耕望教授,撰寫有關《水經注》的碩士論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

赴北京大學歷史系進修,師從田余慶教授,研究北朝武將。自一九七七年起,曾在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任教,現為樹仁大學歷史系教授。撰述有《關隴武將與周隋政權》、《巾幗列傳》、《中國史上的著名戰役》(合著)、《圖像中的歷史世界》(合著)等書及多篇學術論文。自一九八三年起,為香港電台文教組教育節目《中華五千年》撰寫劇本八百集,並主持《神州五十年》及《古今風雲人物》系列至今。 中華大地的血脈——《水經注》導讀 016酈道元《水經注》原序 028河水 034 河源、昆侖之墟 041河者,水之氣,四瀆之精也 045河色黃 048陽紆陵門之山、河伯

馮夷、河圖 050河出海外、大禹導河積石 052北屈縣、風山、孟門山 054皮氏縣、龍門山、龍門口 057夏陽城、子夏廟、司馬遷墓 060蒲坂、舜廟、桑落酒 062歷山、媯水 064壺口雷首、雷水、涑水注於河 066華山、巨靈手印、中祠、南祠、天井、胡越寺、搦嶺、上宮神廟、太上泉、屈嶺 068潼關、風陵渡、函谷 072秦函谷關 075浢津 078陝城、漫澗水、茅城、茅津、咸陽澗水、虢國上陽、金人 080砥柱、三門、淆水、石崤水、夏后皋陵、千崤之水 084砥柱灘、五戶、五戶將軍祠 087大伾山、成皋故城、虎牢城 090滑台城、延津、河水變清 094黎陽縣、天橋津、逯明壘、鹿鳴台、白馬城、關羽斬顏

良處、韋津 097元城縣、沙鹿 100濟水 103濟水源頭、王屋山 108滎澤、石門、浚儀渠、王景治河、三皇山 110廣武城、廣武澗 113敖山、敖倉城、滎口石門碑 115宿須水口、虢亭、斷山、礫石溪水 119索水、滎陽縣故城、滎陽郡、鴻溝水 122陽武縣、蒗渠分出、南濟、白馬淵 125封丘縣、大梁城、小黃縣故城、東昏縣、戶牖鄉、濟陽縣故城 127濟陽縣、濟川、冤朐縣、定陶縣、南濟、菏水分出 130秦相魏冉冢、定陶恭王陵、魏郡治、曹叔振鐸國、范蠡寓陶 132南濟、菏水、五丈溝、陶丘、氾水、漢高祖稱帝處 136歷城縣、舜祠、舜井、大明湖、歷水、濼口 138華不注山、華泉 141菏水、鉅野澤、黃水

、金鄉、西狩獲麟處 143金鄉山、白馬空、魯峻冢、疑漢昌邑哀王冢、范巨卿冢 146洛水 149洛邑 152谷水 155成周、定鼎、問鼎 157谷、洛斗處 159千金堨、王子朝之亂 161千金渠、張方入洛 163皋門橋 166金谷 168金墉城 170華林園、天淵池 174聽訟觀、華林隸簿 176銅駝街、永寧寺、曹爽故居 178白馬寺、平樂觀 181國子太學、石經 184渠水 189圃田澤、十字溝 191五池口 194管城、不家水、百尺水 196清池水、清人城、七虎澗水 199紫光澗、棐林、苑陵故城 200鹿台南岡、期水、白溝水、承水 202中陽城、伯禽城、白溝、魯恭廟 204博浪亭 208官渡

水 210役水、苑陵縣故城、山民城、酢溝、八丈溝 212沫山、沫水、曹公壘、中牟 214中牟澤、聖女陂 218浚儀縣、梁溝 220大梁城、夷門 222吹台 224陰溝、鴻溝 226逢澤、棋痴 227陳國、漢相王君碑、死沙 229寧平縣、陽都陂 232陰溝水 234陰溝水源頭 236封丘縣 238濄水源、諸袁舊墓 239大棘、伍員釣台 241鹿邑 243老子廟 245曹嵩冢、曹氏族人墓冢 247譙城曹太祖舊宅 249城父縣、龍亢縣 251北肥水、山桑縣 253瑕陂 256江水 258岷山、大江源頭 265李冰大堰、石人、觀阪、臨邛縣 267成都、蜀郡、益州、萬頃池、石犀淵、郡學 270錦官、廣都

縣、長升橋、升仙橋 274僰道縣、僰人、僰僮 276三蜀、廣漢郡、沈鄉、犍為郡、牛鞞縣、綿水口 279巴郡江州縣、官橘園、官荔枝園、御米田 282朐忍縣、瞿巫灘、傘子鹽、檀井溪 286巴鄉清、靈壽木 288永安宮、諸葛亮受遺命處 290諸葛亮圖壘、赤岬山、赤岬城 292魚復縣故城、白帝城、巴東郡、淫預石 294三峽、白鹽崖、瞿塘灘 297巫山、新崩灘 299巫峽、石門灘 301秭歸縣、歸子國、屈原故里、丹陽城 303夷陵縣、東界峽、插灶、流頭灘 306宜昌縣、黃牛灘 308西陵峽、大禹斷江 310江水出峽、故城洲、陸抗城、夷陵縣、馬穿穴 312江陵縣故城 315關羽所築舊城、金堤、棲霞樓、江津

戍 317城陵山、彭城磯、夏浦、下烏林 320沙羨縣、鸚鵡洲、嘆父山、嘆州、陸渙城、江夏、沔水口 323船官浦、黃鵠磯、夏口 326泿水等 328泿水源 332蒼梧郡治 334高要縣峽口 336番禺、南海郡 338南越國、越王台 341越王墓 344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關聖帝君神聖信仰之研究

為了解決三國志典藏武將的問題,作者鍾明全 這樣論述:

  太上感應篇曾提示「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可見只要善行圓滿,善心堅固,未有不能超凡入聖者。「赤面秉赤心,其赤兔追風馬,馳驅時毋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刀,隱微處無愧青天。」這是關聖帝君的訓勉,其與佛家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不謀而合的,都是希望我們為人處事一定要時時修心、洗心、問心。眾所周知:心若不正,縱然誦經萬遍也無功德;心若誠正,一念既起已是功德無量。筆者秉持「休道天高無耳目,暗室欺心有遊神,敬神如在須誠敬,不可狂言褻聖明。」的衷心來研究關聖帝君的傳世經典,期盼所有鴻儒俊彥在閱讀本論文後,一起以恭敬心、慈悲心、懺悔心、歡喜心來積極行善行孝,讓我

們的社會更善良、更和諧,而且明天一定會更好。  本論研究的章節及步驟如下:第一章、緒論包含第一節、研究動機、目的,概分:一、研究動機,二、研究目的。第二節、文獻回顧與探討,概分:一、專著方面;二、期刊論文方面,三、學位論文成果。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概分:一、研究方法、二、研究步驟。第二章、關聖帝君神聖信仰興起的原因包含第一節、帝王的推崇。第二節、儒道佛的拉攏,細分:一、儒教神明版;二、道教神明版;三、佛教神明版。第三節、民間文人的塑造,概分:一、關聖帝君的英雄蓋世、威震華夏;二、關聖帝君的忠貞不二、義薄雲天。第四節、神道設教(扶鸞造讖)。第三章、關聖帝君神格化的過程包含第一節、荊州、襄陽百

姓對關聖帝君神格化。第二節、帝王對關聖帝君神格化。第三節、民間信仰語文學對關聖帝君的神格化。概分:(一);儒佛道對關聖帝君神格化;(二)民間雜劇小說對關聖帝君神格化。第四節、論關聖帝君八德全修。第四章、「神聖」的體驗與表述包含第一節、「神聖」的體驗與表述。第二節、神聖空間香、火、爐、筊的個別象徵。第三節、臺北市行天宮神聖空間的個別象徵,概分:一、臺灣關聖帝君神聖信仰的緣由;二、行天宮創建背景;三、行天宮宗教特色。此一特色再細部研究(一)、靜態神聖空間1、建築之美 2、奉祀神祇;(二)、動態神聖空間;(三)、理想神聖空間。第四節、大陸武廟溯源,概分:一、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圖文說明;二、山西長平

家廟・圖文說明;三、河南省關林廟・圖文說明;四、湖北省當陽縣關陵廟・圖文說明;五、福建東山關帝廟・圖文說明。第五章、結論參考文獻・包含附錄1. 關聖帝君夢授《易經》與《春秋》;附錄2.《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敗兵將關雲長封印封金〉暨《喩世明言》,明末馮夢龍編,第七卷〈羊角哀捨命全交〉譯文;附錄3.關聖帝君略傳。